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详细步骤及要点说明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详细步骤及要点说明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详细步骤及要点说明
一、目的
拯救生命,早期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紧急医疗服务体系,尽快重建循环
及呼吸。

二、适应证
心脏骤停,是指无反应,同时无正常呼吸或完全无呼吸的患者。

注意;在家属不在现场并没有明确 DNR 遗嘱时,应立即开始心肺
复苏。

三、禁忌证
无绝对禁忌证,下列情况可不提供心肺复
苏。

1.心肺复苏将使施救者导致严重或致
命的损害。

2.出现不可逆死亡的明显临床体征(如尸僵、尸斑、身首异处、横断损伤或尸体腐烂等)。

DNR) o
3.有效的已签名并注明日期的“不进行心肺复苏指令”(Do not Resuscitation,
四、操作前准备
1.一旦看到无反应的患者,立即启动急救系统。

2.保证复苏操作者、心脏骤停患者和旁观者的环境安全前提下进行心
肺复苏。

五、操作步骤
1.识别
1)判断意识:拍患者双侧肩部,并呼唤患者,看患者是否有反应。

2)判断呼吸:看是否有呼吸动作,无正常呼吸(临终呼吸)等同于呼吸停止。

注意:有反应标准:肢体运动、睁眼或能够发出声音中的任何一项。

3)检查脉搏:仅限于医务人员,应不超过 10 秒钟:用食指放中指指尖触及气管正中,向靠近抢救者一侧滑动2—3cm,触及颈动脉(在甲状软骨水平胸锁乳头肌内侧)(图7-1)。

注意;2010 年版指南删除了“看、听、感觉”的步骤。

注意:不强调专业人员的脉搏检
查。

2.胸外按压
立即开始有效的胸外按压是心脏骤停复苏的最基础抢救:
1)体位:患者平卧,置于硬板床或地上,撤出枕头及一切垫于头部
的物品。

注意:新指南 CPR 程序:按压一开放气道一呼吸,即 C-A-B。

2)部位:胸骨下半部分。

3)方法: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处,另一手掌重叠于手背,两手交叉互扣,指尖抬起,避免接触胸壁,双臂伸直并与患者胸壁呈垂直方向,双肩在胸骨正上方,用上半身重量及肩臂肌力量向下用力按压,力量均匀(图 7-2)。

注意:尽量减少中断按压,每次按压后,让胸廓完全反弹,按压与放松时间相同。

注意:如果有多名救护者在场,应每 2 分钟(5 轮)轮换按压。

4)频率:不少于 100 次/分。

5)深度:成人按压深度不少于 5 厘米。

6)胸外按压与通气比例:单人、双人均为 30:2。

3.开放气道
1)仰头举颏法:急救者位于患者一侧,一手置于患者的前额,手掌向后方施加压力,另一手的食指中指托住下颏,举起下颏,使患者下颌尖、耳垂连线与地而垂直(图 7-3)。

2)推举下颌法:怀疑患者颈椎损伤时采用,急救者位于患者头部,两手拇指置于患者口角旁,余四指托住患者下颌部位,保证头部和颈部固定,用力将患者下颌角向上抬起
(图 7-4)。

3)开放气道后,应将患者头偏向一侧,用指套或纱布保护手指以清除患者口中异物及口内呕吐物,义齿亦应取出。

4.口对口人工通气
1)开放气道时按于前额的一手拇指与食指捏紧患者鼻孔。

2)操作者自然吸气后,将患者的口完全包在操作者的口中,将气吹入患者肺内,使患者胸廓抬举(图 7-5)。

3)-次通气完毕后,松手,离口,可见患者胸部向下回弹,继续第二
次通气。

通气要求:
1.每次通气时间为 1 秒;
2.避免过度通气;
3.胸外按压与通气比例:单人、双人均为 30:2:
4.非专业施救者可进行单纯徒手胸外按压。

六、并发症
胸骨、肋骨骨折、气胸、血胸、脏器破裂
等。

七、相关知识
1.根据2010 年心肺复苏指南,生存链的环节增为 5 个:
1)早识别与呼救急救系统。

2)早CPR。

3)早除颤。

4)早期有效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5)心脏骤停后综合治疗。

2.2010 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主要变化:
1)对根据无反应的症状立即识别并启动急救系统,以及在患者无反应且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即仅仅是喘息)的情况下开始进行心肺复苏的建议作出了改进;
2)改变了对呼吸的判断方式,节省了时间;
3)继续强调高质量的心肺复苏(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胸外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
4)更改了单人施救者的建议程序,即先开始胸外按压,然后进行人工呼吸(C-A-B 而不是A-B-C)。

单人施救者应首先从进行 30 次按压开始的心肺复苏,而不是进行 2 次通气,这是为了避免延误首次按压;
5)按压速率应为每分钟至少100次(而不是每分钟“大约”100次);
6)成人按压幅度已从 4—5 厘米的范围更改为至少 5 厘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