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80年代小说王蒙

80年代小说王蒙


Company Logo

第一节
王蒙
王蒙说:“我打破常规,通过主人公的联想,突 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笔触引向过去和现在, 外国和中国,城市和乡村。满天开花,放射性线 条,一方面是尽情联想,闪电般的变化,互相切 入,无边无际;一方面,却是万变不离其宗,放出 去都能收回来,所有的射线都有一个共同的端点, 那就是坐在1980年春节前夕的闷罐子车里我们 的主人公的心灵。”
LOGO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LOGO
第十章 80年代小说(二)

本章要点
1 2 3 4
王蒙
汪曾祺
莫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余华
Company Logo

第一节
王蒙
一、生平创作历程 王蒙(1934----),河北南皮县人,生于北京。
Company Logo
第一节
王蒙
(三)人物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倪吾诚、静珍、静宜等人的典 型形象。
Company Logo

第一节
王蒙
二、王蒙小说的主要特点 (一)意识流手法的现代尝试 “意识流”小说家主张直接记录人物意识流动的 轨迹,“把变化多端、无人知晓、不受限制的精 神表现出来”。 乔伊斯、普鲁斯特、伍尔芙和福克纳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第一节
王蒙
进入新时期后,处于“伤痕文学”阶段的王蒙发 表了《最宝贵的》、《悠悠寸草心》、《友人的 烟》、《表姐》、《说客盈门》等短篇小说,在 这些小说中,王蒙仍然继承着“组织部”那个年 轻人的精神,敏锐地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新矛盾、 新问题,一如既往地进行着尖锐的社会批判。
Company Logo

第一节
王蒙
《坚硬的稀粥》——现实改革的讽刺寓言。早餐 改革最终失败,还是稀粥加馒头片及大头菜,最 后还是爷爷说了算。 《冬天的话题》:荒诞与中国问题透视。沐浴学 权威朱慎独与海(加拿大)归派赵小强的争论。
Company Logo

第一节
王蒙
她是谁?她年轻吗?抱着的是她的孩子吗?她在哪 里工作?她是搞科学技术的吗?是夜大学的新学员 吗?是“老三届”的毕业生吗?她为什么学德语学 得这样起劲?她在追赶那失去了的时间吗?她作到 了一分钟也不耽搁了吗?她有机会见到德国朋友 或者到德国去或者已经到德国去过了吗?她是北 京人还是本地人呢?她常常坐火车吗?有许多个问 题想问啊。
Company Logo

第一节
王蒙
《青春万岁》无疑是对青春的礼赞,而《组织部 来了个年轻人》则成为青春的生命对革命意志消 退的未老先衰者的抗争。 大都涉及政治
Company Logo

第一节
王蒙
(二)“故国八千里,风云三十年”——创作支点 王蒙说:那时候“生活和文学对于我像是天真烂 漫,美好纯洁的少女,我的作品可说是献给这个 少女的初恋的情诗。初恋的情诗可能是动人的, 然而,它毕竟太不够,太不够了啊!”
Company Logo

第一节
王蒙
(二)鲜明的反思色彩 中篇小说《蝴蝶》——政治反思 小说的题目取自历史传说“庄生梦蝶”。小说以 主人公张思远“庄生梦蝶”式的命运变幻,展示 了人性的异化与复归的心理历程。
Company Logo

第一节
王蒙
过功勋的革命军人 重要的领导干部 右派(妻子离婚) “叛徒”和“三反分子”(儿子与之划清界线) 入狱 老张头(下放到边远的山区农村落户,得到农人 们的帮助和女医生秋文的关怀 )
Company Logo

第一节
王蒙
重新起用,回城做了市委的二把手(妻子要求复 婚,儿子认错,过去的“朋友”,部下,曾高喊 打倒他的那些人又围绕在他的身边。 ) 副部长 (突发奇想,决定要“微服私访,”请假 重回阔别的山村去寻访,希望找回真诚的自我。)

第一节
王蒙
3、多向发展的成熟期(1985年后) 一方面坚持了一贯的关注时代和社会心理的主题 方向,另一方面又使这种主题增加了辛辣与幽默 的力度。 在艺术上,前期所注重运用的“意识流”手法有 所减弱,而代之以更加多样 的综合性技艺、荒 诞、隐喻、象征、变形等各种手段 。
Company Logo

第一节
王蒙
“以人物和故事为经,以心理描写为纬的作 品”——不晦涩与此有关。 人物形象 故事框架完整
Company Logo

第一节
王蒙
《春之声》的主人公岳之峰坐两三个小时的闷罐 子车返乡探亲,小说的内容就是以“意识流”的 手法来描述他在车上的感受、联想和回忆。主人 公的心理结构线索成为小说的结构线索。
Company Logo

