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视听语言 (1)编导第一课

视听语言 (1)编导第一课


备注:对于全景的界定,具有相对性。全景可大可小, 大到可能等同于远景,小到仅仅囊括某一个人。
全景具有叙事描写的功能,侧重于交代说明。他与表 现局部的景别组合使用,可以表现人物全局,空间整 体。
3.中景:膝盖以上部分
中景用于表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行动、交流,生 动地展现人物的动作姿态
仰拍:摄摄物体显得高大,有从上向下倾轧的的态势, 表达威严、景仰,崇敬的态度
俯视:被拍摄物体显得低矮、渺小、猥琐、受压迫, 表达蔑视,贬义的态度
拍摄对象进入画框,就叫做“入画”,也叫做“闯入镜 头”,出画框,就叫做“出画”。画框的左边叫“画左”, 右边框叫“画右”
画框的作用:
1画框的取舍具有表意功能。
2画框构成隐喻。
3画框把空间分为画外空间和画内空间,从而大大丰富了 影像的空间表现力。
二、构图
是指画面的结构,布局,即画面中各形象元素的 联接关系,组合结构。画框的存在是构图的基础
合。 水平夹角:正面、侧面、背面 垂直夹角:平视、仰视、俯视
介绍人或物物的全貌,是表现面部表情最有效的角度, 也称“表情角度”
适合表现运动、动作、人与人的交谈,也称运动/动作 角度
背面:适合表现人物与背景的关系、含蓄的引发观众 想象力,是一种制造悬念的角度
平视:表达平等、平静、客观与尊重
3、近景:胸部以上部分
近景主要通过面部表情来刻画人物性格
5、特写:脖子以上部位或被拍摄物体的细部
和远景一样,特写镜头也是一种超常规的视点,日常 生活中远景或者特写的视觉经验较少遇到。一般表达 两个非常亲密人之间的视野,或者表达某种特定的凝 视。
三、角度 是指摄影机与被拍摄对象的水平夹角与垂直夹角的综
构图设计决定了画面将如何被理解。
对构图的分析:
1.线条:比如地平线,建筑物和垂直线,整齐划一的队列 线条,有助于塑造空间的透视关系、表达矛盾冲突、 力量的对比
2.几何形状 观察画面中是否存在明显或潜在的几何图形。构图中
的几何图形或者具有审美意义,或者承担叙事功能。
三角形具有稳定作用,倒置的三角形则突出紧张气氛
没有摄影机的拍摄行为,也就没有影像
三、形成影像的基本元素
1、机位:任何镜头开始之时,摄影机的位置 2、画框:最终观看到的影像的边缘 3、构图:画面的结构布局 4、景别:画面范围的大小不同,距离远近 5.角度:摄影机与被摄物体的水平与垂直的角度。 6.焦距:从镜头之镜片中心点到光线能清晰聚集的那一点之
间的距离。 7.摄影机的运动:摄影机在拍摄时的位置或角度的改变。 8.照明:拍摄场景中的光效。 9.色彩:画面的色彩变现。 10.场面调度:对于拍摄现场各个元素的综合调度。
一、画框
概念:也叫景框,是美术创作中使用的一个名词,它是用 木条或者线条包围的一个封闭的四边框,用来把绘画的空 间和绘画作品以外的作品割开,并且互相区别,而影视作 品的影像也是在这样一个四边框中呈现,它大致相当于镜 头的取景框。
3.水平与垂直的关系
观察画面中的地平线有没有倾斜(以画框作为参照 物),当画框的底边与地平线不平行,而是有一个夹 角,那就是一个倾斜的构图。
《两个只能活一个》——游达志
4、各元素的位置、大小、面积的对比,可以表达特定 的含义。
65、光影、颜色的变化
一、机位 二、景别 概念:镜头由于与被拍摄物体的距离不同或焦距不同,
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自觉的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对 影片画面之间的断裂做出心理补偿,从而实现对电影,电 视的欣赏。
1.画框构图 2.景别角度 3.镜头的运动 4.灯光与色彩 5.场面调度
一、镜头——影像的基本单位
通常谈到“镜头”包括三方面的含义: A、物理学中的“镜头”:指摄影机上的光学透镜组 B、拍摄时说的“镜头”:指一次开机到一次关机所
所摄取的不同范围的画面
1、远景:广阔的场面
远景的作用:远景用来表现环境、空间、景观、气势 等的宏达。属于一种超常规新视点,从而拓展影像的 表现力。
用法:一般在用于外景拍摄中展现开阔的空间、显示 场景的全貌
效果:抒发情感,渲染气势。常用于影片或某一个独 立叙事段落的开篇和结尾
2.全景:人物的全身
摄取的一段画面 C、剪辑后的“镜头”:两个剪切点之间的一段画面
二、摄影机对于形成影响的重要意义
1、摄影机取景框的存在,决定了影像的构图 2、摄影机距离被摄物体的远近,决定了影像的景别 3、摄影机的位置、角度、决定了影像的视角 4、摄影机的光圈、物距、焦距的变化,决定了影像的
景深
5、摄影机的运动路线与轨迹,决定了影像的各种丰富 运动
冯老师
1829年,比利时的科学家 约瑟夫·普拉托通过观察 发现,外界物体从人的 眼前移开后,该物体反 映在视网膜上的物象不 会马上消失,而是继续 短暂滞留一段时间,统 计约为1/3秒。
1832年制作诡盘。
一条垂直和一条水平的发亮线段,改变两条线段呈现的 时距,并测量对它们的知觉经验。
结果发现:A当两条线段的距离短于30毫秒时,人们 看到两线同时出现;
B:当时距长于200毫秒时,看到两线先后出现;
C:当时距约为60毫秒时,看到线段从一条向;另一 条运动。
似动知觉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人们把客观静止的物体 看成是运动的,或把客观上不连续的位移看似是连续 的运动的。
静止之物,很快地相继剌激视网膜上邻近部位,所产 生的物体在运动的知觉,是一种 错觉性的运动知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