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刮痧基础知识讲解学习

刮痧基础知识讲解学习


⑦刮痧过程中,随时注意观察病人的面 色表情及全身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处 理意外情况。患者若出现头晕、目眩、 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恶心欲吐, 甚至神昏仆到等等晕刮现象,处理方法 是立即停止刮拭,迅速使患者呈头低脚 高平卧位,让患者引用一杯温开水或温 糖水,并注意保温,或用刮痧板刮拭患 者百会穴、人中穴、内关穴、足三里、 涌泉穴。
人体各部位刮痧方向
5、刮痧时间
用泻刮或平补平泻手法进行刮痧,每 个部位刮拭时间为3 min~5 min以 内(30次)
通常一个患者,选3个~5个部位(部 位选择根据疾病关联性进行)
局部刮痧一般20 min~30 min,全身 刮痧宜40 min~50 min
6、刮痧体位
1、坐位 2、站位 3、俯卧位 4、仰卧位 5、侧卧位

n 民间刮痧丰富多彩(千 奇百怪)
n 不一定安全、有效 n 本图即为不规范的代表
传统刮痧的适用范围 n 中暑 n 感冒 n 腹泻
古老的刮痧疗法
n 疾在腠理,汤熨(中医用布包热 药敷患处)之所及也;在肌肤, 针石(中医用针或石针刺穴位) 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中医 汤药名,火齐汤)之所及也;在 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俯 卧 位
仰卧位
侧卧位
7、 刮痧的注意事项
刮痧治疗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尤其是在冬季 应避免感受风寒;夏季刮痧时,应避免 风扇直接吹刮拭部位。
刮痧后不能洗冷水澡。 痧退一般需要5~7天,痧退之后再刮第二次。 头面部刮痧不必抹油。 不能强行出痧。 下肢静脉曲张或易肿胀者,由下向上刮拭。
二、现代刮痧的基本方法
n 1、工具改良 n ①刮痧板 n ②刮痧介质 n 2、应用范围扩大 n 宁失其穴,不失其经 n 3、规范的刮拭手法和层次
4、刮痧的次序
总原则为先头面后手足,先背腰后胸腹, 先上肢后下肢,逐步按顺序刮痧
全身刮痧者,顺序为:头、颈、肩、上 肢、背腰、胸腹及下肢
局部刮痧者,如颈部刮痧顺序为头、颈、 肩、上肢;肩部刮痧顺序为头、颈、肩 上、肩前、肩后、上肢;背腰部刮痧顺 序为背腰部正中及两侧和双下肢
8、禁忌症
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以及妇女经期 小儿囟门未合 外伤骨折处 皮肤有脓疮、溃疡、破损处 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严重贫血、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等 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 醉酒、过饥、过饱、过渴、过度疲劳者 眼睛、口唇、舌体、耳孔、鼻孔、乳头、肚脐、
前后二阴等部位
谢谢!
Thanks!
Hale Waihona Puke 刮痧基础知识 (初级部分)
主讲:申志斌
一、刮痧基本介绍
n 1、传统刮痧
n 使用边缘光滑的嫩竹板、瓷器片或 碗的边缘、小汤勺、铜钱、玻璃、 毛发或苎麻等不易损伤皮肤的器具, 蘸食用油或油脂,在人体皮肤表面 进行反复刮拭,直到皮肤出现红色 斑点或瘀血斑块的现象,从而治愈 疾病的民间自然简易疗法。
食用油(大分子)
——《韩非子·喻老》
砭石疗法
n 砭石疗法,也称“砭 术”。是与刮痧起源最 为密切的一种古代疗法, 其方法失传已久。
n 其操作与刮痧也有区别。
n 2、历史渊源
n 《内经》所述四大疗法:一曰 砭、二曰针、三曰灸、四曰药。
n 《五十二病方》 n 《医学入门》 n 《痧胀玉衡》郭志邃
3、近代发展
n 吕季儒 n 杨金生 n 张秀勤 n 王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