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5-第一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必修5-第一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ABC 外接圆半径为 2 .
( 1)求角 C 的大小;
(2)求 △ABC 面积的最
大值 .
解 : ( 1 ) ∵ △ ABC 外 接 圆 半 径 为 2 ,
第7 页
且 2 2(sin 2 A sin 2 C ) ( a b)sin B ,
∴ 由 正 弦 定 理 得 : 即 (2 2 sin A)2 (2 2 sin C)2 ( a b)2 2 sin B ,
必修 5- 第一章 - 正弦定理和余弦 定理 - 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
要点梳理
a
b
c
2R
1.正弦定理sin A sin B sin C
其中 R 是 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由正弦定理可以变形 为: (1)a∶b∶c=sin A∶sin B∶sin C; (2)a=2Rsin A,b=2Rsin B,c=2Rsin C;
a b cosB 2
A. 1
2
B. 1
3
C. 2
3
D. 3
4
二、填空题
9.在△ ABC 中,已知 2sinAcosB=sinC那, 么△ ABC 的形
状是
三角形
第12 页
10.在锐角△ ABC 中, a,b,c 分别为角 A,B,C 所对 的边,且 3a=2csin A,则角 C=________.
a2=(b+c)2- bc,又
a
=2 3,b+c=4, 1
有 12=42-bc,则 bc=4,故 S△ABC=2bcsin A= 3. 题型三 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
例 3. 在△ABC 中, a、b、c 分别是角 A、B、C 的对
边 已知 2 2(sin 2 A sin 2 C ) (a b)sin B ,
1 =- 2.
2 ∵ B 为三角形的内角, ∴B=3π.
(2) 将 b=
2 13,a+ c= 4,B= 3π代入
b2= a2+ c2 - 2accos
B, 得 b2 = ( a + c) 2 - 2ac - 2accos B, ∴13 = 16 -
1
1
33
2ac 1- 2 ,∴ ac= 3. ∴S△ = ABC 2acsin B= 4 .
解析 ∵A+C=2B,∴B=π3.
由正弦定理知 sin A
asin B 1 = b =2.
题型二 利用余弦定理求解三角形
例 2 在△ ABC 中,a、b、c 分别是角 A、B、C 的对边,
且ccoossBC=
b
2a c .
(1)求角 B 的大小;
(2)若 b= 13,a+c=4,求△ ABC 的面积. a2+ c2- b2
思想方法 感悟提高
第9 页
方法与技巧 1.正、余弦定理和三角形面积公式是本节课的重点,利
用三角形内角和、边、角之间的关系,三角函数的变
形公式去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求解三角形,以及利用
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AB
2.应熟练掌握和运用内角和定理: A+B+C=π, 2+ 2 Cπ
+ 2=2中互补和互余的情况, 结合诱导公式可以减少
解:
由正弦定理得
a
b
3
2
sin A=sin B,sin A=sin 45
,°
∴ sin A=
3 2 .∵a>b,∴A=60°或
A=120°.
当 A= 60°时, C =180°- 45°-60°= 75°, c=bssiinnBC=
6+ 2
2 ;
当 A=120°时,C=180°-45°-120°=15°,c=bssiinnBC=
A . 30
B . 90
C . 120
D. 60
7.在△ ABC 中 ,已知三边之比 a : b : c 2 : 3 : 4 ,则 sin A 2 sin B
sin 2C
()
A.1
B.2
C. 2
D. 1 2
8. ABC中,边 a , b , c 的对角分别为 A、 B、C,且 A=2B,
, ( ) 3
+c2 的值.
第13 页
13. (12 分)在△ ABC 中,角 A , B,C 的对边为 , a,b, c
向量 , , ⊥ .求角 C m (2cos C , sin( A B))
C n (cos ,2sin( A B))
m
n
2
2
第14 页
知三边问题.
基础自测
1.在△ABC 中,若 b=1,c= 3,C=23π,则 a= 1
