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讲义小说阅读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讲义小说阅读

【小说拟题技巧】标题对于一篇小说,尤其是小小说,往往是“照亮读者眼睛的灯笼”,往往会起到摄人心魄的作用。

小说常见的拟题方法有:1、以人物(形象)为题,如《棋王》、《阿Q正传》2、以事件为题,如《宝玉挨打》、《失街亭》3、以地点为题,如《荷花淀》4、以线索为题,如《药》、《项链》5、以主旨(寓意、情感)为题,如《差别》、《春之声》6、以问题为题,如《丧钟为谁而鸣》【小说题目的考点】在练习题或考题中,对小说标题的考查主要集中如下两个方面:一、小说标题的含义(双重或多重)1、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

2、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

3、一语双关,双层含义。

二、小说标题的用意(原因、作用、效果、好处)1、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

2、概括小说主要事件。

3、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4、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

5、具有象征意义。

6、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

7、寄托作者情感。

8、展开情节,前后呼应。

9、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10、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11、从给读者的感情来说,还有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阅读的冲动的作用。

【标题含意答题思路指津】1、在理解题目本意的基础上,首先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或比喻象征意义。

如《名师大讲堂》P206《梦非梦》:“如何理解小说标题‘梦非梦’的含义。

”题目的本意是“梦不是梦”,小说内容叙述的是关主任做了个梦,可现实中小李、小金并没有把它当做梦来看待(“梦非梦”的第一层含义);而后关主任竟然也把梦中的事情作为衡量、提拔下级的依据,也就是说关主任也没有把梦仅仅当做梦而已(“梦非梦”的第二层含义)。

这两层含义,实际上都是“梦非梦”在文中的指代意义。

2009年揭阳二模《黑色旅游》:“‘黑色旅游’在文中的具体内涵是指什么?”这个“黑色旅游”实际上比喻一些单位或部门组织的以监狱为“警示教育基地”,让干部们在“听犯人作报告”中得到“警示”,从而达到教育干部们廉洁奉公、抵制腐败的反腐倡廉教育效果的参观活动。

2、其次要注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文章主旨意义。

如2009年深圳二模《锁》:“小说题目‘锁’有什么含义?”这里的“锁”表面意思是小说中写的“门锁、双保险锁”,实际上是文章所要揭示的“人与人之间的心锁”;一实一虚,一表一里。

2009年梅州一模《暗记》:“试分析题目‘暗记’的含义。

”“暗记”有两层意思,表面指石丁画上的记号;实际上是指因不信任胡笛而产生误会,由此在自己心灵上留下的无地自容的印记。

也是一实一虚,一表一里。

如《《名师大讲堂》P192《天职》:“在这篇小说中‘天职’一词被赋予了两重含义,请加以阐释。

”这里也是虚与实、表与里得关系,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这表现的是主人公的高尚医德;而保家卫国是每个公民的天职,这才是小说要表现的主旨——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标题用意答题思路指津】1、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的作用。

如2009年汕头一模《黄昏渡》:“作者以‘黄昏渡’为题目有何用意?”(1)标题“黄昏渡”至少包括时间“黄昏”和地点“渡口”,这就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创设特定的活动背景。

(2)“黄昏”作为故事发生的特定时间,其实也是一种夕阳西下的景象,加上地点在人迹罕至的荒郊野渡,无形中形成了一幅萧瑟凄清的画面,渲染了萧索的氛围。

(3)对于小说主人公老何而言,隐喻他的人生已是“黄昏”,在人生的黄昏幡然醒悟,配合警方抓捕逃犯,守候黄昏迎接美好的明天;同时也隐喻年轻盗贼的命运已到“黄昏”——穷途末路,不可能逃脱法网,给人以警醒作用。

2、如果以物件(物象)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

如2009年珠海二模《半张纸》:“小说标题‘半张纸’有什么作用?请作具体分析。

”(1)半张纸是小说贯穿始终的结构线索:先以半张纸引出主人公对往事的回忆, 接着又以半张纸连缀起回忆中一个个生活片段;(2)半张纸是主人公对爱妻思念之情的载体;(3)半张纸与“两分钟”“两年”一起深化了小说主题。

