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方审美差异

中西方审美差异


审美趣味差异:
其实我觉得中西方在审美趣味上最大的不同就是对“意境”的表现,在这点上不得不说我认为 中方是更胜一筹的,不论是从真的感知还是认知来讲。
中西音乐差异
输入标题文本
特点
中国音乐是以五声 调式为基础的音乐。 所谓五声调式,是 指宫、商、角、徽、 羽 , 这五个音组成的 调式,类似于简谱 中的“ 1 、 2 、 3 、 5 、 6 ”。民族音乐中的 六声调式和七声调 式实在五声调是的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中国民族
以虚构的情景却真实的写出了宗教、人神。
文学差 异
西方文学中的伟大冲突往往是人性中魔鬼 与神的斗争,中国文学中人物冲突则是人伦的。
古希腊悲剧到《神曲》以及后来的《堂· 吉诃德》 和莎士比亚戏剧。但是不知为何,总是国人的书更 能让我落泪,那日在读吴念真先生的回忆吧,打湿 了好几处书页呢,而就算是莎士比亚的一些悲剧, 我也没能落泪如此这般。
中西方文化差异
输入标题文本
含蓄的,感性的, 中庸的,和谐的。
文化差异
开放的,理智的, 激进的,自主的。
西方的科学文化特点西方文化的根基在希腊。
“仁即仁者、善哉者,和即和谐、和睦”。所以,东方 文化追求和谐,追求感性的象征,追求融入和中庸的状态。
输入标题文本
这是德国一个人对中西方一些文化差异的图形化,蓝色的 是西方,红色是东方。 第一幅图是思维,第二幅图是生活习惯,第三幅图是自我。 (图片意思已经很明确,就不过多叙述了。)
绘画差异总结 2
中国音乐艺术以‘和’为理想 ——西方音乐求 深刻,强调理性与思想。
中国:尚虚无,求空灵,讲韵味,求深邃,讲意境,求气韵生动, 强调直觉与领悟,注重生命本体。西方则是把实有,意义与情感 作为精神支柱的音乐审美特点形成鲜明的对比。”
审美意识差异
审美的感知差异:
中国画审美感知:(1)表现性:就如刚刚已经叙述。(2)抽象性:画法则主要体现在散点透视和 背景留白以及弱化光影关系上。(3)自然性:如同中国的文化以及文学分宜一般,中国画大多是以自 然景物动物为主要题材。西方审美感知:(1)再现性:上已叙述。(2)具象性:华法则主要表现在焦 点透视和对背景的精致地处理以及不能忽视地对光线的准确的把握和再现。(4)宗教性:这个我纯属 因为自己接触太少,总觉得西方很多著名绘画都是由于宗教产生的,所以有了这样的归纳。
表现形式
音乐
中国音乐
输入标题文本
旋律的表现性 中国音乐注重音乐的横向进行
表现形式
讲究音乐韵味处理,强调形散神不散
中国传统音乐与舞蹈、诗歌等姊妹艺术 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歌曲的歌词大都是押韵的
输入标题文本
输入标题文本
理性精神
01
02
个性解放
西方人追求个性解放,把它视 为不可侵犯的个人权利,实际 上这正是资本主义发展自身提 出的要求,它直接与人们在资 本主义环境中产生的自由竞争 意识相关。这种要求,早在资 本主义发展初期发生的文艺复 兴运动中就已经萌生,而十九 世纪发展到了它的高峰。正是 在音乐艺术中,这种建立在个 性解放基础上的情感表现获得 了最为广阔的天地,它所强调 的不是“和”,而是矛盾冲突。
审美的趣味差异:
中西绘画差异
输入标题文本
西方绘画是以焦点透视为主, 而国画则是以散点透视为主。
因为不苛求如实地现现 表现对象,所以中国画 在描绘对象时往往要做 人为的夸张与取舍。画 家所营造的空间介于二、 三维之间,画面的空间 透视不用焦点透视,用 的是散点透视,而且不 那么讲究人体各部分的 比例关系,可以用想象 的真实来替代视觉的真 实。中国山水画能以咫 尺表现千里的辽阔境界, 正是运用这种透视方法 的结果。
审美意识
2
审美形态:
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 雕塑等艺术活动。审美形态是在审美实践活动中特定的人生样态、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 和审美情趣、审美风格等的感性凝聚、显现及其逻辑分类。 这是审美形态在美学方面的基 本内涵。在这里我就理解为所选的三个形态:文学,绘画,音乐。
输入标题文本
书籍的装帧
可以看出西方确实是更为具象化,而中方就 是一种更简练的图形的语言或者直接印上书 名。 并且即使东方使用了大量繁复的图案装饰, 但是也能够 非常准的控制好平衡。
输入标题文本
输入标题文本
输入标题文本
输入标题文本
输入标题文本
克里姆特也是我十分钟爱的一位画家,他 描绘的画面大多是奇幻的,有些甚至稍稍 有些诡异,他的画相比较传统的西方绘画 就更加平面化,只有极个别物体会采用立 体画法,其余部分皆以平面化来代替,画 面不仅井然有序也更加能够凸显中心物体。
输入标题文本 1
雨果说理想产生欧洲艺术,而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西方的艺术是科学的艺术,东方的艺术是哲学的艺术! 此外 欧洲 受人文 主义思想 影响深刻,比较重视和追求对理想的实现, 对现实生活幸福的追求,而东方艺术被西方普遍认为是富于暗示 的、充满联想的,比方说东方随便一个屋脊上雕塑,一个图腾都 有其内在的含义,东方诗歌也不若西方长于叙事(西方先有史诗 而后有抒情诗,而东方则先有抒情诗,后有史诗,)反而长于运 用意象暗示,手法委婉含蓄
03
谢谢观赏~
中西方文学差异
输入标题文本
