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发展定位规划报告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发展定位规划报告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目录一.学校发展的基础与条件 (1)二、发展定位与建设目标 (5)(一)发展定位 (5)1.发展定位设计理念 (5)2、规划设计基本原则 (5)(二)学科专业建设目标 (6)1、学科专业建设总体指标 (6)3、学科建设目标 (9)第一学科群:现代交通运输工程(扶特与扶需学科) (9)第二学科群:现代艺术设计(扶强与扶需学科) (12)第三学科群:现代管理工程与公共决策支持系统(扶特与扶需学科) (13)(三)创建现代化特色大学目标 (19)1、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模式 (19)三、学校发展定位的可行性论证 (20)(一)社会发展需求分析 (20)(二)自身优势分析 (21)1、办学理念先进,办学目标明确,办学特色鲜明。

(21)2、具有依托工业与行业办学的优良传统。

(21)3、学校拥有比较完备的教学设施与实验条件。

(21)4、多年的中外合作与交流办学经验 (22)5、全体教职员工对发展战略的高度认同 (22)(三)标杆大学比较分析 (22)1、美国劳伦斯理工大学 (22)2、与上海理工大学比较 (23)四、学校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24)(一)培育大学文化,塑造大学品牌,构筑现代大学制度 (24)(二)深化体制改革,促进制度创新,构筑高水平人才特区 (24)(三)弘扬办学特色,夯实学科基础,拓展产学研战略联盟 (25)(四)扩大国际合作,嫁接优质资源,提升办学国际化水平 (25)(五)拓宽筹资渠道,优化资源配置,夯实特色发展基础 (26)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发展定位规划报告(2008 - 2020年)为了适应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和高等教育发展新要求,把握发展机遇,推进内涵建设,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遵循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据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的部署要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特制定《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发展定位规划(2008—2020)》。

一.学校发展的基础与条件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是一所以工程技术为主、经济管理、艺术设计等多学科互相渗透、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协调发展的地方性高等学校。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经过30年的建设与发展,在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领导下,把握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历史机遇,主动融入上海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和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发展战略,对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抓住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的契机,积极推进学校外延和内涵建设,在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质量、综合实力、队伍建设、基础设施等六个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

1.办学规模跃上了万人大学规模。

至2008年在校本专科学生规模总数达到16805人。

此外,有硕士研究生176人。

国外留学生96人,继续教育学院在校学生6000余人。

学科专业结构不断优化。

学校现有20个院、部、中心。

其中3个中外合作学院。

学科领域涵盖理工、经管、艺术三大类6个门类的16个一级学科40个二级学科。

有4个硕士点、61个本科专业、17个高职专科专业。

2.办学层次由本科教育发展到研究生教育。

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培养“车辆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2006年1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社会保障”、“车辆工程”、“材料加工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4个学科成为首批硕士点。

3.办学质量2000年以来,学校获得一批重要教学成果。

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奖29项;获得国家级教学建设项目9项。

上海市教育高地4项。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

创立了“中法埃菲时装设计师学院”、“中韩多媒体设计学院”等中外合作学院,与美国劳伦斯理工大学合作开设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工程)”、“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和“自动化(汽车电子工程)”3个本科专业。

学校的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名列上海市同类高校前茅。

2006年,教育部对我校进行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我校获得优秀成绩。

4.综合实力我校的综合竞争力获得极大的提升。

十五以来,学校科研经费由2001年的万元,增长到2007年的万元。

7年内先后承担省市级以上科研项目110项,其中,国家项目24项。

获得各类奖项71项,其中省市级以上奖项16项。

2007年论文发表数达到929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入论文47篇。

获得各类专利310项,其中发明专利35项。

建设了一批上海市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

2001年,学校的“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公共艺术(包装设计)”3个学科被确立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培育)学科。

2005年学校的“社会保障”、“能源科学与工程”、“现代汽车运用工程”、“天然源农药化学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5个学科被确立为上海市重点(培育)学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工程”被确定为上海市教委高水平特色发展项目。

2007年学校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工程”、“材料精密成型与处理”学科被定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

2008年学校的“现代民航工程及管理”被确定为上海市教委高水平特色发展项目。

5.队伍建设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成绩显著。

2008年专任教师数量为921人,博士学位获得者141人,硕士学位获得者554人,硕博率为%。

目前,教师队伍中有教授69人,副教授200人,高级职称人员占教师总数的30%。

另外学校还外聘了220名双师型教师。

6.基础设施校园面积及建筑面积迅速扩大。

2008年,学校的校园面积达到亩;建筑面积达到万m2。

学校建设了一批设施先进的实验室。

建成了八万平方米的“现代工业工程训练中心”,该中心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资产总额迅速增加。

