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行为学概论2
• 鱼类在栖息水域某一区域划定的一块属 于自己的地盘做为自己的领域,当别的 生物侵入的時候,地盘主人会用尽办法 驱赶入侵生物,保卫领域地,从而利于 鱼类在生殖季节竞争配偶和保护产卵场 所,进一步保护鱼卵和幼鱼,这种行为 称为「领域行为Territoriality」。
鱼类领域行为生物学意义
1.当资源有限时,能够保证占有者有足够的食物; 2.减少鱼类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冲突,即攻击行为 的发生; 3.能迫使低等级(大部分是正在生长的幼年个体) 的鱼出走,并寻找适宜的生境; 4.在鱼类繁殖季节,可以避免其它同种个体干扰, 有利于求偶、交配、育幼等; 5. 熟悉该地区,有利于回避敌害,有利于寻找食 物。
Hale Waihona Puke 鳟鱼(Salmotrutta)
• 鳟鱼属鲑目,鲑 科,是一类很有 价值的垂钓鱼和 食用鱼,全世界 大约也只有 10 种 左右。 • 幼鱼也表现出好 斗行为和领域行 为以及分等级的 社会性安排。
珊瑚礁鱼类的领域行为
• 珊瑚礁环境在温度23~25℃的印度洋——太平 洋地区和加勒比海区最为发达。此处环境奇 特,多缝隙,隐蔽场所多样,为鱼类提供大量 食物和栖息藏身场所。 • 海洋中的鱼类有25%的种类是仅生活在珊瑚礁 领域的,珊瑚礁鱼类是海洋鱼类的重要部分。 • 为维护他们的生存空间,避免其他鱼类进入他 们所占的栖所,他们具有强烈的领域行为。
珊瑚礁鱼类的领域行为
• 异种间有的鱼个体聚集成群,有的却终 日独居。有些隐藏在靠近礁壁的地方, 有些散居在珊瑚礁多穴的礁体中。 • 同种个体大的有大的栖所,小的有小的 栖所,使得不同年龄的鱼能够分散开 來,所以种內的竞争因此减少很多,他 们能够生存且发展成很大的鱼群。
小丑鱼(Clown fish)Amphiprion clarkii 的领域行为
月鳢俗称山斑鱼、七星鱼、山花鱼、黑鱼。我国 名贵经济鱼类,誉为“黑王子”,领域行为强,有 筑巢、护幼本能,打洞、穴居且性凶残,动作迅 速。有7-9条“八”形黑横带,尖端向前,尾鳍基 有一黑色眼斑,眼斑周围为珠色亮圈,体侧及鳍 上有许多珠色亮点,在阳光照耀下颇为艳丽,闪 闪发亮。月鳢适应性强,喜阴暗,食性为动物性 杂食鱼类,以鱼、虾、水生昆虫为主食。
狗鱼行动异常迅速、敏捷,捕食时异常狡猾。 看到小动物游来时会用肥厚的尾鳍将水搅浑, 隐藏自己,一动不动地窥视着游来的小动物, 到一定距离突然将其咬住,接着小动物吃掉一 大半,剩余的部分挂在牙齿上,留待下次再 吃。 • 狗鱼的侧线不仅起着普通侧线的震动感受点的 作用,还起化学感受点作用。同时,狗鱼还有 着极为灵敏的视觉,使狗鱼能非常迅速地感受 到猎物的来临。狗鱼天然产量大,肉质细嫩洁 白,稍带草泥味外,不亚于鲤、鲫鱼。鱼卵有 毒,不宜食用。
乌鳢的领域行为及护幼
• 繁殖季节有领域及护幼习性。雌雄亲鱼将产卵 地点选择在沼泽、湖泊、小河的水草丛中的岸 边浅滩中。雌雄亲鱼共同衔取水草或植物碎片 筑环状巢。产卵后两亲鱼或雄鱼潜伏鱼巢中或 附近护卵,后亲鱼守护于刚孵出的仔鱼下方, 幼鱼能垂直游动时亲鱼防御强烈,全力驱赶企 图偷袭的鱼或蛙类,苗长10-30mm时,活动加 强,范围扩大,亲鱼与幼鱼群集一起并穿梭于 周围保护。苗40-50mm时,体色黄绿转墨绿, 出现鳍条且游泳能力较强,独立分散,雌雄亲 鱼离开鱼巢,寻找其它的栖息环境。