中国文学以“诗”为主体,以“意境”为艺术追求 伦理道德与现实政治成为中国文化关注的两大核心。
在主观情感在客观环境引发下创作的,其内容 大都含蓄多义并具有教化意义。包括散文小说 戏曲曲艺似乎都追求一种“诗”的风格, 如《红楼梦》、《西厢记》等,虽为小 说却以诗词贯穿。
从而使中国文化呈现出道德型文化与政治型 文化的特征。 就题材方面而言,中国文学从 发展之初以抒情为主,例如《诗经》、 词赋 等,叙事写实则出现在古典文学的末期。
创新意识
西方的古代哲学中就已经意识到一切事物都是 处在永恒变化的过程中,一个人不能踏入同一 条河流。这种对宇宙万物的辩证观念,经过长 时期的历史发展,随着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日 益深化,随着资本主义社会自身对进取精神的 日益增长的客观要求,在西方人的意识中形成 了一种大胆的否定精神。在他们那里,对传统 的敢于挑战和批判,从不被视为离经叛道,而 不断变革的精神则深入人们的意识之中。
西方人在这方面有自己的传统。早在古希腊时 期,他们的哲人便强调认识,认识自然、也未曾泯灭。从十七世纪起,特 别是经过十八世纪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直到 二十世纪,体现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中的这 种理性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西方音乐中深 刻的理性内涵,缜密的音乐思维,形式、结构 的理性化,直到音乐学术研究的高度发展等等, 这一切,说到底都离不开理性精神。
由此,也可以解释中国文学似乎重于抒情, 西方文学则强于想象,运用思想。不知道是因为 文化原因还是什么,我总觉得读《红楼梦》较之 《百年孤独》要清爽太多,也丰富太多。就算 《红楼梦》里穷了词来描绘一切的繁华,我也能 耐得住性子把书里描写的细节一遍遍细想。
输入标题文本
由于文字是文 化的载体,词汇 是文化信息的浓 缩,是语言的重 要组成部分,它 反映着文化的发 展和变化,同时 也直接反映着文 化的差异,并且 我个人对文学了 解较多,所以首 先我选择了文学。
西方绘画艺术中的个性化鲜明的特征, 不仅表现在作者对景物或人物的描绘
中西方绘画差异
即将现实中的客观存在的景 物、人物作为原型,而在此 基础上,再加入作者个人的 理解和认识,最终创作出作 品,所以作者对创作题材的 理解和认识,以及个人的意 志和情感,也是作品个性化 的表现。因此,在西方的传 统绘画作品中,表现同一个 宗教故事或历史事件、同一 位宗教人物或历史人物,在 不同的美术家的笔下,往往 大相径庭。环境,人物的相 貌、年龄、表情、举止等, 都有很大的差别。
有别
姓名:阳芮馨 班级:2015级环境设计四班 学号:20150764
0
审美意识和形态的定义 中西方文化差异
保守,和平——开放,激进
1 2 3 4
中西方文学差异
重于抒情——强于想象
中西方绘画差异
表现——再现
目录
中西方音乐差异
气韵生动,强调直觉与领悟—— 求深刻,强调理性与思想
1
: 是审美活动中,人对审美对象的能动反映。即广义的美感。包括审美的感知、感受、趣味、理 想、标准等各个方面,是审美心理活动进入思维阶段后的意识活动。人们常通过艺术来研究人 的审美意识。审美形态:审美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 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审美形态是在审美实践活动中特定的人生样 态、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审美情趣、审美风格等的感性凝聚、显现及其逻辑分类。 这是审 美形态在美学方面的基本内涵。所以本文的审美意识我将主要需选择审美的感知和趣味来进行 我的阐述。
审美意识差异
审美的感知差异:中国文学的审美感知是具有:⑴ 整体性:受儒家、道家以及佛教影响,讲究天人合一,万物一体。因而中国人思 维方式为中庸,兼顾,联系,和谐和统一。 ⑵ 模糊性 :混沌状态,尤其是中国古代。与西方不同,西方认为非美即丑,非丑即美。我认为这也受 到了中庸的影响。 ⑶ 直觉性:因为中国的文化至始至终都是具有感性情怀的,讲究感觉、灵感、内省和内心体验。 而西方文学的审美感知则是: (1)神话性:西方的很多名著都是神话艺术,而神话艺术是上古时代社会、文化系统诸因素综 合作用的产物,神是古代人类原始思维的产品。但由 于宗教原因,神话的影响在西方文学中可谓十分显著。(2)自省性:西方人对自我生命本质的认识是以人的理性为武器,不仅肯定人的 价值、地位、 理性和自由意志,也批判人性的缺陷、罪恶,并从自我认识出发对整个人类存在的本质、生存状态、命运、困境和出路进行思考和关 怀。亚里士多德 认为悲剧源于人的“怜悯和恐惧”,朱光潜认为这里所指的 “怜悯”正是 “由别人的痛苦所唤起的一种感情”。(3)英雄主义性:。西方人文精神 对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和行动性的重视在文 学中被表现为开拓进取、积极有为的英雄主义精 神。古希腊文学的英雄主义精神自文艺复兴以来 在西 方文学中继续发扬光大,新兴资产者把追求自 身存在的价值,人生的名誉、权力,生活的幸福、快 乐、自由作为行动的目标和理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