2007年财政预算批复数:万元。

资产总额:,其中:固定资产万元。

教学科研设备总额:23869万元。

负债总额:万元。

净资产总额:万元。

二、发展定位与建设目标(一)发展定位1.发展定位设计理念在学校30年的办学历程中,逐步确立了“明确一个目标、实施两项创新、遵循三大规律、坚持四个主动纳入、树立五种精神”的先进教育理念。

学校在制定并实施2008—2020年发展规划中,将继续坚持这一教育理念。

2、规划设计基本原则1)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2)坚持科学发展观,形成全面、协调、持续发展格局。

3)坚持依托上海现代产业,主动服务地区经济的办学宗旨。

4)坚持走产学研紧密结合、产学合作教育的特色发展的道路。

3、学校发展定位1)发展目标定位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打造优秀工程师摇篮,建设一所社会主义现代化特色大学。

2)发展功能定位依据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求,在应用科学领域推进科技创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服务,为上海和全国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发展类型定位建设一所以工程技术为主,经济管理、艺术设计等多学科互相渗透、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普通高等学校。

4)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协调发展。

5)学科建设定位重点建设“现代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群;积极推进“现代艺术设计”、“现代管理工程与公共政策决策支持系统”二大特色学科群建设;努力发展“生态化工与先进材料”、“先进制造与控制工程”和基础学科三大“工科”支柱学科群。

6)发展规模定位到2020年,学校拥有本科专业70个,专科专业20个。

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10个,获得专业学位授予权,拥有10个专业学位点。

成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

2020年全日制本科生到达17000名,全日制专科生到达3000名。

继续教育在校生达到6000名。

另有在校研究生达到3270人。

其中,学术型硕士2610人,专业学位硕士520人,博士140人,海外留学生(含港澳台)500名。

(二)学科专业建设目标1、学科专业建设总体指标1)人才队伍建设指标表1 专任教师队伍建设指标一览表年2012 2016 2020项目专任教师数1200 1400 1600国内学术领域中有较大12 20 30影响的学科带头人高级专技职务(%)40 45 50 硕博率(%)85 90 95博士率(%)40 40 50具“双师”教学能力(%)40 50 50具有海外学习或工作背20 30 50景(%)表2 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指标一览表年2012 2016 2020项目院士(含双聘) 1 3 6 长江学者 1 1 3东方学者 3 6 12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 2 4获得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1 3 9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2 4 9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2 4 12 上海市领军人才 4 8 12国家教学名师 1 1 3上海市教学名师 2 4 6国家级学科专业评议组2 6 10成员2)学位建设指标2012年学校力争获得专业学位硕士授予权(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艺术硕士),2016年力争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表3 学位建设指标年项目2012 2016 2020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4—6 6—8 10 专业学位点3—4 5—6 10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2—3 4 3)科研指标体系年项目2012 2016 2020科研经费指标亿亿3亿国家级科研项目5-6项15-20项30-4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30项40-50项80-100项。

国家级获奖1—2项1-2项2-5项省部级获奖5-8项8-12项10-15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500篇(三大检索60-80篇、国外发表30 - 40篇)1600-2000篇(三大检索100-120篇、国外发表50 -80篇)2500-2800篇(三大检索200-250篇、国外发表120-160篇)发表高水平论著每年100-120本每年180-200本每年280-300本获得发明专利数20-25项30-40项50-100项。

上海市重点学科3个1-2个3-5个教育部重点学科1个1-2个3-4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1—2个2-4个5-10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1个1个2-5个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或“E”研究院1个2个3个教育部社科研究基地1个1个2个4)教学质量提升指标表5 教学质量提升指标一览表年项目2012 2016 2020本专科专业数量本科专业70个,专科专业20个保持稳定保持稳定国家级特色专业新增4个新增6个新增8个国家级教学团队达到3-4个达到2-3个;达到4-6个国家级精品课程新增2门新增3门新增3门上海市级精品课程增16门增16门增20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得1—2项获得1—2项获得1—2项上海市教学成果奖新增45项新增20项新增25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增1个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增2—3个3、学科建设目标•坚持工科为主、管理和艺术协调发展的战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