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课罗斯福新政和德国法西斯专政(对应学生用书第24~25页)*一、罗斯福新政1.背景:1932年底,美国实行总统选举,富兰克林·罗斯福出任美国第34任总统。
2.目的:摆脱经济危机,并关心“被遗忘的人们”。
3.内容(1)新政从整顿银行业开始,同时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5 000美元以下的存款实行担保等。
(2)实施失业救济和“以工代赈”,积极扩大消费需求。
(3)新政的基础和核心是《国家产业复兴法》。
(4)为了调节农业生产,政府颁布了《农业调整法》。
(5)在救济贫民的同时,还实行累进所得税制度,限制悬殊的贫富差距。
4.影响(1)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2)为其他国家实施国家干预经济,进行体制性自我调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德国法西斯专政1.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背景:一战结束前后,法西斯运动兴起。
(2)标志:1922年,墨索里尼纠集法西斯分子“向罗马进军”,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
2.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背景: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期间,法西斯运动大规模泛滥。
(2)时间:1933年1月。
(3)标志:希特勒担任德国总理,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4)恐怖统治的表现①1933年2月柏林发生国会纵火事件,希特勒乘机残酷镇压共产党和进步人士。
②取缔其他一切政党,实行纳粹党一党独裁。
③大量屠杀犹太人。
④实行文化专制。
3.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时间:30年代中期。
(2)标志:日本在发动侵华战争过程中逐步确立了以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专政。
*【问题导学】1.罗斯福新政有哪些内容?有怎样的历史影响?答案:略。
2.列举德国法西斯专政的表现。
答案:略。
*【误区警示】罗斯福新政消除了经济危机,并非说明以后不再发生经济危机了。
因为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即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只要存在,就有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
【小贴士】德国和日本是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建立法西斯专政的,而意大利则是在第一次世*(对应学生用书第25~26页)探究一罗斯福新政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所不得不畏惧的唯一东西,就是畏惧本身,这种难以名状、失去理智和毫无道理的恐惧,麻痹人的意志,使人们不去进行必要的努力,从而将退却变成前进。
材料二检验我们进步的标准,并不在于我们为那些家境富裕的人增添了多少财富,而要看我们是否为那些穷困贫寒的人提供了充足的生活保障。
——以上材料均是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名言*【问题探究】(1)结合材料一,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美国社会面临的最大的“恐惧”是什么?罗斯福没有被“恐惧”吓倒,领导美国人民进行的“必要的努力”是什么?(2)材料二中,罗斯福“为那些穷困贫寒的人提供了充足的生活保障”采取的措施是什么?(3)罗斯福及美国人民进行的这“必要的努力”给美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答案:(1)经济大危机;实施新政。
(2)实施失业救济和“以工代赈”,积极扩大消费需求。
在救济贫民的同时,还实行累进所得税制度,限制悬殊的贫富差距。
(3)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中考链接】 (2012湛江)“我们对未来并不失望,因为美国人民并没有失败……让我明确地说,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
罗斯福总统为克服“恐惧”而采取的核心措施是( )A.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B.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对工业进行调整*C.加强公共工程建设,增加就业D.压缩农业生产,实行政府补偿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结合所给选项可知,题干中的“恐惧”指的是经济大危机,对此罗斯福实施新政,其核心措施是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
答案为B。
探究二希特勒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原因阅读下列材料:1933年1月30日,德国政坛创造了一个奇迹:一位出身贫寒的下岗画家、退伍军人,在这个注重门第和阀阅的国家里,登上了总理的宝座。
……当这位天才的煽动家,在德国议会大厦激动地发表着类似“德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宣言……这个曾经诞生过海涅、歌德等伟大诗人的民族,开始把钢铁浇铸进了诗歌之中。
第三帝国用自己的刺刀尖,高高地挑起自我讴歌的赞美诗……【问题探究】*【备课札记】*【思路点拨】第(1)问抓住时间来思考,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第(2)问主要根据“为那些穷困贫寒的人提供了充足的生活保障”这一重要信息对比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即可。
第(3)问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影响,要注意“给美国社会”这一限定条件。
(1)材料中被称为“天才的煽动家”的总理是谁?他“登上总理的宝座”标志着什么?(2)他登上总理的宝座后对人民实行了怎样的统治?请举例加以说明。
(3)同样面对危机,德国与美国为什么选择走不同的道路?(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希特勒;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2)恐怖统治;制造“国会纵火案”,残酷镇压共产党和进步人士;取缔其他一切政党,实行纳粹党一党独裁;大量屠杀犹太人;实行文化专制。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德国作为战败国受到巴黎和会的制裁,德国有复仇情绪,而美国是大战中的战胜国。
历史传统的影响:德国有军国主义传统,很容易出现独裁专制的法西斯政党;而美国具有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传统,不允许出现独裁专制的法西斯政党。
经济状况的影响:德国的经济实力较美国弱,只有更多地依赖国民经济军事化和对外扩张才能使经济复苏;而美国在一战之后取得了世界经济霸权,经济实力雄厚,可以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来缓和危机。
领导者的影响:罗斯福和希特勒的个人素质不同,所起的个人作用不同。