如2009年佛山二模《炊烟》:“你认为小说为什么要以《炊烟》为标题?”(1)有概括情节的作用,小说中写到饥荒年代吃人时升起的炊烟,让人印象深刻;(2)有隐喻象征的作用,炊烟代表美好的生活,表达作者对温暖宁静生活的向往;(3)有揭示主题的作用,小说中今昔不同生活的对比,能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思考。

3、如果以形象特征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的作用。

如2009年惠州二模《白痴》:“结合你对小说的理解,分析作者为什么以“白痴”作为小说的标题。

”小说的主人公就是白痴,故事就是围绕发生在白痴身上的事来铺开故事情节的。

(1分)并且以“白痴”为题与文中他牙缝里挤出两个字:“白痴”相呼应,(1分)展现了少年的心路变化历程,突出了作者对不文明行为的无比愤怒。

(1分)同时小说中白痴的热心奉献、行为文明、情感丰富,(1分)跟正常人的情感冷漠、爱心丧失、无视文明的现象构成了鲜明的对(1分),以“白痴”为题,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从而能够引起读者深思,深化了主题。

(1分)【关于小说标题含意与用意答题注意事项】1、审清题目,明确答题方向,问什么答什么;2、挖掘含意,注意表里虚实,指代双关比喻;3、体会用意,注重多个角度,时间地点氛围;4、形象为题,侧重线索情节,强调主旨情感;5、思路清晰,答题分清要点,尽量对号入座。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窑变余显斌①鲁山花瓷是瓷中名品,百闻难得一见,因此,市场上算稀罕物。

可是,他的店里,有时也做着鲁山花瓷的生意。

②他开一爿(pán)店,在一弯水边,上写铺名:名瓷之家。

各种瓷器,琳琅满目。

客人来寻,踏过石桥,转过一道竹林,沿一道逼仄的门进去,眼前﹣亮,面前柜上摆着罐、杯、壶、瓠等,有的天青色,有的白如银子。

还有一种瓷,胎质厚实朴重,黑色质地上流淌着白斑蓝彩,泛着幽幽蓝光,让人眩晕。

③这,就是闻名的鲁山花瓷。

④买家只许看,不许摸。

选准了,他才拿出瓷器让对方细看。

在他这儿买瓷的,尤其鲁山花瓷的,一般都信任他。

因为,他是鲁山花瓷的权威。

一尊鲁山花瓷拿来,不用放大镜,他用手一摸,鼻子一嗅,嗯,宋代的,绝对宋代的,瞧这质地,这手感。

一查,果然是宋代的。

也因此,他的那家店,人来人往,生意很好。

⑤当然,有时,买主一个电话,他也会乐呵呵地送货上门,仅限于本市。

以他的说法,不为挣钱,纯为交友,志同道合嘛。

⑥有人出三万元钱,想买他这个罐。

那天,是个细雨天,天青色的烟雨无边无沿地下着。

他用纸盒随手装了个小小的鲁山花瓷罐,提着,走了出去。

⑦由于路近,他没打车,走过小巷,出了竹林。

这时,一轮三轮车冲来,他躲闪不及,手一松,纸盒落地,“哐”的一声全碎了。

⑧三轮车司机傻了眼,跳下来道:“没事吧,大哥?”他火了:“没事?瞧我这罐。

”三轮车司机说:“不就一个罐吗?多钱!”⑨就在这时,买主打来电话,说三万元已备好,罐怎么还不送来?他将电话让司机听了。

三轮司机顿时结结巴巴道:“三──三万元啊?”他眼一翻:“现在知道不是你家腌菜罐子了吧?”三轮司机呆了一会儿,一咬牙:“我赔!”他哼一声:“民工吧,你有钱吗?算了算了,就当我募捐了,做了善事。

