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理用药培训内容范文科学合理用药农药包含些内容

合理用药培训内容范文科学合理用药农药包含些内容

合理用药培训内容范文科学合理用药农药包含些内容
1.选择品种
针对不同的防治对象选用合适的农药品种。

如,咬食叶片的害虫可选用胃毒作用强的药剂,像菜青虫就要选用敌敌畏等具有胃毒作用的药剂;吮吸植物汁液的害虫宜选用内吸性药剂,像酚虫、飞虱、叶蝉要选用毗虫咻等内吸性药剂。

2.配制农药
一是计算用药量。

农药标签上推荐的用药量一般是每亩用多少克或多少毫升农药,应根据施药而积和标签上推荐的使用剂量计算用药量。

二是配药。

应采用“二次法”稀释农药。

三是注意配药安全。

3.使用农药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尽可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用量,以减轻对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一是把握好用药时期。

二是把握好用药量、用水量。

三是选择性能良好的施药器械。

四是注意轮换用药。

五是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规定。

4.安全防护
施药人员应身体健康,经过培训,具备一定植保知识。

年老、体弱人员,儿童及孕期、哺乳期妇女不能施药。

施药需注意以下事项:一要检查施药药械是否完好。

二要穿戴防护用品。

三要注意施药时的安全。

四要掌握中毒急救知识。

五要正确清洗施药器械。

5.安全贮存
一是尽量减少贮存量和贮存时间。

应根据实际需求量购买农药,避免积压变质和安全隐患。

二是贮存在安全、合适的场所。

三是贮存的农药包装上应有完整、牢固、清晰的标签。

四是农民使用农药后,发现使用效果差,出现药害或人畜中毒事故,应该按照以下原则及时处理:一是收集现场证据。

二是保存好购买农药的证据。

三是保存好剩余农药和农药包装物。

四是申请鉴定。

五是核查产品有关信息:(1)到县级农业主管部门查询《农药登记公告》,核对产品的生产企业名称、登记证号、农药名称、登记作物、防治对象等内容。

(2)登陆《中国农业—》()和《中国农药—》()查询。

6.采取补救措施
产生药害或防治效果不好时,及时向当地农业主管部门反映,如对质量有怀疑,需到法定检测机构检测,还要到当地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咨询,采用补充施肥或施用合适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加强农田管理等措施,尽可
能减少损失。

在情况严重时,及时补种或改种其他作物,避免贻误农时。

对产生人员中毒的,采取必要的现场急救措施,并携带农药标签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1合理用药的意义
1.1对待药物应取一分为二的态度,因为药物的作用也具有两而性:其防治疾病、保障健康的有益作用是主要的一面;但其另一而则是对人体造成的不良反应往往难以避免,对社会的危害更不容忽视。

迄今为止,人类还不能达到研制出的药物完全有益无害,因此只有加强对药物使用权限、过程和结果的监管,力求应用得当,趋利避害,才是合理用药的意义所在。

1.2药物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其实际种类数量十分有限,远远不能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必须在药物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方而精打细算,通过正确选用、合理使用,发掘现有药品的作用潜力,才能提高使用效益,从而减少浪费,节约资源。

中国药师的药学服务包括门诊调剂服务、住院药学服务、专科药师药学服务、治疗药物监测服务、静脉用药配置服务、药学基因组学服务、药师咨询服务、药店药学服务、药学情报服务、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管理服
务等。

目前,部分医院药师已经开展面向住院病人、贯穿住院治疗全过程的药学服务。

病人从踏进医院开始,就得到了相应的药学服务。

XX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关于加强药事管理转变药学服务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我国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在从“集中于药品改革”向“服务百姓、服务人民”方向自然转化,可以说这是重构了药师服务模式,对于明确药学服务、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药事管理转变药学服务模式有两大方面的意义:
1、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必然。