鱼医生(清洁鱼)
珊瑚鱼类的共生
• 天快亮时,夜行性鱼类开始返巢,这时 巢內和巢外的鱼类之间会发生一些竞争 性为,日行性鱼类逐渐被挤出巢外,夜 行性的鱼类则重新占有他们的栖所。太 阳快要东升的那一刻,栖所中充满了 日、夜行性鱼类的族群。而在傍晚太阳 下山时,他们的活动情形刚好相反,这 是珊瑚鱼类生态上一个有趣的场面。
棘鱼的领域行为
• 鱼类中的棘鱼常常通过显示自己的颜色来进行 自我保护和领域防卫。春天来临时,雄棘鱼就 在自己的领域周围画一个圈,以抵挡外来入侵 者,同时在圈内建造自己的窝,用来完成传宗 接代的任务。此后,其身体颜色开始变化,从 原来的灰色变为红色,背部是蓝白两色,眼睛 呈蓝色。这种颜色变化一是为了吸引异性,二 是为了驱逐同性的侵犯,以保护自己的领域。
• 但是有时攻击性高超的较小的 鱼也会获胜,失败者降低鳍并 低头以示屈服。领域行为的结 果是强壮的攻击性个体建立起 社会性等级,控制着河流最适 宜(水深、流缓、饵料丰盛) 的区段,而不占优势的鱼仅能 保住自己能防御的地点(水 浅、流急)。但随幼鱼的生 长,领域也发生改变和扩大。
• 一些鲑科种类在河流中与银大马哈鱼共 存并互相影响,通常不同生境的选择引 起同域分布种类的分离,结果大多数好 斗行为在种内进行,但银大马哈鱼也会 损害其它种类来占领领域,如银大麻哈 鱼幼鱼对大鳞大麻哈鱼幼鱼进行种间攻 击,所以银大麻哈鱼幼鱼生长较快。
鳡的领域行为
• 鳡(Elopichthys bambusa)属鲤形目,鲤科,雅 罗鱼亚科,鳡属。俗称:竿鱼、水老虎。领域 性强,性凶猛,游泳力极强,行动敏捷,常袭 击和追捕其它鱼类,一旦受其追击就难有逃脱 者,属典型的掠食性鱼类,为淡水鱼中之霸。 生长十分迅速,性成熟以后,体长还在持续增 加,最大个体长达2米,重可达60公斤。
小丑鱼的幼仔
• 不论是雌鱼还是雄鱼,24小时不停 在卵囊旁边巡视,保护幼仔的安 全。 它们不停的在卵旁边四处游 动,一方面保护幼仔的安全,一方 面也借着游动带动氧气的循环。
珊瑚礁鱼类领域行为
珊瑚礁鱼类有领域行为且食性杂,从草 食性、肉食性、杂食性到专门吃浮游动 物或是珊瑚上的水螅体的应有尽有,其 中肉食性的珊瑚礁鱼类占大多数。 如鹰斑鲷喜欢停在领域内的珊瑚头上, 以守株待兔的方法捕食其它鱼类。
鱼类的领域行为
Ichthyic Territoriality
领 域 行 为
(Territoriality)
• 领域(Territory):动物在一段时间 内,有选择地占领一定的空间范围,排 斥其它同种个体的进入。被占领的这一 进入 空间称为领域。 • 领域行为(Territoriality) :是动物的 一种重要行为。又称为护域行为、领域 性,是指与保卫领域有关的一些行为活 动。
研究鱼类领域行为的目的
• 探究鱼类是如何依靠领域性进行生存、 繁殖和进一步发展的。 • 为鱼类的驯化、养殖和捕捞生产提供可 靠的理论依据。
领域行为与攻击、防御、繁 殖、护幼行为密不可分
鱼类保护领域性的方式
• 动物保护领域性的方式主要是消灭敌害 (驱赶)和自我显示(威慑)两种。 • (一)消灭敌害:一旦发现对方有敌 意,就毫不犹豫地予以消灭。 • (二)自我显示:如气味、颜色、姿势 等。
鱼类领域行为
鱼类个体为寻找日常生活必需品的区域 而经常活动的区域叫做正常活动区,正 常活动区域的一个特殊部分就是领域 (Territory),即一种通常与筑巢、摄 食和休息有关的空间,同种成员是要防 卫这一区域的。有些种类捍卫领域是为 了防御其它的种,特别是防御具有类似 生活要求的种。