.
2.已知 △ABC 的内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2 c,
若 c= 2,b= 6, B=120°,则 a=________.
3.在 △ABC 中,若 AB= 5,AC= 5,且 cos C=190, 则 BC= 4 或 5 . 4.已知圆的半径为 4,a、b、c 为该圆的内接三角形的
余弦定理可以变形为:
2
cos A= b
2
c
2
a
,cos
B=
a2
2bc
c2 b2 ,cos C= a2
2ac
b2 c2
2ab .
4.在解三角形时,正弦定理可解决两类问题:
(1)已知两角及任一边,求其它边或角; (2)已知两边
第2 页
及一边的对角,求其它边或角. 情况 (2)中结果可能有一解、 二解、无解,应注意区分. 余弦定理可解决两类问题: (1)已知两边及夹角或两边及一边对角的问题; (2)已
失误与防范 在利用正弦定理解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求另一边的对角,进而求出其他的边和角时,有时可能 出现一解、两解或无解,所以要进行分类讨论.
过关精练
一、选择题
1.在△ ABC 中, A=60°,a= 4 3,b=4 2,则 B 等于
()
A . 45°或 135° B . 135°
C . 45°
解 (1)由余弦定理知: cosB= 2ac ,
a2+b2- c2
cosB
b
cos C=
2ab
.将上式代入
cosC=-
2a+
得: c
a2+c2-b2 2ab
b
2ac
·a2+
b2-
c2=-
2a+
, c
第5 页
整理得:a2+c2-b2=- ac.
a2+ c2-b2 - ac ∴co意灵活运用,如由正、余弦 定理结合得 sin2A= sin2B+ sin2C- 2sin B·sin C·cos
A,可以进行化简或证明.
4.根据所给条件确定三角形的形状,主要有两种途径:
(1)化边为角; (2)化角为边,并常用正弦 (余弦 )定理实
施边、角转换.
第10 页
6- 2 2.
探究提高 (1) 已知两角一边可求第三角, 解这样的三角
形只需直接用正弦定理代入求解即可.
(2) 已知两边和一边对角,解三角形时,利用正弦定理求 另一边的对角时要注意讨论该角,这是解题的难点,应
第4 页
引起注意. 变式训练 1 已知 a,b,c 分别是△ ABC 的三个内角 A,
B,C 所对的边,若 a=1,b= 3,A+C=2B,则 A= 6
.
(1)求角 A 的值;
(2)若 a=2 3,b+c=4,求△ ABC
第6 页
的面积. 解 (1)由 2cos2 A +cos A=0 ,得 1+cosA+cos A=0,即 cos A
2
1 =- 2. ∵ 0<A<π,∴A=23π.
(2)由余弦定理得,
a2=
b2+
c2-
2bccosA,A=
2π 3 ,则
(3)sin A=2aR,sin B=2bR,sin C=2cR等形式,以解决不
同的三角形问题. 2.三角形面积公式
S△ABC
1 =2absin
1 C=2bcsin
1 A=2acsin
B=a4bRc=
1 2(a+
b
+ c) ·r(r 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 ),并可由此计算 R、r.
3.余弦定理:
. a2=b2+ c2-2bccos A,b2= a2+c2-2accos B,c2=a2+b2-2abcos C
D. 3 2
第11 页
4.在 ABC 中,已知 b 2, c 1,B 45 , 则 a 等于(

A. 6 2 2
B. 6 2 2
C. 2 1
D.3 2
5.在 中 ABC AB 2, AC 3,BA AC 3,则 A 等于(

A. 120°
B. 60°
C . 30°
D . 150°
6.在 ABC中,a : b :c 3: 5: 7 , 则这个三角形的最大角为 ( )
11.在△ ABC中,边 a,b,c 的对角分别为 A、B、C,且
。则角 B= sin 2 A sin 2 C sin A sin C sin 2 B

三、解答题 12.(12 分)已知△ ABC 的三个内角 A,B,C 所对的边分
别为 a,b,c,A 是锐角,且 3b=2a·sin B. (1) 求 A; (2) 若 a=7,△ ABC的面积为 10 3,求 b2
探究提高 (1) 根据所给等式的结构特点利用余弦定理 将角化边进行变形是迅速解答本题的关键. (2) 熟练运用余弦定理及其推论,同时还要注意整体思 想、方程思想在解题过程中的运用 .
变式训练 2 已知 A、B、C 为△ ABC 的三个内角, 其所对
的边分别为
a、b、c,且
2cos2
A 2
+co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