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特殊教育学校管理——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的共性与特殊性摘要:进入2 1世纪以来,特殊教育已不是最初意义上的特殊教育。
这是因为人类始终是在朝着科学、文明的方向前进着,特殊教育也正是在这种进步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我国特殊教育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特殊教育学校作为发展特殊教育的骨干力量,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这要求特殊教育学校必须要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而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到底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管理水平。
因此,特殊教育学校必须重视管理、研究管理并提升管理的水平和质量,以满足学生、家长、社会等来自不同方面的要求和希望。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管理、普通学校一、何为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
它的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特殊教育实施对象的范围也因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情况而有差异,有的国家或地区提出了“零拒绝”的目标,即认为所有残疾儿童都应该接受免费的、适合他们需要的义务教育。
各级公立学校都要为残疾儿童提供教育和有关服务,不应该以任何理由拒绝他们入学。
中国实施特殊教育的对象主要是盲、聋、哑、智力落后以及有其他身心缺陷的儿童和青少年,设有盲聋哑学校、低能儿学校或低常儿童班、弱智儿童班,以及工读学校等。
二、何为学校管理人类自从有了学校,学校管理作为一种实务,就必然存在,学校管理与学校教育相伴始终。
学校管理是学校教育追求高效益(率)的要求,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的作用已为人们所重视,因此学校管理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学校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学校管理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管理和学校自身的内部管理。
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管理又称宏观的学校管理,而学校自身内部的管理即为微观的或狭义的学校管理。
什么是学校管理,诸多学者做出了回答,尽管表述不一,但基本涵义是一致的。
这里仅引用被广为认可的张济正先生对学校管理所做的定义为例,“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实现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
”(一)学校管理的特点。
学校管理与其他行业和部门的管理有很多共性特点。
但是,学校管理也有其独特性,这些方面构成了学校管理的特点或特性,我国许多学者对此有过论述。
如,学校管理的主要特性有:(1)教育性。
这是学校管理区别于其他行业管理的显著特点。
学校管理的工作是教育人的工作,学校管理是对育人工作的管理,即所谓管理育人。
(2)创造性。
育人管理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而更需要管理者的创造性思维和随机性决策。
(3)多维性。
现代学校管理,应是一种开放性、多维性、立体性的行为。
②又如:(1)管理活动的教育性;(2)管理内容的综合性;(3)管理指标的模糊性;(4)管理效益的后延性。
③再如,学校管理的特性有:(1)两重性;(2)整体性;(3)周期性;(4)复杂性。
此外,学者们对现代学校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也有所论述。
如学者阎明德在其主编的《现代学校管理学》一书中介绍了以下趋势:(1)学校管理自主化;(2)学校管理开放化;(3)学校管理民主化;(4)学校管理技术手段现代化;(5)学校管理精致化;(6)管理模式——个性化;(7)管理价值取向——以人为中心;(8)管理组织和人员——专业化。
以上所引述的论述,具体表述虽有不同,但从不同角度对学校管理的特点均做出了深刻的揭示。
把握学校管理的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对于更好的管理学校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二)特殊教育学校管理的特点。
学校教育起源很早,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但以学校形式存在的特殊教育的历史却很短,只有二百三十多年,在我国还不足一百四十年。
但是,纵观这短短二百多年的发展,世界特殊教育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不论普通学校,还是特殊教育学校,都以教书育人为最高宗旨,是培养人、造就人的地方,对学校管理而言,两者具有很多共性的方面。
深刻理解和把握学校管理的共性特点,对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质量具有一般意义上的指导、借鉴作用,应予以重视。
但是,特殊教育学校管理在遵循一般意义上学校管理的原则、方法、规律等的同时,必然存在其管理方面的特殊性。
因此,更应对特殊教育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做深入的思考和揭示,特殊教育学校管理应立足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实际情况,办出特色,以尊重并满足于学生的差异化需求为宗旨。
三、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和普通学校的管理的共性和特殊性(一)特殊教育学校管理与普通学校管理的共性方面。
首先,在学校管理的理论基础方面,无论特殊教育学校还是普通学校,都应反映学校管理的基本规律,都是管理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概括。
一般认为,学校管理原理的构成因素有目标、原则、过程、方法等,很显然,以上因素也是构成特殊教育学校管理的基础理论部分。
其次,如果把学校看做是一个不断适应外在环境需求的有机体,那么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在组织目标的制定与达成、组织机构的职责划分与运作、组织制度与文化的建设等方面,两者遵循着共同的规律。
