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小说阅读二轮复习:社会沉思专练(1)

2020年小说阅读二轮复习:社会沉思专练(1)

2020年小说阅读二轮复习:社会沉思专练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15分)家(节选)巴金祖父在床上呻吟着,奇怪的药和药引煎在药罐里,成了一碗碗浓黑的苦水。

然而祖父服了药,病反而加重起来。

祖父的病并没有给这家庭带来大的骚乱,人们依然在笑,在哭,在争闹,在争斗。

医药不能够有大的效力,于是人们便开始求助于迷信。

这全是由贫弱的脑筋里想出来,可如今却由陈姨太发起而为那几个所谓“熟读圣贤书”的人所主持而奉行了。

一个无知识的妇人居然成了一种支配的势力,其结果便是一个鬼的世界代替了人的世界。

最初是几个道士在大厅上作法念咒。

到了夜深人静时,便由陈姨太一个人在天井里拜菩萨。

“见鬼!”觉慧骂着。

“你只配干这些事!”然而另一个花样来了,这就是克明、克安、克定三弟兄的祭天。

三人过于严肃以至成了滑稽的样子。

觉慧的批评也是同样的:“见鬼!”几个钟头以前,克安和克定还在打牌,喝酒,和女人调笑,现在却跪在这里诵读那愿意代替祖父死的祷告辞。

在觉慧想着“你们的手段不过如此”的时候,新的花样又来了。

这一次不是“见鬼”,却是“捉鬼”。

傍晚,每个房间的门都紧闭着,霎时间全公馆变成一个静寂的世界,显得很凄惨。

不知从什么地方请来了一个尖脸的巫师,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做出种种凄惨骇人的怪叫和姿势,把病人骇得用被盖蒙了头而惊叫起来。

满屋是浓黑的烟,爆发的火光和松香的气味,地板也烧焦了两处。

然而花样又来了,据说这公馆里到处都布满着鬼。

这说法也有些人不相信,可是没有一个人敢出来反对。

觉慧虽然有这勇气,然而没有人听他的话。

于是决定在第二天晚上举行大扫除,要捉尽每个房间里的鬼,说是这样祖父的病才可以痊愈。

于是第二次的滑稽剧又在预定的时间开演了。

有的人躲开了,小孩哭着,女人叹息着。

觉慧心里充满了愤怒。

他觉得身子被压得不能动弹,周围尽是黑暗。

他想他不能屈服,不能让这样的事在他的眼前出现。

不久那巫师走到了觉慧的房门口敲门。

觉慧在里面大声叫着:“我不开。

我这里没有鬼!”忽然有人在外面猛烈地插着门。

他的愤怒被激动起来了:“你们究竟要做什么!”“慧侄,快开门”,是三叔克明的声音。

“你要明白事理,大家都希望着祖父病好,难道你一个人就不愿意?”“我不开!”他烦躁地在房里躺着,觉得头脑快要爆裂了。

“三少爷,你不顾到你爷爷的病吗?你这样不孝顺!”觉慧注意到了一个熟悉的尖锐女音,这是他平日讨厌听的,这时却挟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向他打来。

