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培训内容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培训课程经开区实验小学一年级组一、教育目的根据课程和初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着重对学生进行生活常规和日常行为准则的养成教育。
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什么样的处所是学校;学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怎么称呼;什么叫班集体;学校一日生活常规等。
通过入学教育课,为一年级小学进入正常的学习生活作好铺垫。
二、课程内容安排表三、班主任准备内容:1.本着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一年级的班主任老师早早地把教室布置一新,清理干净,给每一位学生留下了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
2.一年级老师要让孩子爱上学、盼上学,知道为什么上学可以和孩子聊天,回忆自己上学的情况给孩子讲一讲。
告诉孩子学校生活好,知道学校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3.做好学生入学信息登记。
四、学生特点:1.对小学生活既充满好奇、渴望,同时又存在很多担心和疑虑。
对于孩子来说,幼儿园与小学遵循完全不同的“游戏规则”,面对突如其来的改变,孩子会出现诸多适应上的障碍,严重的甚至会引发心理问题,这些必须引起老师和学校的重视。
幼儿园不会对孩子进行过多约束,可是进入小学后,严格的制度要求孩子规范自己的行为,他们个体的需求也不再被重视,孩子必须摆脱任性的习惯,在集体中重新认识自己,否则将会被同伴排斥在外。
实际中的学校与孩子的想象存在差距,入学前,孩子心中有一幅关于学校的图景,但是进入学校之后,他们发现学习生活并非那么令人愉快,就会在心理上产生落差。
2.“他们想学习就学习,不想学习就不学。
”很多新生不能正确认识学习,认为学习与幼儿园里的游戏是一回事,经常学一会玩一会,边学边玩,上课时,注意力一点都不集中。
孩子还没有形成对待作业认真负责的态度,没有把作业当成学习的组成部分,有时候甚至因为贪玩而忘记作业。
这些都需要老师的教育和引导,必要时,应该采取规定的方式来帮助他们养成习惯。
3.孩子没有很明确的学习目的,多数只是“不想比别人差”,或者为了得到物质奖励。
他们对学习的过程和外部活动更感兴趣。
老师用新颖的形式可以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但他们不太会考虑学习的目的、内容和结果,这种直接的学习兴趣也无法长时间吸引他们,如果在学习活动中遇到困难,他们就会失去兴趣。
4.孩子在这个阶段的情感非常丰富,但是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受到某个具体的刺激,就很容易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
这时往往表现为两个极端:易冲动、好攻击或者不合群、孤僻等。
久而久之,会影响他们与同伴交往。
此外,初入学儿童的思维大部分还停留在“自我中心思维阶段”,他们考虑问题,或者与同伴相处,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带有强烈的自我中心主义倾向,认为“顺从自己就是朋友,否则就不是朋友”。
如果他们把这种情绪带到学校里,就会影响同伴交往。
幼儿园的时候,老师会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父母也好,爷爷奶奶也好,都是宠着他。
要注意引导学生与同学友好相处。
五、学生培训内容:1.着重对学生进行生活常规和日常行为准则的养成教育,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什么样的处所是学校、学校与幼儿园之间的区别、什么叫班集体、学校一日学习和生活常规、入学前的准备工作等等,为一年级小学进入正常的学习生活作好铺垫,让学生和家长更快地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班主任要带领学生实地参观校园环境及设施。
有教师办公室、教室、操场、教学楼、厕所、以及操场上的设施。
在参观的过程中,教师认真观察学生的活动情况,并引导学生自己对哪些是"上课"的场所、哪些是"下课"活动的场所、哪些是集体聚会的场所作出分析及判断。
启发学生发现校园里哪些地方可以随便进入,哪些地方不可随便进入,哪些地方不可攀爬,哪些地方不安全。
参观后,请每位学生把参观中印象最深的地方用笔画出来,把学生自己认为最美丽的地方和最危险的地方也画出来。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所画的内容,进一步增进对学校的认识。
最后,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总结,目的是再一次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基本设施,并帮助学生学会利用一些与自己有关的校园设施来解决生活和学习中会遇到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喜欢学校、喜欢学习的情感。
同时,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自我动手能。
3.上好班级预备课,进行好学校班级常规训练。
培训的内容包括:礼仪教育、课堂常规教育、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培养、安全教育、纪律教育、队列训练等。
使孩子们知道正确的读书、写字、坐、立、行等的姿式,书包、学具的整理和摆放,教会新生了解掌握小学生在学校的礼貌、纪律及上课等方面的基本常规要求等。
班主任与任课老师要利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拉近学生与学校间的距离,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大大减轻新生的陌生感,争取取得较好的效果。