再次,从学校管理对象的构成要素看,两者都包括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学校管理就是对以上要素的合理组织、运作,实现管理效益(率)最大化、达成学校管理目标的过程。
其中,人是学校管理活动中最具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因素,要做好学校管理工作,首先要紧紧抓住人这个核心因素。
学校管理中人的因素主要有:学校领导及其他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
学校管理重视人的因素,尊重人的需求,以人为本,调动人的积极性,最终服务于人、服务育人,使人获得发展,这是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共同的追求。
最后,从学校管理的具体工作内容看,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有着基本一致的工作内容,都包括教学工作管理、德育工作管理、体育卫生工作管理、劳动技术教育管理、总务后勤工作管理等。
(二)特殊教育学校管理的特殊性。
特殊教育学校管理的特殊性主要决定于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对象为各类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这里主要指视力残疾、听力残疾和智力残疾的学生。
以上特殊儿童具有与普通儿童共性的方面,如作为儿童的发展的共性,即在身心发展的生理基础和基本规律方面两者是一致的。
但是,正如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所指出的,具有第一性缺陷和第二性缺陷是特殊儿童共有的特点,这是特殊儿童不同于普通儿童的特殊的方面。
第一性缺陷是指特殊儿童生物学的损伤或缺陷;第二性缺陷是由第一性缺陷派生而来的缺陷。
如盲童视觉器官的损伤是第一性缺陷,而像盲态、缺少形象表象等一系列行为、心理的缺陷则是由第一性缺陷派生出来的第二性缺陷。
各类特殊儿童的心理特点与教育特点无不与以上因素密切相关。
特殊儿童具有的第一性缺陷和第二性缺陷,使他们在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方面,情绪与行为问题方面,甚至包括生活自理方面等,表现出某种程度的特殊性,正是这种特殊性直接或间接地带来了在教师、教材、教法、课程设置、教学仪器设备、校园文化、学生评价和校园建筑等方面的特殊要求或特殊考虑,进而决定了特殊教育学校管理与普通学校管理在方方面面的“同”中有“异”。
这些“异”即特殊教育学校管理的特点之所在。
首先,在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理念方面,应充分彰显平等、关爱、参与、共享的理念,应尊重差异,维护每个学生生命个体的价值和尊严,应时刻牢记一切为了学生的管理理念,在此基础上,努力构建平等、博爱、接纳、和谐、自强、自立的校园文化。
其次,在校园无障碍环境方面,特殊教育学校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不仅设计了适合特殊儿童成长发展的无障碍的校园物理环境,更重视创建平等、接纳、尊重、参与等有利于特殊儿童健康、自由成长的支持性心理环境。
最后,在教学方法、课程设置以及对教师素质的要求等方面,特殊教育学校有其独特性。
特殊教育学校根据学生的特殊需要,贯彻潜能开发与缺陷补偿辩证统一的思想,在开发学生潜能的同时,关注其缺陷的补偿,更强调因材施教、个别化教育。
在课程设置方面,开设了许多有针对性的课程,如聋校的律动课、沟通课,盲校的定向行走课等等。
同时,对教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以上特殊教育学校管理与普通学校管理的关系来看,两者既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但又有所不同。
特殊教育学校在管理实践中首先应注意,认识并强调特殊教育学校管理的不同之处,不是为了绝对地突显差异,而是为了更好地尊重差异,最终满足差异化的需求。
所以,应辩证地看待特殊教育学校管理与普通学校管理的关系,实事求是又不失创新地分析、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四、现代化特殊教育学校管理应注意的内容(一)明确指导思想,确立整体目标。
特殊学校的办学宗旨是提高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残疾学生又是一个急需关爱的弱势群体,根据这样的特点,确立学校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转弱为强,着眼未来,服务社会。
以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立为目标,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把教工四心——充满爱心,时刻细心,拥有耐心,保持恒心,与学生的需要紧密结合,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以提升校园静态文化品位,拓展校园文化活动领域,创新和丰富校园动态文化活动,构建具有自身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有效地促进特殊教育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整体规划,合理布局。
特殊教育学校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在整体规划和布局方面存在其特殊的一面,根据自身特殊性,从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统筹规划构建校园文化体系。
制度文化体现人本思想与评比机制的统合、课程文化注重技能文化与知识文化的并重。
坚持建设符合聋童综合素质提高的双语双文化的课程文化;坚持师德与师风并行,建设严谨、善诱、灵活、高效的教师文化;坚持自由与合作统一,建设个性完善、人格健全的聋生,又要考虑主流文化的渗透及聋文化的传播。
校园规化注意各种设置的内在联系,既有独立性,又富有整体性,从而使校园文化建设科学合理,凸显特色。
(三)精心设计,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学校按照构建集绿化、美化、净化、为一体,融校园、乐园、家园于一身的育人环境,注意创建生态环境,构建绿色校园,聋生失去听力,只能用眼睛观察世界,因此我校注重让每一寸土地都呈现活化的知识传授与教育影响。
每班教室内有各具自身年龄特点的班级文化,低年级以词和句的训练为主,让学生看到实物就能把名称记下来,能说的说出来,高年级以词汇积累和运用语法为主,重在提高学生的思维和知识面,这些都是根据聋生听不到看得到的特点设计的,可谓每一个墙面都在说话。
校园内鲜花与绿草争相辉映,园内曲径通幽,宁静有序,让整个校园变成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学生在这样的校园环境大课堂中学习、生活,能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学校的办学理念变成了师生的共同追求,并内化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