他的愤怒因此增加了。

“三弟,快开门,我有话和你说,”这是觉新的声音。

觉慧痛苦地想着:“你也这样说!自己做了懦夫还不够!”他觉得他的心也快要炸裂了。

“好,我给你们开罢。

”这样自语着,门一开,立刻现出了一些带怒的,涨红的脸,责备的话语要从这脸上爬出来,像蛇要爬出洞那样。

愤怒占有着他,热情鼓舞着他。

他完全忘却这些人是他的长辈。

他愤怒地轻视地问道:“你们究竟要做什么?”他憎恨的眼光强烈地在众人的脸上扫。

众人呆着了。

克明、觉新这些人无论如何是没有脸说出“捉鬼”两个字来,他们知道自己究竟还有一点知识,而且他们根本上就不相信捉鬼的办法。

“给你爷爷捉鬼。

”陈姨太究竟勇敢多了,她挺身出来说。

“捉鬼?你倒见鬼!”觉慧把这句话向她的脸上吐去。

“你们不是要捉鬼,你们是把祖父活活地闹死!”“你——”克明的脸气得变成了青色。

“三弟。

”觉新要来阻止觉慧。

“你还好意思说话,你不害羞吗?”觉慧把眼光定在哥哥的脸上。

“你也算读了十几年书,料不到你竟然没有知识到这样程度!呸,你们会孝顺祖父,笑话!我昨晚亲眼看见祖父被那巫师骇成了那样子。

我一定要看你们怎样谋杀祖父,谁敢进这房里来,我就打他的嘴巴!”平时这样的话也许会给他招来一些麻烦,这时反而因了语气太重的缘故,他倒占了上风了。

他站在门口,身子立得非常坚定,面貌异常严肃,眼光十分骄傲。

他觉得自己理直气壮,完全不把他们放在眼里。

克明第一个羞愧地低了头,他感到一阵剧烈的痛悔。

觉新又是气,又是悔,眼泪流在脸上也不去揩拭。

陈姨太平日总是仗着别人的威势,看见克明一走,便好像失了靠山似的,连一句话也不敢说了,敷衍般地骂了觉慧几句,就带着满面羞容扭着身子走开了。

陈姨太一走,其余的人也就一哄而散了。

虽然娘姨中间有人暗暗发了不满意觉慧的议论,然而这一次觉慧是大获全胜了,完全出乎他自己的意料之外。

(有删改)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中反复说“一个花样又来了”,凸显出荒诞的迷信闹剧逐层加深,最终将情节推至“捉鬼”的高潮,同时又表现出觉慧强烈的讽刺和愤怒之情。

B. 克明教训觉慧“你要明白事理”,将“迷信”和“事理”画上等号,深刻地揭示出克明笃信封建迷信的糊涂、麻木,可笑,富于讽刺意味。

C. 面对理直气壮的觉慧,陈姨太无力反驳,“敷衍般地”“满面羞容”写出她极力维护长辈尊严的困窘,“扭着身子”传神地刻画出“姨太太”的特点。

D. 觉慧怒斥觉新是本文最深刻的矛盾冲突,同样接受过新思潮的影响,觉新却怯于反抗,在守旧的长辈与激进的弟弟之间的夹缝中,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2. 本文结尾为什么说觉慧的胜利是一次“出乎他自己意料之外”的“大获全胜”?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6分)3. 巴金在《<家>初版代序》中说:“封建大家庭制度必然崩溃的这个信念鼓舞我写出这部封建大家庭的历史。

”请结合本文中三代人的表现,分析小说中“家”崩溃的必然性。

(6分)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 题。

(15分)龙须巷韦名龙须巷虽然数百年出不了龙,却因县衙所在,永不贫瘠。

巷里的人也多得教化,民风淳朴。

解放后衙门里面是公社,外面是派出所,一般人轻易不会到。

1960 年的夏天,我和几个小朋友却齐齐进了派出所。

1960 年的龙须巷,路面还是清一色油麻石,走在上面梆梆响。

但那时,更响的是肚子,一天到晚,我们肚子咕咕响。

见了路上像番薯一样的石块,眼睛都发直。

巷子里的大人开始有人脚浮肿如水桶,我们小孩子个个皮包骨,面黄肌瘦。

“我找到吃的啦!”那天,高个子猴神秘兮兮地把我们几个叫在一起。

猴是我们这群孩子的头,他告诉我们,每三天有个外地人挑着两筐东西经过龙须巷,“我侦察过了,他挑的可是豆箍,能吃!”“怎么才能弄到?”猴这一提醒,大家都记起了这么一个人,可挑担的是个壮小伙,不好下手。