4.了解学生家庭及在幼儿园生活学习状况,引导学生慢慢进入小学学习状态。
根据了解班主任先指定班干部,课代表,安排好值日,排好座次。
具体教育内容如下:(一)清点人数,确认到校学生:清点学生人数,核对学生姓名及报名号。
(二)安排座位:1.把桌椅排一排,高矮相同的放一起,按小组的顺序编上序号。
方便午休学生搬、还椅子,同时能教育学生管好自己的桌椅。
2.按男女从高到矮排两列,逐个安排座位。
男生女生搭配同桌。
先排各组前座,再排后座。
3.辨认各大组、小组和同桌,方便日后交本子、上课做游戏等。
4.班主任记录座位表,熟悉学生,学生一周之内会经常走错位置。
(三)训练队列:1.按男女生从高到矮排两列,每个学生站一个点。
每列的学生编上序号,让学生记住自己的序号,并互相认一下前后的同学。
以前只记位置,经常乱。
2.解散回到课室座位,再训练学生按照自己的序号排队,直到熟练为止。
3.熟悉队形之后,对学生进行“快静齐”的教育。
即排队要做到快速站点、安静进场、整齐排队,播放进场曲训练,学会听音乐。
4.练习排队进操场和放学规程队。
做到队形整齐,摆臂有力,步伐整齐。
5.练习立正、稍息的基本动作。
(四)认识厕所:带领学生实地训练,分清男女厕所,男生分清大便池小便池。
教育学生在厕所内不拥挤、打闹、跑跳和玩水。
上完厕所一定要及时冲水和洗手。
(五)认识学校、班级:1.老师自我介绍,用有趣的方式吸引学生,消除学生的恐惧感。
2.鼓励大胆的学生介绍自己或表演节目,对学生有初步的了解,方便挑选班干部。
3.介绍班级情况,知道自己是几班,班级有什么物品,哪些不能乱动(多媒体、电源、开关等),哪些物品要爱护(课桌、凳子、门窗、清洁工具等)。
4.介绍学校,让学生熟悉各场所,排队参观校园。
实地走一走、看一看、讲一讲,不能进入花坛、草坪,不攀缘栏杆、墙壁、升旗台。
不蹦跳台阶。
不随手触摸墙壁。
(六)文明礼仪教育:1.路途遇到老师、来到课室见到班主任或任课老师、下课见到老师都要问好。
正确姿势:站直,眼睛看老师,声音响亮:“老师好!”2.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友好相处。
3.离家、回家主动与父母打招呼如:“爸爸妈妈我回来了!爸爸妈妈再见!”4.放学主动与老师说再见。
(七)坐姿训练:1.熟悉学校的铃声。
学会听上课、下课铃声。
2.老师进教室,学生眼睛看着老师,班长喊起立,大家恭敬向老师问好。
3.坐姿训练:坐(双手平放桌面,抬头挺胸身体坐直,双脚平放地面,自然叉开与肩同宽。
)立(站要直,头要正)、写(三个一: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一拳,眼离书一尺)、看(仔细看)、听(认真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说(大胆说,用普通话)等六个学习习惯。
4.训练举手、读书等各种姿势。
举手:要说话先举手,得到允许站起来说。
坐手臂自然举起,五指并拢。
5.训练上课、下课与老师问好的姿势。
腰板要站直,声音要响亮。
(八)训练课前准备:1.教学生看课程表,每一天上什么课,拿什么书回校,每一节上什么课,准备什么材料。
2.一下课先做下节课的课前准备,看着课程表,在桌子中间放好要用的书、练习本、笔袋。
3.如果是上专用室的课,则拿整个文件袋(装书、笔袋)排队,提前5分钟排好队,班主任或任课老师带队到专用室,一定要强调排队上楼梯的纪律。
(九)卫生习惯:养成把垃圾扔进垃圾桶的好习惯,不要把吃的零食、饮料、玩具带到学校,不随手扔垃圾。
每天带好手帕或纸巾,不乱涂乱画,保持墙壁整洁。
建议每个学生做一个小垃圾盒,有垃圾的时候,及时放进去,放学前再倒掉垃圾。
教学学生摆桌椅的方法,做到横、竖都要对线,保证全班的桌椅都整齐。
(十)课间纪律:1.下课后先做什么(先上厕所后活动)2.课间活动做什么(做健康卫生的游戏,如跳绳、踢毽子)3.课间活动应注意什么要爱护墙壁,公物和各种设施,不在楼内乱窜、打闹和停留,不吐痰、丢废弃物,不到其它教室串门、玩耍。
不爬在窗口张望、喊叫。
4.听到上课铃声后怎样做停止一切活动,安静、迅速、按顺序走进教室,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好。
(十一)作业的收发:(1)每个小组定下一个小组长,让小组成员认识。
(2)学会打开练习册或者作业本,交到组长那里。
(3)组长把每一本都打开,夹好,放到讲台。
(4)发作业的时候,由于组长不认识学生姓名,不宜一个个发。
建议从头开始传,每个学生只找自己的本子,找到了,就传给下一个。
(5)为了更好地清点学生交作业的情况,建议在练习书或者本子的右下角写上学生所在组的编号。
(十二)上课问好训练:(1)上课铃响,学生走进课室,课本放在桌子中间。
(2)班长喊口令:“静息!”“请坐好!”老师:上课!班长:起立!学生:老师好!老师:同学们好!班长:坐下!(十三)上专用室上下楼梯:(1)上课铃响,全班带好书安静排队。
(2)手拉手,跟着直线走。
(3)上楼梯靠右走,不超过中线。
(4)保持脚步轻轻,嘴巴不说话,不打闹,不跳跑楼梯。
注意事项:(1)以上的内容并不是一天的新生培训能够完成的。
但最好能够用一周的时间基本过一遍,而且不断强化。
一般来说,经过一个月左右的训练,学生就能比较好地适应小学的生活。
班级也能较好地步入教育教学的正轨。
(2)在训练的时候,最好不要用太多的说教式,毕竟一年级小朋友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待提高。
可以用一些有趣的方式,例如相关动作训练的图片、歌曲、游戏甚至动画等去吸引他们;教师的示范非常重要,学生模仿能力强;还可以树立典型,表扬棒的同学,激发竞争等等。
(3)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干部的作用非常重要,既能减轻班主任的负担,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
所以,需要认真观察,正确选拔能力较强的学生干部,对他们进行指导、培训,让班级管理更科学、顺利。
(4)班主任工作,安全第一。
只有把学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
安全工作一定要做到非常细心。
比如一早就习惯回来考勤,缺席的必须及时联系家长;午休再次考勤,详细记录;学生不舒服,应及时联系家长;经常提醒家长准时到校接孩子;上课、课间游戏、上下楼梯、回家路上等需要不厌其烦地教育学生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