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评析
1 美国主要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概况
1.1 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 CCX 是全球第一个自愿性参与温室气体减排的
平台,2003 年以会员制开始运营。按照 CCX 的制度 安排,首先通过交易所的会员注册系统纳入会员,会 员自愿设计并形成交易规则,CCX 的会员涉及航 空、汽车、电力、环境、交通等数十个不同行业;按 照要求,CCX 的会员自愿但从法律上承诺减少自身 的温室气体排放,以会员1998—2001年的温室气体 排放量为基线,采取两个阶段的逐年计划减量策略; 最后CCX规定了可在交易所范围内流通的配额单位 及交易品种,同时开展 6 种温室气体减排交易。 此
划,目前只剩加州。
美国地方政府在参与碳减排行动、制定碳交易
政策、发展低碳经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
碳交易市场的建立上,逐渐形成一种自下而上的方
式,但是各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相互独立、缺乏
联系,呈分散、各自为政的状态。这虽然可推动区
域内减排目标的实现,但会形成不同的配额价格和
不同的边际减排成本,将导致效率的损失,并且较
根据 CCX 的统计数据,自 2003 年交易开始以 来,其成员共减少 4.5 亿 t 碳排放,但 2010 年连续几 个月没有交易,导致其名存实亡。CCX 还受到交易 市场不完善、市场供求关系不平衡等的影响,碳交 易市场的交易价格经常出现巨大波动。
这说明仅仅通过自愿交易难以实现既定的减排 目标,也无法保障气候安全,正如耶鲁大学著名经 济学家诺德豪斯教授所言:对于依靠愿望、信任、富 有责任感的公众、环境道德和内疚感来实现主要减 排目标是不现实的 [2]。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提高碳 价格,而总量控制与交易制度则是对碳排放定价的 重要工具。另一种工具是碳税,鉴于美国政治体系 的特征,几乎不可能征收碳税,政治家也缺乏相应 的意愿来推动此事,所以在美国,总量控制与交易 制度是讨论最多、也最有可能得以实施的减排机制。
加州总量控制与交易体系作为 WCI 的重要组成 部分和减排力度最大的强制性总量控制交易体系, 是加州《AB32法案》中减排策略的关键内容《。AB32 法案》以立法的形式要求将加州范围内2020年温室 气体排放水平下降到1990年的水平。加州总量控制 与交易体系除国际公认的 6 种温室气体外,还包括 三氟化氮及其他氟化温室气体。该计划分阶段实施, 采取渐进式,初期主要是电力行业和大型工业设施, 然后扩展到燃料分销商 [9]。对大型工业设施,以免费 发放为主,后期过渡到拍卖方式,以帮助工业行业 实现转型和防止工业行业排放转移。第一年的配额 由历史排放数据决定,接近前一年排放量的90%。之 后,每年的配额依据产量和效率标杆①决定。对于电 力设施,配额将免费发放,以保障公众利益不受损 害。允许对配额进行交易、存储,配额总量的 4%进 入配额价格控制储备。3年为一个履约期,以调节因 产量变化等造成的排放量波动。工业设施的配额分 配基于碳排放效率基准,产品基准过于复杂的设施 将会按照基于能源利用的分配方法进行。在电力部 门,只有电力输送部门会给予免费配额。此外,还 允许进行碳抵消,但规定了抵消额度的上限,最多 不得超过其排放量的8% [10]。WCI和加州总量控制与 交易体系吸取了 EU-ETS 和 RGGI 的教训和经验,设 立了最严格的上限,同时拒绝了可大量供给的CDM 项目额度,其他抵消额度也有很多限制很难满足,加 上本身能效已较高,故除了增加可再生能源比例外, 降低排放的难度很大 [11-12]。在机制设计上,WCI 和 加州总量控制与交易体系均实行强制报告制度,在 排放源的选择上采取分阶段递进式,配额分配兼顾 各行业的实际需求,进行成本控制并采用市场灵活 机制,严格抵消项目的开发标准,并设立专门机构
是,RGGI的监测与报告制度非常严格,各州选定一 个独立的市场监管机构,负责监督拍卖等市场活动。 管制对象要按照RGGI的规定安装必要的监测系统, 在规定日期前完成记录并按季度向管制机构报告来 自监测系统的数据。一般步骤为安装、验证、数据 计算、记录保存、报告数据。同样,RGGI 也允许管 制对象使用管制机构分配的碳抵消配额履行碳减排 义务,但其购买的碳抵消额一般不超过 3.3% [6],而 且只能局限在美国本土内。碳抵消项目减少的碳排 放量或者碳信用注销封存量必须是真实、额外、可 验证、可执行和永久性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为 了防止出现市场失灵,RGGI 引入了两个安全阈值。 第一个安全阈值用来解决初次分配或可能导致碳价 过高的问题。第二个安全阈值可解决供求关系严重 失衡带来的风险问题。此外还有碳抵消触发机制, 是为了防止配额价格剧烈波动的另一个灵活机制。
RGGI 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分散、整体性差。首先, RGGI若要获得成功,不能仅限于一个严格的区域市 场,必须被纳入全国性体系中。其次,它的目标太 过保守,只纳入了电力行业[7]。再者,RGGI 的参与 州虽然从中获得了巨大的金钱收益,但有许多州动 用本来应该用在能效项目中的收入去填补州政府的 预算缺口和财政赤字。还有配额过度分配的问题, 各州都最大限度地提供限额,原因是任何一个州都 不愿因碳成本而导致行业竞争失利,从而出现了最 低价格。因为配额的过度分配和低价格,多数交易 以双边现货交易进行。这也暗示参与者对配额过度 分配的衍生品交易市场失去了兴趣,而且有些金融 参与者已经退出。另外,伴随着经济衰退,电力需 求降低,燃料从煤、石油向价格相对较低的天然气 转型,而且增加了非排放源(例如核能和可再生能 源)的发电量,发电厂纷纷由煤炭改用天然气,降 低了碳排放量,能源结构的变化而非交易体制的变 化是碳排放量降低的主要原因。