鱼类领域行为
鱼类领域行为研究
• 动物生态学家认为,鱼类领域性是一种调节种 群密度的机制,其实质是传递有关种群数量的 信息,主要是有关于资源与种群数量关系的信 息,从而限制动物的数量,保证资源供给。只 有这样,食物供应和繁殖场所在种群内才得到 合理分配,把剩余个体从适应的生态环境中排 挤出去。领域性对于每种动物的整体发展具有 适应性机制,有利于种族的顺利延续。
珊瑚礁鱼类领域行为
• 生活在一棵珊瑚树丛中的鱼类,像狄氏 雀鲷、两色石狗公、棘颊或是高身虎都 是一辈子离不开它的家。(白尾缘星 鲀)
珊瑚鱼类的共生
• 珊瑚鱼类并不排除所有的领域内的鱼 类,有共生现象的存在。 • 如雀鲷与鱼医生(清洁鱼)。鱼医生在 为其清除寄生虫。 • 珊瑚礁鱼类的活动场所也有日夜交替的 现象。各种之间如何共同利用同一个空 间,並且共存下去。
• 小丑鱼属于雀鲷科的小鱼,雌鱼 和雄鱼都有强烈的护巢护卵的领 域行为,生殖季节其身上会出现 白色的斑纹。母鱼死后公鱼可变 性繁殖。
小丑鱼的领域行为
• 小丑鱼和海葵有密切的共生关系。体表 粘液使海葵的刺丝胞伤害不到它们,遇 凶饿鱼类便躲入海葵触手间隐藏。雌鱼 为优势鱼,体型最大(重女轻男) ,雄 鱼的地位排第二,潜水人骚扰巢时它们 会不顾一切的咬他的手,隔著手套能感 觉到疼痛!还会啄面镜,发出“格格” 的 声音!
金龙鱼的领域行为
• 金龙鱼属领域性很强的大型肉食性鱼 类,其领域范围内不允许有种内或是种 间鱼类的存在,凶猛异常。
金龙鱼的领域行为
• 混养时驯化或者大小搭配,小金龙鱼配 其它的大鱼,或者配其它游泳迅速的鱼 类,如泰国鲫。
狗鱼的领域行为
• 狗鱼(Esox reicherti)属鲑形目,狗鱼 科,狗鱼属。即黑斑狗鱼。俗称:狗鱼,鸭 鱼。北半球寒带到温带里广为分布的淡水鱼, 我国分布于黑龙江流域。 • 口像鸭嘴大而扁平,下颌突出。是淡水鱼中生 性最粗暴的肉食鱼,领域行为极强,除了袭击 别的鱼外,还会袭击蛙、鼠或野鸭等。一天可 以吃和自己体重相当的食物。狗鱼生长快,寿 命长,曾发现有重达30-35公斤、年龄为70龄 的个体,据说最长寿命可达200岁以上。
刺鱼领域行为及护幼
• 刺鱼的领域及护幼行为不同于乌鳢,筑巢、护幼 任务均由雄鱼单独承担。5-7月为繁殖季节。雄 鱼在溪流浅水中选择适当位置用口衔来水草茎根 碎片,肾脏分泌一种透明粘液,由输尿管排出, 遇水凝成细丝,粘联水草根茎织成圆球状巢。从 上部开口可见其中的卵。巢两端各留一进出孔。 刺鱼在巢内辗转摩擦并分泌粘液涂在巢壁上,巢 壁光滑漆。雄鱼筑巢完毕后将雌鱼引入巢内产 卵。雌鱼产卵后离巢而去,雄鱼则始终守护鱼 巢,驱逐接近的其它鱼类。鱼巢被捞获移入水族 箱或其它水体饲养,雄鱼仍在巢周围游动而不愿 离去。
鱼类领域行为研究
• 动物学知识使我们认识到,狮、虎、羚羊、蚂 蚁和大熊猫等动物都有强烈的领域性,其所有 的活动都围绕着领域性而发展。其他动物(如 鼠类)的领域需求较有弹性,而且当情况不容 许有效地保护领域时,也能采取其他方式。 • 鱼类领域行为随鱼类的生境和习性的不同而各 异,也较有弹性。虽然许多研究者都承认领域 性现象在鱼类世界的普遍性,但对于这类行为 究竟是遗传的本能还是习得的习性,尚存在分 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