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汇编(2010—2016年)2016年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中国古代学校教育内容中的“六艺”指的是()A.礼、乐、射、御、书、数B.诗、书、礼、乐、易、春秋C.礼、乐、射、辞、书、数D.方法、修辞、辩证法、礼乐、数书、射御2.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传统教育代表人物的教育家是()A.洛克B.杜威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3.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A.产生效益的活动B.促进社会发展的活动C.传递知识经验的活动D.培养人的活动4.把造就“完全人格”即发展个性和群性作为其民主教育思想的核心的教育家是()A.黄炎培B.蒙台梭利C.蔡元培D.杜威5.“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是第一个进入人的视野的真正课程问题。
它的提出者是()A.培根B.洛克C.斯宾塞D.第斯多惠6.有一种活动,它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社会化与个性化、成人与成才,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这种活动是()A.智育活动B.综合实践活动C.美育活动D.德育活动7.主张把“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个性发展”三者融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而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家是()A.苏霍姆林斯基B.马克思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8.《学记》中的“藏息相辅”教学原则强调的是()A.教学要遵循一定顺序进行B.启发式教学C.教学要把握最佳时机D.课内与课外相结合9.提出“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并把这种理想人格描绘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A.严复B.韩愈C.孟子D.荀子10.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式学习,强调符号强化和自我强化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这一理论代表人物是()A.班杜拉B.布鲁纳C.斯金纳D.罗杰斯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终身教育2.道德情感3.中体西用4.最近发展区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10分,共30分)1.人既是社会历史的“剧中人”,又是社会历史的“剧作者”。
2.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中,小学的“品德与生活(社会)”、“艺术”、“科学”,初中的“社会”、“科学”等课程都属于综合课程。
3.在政府倡导“全民阅读的”背景下,读书指导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读书指导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请简述人的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性。
2.请述评布鲁纳的教育思想。
3.请简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含义和要求。
4.请简述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内涵和条件。
五、论述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试析学生在不同教学模式下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2.试论德育过程及其规律。
2015年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属于我国古代“四书”的是()A.《诗经》、《春秋》、《礼记》、《尚书》B.《学记》、《大学》、《论语》、《中庸》C.《大学》、《中庸》、《论语》、《孟子》D.《大学》、《春秋》、《孟子》、《周易》2.在西方教育中,现代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是()A.卢梭B.赫尔巴特C.杜威D.佩斯泰洛奇3.新课改的三维教学目标是()A.识记、理解、应用B.认知技能、操作技能、情感目标C.生成目标、获得目标、转化目标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4.教育为政治服务的最基本的途径是()A.建设社会政治制度B.开展思想宣传活动C.开设思想政治课程D.培养现代政治公民5.由学生自己选择出来的最好的或最喜欢的作品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评价方式是()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档案袋评价D.表现性评价6.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获取或巩固知识,促进智能发展教学方法是()A.讲授法B.谈话法C.实验法D.演示法7.近代采用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的,适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新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8.下列哪种思想不是中国近代五四运动时期资产阶级改革中所提倡的教育思想()A.复古主义思想B.工读主义教育思想C.平民教育思想D.实用主义教育思想9.在古代欧洲教育中,重视发展学生的全面教育的是()A.斯巴达教育B.雅典教育C.教会教育D.骑士教育10.重视观察学习和榜样模仿的学习观点,属于()A.操作性反射理论B.人本主义学习理论C.社会认知理论D.认知派学习理论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学校教育制度2.课程标准3.书院4.美国进步教育运动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10分,共30分)1.教育为社会所制约,具有社会制约性。
因而,教育是社会的附属品,没有独立性。
2.教学就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活动。
3.品德教育就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4.简述当前学制发展的主要趋势。
5.试比较分析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优缺点。
6.简述陶行知“生活教育”观点的主要内容。
7.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教学观的基本主张。
五、论述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试论述教学过程的性质。
2.阅读下列案例,回答问题:班级里的一位同学经常化妆,就这一问题,班主任王老师在课下找来这位同学谈话。
老师向学生说道:“懂得打扮自己是好事,但是你还不知道化妆的学问啊”,同学说:“化妆有什么学问呢?请老师赐教”。
