北京工商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经济学第一部分微观经济学(共100分)一、概念题1.均衡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学概念,请谈谈你对均衡的理解。
(10分)2.弹性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学概念,请分析这个概念在微观经济学中的作用,并试举一例予以说明。
(10分)3.边际分析是微观经济学中常用的方法,你觉得边际分析在微观经济分析中有什么作用?试举一例予以说明。
(10分)4.有人说:消费者沿着其需求曲线进行选择是有效率的。
你认为这一说法对吗?为什么? (10分)5.为什么平均总成本曲线是“U”形的?(10分)二、计算题q,FC是该厂商的固定成本,q是产1.某完全竞争厂商的成本函数为TC=FC+2q+0.12品产量,产品的价格为p=42元。
(1)当FC=3000元时,试求该厂商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2)当FC上升为6000元时,对该厂商利润最大化产量有什么影响;(3)当对每单位产品的销售征收l0元的税,对该厂商利润最大化产量又有什么影响。
(10分)2.中国某电脑厂商的成本函数为TC=FC+20q,FC是该厂商的固定成本,q是产品产量;该厂商只在美国和日本销售产品,其中在美国的需求函数为p=180-q,在日本的需求函数为p=180-3q。
(1)试求该厂商的总需求函数TQ以及总收益函数R;(2)当不存在价格歧视时,试求该厂商的最优产量、产品价格以及利润;(3)当不存在价格歧视且FC降为1000时,对该厂商的最优产量、产品价格以及利润会有什么影响?当FC上升为10000时情况又会是怎样呢?(4)当存在价格歧视时,试求该厂商在两国市场上的最优产量、产品价格以及利润;实施价格歧视对该厂商有利可图吗,为什么?(10分)三、作图1.试用图示从厂商的短期边际成本曲线推导长期边际成本曲线。
(10分)2.试用图示说明厂商在既定产量条件下如何实现最小成本的最优要素组合。
(10分)四、问答题:某大学经济系大一的一位同学在学习了“消费者行为理论”后产生了一个困惑:“消费者行为理论告诉我说一个消费者在确定两种商品的购买数量时,是通过找出其预算约束线与其无差异曲线的切点来确定两种商品的最优购买数量的;我自己就是一个消费者呀,可我在购买商品时从来也没有画过什么预算约束线,更没有画过什么无差异曲线呀:不光我没有画过,我也没有发现任何一个消费者画过;既然没有任何一个消费者是这么做的,那我凭什么要相信这个理论呢?!”请问你对这位同学的困惑有什么看法?(10分)第二部分宏观经济学(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请选择什么是流量:A.资本 B.钱包里的钱C.存货 D.国内生产总值2.供给学派的经济学家认为减税是:A.一定会增加GDP B.一定不会引起GDP的变动C.一定会减少GDP D.不能确定3.若某一年的通货膨胀率为5.2%,而这一年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的名义利率为2%,则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的实际利率为:A .7.2% B.3.2% C.-3.2% D.-2.6%4.己知每小时劳动的资本增加了18%,技术水平的提高使每小时劳动的产出增加了5%。
所以,每小时劳动的产出的总增加应等于:A.11% B.13% C.3.6% D.17%5.当消费函数位于450线之上时:A.储蓄是正的 B.储蓄是负的C.可支配收入是负的 D.无法判断(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国民储蓄2.巴罗一李嘉图效应3.自动稳定器4.挤出效应5.国民生产总值(三)计算题(第1题7分,第2题8分,共15分)1.某经济社会生产A、B、C三种产品,它们在2003年和2004年的产量和价格如下表所示,以2003年为基期。
试计算:(1)2003年、2004年的名义GDP和实际GDP;(4分)(2)2004年的经济增长率。
(3分)2.在某国,自发消费支出是500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是0.8。
投资是3 000亿美元,政府购买是2 500亿美元,税收T=3 000+0.1Y(亿美元,假定没有转移支付等项,税收即为净税收),出口为100亿美元,进口M=0.12Y。
(1)消费函数是什么?(2分)(2)总支出曲线的方程式是什么?(2分)(3)均衡支出是多少?(2分)(4)政府购买乘数是多少?(2分)(四) 问答并画图说明题(10分)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3分)请以减少货币量为例说明怎样使用这些工具?(3分)并请画图说明减少货币量的短期效应与长期效应。
(4分)参考答案北京工商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经济学第一部分微观经济学(共100分)一、概念题1.均衡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学概念,请谈谈你对均衡的理解。
(10分)答:在西方经济学中,均衡是一个被广泛运用的重要的概念。
均衡的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经济事物之所以能够处于这样一种静止状态,是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的各参与者的力量能够相互制约和相互抵消,也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的各方面的经济行为者的愿望都能得到满足。
正因为如此,经济学的研究往往在于寻找在一定条件下经济事物的变化最终趋于相对静止的均衡状态。
在微观经济分析中,市场均衡可以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局部均衡是就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一般均衡是就一个经济社会中的所有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一般均衡假定各种商品的供求和价格都是相互影响的,一个市场的均衡只有在其他所有市场都达到均衡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2.弹性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学概念,请分析这个概念在微观经济学中的作用,并试举一例予以说明。
(10分)答:经济学上的弹性概念是由阿尔弗莱德·马歇尔提出的,是指一个变量相对于另一个变量发生的一定比例的改变的属性。
弹性的概念可以应用在所有具有因果关系的变量之间。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可以运用弹性来解释许多经济现象,并且有助于解决一些实际经济问题。
