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手把手教你做)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手把手教你做)


Seldinger技术 经导丝导管的插入,临床上最常 用的穿刺方法
Seldinger技术


置管一般原则: 体位




接5~10毫升空针,针体入皮下组织后,推注针内组织栓 子 负压进针,吸回血顺利且血色暗红; 置入导丝 退出穿刺针 导丝留置血管内 沿导丝置入导管 退出导丝 注入稀释肝素盐水并固定导管
其他多腔中心静脉管道
(四)置管方法

外套管针直接穿刺法: 根据病人的年龄选用适当型号的外套管针 (成人用14~16号、儿童用18~20号)直 接穿刺。将注射器接在外套管上,当穿中静 脉后向前推进3~5mm,回抽静脉血时缓慢 地旋转套管向前送入,再撤出针芯.
外套管针直接穿刺法
(四)置管方法


锁骨下路

穿刺点:锁骨中内1/3交界点下1cm处
进针:针尖指向胸骨上窝,针体与胸壁皮肤的夹角 小于10° ,深度4 -5 cm 基本操作: Seldinger技术 插管深度:左侧不宜超过15cm,右侧不宜超过 12cm,以能进入上腔静脉为宜。



锁骨上路

体位

同锁骨下路。 在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的外侧缘,锁骨上缘约1.0cm 处进针 。以选择右侧穿刺为宜,因在左侧穿刺容易 损伤胸导管。 穿刺针与身体正中线呈45°角,与冠状面保持水平 或稍向前呈15°角,针尖指向胸锁关节,缓慢向前 推进,且边进针边回抽,一般进针2~3cm左右即可进 入锁骨下静脉.


无法建立外周静脉通道 血流动力学监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肺动脉楔嵌压、 热稀释心输出量测定等)

血液净化
(一)适应症

估计手术中可能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大手术。

介入放射、治疗、化疗及栓塞、球囊止血、主动 脉球囊反搏、冠脉成形、紧急心内膜起搏、射频 消融
紧急抢救时
Swan-Ganz导管监测

起源于颅底,位于颈内A之后,沿颈内A和颈总A后 外侧下行,全程均被胸锁乳突肌覆盖 上部位于胸锁乳突肌内侧
中部位于胸锁乳突肌两下组成的三角之后 下部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之后




选择R穿刺优于L

右颈内静脉 与无名静脉和上腔 静脉几乎成一直线 右侧胸膜顶低于左侧 右侧无胸导管


2)颈内静脉
颈内静脉穿刺的进针点和方向,根据颈内静脉与胸

如果针干与胸壁皮肤角度过大有穿破胸膜和 肺组织的可能。
锁骨下路

体位

平卧,最好取头低足高位,床脚抬高约15~25度,以 提高静脉压使静脉充盈。这一措施同时保证静脉内 的压力高于大气压,从而使插管时不易发生空气栓 塞的危险,但对重症患者不宜勉强。
在两肩胛骨之间直放一小枕,使双肩下垂,锁骨中 段抬高,借此使锁骨下静脉与肺尖分开。 患者面部转向穿刺者对侧,但头部略偏向术者,借 以减小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的夹角,使导管易于 向中心方向送入,而不致误入颈内静脉
Ganz导管和肺动脉导管,或放置心内膜起搏器。 很少发生导
管误入颈内静脉的情况。但由于进针点位于锁骨上窝,导管不 易固定。
定位
局部麻醉,用注射器细针做试探性穿刺
换用穿刺针穿刺血管
置入导丝
退出穿刺针
留导丝于血管内
扩张器阔开皮肤
旋转进入
置入cvp导管
缝扎固定
2)颈内静脉
颈内静脉的解剖

液胸:

无论是颈内静脉还是锁骨下静脉穿刺时,在送管时 将穿透静脉而送入胸腔内,此时液体都输入胸腔内。


从此路给药均无效
测量中心静脉压时出现负压 此路输液通畅但抽不出回血 拔管,引流
1)插管时并发症

动脉及静脉损伤

在锁骨下,颈内,股静脉穿刺时均可能引起动静脉损 伤,可致穿刺局部出血,形成血肿,应立即拔除导针

有明显肺萎陷或张力性气胸,则必须作胸腔 闭式引流。 气胸经一般处理得到控制,且导管位置正常, 则无须拔除导管。

1)插管时并发症

血胸: 在行锁骨下进路穿刺时,如果进针过深易误
伤锁骨下动脉,这时应立即撤针并从锁骨上 压迫止血,若同时穿破胸膜势必会引起血胸

少量可予观察,大量须行胸腔闭试引流
1)插管时并发症
或导管,局部加压。如果血肿较大,必要时要行血
肿清除术。

锁骨下静脉撕裂就更为凶险。如延伸到纵隔或颈部,
可出现胸痛、颈静脉扩张等表现。严重的可因血肿
突然侵入纵隔造成心脏骤停。
1)插管时并发症

胸导管损伤 左侧锁骨下静脉插管可损伤胸导管,穿刺点 可有清亮淋巴液渗出。此时应拔除导管,如 出现胸腔内有乳糜则应放置胸腔引流管。


髂前上棘和 耻骨联合连 线的中点内 侧0.5~1.0cm
穿刺点

体位:取平卧位,大腿外展

穿刺点与进针:以左手示指和中指摸准股动脉的确 切位置,在股动脉内侧约0.5-1cm处进针,针尖指 向头侧,针干与皮肤呈30°角。

基本操作:Seldinger技术和外套管针直接穿刺法

缺点: 由于距下腔静脉较远,故置管的位置不易达到中心 静脉,所测得的压力受腹腔内压力的影响,往往高 于实际中心静脉压; 由于导管在血管内的行程长,留置时间久时,难免 引起血栓性静脉炎; 处于会阴部,易被污染; 易发生局部水肿; 置管深度: 约40cm,如仅用与输液,置管深度以进入股静脉 为宜。
用外套管针穿刺时,皮肤戳口要稍大,包括皮肤 全层和皮下组织,使套管针通过皮肤及皮下组织 无明显阻力,否则会引起套管口的裂开而造成穿 刺失败。

(六)置管注意事项

导管质地不可太硬,插入深度以导管顶端插至上 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即可,不宜过深,以免发 生大血管及心脏损伤。 穿刺成功后应立即缓慢推注生理盐水,以免血液 在导管内凝固,阻塞管腔。 导管固定要牢固,以防脱出。

(六)置管注意事项

严格无菌操作,严防感染。 应掌握多种进针穿刺技术,不可在同一部位反复多次穿刺,以免造成 局部组织的严重创伤和血肿。 对于低血容量的病人,有时穿透静脉也未抽到回血,这时可缓慢退针, 并边退边回抽,往往在退针过程中抽得回血。 穿刺过程中,若需改变穿刺方向,必须将针尖退至皮下,以免增加血 管的损伤。 锁骨下静脉穿刺如操作不当,可发生气胸、血胸、气栓、血肿等并发 症,故操作者应熟悉该静脉周围解剖关系。一般来说,右侧穿刺较左 侧易成功。





中路法 穿刺点: 在锁骨与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和胸骨头形 成的三角区的顶点,锁骨上缘约3cm 进针:针干与皮肤呈30°角,紧靠胸锁乳突肌锁骨 头内侧缘进针,直指同侧乳头 进针2~3cm即可进入颈内静脉 一般选用中路穿刺。因为此点可直接触及颈总动脉, 可以避开颈总动脉,误伤动脉的机会较少。另外此 处颈内静脉较浅,穿刺成功率高

1)插管时并发症

气胸

气胸是常见的插管并发症之一,偶可发生张力性气 胸。
无论是锁骨上或锁骨下径路,均有并发气胸的可能。 一般均因穿刺针撕裂了顶部胸膜所致。 在锁骨下静脉置管后应多次听诊呼吸音或作胸部X片 检查,以排除临床不能发现的小量气胸。



1)插管时并发症

气胸: 治疗:肺复张。小量气胸,可予以观察





后路法
穿刺点:胸锁乳突肌外侧缘中、下1/3交点 作为进 针点(锁骨上缘2~3横指) 进针:针干呈水平位,在胸锁乳突肌的深部, 指向胸骨柄上窝。 针尖不宜过分向内侧深入,以免损伤颈总动 脉,甚至穿入气管内。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基本操作

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

颈内静脉穿刺很少刺破胸膜,但局部易形成血肿, 易看到,适当压迫即可。置管后颈部活动应限制。 置管深度:


右侧10cm,左侧13~15cm。
3)股静脉
股静脉穿刺术
股静脉插管是临床上常用的建立深静脉通道的途径
操作较为简单 并发症相对较少
股静脉的解剖

股静脉在腹股沟下股鞘内,位于股动脉内侧
髂前上棘和耻骨联合连线的中点内侧0.5~1.0cm 股动脉一般处于腹股沟的中点,股静脉在其内侧 1.0cm左右

穿刺点选择:


进针方法:

பைடு நூலகம்
锁骨上路

基本操作:

Seldinger技术和外套管针直接穿刺法

利弊:

在穿刺过程中针尖前进的方向实际上是远离锁骨下动脉和胸膜 腔的方向前进。所以较锁骨下路安全,且不需经过肋间隙,送 管时阻力小,用外套管针穿刺时可直接将套管送入静脉,不需 要用钢丝导入,到位率较高。也可以经此路径放置Swan-
1)插管时并发症

空气栓塞

静脉导管有小的破口。 经穿刺针在插入导管的瞬间 在拔出导管后沿插管的窦道
空气栓塞

早期诊断很重要
突然出现明显的右心功能障碍、中心静脉压明显 升高、紫绀、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呼吸困难甚 至脑缺血的征象 听诊时肺内有弥漫性哮鸣音,心前区可闻及搅拌液 体的声音
空气栓塞
中心静脉置管术
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 急诊科
中心静脉置管术
中心静脉置管术是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及
建立有效输液给药途径的方法,已广泛应用在 ICU监测中,并成为急诊科医生的基本技之一。
(一)适应症

给药和输液

严重创伤、休克、急性循环衰竭等危重病人,需要快速补
充液体

需长期静脉营养或经静脉输入高渗溶液或强酸强碱类药物

治疗 取头低足高、左侧卧位,使空气停留于右心而逐 渐排出,也可经中心静脉导管吸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