老师说:“中学生应该朴素自然、整洁大方、健康活泼。
化妆切记浓妆艳抹。
浓妆艳抹会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造成隔膜;青少年应有自然朴素的美,过分的化妆会掩盖住你的青春活力和红润的肤色,让人觉得矫揉造作。
”从这之后,老师发现这位同学没有再过分化妆。
(1)例中教师运用了什么样的德育方法?(2)请简述这种德育方法的基本含义和实施要求。
2014年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2.社会本位论3.最近发展区4.有效教学5.行动研究二、填空(每题2分,共20分)1.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教育起源于。
2.决定教领导权和受教育权利的主要因素是。
3.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4.以解决社会生活问题为核心而组织的课程是课程。
5.反映国家对不同阶级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的课程文件是。
6.通过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信息,反映学生成长变化的评价方法称为评价。
7.学生品德构成的基本要素有道德认知、、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8.学制发展的方向是双轨制正在向单轨制和发展。
9.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10.就教学的哲学而言,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属于理论。
三、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8分,共40分)1.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
()2.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其影响都是积极的、正向的。
()3.师生关系就是知识的授受关系。
()4.教学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5.班级是一个“准自治组织”。
( )四、简答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试述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2.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3.试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五、材料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一位教师在给学生讲人教版第七册钓鳟鱼的课文,老师提问“仔细读课文,看看父亲是一位怎样的人。
生 1:为什么还没有到时间父亲就允许我钓鱼,而掉到鱼又让我放走?”老师脸带怒色地说:“你没有听清楚老师的问题,坐下。
”生 1 很害羞地坐了下去,这一堂课就再也没有举手了。
生 2:我觉得这位父亲对自己的孩子很严格。
老师:仅仅是严格吗?生2也坐了下去,再也没有发言。
老师:在没有人的情况下,父亲严格要求自己遵守规则,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下课后老师向同事抱怨:我给了他们机会,可是他们不珍惜,只好我自己报了答案,我也没有办法。
问题1. 这位教师的行为是否合适,为什么?问题2. 如果换作是你,你会怎么做。
2013年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活动课程2.教学3.化性起伪4.道尔顿制5.最近发展区6.信度与效度二、判断并说明理由(每题10分,共30分)1.“教育先行”是20世纪现代社会的新现象,它意味着教育发展必须先于社会的物质发展。
( )2.在学习方式上,新课程改革反对接受学习,主要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取代接收学习。
()3.卢梭认为事物的教育和自然的教育都要服从人的教育。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1.简述个人本体论。
2.简述价值澄清模式。
3.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4.简述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5.简述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四、分析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品德及其构成要素是什么?如何根据品德的因素进行道德教育?2.有人说,过去要求教育嫁给政治是错误的,现在要求教育嫁给经济也是片面的。
教育首先要嫁给人,人是教育的原点,教育是人的教育,不是社会的教育。
有人则认为,人不是抽象的,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这种提法否定了教育的社会性,教育也不可能发展抽象的人,有人说,教育要以育人为中心,但有人认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只有一个,那就是经济建设,不允许搞多中心。
你对此有何评述?请自拟题目,写800字左右的短文,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对上述观点进行评述。
2012年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教学目标2.学校教育3.“六艺”教育4.苏格拉底方法5.学习动机6.道德情感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德育途径。
2.简述蔡元培的“五育并举”。
3.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
4.简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步骤。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1.论述教育的社会功能。
2.试论述陈鹤琴的“活教育”。
3.论述杜威教育思想。
4.结合实际论述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
2011年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中体西用2.教育3.班级授课制4.道尔顿制度5.问题解决6.学习动机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谈谈如何认识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意义及行动研究的步骤。
2.试述当代学制改革的趋势。
3.简述“六艺”教育及其对当今教育改革的启示。
4.试述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1.评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新教育和进步主义思潮的共同特征、意义及局限性。
2.试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3.论述师生关系的历史嬗变,并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4.结合中学生的时代特点谈谈你目前基础教育问题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