【中考链接】 (2012泰安改编)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转嫁国内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而走上法西斯道路的是( )①日本②德国③美国④意大利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美国通过新政的道路挽救危机,没有走法西斯道路。
答案为B。
*(对应学生用书第77页)一、选择题*【思路点拨】第(1)问从时间和“德国”“总理”这三点关键信息即可判断出这是有关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内容。
第(2)问属于客观问题,即法西斯专政的表现。
第(3)问要从国情、经济危机的打击、领导人物个人素质等方面思考。
1.(2012滨州)1932年春,美国面临经济危机时,美国总统胡佛曾对一位歌手说:“如果你能唱出一支使人们忘记经济萧条的歌,我便送你一枚勋章。
”最终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的措施是( )A.移民海外、开发西部B.实行“新政”、干预经济C.专制统治、蓄谋战争D.发动战争、转嫁危机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面对经济大危机,美国采取了新政的措施,救治危机。
2.(2012宿迁改编)“新政”时期,罗斯福总统多次发表“炉边谈话”,其话题可能是( )A.欧洲对美国的威胁B.主张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C.《国家工业复兴法》D.参加国际联盟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新政时期,美国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救治危机,所以A、D两项不正确;新政的主要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所以B项不正确。
C项是新政的核心。
3.(2012广东)罗斯福针对当时的实际,实施了一系列克服经济危机的措施,史称“罗斯福新政”。
下面有关新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B.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C.经济得以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D.根除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罗斯福新政虽然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但是却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因为资本主义制度依然存在。
4.1933年为了尽快摆脱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实行“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征是( )A.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兴修大型水利工程C.颁布《国家产业复兴法》D.推行社会福利政策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是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B、C、D项是新政的内容。
5.恐怖主义是21世纪的“政治瘟疫”,在上世纪30年代,出现了国家恐怖。
其中对内制造“国会纵火案”、掀起反犹狂潮的国家恐怖发生在( )A.德国B.西班牙C.意大利D.日本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后,法西斯分子制造反犹狂潮,疯狂地迫害犹太人。
6.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势力日益猖獗,纳粹党为打击、迫害德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制造了臭名昭著的( )A.文化专制B.萨拉热窝事件C.反犹狂潮D.国会纵火案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德国法西斯实行恐怖统治,要从“迫害德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这一角度来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德国法西斯制造国会纵火案的目的。
7.失业率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缩影。
针对右图中失业严重的状况,德国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是( )A.建立法西斯专政B.加入“欧洲共同体”C.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D.寻求美国援助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要抓住图片中的时间来分析,1929~1933年是经济大危机时期,面对危机,德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8.1933年,一位著名记者先后游历了苏联、美国、德国和日本,发出了以下四篇报道。
你认为报道错误的是( )A.苏联工业化建设蒸蒸日上B.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C.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法西斯上台D.日本明治政府通过改革救治经济危机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1933年是经济大危机时期,面对危机,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二、非选择题9.【图说历史】(1)图一正中间的人物是,他是德国党的头目, 年初,出任德国总理,掌握了国家政权。
(2)他上台后,首先把矛头对准德国共产党,制造了图二所示事件,这一事件即为“”。
(3)假如你是图二所示事件中的一名受害者,你准备怎样揭露这个事件的真相,控诉法西斯的暴行?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图能力。
图一中的人物是希特勒,这是一眼就可以判断出来的;图二中的场景是一所高大的建筑物燃起熊熊烈火;二者之间肯定有内在的联系,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是希特勒与国会纵火案。
关于第(3)问,这属于主观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希特勒纳粹1933(2)国会纵火案(3)从法西斯党徒的恐怖统治表现的角度构思即可。
10.(创新探究)《2012经济再危机》依据大量新闻报道进行佐证,逻辑严密,事实充足。
2010年美国经济就已经险象环生了,凭什么说2012年美国还将爆发金融危机?从日本经验来推断美国金融危机将长期化,2012年拯救美国经济的最后一招:打击欧元,英国得了“美国病”,面临“破产危机”,日本经济病入膏肓,2012年在劫难逃,2012年可能爆发“中国版次贷危机”……请回答:(1)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时候,是哪位总统带领美国人民渡过了危机?(2)假如你是20世纪30年代的一名记者,你要采访当时的总统,对于他本人和“新政”,你准备采访哪些问题?请你试着列出采访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