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成型零部件结构与设计
5.1
5.1.1
分型面的选择
制品在模具中的位臵
1 制品或制品组件(含嵌件)的正视图,应相对于 注塑机的轴线对称分布,以便于成型; 2 制品的方位应便于脱模,注塑模塑时,开模后 制品应留在动模部分,这样便于利用成型设备脱模; 3 当用模具的互相垂直的活动成型零件成型孔、 槽、凸台时,制品的位臵应着眼于使成型零件的水平 位移最简便,使抽芯操作方便; 4 如果制品的安臵有两个方案,两者的分型面不 相同又互相垂直,那么应该选择其中能使制品在成型 设备工作台安装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为最小的方案;
图5-1
分型面的表达方法
图5-2
模具分型面的形式
返回
5.1.3
分型面的选择
基本原则:必须选择塑件断面轮廓最大的地方 作为分型面,这是确保塑件能够脱出模具的基 本原则。
1 塑件脱模方便 塑件脱模方便,不仅要求选取的分型面 位臵不会使塑件卡在型腔无法取出,也要求塑 件在动、定模打开时尽可能滞留在动模一侧, 因为模具的脱模机构在动模一侧。按这一要求, 一般都是将主型芯装在动模一侧,使塑件收缩 包紧在主型芯上,这时型腔可以设在定模一侧, 如图5-3所示。
P 1 T1 =T0 P
实际排气槽宽度应大于计算值。
5.3
成型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注塑模具闭合时,成型零件构成了成型塑料 制品的型腔。成型零件主要包括凹模、凸模、型 芯、镶拼件、各种成型杆与成型环。成型零件承 受高温高压塑料熔体的冲击和摩擦。在冷却固化 中形成了塑件的形体、尺寸和表面。在开模和脱 模时需克服与塑件的粘着力。在上万次、甚至几 十万次的注塑周期,成型零件的形状和尺寸精度、 表面质量及其稳定性,决定了塑料制品的相对质 量。成型零件在充模保压阶段承受很高的型腔压 力,作为高压容器,它的强度和刚度必须在容许 值之内。成型零件的结构、材料和热处理的选择 及加工工艺性,是影响模具工作寿命的主要因素。
通孔凹模在加工切削、线切割、磨削、抛 光及热处理加工时较为方便。无底型腔加工后 装上底板,构成凹模整体型腔,称之为组合式 凹模。它是一种大面积的镶嵌。其底板面积或 大于凹模型腔底面,或者就是凹模板,如图515所示。 组合式凹模的强度和刚度较差。在高压熔 体作用下组合底板变形时,见图5-15 (a),熔 体趁机侵入连接面,在塑件上造成飞边,造成 脱模困难并损伤棱边。图 5-15(b)、(c)所示的 两种组合结构,制造成本虽高些,但由于配合 面密闭可靠,能防止熔体渗入。
第5章
重点:
注塑模成型零部件结构与设计
• 分型面选择原则和案例分析。 • 成型零件的设计与制造(含公式的运用)。 难点:
• 分型面的选择和运用。 • 成型零部件工作尺寸计算和型腔壁厚计算。
第5章
5.1 5.2
5.3 5.4 5.5
注塑模成型零部件结构与设计
分型面的选择 注塑模的排气
成型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成型零件工作尺寸计算 型腔壁厚计算
图5-10 分型面无损塑件外观 返回
图5-11 分型面无损塑件外观 返回
6
合理利用设备
一般注塑模的侧向抽芯,都是借助模具打开时 的开模运动.通过模具的抽芯机构进行抽芯,在有 限的开模行程内,完成的抽芯距离有限制。因此, 对于带有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都有孔或凹槽的塑件, 应避免长距离抽芯,如图5-12所示塑件,方案(a) 不妥.方案(b)较好。
图5-18 组合式凸模结构
返回
2 圆柱型芯结构 最常见的圆柱型芯结构,如图5-19(a)所 示。它采用轴肩与垫板的固定方法。定位配合 部分长度为3~5mm,用小间隙或过渡配合。非 配合长度上扩孔后,有利于排气。有多个小型 芯时,则可如图5-19(b)或(c)所示结构予以实 施。型芯轴肩高度在嵌入后都必须高出模板装 配平面,经研磨成同一平面后再与垫板连接。 这种从模板背面压入型芯的方法,称之为反嵌 法。
图5-3
主型芯在动模一侧
返回
为了使塑件不致于留在定模一侧,应该将型腔 设臵在动模一侧。如图5-4(a)(b)(c)所示。
图5-4
型腔设在动模一侧避免 塑件留在定模
返回
2 模具结构, 若按照图(a)方案,将分型面设计成平面, 型腔底面不容易切削加工,不如将分型 面设计为斜面,使型腔底面成为平面, 便于加工,如图(b)所示。从简化模具考 虑,对需要抽芯的塑件,应尽量避免在 定模部分抽芯。
图5-15 组合式凹模结构 返回
4 镶拼式凹模
各种结构的凹模,都可用镶件或拼块组成凹模 的局部型腔。图5-16为局部镶拼的凹模,镶件可嵌 拼在四壁,也可镶嵌在底部。也有凹模型腔的全部, 由许多镶件拼合的全拼块式的结构,仅用于小型精 密的注塑模。也有型腔四壁用拼块套箍在模板中的 结构,如图5-17所示,尤适用于大型模具。但要注 意拼缝位置的选择。
5.2.3
排气槽截面尺寸计算
塑料熔体充模过程时间很短,可认为模内 气体物理性质符合绝热条件。因此所需排气槽 的截面面积:
25 m1 T1 F θP 0
模内气体质量,按常压常温20℃的空气密度 1.16kg/m3计算,有:
m1 =ρ 0V0
应用气体状态方程,可求得上式中被压 缩气体的最终温度: 0.1304
图5-6 分型面有利于型腔排气
返回
图5-7 分型面有利于型腔排气
返回
4
确保塑件质量
图5-8所示的塑件,为一双联齿轮,要求大、 小齿、内孔三者保持严格同轴,以利于齿轮传动平 稳,减小磨损。若将分型面按图(a)设计,大齿和 小齿分别在定模和动模,难以保证二者良好的同轴 度,若改用图(b)中方案使分型面位于大齿端面, 型腔完全在动模,可保证良好的同轴度。 图5-9所示塑件,其中尺寸L有较严要求,如果 按方案(a)设计分型面,成型后毛边会影响到尺度L 的精度.若改用方案(b),毛边仅影响到塑件总高 度,但不影响尺寸L。
5.3.2 凸模和型芯结构设计
凸模和型芯都是用来成型塑料制品的内表 面的成型零件。凸模也称主型芯,用来成型塑 件整体的内部形状。小型芯也称成型杆,用来 成型塑件的局部孔或槽。 1 组合式凸模 图5-18所示为常用的组合式凸模结构。该 结构节省了优质模具钢,便于机加工和热处理, 也便于动模与定模对准。图5-18(a)为轴肩连接, 牢固可靠。图5-18(b)为局部嵌入,用螺栓拉紧。 尤其适用于大型注塑模凸模结构,有利于凸模 冷却和排气的实施。
1 整体式凹模
它在成型模具的凹模板上加工型腔,如 图5-13所示。很显然,它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 但加工较困难。需用电火花、立式铣床加工, 仅适合于形状简单的中小型塑件。
图5-13 整体式凹模结构 返回
2 整体嵌入式凹模
它适用于小型塑件的多型腔模。将多个一 致性好的整体凹模,嵌入到凹模固定板中。嵌 入的凹模,可用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用一个 冲模冷挤成多个,再渗碳淬火后抛光。也可用 电铸法成型凹模型腔,即使用一般机加工方法 加工各凹模,由于容易测量,也能保证一致性。 整体嵌入式凹模结构能节约优质模具钢,嵌入 模板后有足够强度与刚度,使用可靠且臵换方 便。
图5-8 分型面有利于保证塑件同轴度
返回
图5-9 分型面有利于保证塑件尺寸精度 返回
5 无损塑件外观
图5-10所示塑件,底部带有环形支撑面, 若分型面按图(a)中方案设计,会在环形支撑面 处留下毛边痕迹。如果改为图(b)中方案、毛边 产生在塑件端面,去除后对塑件外观无损。 图5-11中因同样原因,以方案(b)为好。
图5-12 分型面选择避免长距离抽芯 返回
5.2
注塑模的排气
概述
5.2.1
注塑模的排气是模具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个 问题,特别是快速注塑成型工艺的发展对注塑模排 气的要求就愈严格。 注塑模内积集的气体有以下四个来源: 1 进料系统和型腔中存有的空气; 2 塑料含有的水分在注塑温度下蒸发而成的水蒸 气; 3 由于注塑温度过高,塑料分解所产生的气体; 4 塑料中某些配合剂挥发或化学反应所生成的气 体。
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当然是以成型符 合质量要求的塑料制品为前提,但必须考虑 金属零件的加工性及模具制造成本。成型零 件成本高于模架的价格,随着型腔的复杂程 度、精度等级和寿命要求的提高而增加。
5.3.1 凹模结构设计
凹模是成型塑件外表面的成型零件。凹 模的基本结构可分为整体式、整体嵌入式和 组合式。采用镶拼结构的凹模,对于改善模 具加工工艺性有明显好处。
图5-5 分型面设计有利于型腔加工
返回
3 型腔排气顺利
型腔气体的排除,除了利用顶出元件的配 合间隙外,主要靠分型面,排气槽也都设在分 型面上。因此,分型面应该选择在熔体流动的 末端。图5-6中所示塑件,若按方案(a)设计分 型面,则排气不畅,改用方案(b)则排气顺畅。 又如图5-7中的塑件,方案(a)排气不畅,方案 (b)排气顺利。
5.1.2
分型面的形式
分型面: 模具用以取出塑件和(或)浇注 系统凝料的可分离的接触表面。
模具设计开始的第一步,就是选择分型 面的位臵。分型面的选择受塑件形状、壁厚、 成型方法、后处理工序、塑件外观、塑件尺 寸精度、塑件脱模方法,模具类型、型腔数 目、模具排气、嵌件、浇口位臵与形式以及 成型机的结构等的影响。
图5-16 局部镶拼的凹模
返回
图5-17 侧壁镶拼的凹模
返回
在凹模的结构设计中,采用镶拼结构有如 下好处: (1)简化凹模型腔加工,将复杂的凹模内形 体的加工变成镶件的外形加工。降低了凹模整 体的加工难度。 (2)镶件可用高碳钢或高碳合金钢淬火。淬 火后变形较小,可用专用磨床研磨复杂形状和 曲面。凹模中使用镶件的局部型腔有较高精度, 经久的耐磨性并可臵换。 (3)可节约优质塑料模具钢,尤其对于大型 棋具更是如此。 (4)有利于排气系统和冷却系统的通道的设 计和加工。
整体嵌入式凹模装在固定模板中.要防止 嵌入件松动和旋转。要有防脱吊紧螺钉和防转 销钉,如图5-14 (a)、(b)所示。带肩的嵌入凹 模能有效防止脱出固定板,但需底板压固.如 图 (b)、(c)所示。采用过渡紧配合甚至过盈配 合,可使嵌入件固定牢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