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
1、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它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客观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局限性:在思想认识上,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没有揭示根本改造中国现存的基本社会制度的必要性; 他们提倡的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认识中国的思想武器。
2、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发生的条件:新的社会力量(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队伍和骨干力量;十月革命的影响。
直接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从6月5日起,斗争的主力有学生转向工人,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到了上海。
结果: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曹、章、陆的职务,没有出席签字仪式。
特点:第一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第二,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第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因此,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1.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美、英、苏、中四国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
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9月3日是中国抗战胜利法定纪念日。
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
台湾及澎湖列岛,由中国收回。
这成为抗日战争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
2.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1)中国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在亚太地区,中国长期抗击了日本法西斯的主要力量而成为东方主战场。
(3)中国的抗日战争打乱了日德法西斯的战略部署。
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1)意义:第一,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第二,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第三,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第四,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2)胜利原因
第一、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第二、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
(3)基本经验
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第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
第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提出“打到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2)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中国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是夺取解放战争胜利的最基本条件。
(3)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五四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
行的减租减息政策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4)1947年7月—9月,中国共产党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5)1945年底,昆明学生发动了以“反内战,争取自由”为主要口号的一二一运动。
(6)1946年12月,北大学生举行抗议美军暴行运动。
(7)1947年5月20日,南京、北平等地爆发了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史称五二0运动)(8)1947年,台湾举行二二八起义。
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1)1948年秋,先后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被摧毁。
(2)1949年3月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指出了中国有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两个转变”)。
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意义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宣告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来临,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1)帝国主义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
(2)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广大人民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
(3)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同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4)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先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5)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执政党。
其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的建立。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原因:(1)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广大大人民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参加和大力支持(3)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
经验:三个主要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4、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是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又叫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运动。
通过“和平赎买”的政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意义: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1)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2)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基本上被消灭,社会主义经济成了国民经济中的主导成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
它与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一起,完成了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以新的经验和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4)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大大解放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5、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主要内容:①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②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
全会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③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组织路线。
历史意义:这次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以来“左” 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结束了2年徘徊的局面,端正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掌握了拨乱反正的主动权,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完成了党在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思想开始形成,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
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里?
最主要的新,新在阶级方式。
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其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体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