”说着,他不想再纠缠下去,转身就走。

⑩回到家,他拿了另一件鲁山花瓷罐,四耳的,黑底白釉,装入纸箱,去了买主那儿。

三万元钱也就到了手里。

⑪这样的生意,他一天会做几起。

所以,撞碎那件鲁山花瓷的事,他也就慢慢忘了。

⑫一个冬日的早晨,他刚开门,一个人影戳在眼前。

抬眼一望,不是别人,正是那个民工司机。

司机吸溜着鼻子,显然站了一会儿了。

看见开门,司机连忙把手上紧紧握着的蛇皮袋层层打开,抖抖缩缩捏出几卷钱,一张张地数,整整三万,放在他手中。

⑬司机交了钱,嘘了口气,好像多大一个心事了了。

他张张嘴,想说什么,可又没说出来。

直看着那民工骑上三轮车,嘟嘟嘟地走了,一直消失在晨雾中,消失在他视线的尽头。

⑭他拿着钱仍呆呆地站在那儿,心中有股烈焰在燃烧,在蒸腾,在激流澎湃,以至于他虚汗淋漓。

因为,只有他知道,自己卖出去的鲁山花瓷里,有个别是赝品,是自己手制的。

⑮那天,民工撞碎的就是一尊赝品。

他当时之所以没让赔,一则赝品不值钱。

再则怕闹开了,被行家发现,看出其中的猫腻。

⑯鲁山花瓷,是高温下的一种美丽的窑变。

⑰他没想到,一个民工司机,竟让自己心中发生了剧烈的窑变,也如鲁山花瓷一样,放射着一片洁净的蓝色。

当天,他找到民工退还了钱。

以后,他的“名瓷之家”中,再也没有赝品了。

谈谈你对标题“窑变”的理解。

【答案】“窑变”指次瓷器土胚在窑中经过数次高温烧烤后,最终形成美丽鲁山花瓷的过程.在文中,”窑变“的深层含义是指“他”在民工司机敢于担当、讲诚信美德的影响下,心灵得到净化后发生变化的过程。

是鲁山花瓷在高温下发生的变化,最终形成美丽鲁山花瓷的过程.结合文章叙述的事件,可见“窑变”的“变”暗指“他”在民工司机影响下发生的变化。

据此整理出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最美的化学反应邓迎雪①十几年前,我和秋明是初中同学。

②那时的我总认为,他以后一定会成为大名鼎鼎的化学家。

③因为秋明对化学有那么浓厚的兴趣,懂的又是那样多,尤其是会做许多非常有趣的化学实验!在我眼里,他简直像是会变戏法一样,许多普普通通的物品一经他手,好像都被施了魔法,立即变成了千奇百怪的样子。

④有次我和同学去他家玩,秋明又给我们演示他的化学新实验。

只见他端着一杯棕黄色飘着香味的茶水,然后用一只晶莹剔透的玻璃棒,在水里轻轻搅动三下,口中念声“变”,那杯香气四溢的茶水立即变成了蓝色的墨水。

还没等大家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秋明又把玻璃棒的另一端在墨水里轻轻一搅,淡蓝色的墨水又变回了刚才的茶水。

⑤“哇——”我们惊呼连连。

⑥秋明嘻嘻笑:“好玩不?知道为啥不?”⑦众人摇头。

⑧秋明嘴边绽放出一抹狡黠的笑,说:“这是因为玻璃棒的一端先蘸上了绿矾粉末,另一端蘸上了草酸晶体粉末,茶水里含有大量的单宁酸,当单宁酸遇到绿矾里的亚铁离子……”⑨“停——”我们大叫,“赶快再变个更好玩的。

”⑩看我们对那些枯燥的化学知识不感兴趣,秋明遗憾地皱皱眉,把没有讲完的知识咽了回去。

然后又做了一个清水变豆浆、豆浆变清水的化学实验,自然大家又是一片叫好。

⑪我不由得感叹:“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化学实验!你这家伙以后不当化学家就亏了!”⑫秋明的眼睛更亮了,说:“对呀,我的理想就是当化学家,以后在实验室里做各种各样有趣的实验。

”⑬“我觉得秋明有当魔术师的潜质。

”另一个同学说。

⑭“我还是最喜欢化学。

”秋明说。

⑮可是世事难料,秋明读高中的时候,他的父母因车祸丧失了劳动能力,全家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捉襟见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