该计划规定配额分配方式是基于各州的历史碳 排放量,并根据用电量、人口、预测的新排放源,以 及协商情况等因素进行调整。各州至少将 25%的配 额用于消费者受益或能源战略项目。在配额拍卖的 基础上, RGGI 允许各州自行采取措施限制发电企 业的碳排放量。拍卖交易在CO2配额跟踪系统进行, 初期以单轮、统一价格和暗标拍卖的方式进行,后 期可以使用多轮、价格上升的方式 [4-5]。值得肯定的
基本上没有参与,只有加州例外,原因在于加州的
环保团体势力较强,经济较为发达,在美国甚至世
界上都有相当强的影响力,因此其环保政策和行动
一直走在美国和世界的前列。CCX 就是因为美国气
候变化政策的政治不确定性而价格受到压制,继而
使交易活动沉寂。WCI 也由于金融危机对于当地经
济的打击,曾经加入了该协议的州大多退出了该计
对 策 论 坛
第 9 卷 第 2 期 2013 年 3 月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PROGRESSUS INQUISITIONES DE MUTATIONE CLIMATIS
doi:10.3969/j.issn.1673-1719.2013.02.010 温岩, 刘长松, 罗勇. 美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评析 [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3, 9 (2): 144-149
1.3 西部气候倡议(WCI)和加州总量控制与交易 体系
WCI 于 2007 年发起,参与方包括加拿大的 4 个 省和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采用区域限额与交易机
对 策 论 坛
146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3 年
制,目标是到 2020 年该地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 2005 年基础上减少 15%。该计划于 2013 年 1 月 1 日 开始运行,每3年为一个履约期。初期的实施对象包 括发电行业和大工业企业;2015年开始将纳入居民、 商业和其他工业、交通燃料等 [8]。
性的总量控制法律,但各州有权先行制定自己的法
律,所以都在自行探索碳减排交易机制 [15]。不过,美
国能源企业在政界拥有强大的政治影响力,布什退
出《京都议定书》以及反对设置全国性碳排放总量
就是受其影响,美国各州的利益集团势力相当程度
上左右着各州的政治决策,因此各州参与的深度也
受其影响。在美国区域排放交易体系中,能源大州
Vol. 9 No. 2 March 2013
美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评析
温 岩 1,刘长松 2,罗 勇 3,4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 210044; 2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北京 100038;
3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北京 100081; 4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84
小的范围和较大的减排企业并存时,易形成市场垄
断,进一步影响市场效率。
第二,自愿减排促进了碳交易市场基础设施的
发展。虽然美国没有承担《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强
①标杆是用来测量各实体能效管理工作的标准。它通过跟踪记录实时能源状况,在此基础上建立基准数据。比较同一实物不同时间内能源使用, 还可以比较不同实物在同一领域内的因子。标杆还可以用来进行实时的节能测算。加州已经开始使用相关的在线测量工具,并且向公众免费开放。
引言
的意义。
目前,世界上尚未形成统一的国际排放权交易 市场,碳排放交易呈现区域化的发展态势。其中,欧 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无疑是全球最大、最完 善的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市场,2010年其交易规模 占全球碳市场交易额的 80% 以上。与欧盟不同,美 国没有承担《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强制减排义务,部 分地方政府和企业自下而上地探索区域层面的碳交 易体系建设,比较知名的有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 的自愿交易、区域温室气体行动、西部气候倡议和 加州总量控制与交易体系等。分析、评估美国不同 类型碳交易体系的发展状况,对于中国碳交易试点 地区乃至全国明晰碳交易体系的建设路径,以及参 与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都具有十分重要
摘 要:通过评析当前美国最主要的两类碳排放交易体系——自愿减排和总量控制与交易体系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得到,自 愿减排终因需求不足而难以维系,只有建立碳排放的总量控制与交易体系,才能进行持续的碳交易,完成减碳目标。借 鉴美国区域温室气体行动、西部气候倡议和加州总量控制与交易体系的经验,建议中国选择具有一定基础的省份或行业 试行总量控制与交易体系,初期排放配额的分配以免费发放为主,拍卖为辅,并严格控制碳抵消的数量和范围等,然后 再逐步过渡到拍卖方式。 关键词:美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总量控制与交易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