例如,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存在着这么一种经济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
这种现象被形象地概括为“谷贱伤农”。
其实,这种现象是可以用弹性原理来加以解释的。
造成这种“谷贱伤农”经济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往往是小于1的,即当农产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农产品的需求往往是缺乏弹性的。
所以丰收年份,粮食供给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下降。
在农场品需求缺乏弹性的作用下,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致使农民总收入量减少。
3.边际分析是微观经济学中常用的方法,你觉得边际分析在微观经济分析中有什么作用?试举一例予以说明。
(10分)答:边际理论即研究假设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数量可能产生的效应及其对人们决策的影响的理论。
边际分析的基础是边际效用价值论。
依照这个理论,商品价值是一种主观心理现象,表示人对物品满足其欲望能力的感觉和评价;价值来源于效用,又以物品稀缺性为条件;价值尺度是边际效用;不能直接满足人的欲望的生产资料的价值,由其参与生产的最终消费品的边际效用决定;物品市场价格是买卖双方对物品效用主观评价、彼此均衡的结果,如果其他商品价格不变,则某一商品的价格只由该商品供求双方的主观评价来调节,并由能使供求达于均衡的边际评价来决定;如果考察所有商品在相互影响和制约条件下的价格决定,则各商品的价格之比应等于它们的边际效用之比。
边际分析是现代经济学分析的基本思想与基本概念,确立了与古典学派不同的现代经济理论的方法论基础,使经济理论精密化,推动了经济学的发展。
例如,一个消费者连续吃冰糕,吃第一根冰糕好吃,吃到第五根时便会感到索然无味。
如果他想再多消费10元钱,他一定不会再选择冰糕,因为冰糕对他来说几乎没有边际效用,而是会去选择能让那10元钱产生更多边际效用的其他物品。
4.有人说:消费者沿着其需求曲线进行选择是有效率的。
你认为这一说法对吗?为什么?(10分)答:这一说法是对的。
因为消费者个人的需求曲线是从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行为中推导出来的。
具体分析如下:消费者要想获得效用的最大化,必须按照下列原则调整自己的购买量:在既定的收入与商品价格下,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分配他在各种商品上支出的原则是使得他花费在所购买的每一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得到的边际效用相等。
这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获得效用最大化的必要条件。
这一条件可以表示为:i iMU P λ= 其中)n ,1,2,( =i MU i 表示任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2,1(n i P i =表示任一种商品的价格。
若消费者所购买的是两种商品,则消费者达到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x x y y MU P MU P =需求曲线是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水平下追求最大效用的结果,从图1中可看出,通过连续变动的价格,得到类似于E 1的一些消费者均衡点。
连接这些点便得到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图中只给出了a ,b ,c 点,需求曲线是通过连接a ,b ,c 三个点得到的。
因而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水平下对应于市场价格选择最大效用的商品数量。
(a ) (b )图1 价格—消费曲线和消费者的需求曲线5.为什么平均总成本曲线是“U ”形的?(10分)答:(1)短期平均总成本曲线呈“U ”形的原因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短期生产过程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连续增加,它所带来的边际产量先是递增的,达到最大的值以后再递减。
关于这一规律,也可以从产量变化所引起的边际成本变化的角度来理解:假定生产要素的价格是固定不变的,在开始时的边际报酬递增阶段,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投入所产生的边际产量递增,则意味着可以反过来说:在这一阶段增加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边际成本是递减的。
在以后的边际报酬递减阶段,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投入所产生的边际产量递减,则意味着也可以反过来说:在这一阶段增加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边际成本是递增的。
显然,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下的短期边际产量和短期边际成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
这种对应关系可以简单地表述如下:在短期生产中,边际产量的递增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减阶段。
边际产量的递减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增阶段。
与边际产量的最大值相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最小值。
正因为如此,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下的边际成本MC 曲线表现出先降后升的U 形特征。
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所决定的U 形的MC 曲线出发,可以解释平均总成本曲线也呈“U ”形的原因。
对于任何一对边际量和平均量而言,只要边际量小于平均量,边际量就把平均量拉下;只要边际量大于平均量,边际量就把平均量拉上;当边际量等于平均量时,平均量必达本身的极值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