“大家听我的。

”猴成竹在胸,咬着大伙的耳朵详说。

煎熬两天后,是挑担人经过龙须巷的日子。

我们按照猴的部署,早早到位。

后晌午,挑担人来了。

当他进入我们的预定区域后,猴给山羊使了个眼色。

山羊是我们这群人里跑得最快的一个。

按照猴的计划,山羊找到机会,从挑担人筐里抽出柄豆箍,然后狂奔,甩开挑担人。

在挑担人追赶山羊的时候,其他人一哄而上,每人拿走一柄豆箍,分散跑开…不得不说,猴的计划是一个完美的计划。

山羊得手了,挑担人果然中计,放下担子,狂追山羊。

我们一哄而上,拿了东西又一哄而散。

我们得手了!山羊却未能脱身:山羊被“俘”了——被挑担人送到龙须巷派出所。

失手的山羊,供出全盘计划和全部参与人。

我们全都落在了迷瞪眼的手里。

迷瞪眼是派出所的一名胖警察,话不多,长着个刀疤脸。

据说是打日本鬼子时落下的伤疤。

迷瞪眼是有名的狠角色,他的狠招,龙须巷里传得很神乎。

即抓住了人,先是一瞪。

迷瞪眼的一瞪,眼里放青光,就像一把利刃,能把被抓的人剜得心虚发毛。

再是一吼,“老实从宽,抗拒从严!”这八个字,从迷瞪眼的嘴里吼出,字字如炮弹,打得屋里的蜘蛛网都会乱颤。

一瞪一吼还解决不了问題,那就一拍。

迷瞪眼一拍,简直是地动山摇。

这三招都还不行,那就用最后一招——上手段。

龙须巷里传他的手段很多,但谁也不知道迷瞪眼上的什么手段——没人经历过。

许是有狠角色迷瞪眼在,许是龙须巷本就民风淳朴,迷瞪眼一年到头没多少案子可办。

落到了迷瞪眼手里,我们料想一定没有好果子吃,吓得面如死灰。

“把拿走的豆箍都交回来!”迷瞪眼一瞪,我们个个都把头垂到了裤裆里。

“同志,他们是抢不是拿!”挑担人纠正迷瞪眼。

“是你办案还是我办案?”迷瞪眼瞪了挑担人一眼。

挑担人嘴张了张没再说,脸却憋得通红。

“听到没有?赶紧把拿走的豆箍交回来!”迷瞪眼不看挑担人,朝我们吼,“再等待处理。

”除了山羊,我们赶紧离开派出所,去找刚刚藏起来的战利品——六柄黑黑硬硬的豆箍完完整整交回派出所。

“还有这个。

”迷瞪眼指着挑担人刚才连人带赃带回的一柄豆箍,“点点数,齐了没有?”“齐啦。

”“齐了还不走?”迷瞪眼吼叫挑担人。

“他们,他们……”看着吓人的迷瞪眼,挑担人欲言又止。

“他们会得到处理的!”迷瞪眼不耐烦了,转过身对着站了一墙的我们吼道,“罚你们一周劳动改造。

一周后回来派出所报到!”挑担人满意地挑着担子走了。

一墙的芦柴棍齐刷刷低垂着头。

60 年的夏天,这是我第一次进衙门里的派出所,第一次和小伙伴们接受劳动改造。

这一年,我六岁。

迷瞪眼给我们安排的劳动改造是到一片旱地,帮派出所拔花生。

那是一周幸福的劳动改造,尽管头上烈日炎炎,每个人都汗流浃背,但我们像掉进油缸里的老鼠,每天花生吃得饱饱的。

一周后花生拔完了,劳动改造也到期了。

我们齐齐到派出所,向迷瞪眼报到。

“滚!”迷瞪眼好像忘了我们的事,迷瞪着眼,大声喊着,赶我们走。

清一色的油麻石,梆梆声四起。

您还记得我们当年偷豆箍的事吗?”多年后,我回到龙须巷,专门去看迷瞪眼。

“是啊。

”迷瞪眼很老了,眼睛更加迷瞪,人却异常清醒,一会反问我,“花生,好吃吗?”我双手紧紧握着迷瞪眼的手,一个劲点头:“这是您老当年刻意安排的劳动改造?”“龙须巷民风淳朴!”迷瞪眼答非所问。

温煦的阳光照进龙须巷,斑驳迷离。

一群小孩远远从阳光中跑来,巷里梆梆的响声依旧十分清脆。

(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小说反复提及故事发生的年份,强调了时代的特殊性,为迷瞪眼对孩子们做出的特殊处罚提供了背景。

B.小说多处设置悬念,如开篇“我进了派出所”,猴布置计划时的“咬着耳朵详说”,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迷瞪眼对孩子们用特殊的方法予以爱护,对挑担人却缺乏耐心、态度冷淡,体现了该人物爱憎分明的特点。

D.小说语言简洁明快,质朴自然,又多处使用比喻、夸张等手法,轻松幽默,生动活泼,读来饶有趣味。

5.请以迷瞪眼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手法。

(6 分)6.小说以一个场景结尾,有什么样的好处?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6 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