长期以来,公立医疗机构主要收入是医疗服务收费、政府补助、药品加成收入三个渠道,改革要破除“以药补医”的机制,全面取消药品加成收入渠道,改为医疗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原来的工作重心放在保障药品的安全供应上,即可以获得相应的收入。

由于取消药品加成,药事管理的重心必须在保障药品安全供应的基础上,通过积极地增加服务于患者、服务于临床的内容,才
能更好体现药学服务的价值。

2、是医学规律和合理用药发展的必然。

现代医学分工越来越细,具有不同专业知识结构和理论体系的专业人员在整体的医疗服务中的角色都应有明确的定位,只有明确药师的服务内容,才能真正把药师的服务价值体现出来。

《通知》明确了药师在处方审核点评、用药监测等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职责,有利于理清药师权责,规范临床用药行为,促进合理用药。

参考:
参考:
药学专业基本学习内容:
-、课程设置
1、主要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大学英语、高等数
学、医用物理学、计算机基础、形态学概论、生理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定量分析、仪器分析、物理化学、基础化学实验、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理学、毒理学基础、药物的波谱解析、药事管理学、专业技能实验等。

2、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扌舌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一般安排22周左右。

二、知识和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等学科的基本理
论、基本知识;
2、掌握主要药物制备、质量控制、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药效学和药物安全性评价等基本方法和技术;
3、具有药物制剂的初步设计能力、选择药物分析方法的能力、新药
药理实验与评价的能力、参与临床合理用药的能力;
4、熟悉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与营销的基本知识;
5、了解现代药学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很多原因可以导致不合理用药。

另外,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以不同方法看待药物,也可以影响药物的使用。

导致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动因可分为:患者的、处方医生的、工作地点的、包括生产厂家影响在内的药品供应系统的因素、法规的因素、药物的正确的、错误的信息因素,以及以上几种因素之和。

(1)患者方而:错误的药物信息、信任被误导、不恰当要求。

(2)医生方面:缺少教育和培训、角色不适当、缺少客观的药物信息、经验缺乏、药物疗效的认识被错误引导。

(3)医疗机构方面:患者太多、开处方的压力、化验室能力不足、人手不足。

(4)药物供应系统方面:不可靠的供应商、药品短缺、供应过期药物。

(5)药品法规方面:处方药未正式注册、法规执行不力。

(6)企业方面:推销活动、误导消费者。

所有这些因素均受全球和所在国改革的影响。

例如:原先在非洲国家频繁使用的注射给药方法,因害怕艾滋病而减少了使用。

但有些国家,注射的使用率依然很高,原因在于医生想当然地认为注射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患者也总是希
望尽可能地采用注射。

提高用药安全。

【目的】
患者用药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医疗不良事件报告中约占1/3 以上,是患者安全的重点。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包括从药品采购、储存、调剂、处方、医嘱、使用、观察等各个环节,涉及药师、医师、护师等多个职种,以及患者本人,需要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目标是要做到确保每一位患者的用药安全,减少不良反应。

【主要措施】
(一)诊疗区药柜内的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核查应有相应规范;存放毒、剧、麻醉药应符合法规要求,严格管理和登记。

禁忌,控制静脉输注流速、预防输液反应。

(七)病区应建立药物使用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制度和程序,医师、护士知晓并能执行这些观察制度和程序,且有文字证明。

(八)药师应为医护人员、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方法及用药不良反应的咨询服务指导。

【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诊所、妇幼保健院、体格检查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以使用药品通过口服、注射等途径为服务手段的医疗、护理、保健、体格检查等相关单位或机构。

西药剂师:从事西药配置、配伍、调剂和检验,并指导病人用药的专业人员。

观察力、嗅觉、细心、动手能力。

最关键的是:药剂师资格证书
从事工作包括:
(1)按处方发药;
(2)向院内各部门分发药品并保留清单;
(3)控制、记载麻醉品的使用并管理;
(4)向病人介绍服用方法;
(5)进行治疗药物血中浓度监测;
(6)对药品进行全而质量监控;
(7)保存配方档案,保证临床用药供应。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