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文化的现状

中国文化的现状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讨论文稿
报告名称:中国文化的现状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评阅教师:
提交时间:(学期) 2013—2014—2
中国文化的现状
摘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状况。

中国的传统节日被个别国家申请成了他们的节日。

文化中存在的一些现象也对中国文化有一定的冲击。

关键词:冲击、改革开放、传统节日、文化产业
正文:中国的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

中国文化可谓是博大精深,有丰富的物质文化,也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

现在我们主要说中国文化的现状。

中国文化在历史上遭受到多次外来文化的冲击。

第一次是两汉之际的佛教东传;第二次是明朝时期的耶稣会的传入。

第三次是近代列强入侵,西方文化强行灌输;第四次是五四运动;第五次文化冲击是以改革开放为标志的。

现在重点说的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文化所遭受到的冲击。

在当今世界大发展趋势下,文化的撞击、渗透、交流是不可避免的,作为一种势能,强力的向低势的倾斜与流淌是不可阻挡的。

唯一正确的科学态度是正视现实和因势利导,疏浚它们流通贯注的渠道,借东风,为我所用,来发展自己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这次文化冲击与历次文化冲击皆是不同的。

第一,这次文化冲击是完全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上的,是自觉的引进;第二,第一次以国家组织形式,有组织、有计划地提出、号召和推行的;第三,其规模更是无以伦比的,自上而下,东西南北中形成强大的阵势,而且这仅仅是一个兆头;第四,是伴随着经济体制、经济管理的改革而进行的。

谈到中国文化的现状,不得不说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世界各国设立的孔子学院正是中国文化影响力增强的表现。

现在很多西方人以身上纹几个汉字为荣。

但是中国文化的现状也让人堪忧。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但是如果不注意文化的发展和保护,五千年的中国文化也难以抵制外来文化的冲击。

中国文化的悲剧在于支撑了我国几千年的古典传统文化被新文化运动腰斩,以科学、民主和革命意识为主导的近现代文化又被改革开放中的外来文化给摧残得体无完肤之后,
文化底蕴虽在,文化思想和氛围却混乱了。

这个时候,随着网络科技和电脑的普及,各种文化、各种思想数不甚数地直接展现在中国民众的眼前,加上市场经济的发展、拜金主义等等负面思想也纷至沓来,于是中国的文化再也形不成一个有主导影响力的正面代表。

全球化趋势下文化多元化对我国人民的思想观念的冲击日益显现,西方敌对势力凭借其经济和科技优势,以其文化强势,竭力传播西方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鼓吹文化多元化和价值取向多元化。

西方文化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随着外来不良文化的入侵,国人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都可能发生变化。

我们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送给日本,却去庆祝耶苏的诞生。

伴随全球化而被推销到全世界的不仅仅是牛仔裤或美国大片等实体商品,同时还有这些产品所附带的美国文化。

这一切,正在削弱中国的文化基础,使输入西方文化的地方出现了文化的混乱,表现为目的的丧失、道德的冷漠、暴力的嗜好和传统的破裂。

面对美国影视文化不停顿的狂轰滥炸,中国传统文化文化正在遭受严重的扭曲,甚至遭受一场严重的劫难。

文化的侵略扩张使我国社会变得极度脆弱,抹杀我国民族文化自身的本质特征或文化身份。

古时中国人谦让有礼,现在常为一点小事而大打出手,反倒是日本人因礼貌而赢得了世界的好评。

如今的年轻一代,对近代、现代、当代历史所知甚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所知甚少。

他们更加迅速的主动或被动的接受了大量的外来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在他们身上植根更浅,而他们却是中国未来的文化大军。

我们扔掉了鲁、川、粤、淮等知名菜系,改吃麦当劳和肯德基,吃出了一代“臃肿儿童”。

说到中国的文化的现状,就不得不说中国节日问题。

现在端午节被韩国申请为传统节日,日本人宣称屈原是他们国家的人并为国际上多数学者所接受(因为中国拿不出屈原的真迹,而日本人到是有不少),所以现在端午节彻底被外国化了。

一方面中国的节日被外国人申请为他们的节日,一方面我们自己过着外国人的节日。

情人节我们过的是西方的,虽然也有人过七夕,但我总觉得有点临时抱佛脚的意思,因为我们也是为了和外国的情人节对抗才将七夕定为中国情人节的,它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意思,其实这也是传统文化被西化的表现。

还有就是圣诞节。

中国人过圣诞节的热情要比其他传统节日的热情高的多,中国有那么多的传统节日不过,偏偏过与我们无关的耶稣出生的节日。

什么平安夜、圣诞节。

同样是有自己文化的阿拉伯世界,没有听说他们放弃了他们的真主去庆祝耶稣诞生。

相反他们为了自己的信仰跑去搞恐怖。

我们不鼓励这个极端的思想,但是在中外节日冲突的时候要更注重中国的节日。

我们要重视自己的节日,不要盲目去过外国节日,我们文化发展的目标应该是在清明节的时候,一大群外国人在街头大呼oh mygod,歌颂上帝,而不是我们热情的庆祝上帝的诞生。

中国是诗的国度,但是却硬让学生精通英语。

我们现在英语在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很小的时候就在学英语,到了大学不学汉语学英语。

想想有多少学生语文考试不及格但是英语却能拿一个非常好的成绩。

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说话不自觉的会用几个洋文。

我们能写一篇英语作文,但是写不出一篇诗歌,一篇文言文,也没有几个人能正确的写出一篇繁体字的文章。

所以我认为那个能用甲骨文写作文的人很厉害。

除此之外,还有中国的文化产业。

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的严峻形势。

我国从1994年开始就开始探讨中国文化产业的问题,基本上与曰本、韩国把文化作为立国方略同时提出。

但由于体制上和理论上以及思想认识上的一系列原因,中国的文化产业却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

现在的日本和韩国游戏软件、动漫画、日剧韩剧等文化产业在几年内已经迅速成长为本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而中国却被甩得很远。

特别是娱乐文化的商业化运作。

当国外已经走向成熟的发展阶段的时候。

国内的文化产业尚在起步阶段甚至说还没有形成一种产业。

大多零散的存在于市场而且在市场中的生存周期特别短暂。

中国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都不容乐观。

包括媒体、动漫游戏等。

都是无法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的。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的另一个表现是对传统文化的发掘上的碎片化庸俗化定位严重失衡。

它只是定位在一个纯商业性的附属物的地位上。

比如近几年闹得比较火的山东曲阜”祭孔大典”。

便完全是纯商业的运作是真正的”文化搭台。

经济唱戏”。

在办节的同时。

大张旗鼓地搞招商引资经贸洽谈、企业论坛。

而且搞得热火朝天。

决策者和当地媒体也对举办活动所带来经贸上的收益津津乐道。

把文化只看成一种平台而且这种平台只是为经济这一主角准备的。

文化只是一个相当表面的点,是一个只扮演衬托的配角。

从来不曾深入地发掘这些特色文化的真正的实质性的内涵和潜力。

以上是中国文化的现状,当然中国文化面临的问题还不止这些,中国文化的发展需要每一个人从心底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