第一节
王蒙
王蒙把1980年前后集中发表的《春之声》、 《风筝飘带》、《夜的眼》、《海的梦》、《布 礼》、《蝴蝶》等中短篇小说称为“集束手榴 弹”,这一束“手榴弹”掷出以后,在文坛形成 了强有力的冲击波,影响了一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第一节
王蒙
“活动变人形”是笼罩在全书上的一个重要的意 象。主人公倪吾诚就像一个“活动变人形”,一 个聪明的脑袋和高大的身躯下面长着一双不健全 的腿,小说通过这样的一种隐喻来发现中国现代 知识分子的内在分裂。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第一节
王蒙
(一)审父 以儿子倪藻的视角追忆父亲倪吾诚一生的悲剧。 还有一种以祖父的高大衬托父亲的卑微 莫言《红高粱》、方方《祖父在父亲心中》
Company Logo

第一节
王蒙
(二)隐喻——寓言化 《活动变人形》是日本的一种头、身、眼可以自 由组接的卡通玩具。一本《活动变人形》帮助倪 藻认识到,人是由五颜六色的三部分组成的:戴 帽子或者不戴帽子或者戴与不戴头巾之类的玩艺 儿的脑袋,二是穿着衣服的身子,第三就是穿裤 子或穿裙子的以及穿靴子或者鞋或者木屐的腿脚。
第一节
王蒙
强调真实地反映人物的精神世界,其描述的焦点 是人物的主观感受,而不是外部的客观现实。 它充分展示全新的时空观念,遵循柏格森“心理 时间”的原则,否定事件发展的线性因果关系, 竭力淡化小说的故事情节。
Company Logo

第一节
王蒙
王蒙的这批意识流小说,还表明着他率先认同了 一种来自西方的新的小说观念,即打破了传统现 实主义小说的“三要素”,认为小说不一定非要 描绘典型环境,不一定以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 性格为主,也不一定要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它可 以只写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某种感受,情绪或联 想。
Company Logo

第一节
王蒙
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 黑色幽默 《冬天的话题》、《坚硬的稀粥》
Company Logo

第一节
王蒙
90年代“季节系列”长篇小说:《恋爱的季节》、 《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狂欢的季 节》。 长篇小说《青狐》、《尴尬风流》
对知识分子内在的精神世界进行了自审
Company Logo

第一节
王蒙
(三)多样的风格 王蒙在创作手法上是无拘束的,“我不准备对任 何一种手法承担义务,不准备从一而终,也不准 备视任何一种手法为禁区。”王蒙多姿多彩,变 化无穷的创作风貌,使他的作品永远不会出现单 一化、模式化、陈旧化现象。 现实主义:《说客盈门》 意识流:《杂色》 黑色幽默:《冬天的童话》
Company Logo

第一节
王蒙
所以,当有人劝王蒙,希望他能保持早年作品的 风格的时候,王蒙回答:“这是不可能的也不必 要的。二十年来我当然早就被迫离开了‘组织 部’,也再不是‘年轻人’。然而我得到的,仍 然超过于我失去的,我得到的是大有作为的广阔 天地,得到的是经风雨、见世面,得到的是二十 年的生聚和教训”,“故国八千里,风云三十 年”,“我无时不在想着、忆着、哭着,笑着这 八千里和三十年,我的小说的支点正是在这里。”
Company Logo

第一节
王蒙
这些作品体现了王蒙小说创作的一如既往的现实 责任感、社会良知与勇气。
Company Logo

第一节
王蒙
2、探索期(1979——1984) 从1979年开始,王蒙致力于小说创作技法的革 新试验。 他率先将“意识流”手法引入小说创作,突破了 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结构方法与时空观念,变外 部结构与客观视角为心理结构与主体视角,首开 新时期小说变革之先河。
Company Logo

第一节
王蒙
辛辣的讽刺,含蓄的幽默,善意的调侃
Company Logo

第一节
王蒙
三、王蒙的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 王蒙写于1985年的小说《活动变人形》是80年 代发表的最重要的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是 王蒙著名的优秀长篇。发表在1986年3月人民文 学出版社的《当代长篇小说》上。

第一节
王蒙
(一)“少共精神” “青春与革命”,即“少共精神”成为他的一个 情结。 14岁就成为共产党员(1948) 50年代,他是一个青年,又是青年团的干部 时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时代,青春与希望成为他 思想的主调 。 决定了“青春+革命”既是他的人生观,又决定 了他创作的风格。
Company Logo

第一节
王蒙
(三)创作阶段 新时期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恢复期(1977——1979 ) 王蒙1979年以前的作品还保持着50年代严格现 实主义的创作风貌。 50年代的王蒙以一个“少共作家”所特有的单纯 与热情尽情地讴歌时代,讴歌火热的青春,大胆 地干预生活,揭露矛盾。
Company Logo

第一节
王蒙
(四)寓言化 王蒙的小说,大多是以一种寓言化的方式构成的。 《春之声》颇有象征意味的小说。作者以主人公 岳之峰乘座的“闷罐子车”象征八十年代第一春 中国社会的“时代列车”。 闷罐子车、陈旧破烂,车厢内、拥挤不堪,充满 了回家探亲的旅客,充溢着各种不滿的埋怨。但 是,车厢内也有对知识的渴求者,激荡着《春之 声》圆舞曲这“春天的旋律”。而且,尽管车厢 破旧,但车头却是新的。车轮在飞速地向前。 “快点开,快开!”“赶上!赶上!”人们充满 了前进的信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