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记叙文常用的几种结构模式从考试实际出发,我们需要研究文章的结构模式。
常见的且比较简单有效的记叙文结构方式有如下三种:总分式、并列式和对照式。
一、总分式结构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我们都需要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这中心就是记叙文要展现的核心,将核心内容放在记叙文的开头,开门见山点明文章的中心,是总起;而放在写人叙事的结尾处加以强调,是总括。
总分式便因此可以分为三种:总分、分总、总分总。
无论使用哪一种形式,都应注意,分总之间必须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分述部分要围绕总述的中心(人物性格和主题)进行,总述部分应是分述的总纲或水到渠成的总结。
二、并列式结构无论是记叙一件事的多个侧面,还是通过几件不同的事来展现一个共同的主题,常常需要从多重内容和多个角度来写人叙事,表现人物和主题,这多重内容和多个角度之间构成并列关系,使文章有了层次感和厚重感,这就是最常见的并列式结构。
如果是写一个人物,我们应该围绕人物的性格选择细节。
人物性格是复杂的,往往有着多个侧面,那么,要展现一个人复杂的性格,就应该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侧面去展现,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而立体。
如《项链》中的玛蒂尔德,既有虚荣心极强的一面,也有自尊自爱的一面,作者通过借项链和丢失项链之后的两方面细节对比展开,展现出玛蒂尔德可恨可鄙又可敬可爱的两个侧面,使得人物立体丰满,栩栩如生。
如果记叙文写作中需要围绕一个主题去叙述事实,我们依然可以采用这一章法,即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方面的实例加以表现,通过小和大,名人和普通人,文艺界和体育界,物质和精神等等不同的方面的人物或事例,展现相同的主题或者主题的不同深度。
如以“丰收”为主题的一篇作文,一位同学就选择了两位不同的人的事例加以展现,一是选取了自己的舅舅因种植的西瓜又大又好而获得了“瓜王”的称号和后光荣回村的情节,展现新时代的农民物质上的丰收。
接着又用自己在教师节那一天去看望老师,老师书房中满满一面墙上贴满了学生发来的贺卡,展现了辛勤耕耘的教师深受学生爱戴,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丰收。
这样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共同展现出“丰收”的意义,给人深刻的启迪。
运用并列式结构需要注意:并列的几个内容应各自独立,但又紧紧围绕着一个中心(人物性格或主旨);并列的各个部分必须是平行的,注意不要出现交叉或从属。
三、对照式:文中两部分内容或进行对比,或用这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内容。
例如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前一部分反面批驳了敌论中的论据不能证明论点,即中国人失掉的是“他信力”,发展的是“自欺力”,而不是“自信力”直接批驳了敌论;后一部分从正面列举事实,提出正确的论点,我们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间接地批驳了敌论。
四、递进式:文章几部分内容逐层深入。
例如《不求甚解》一文,先从“不求甚解”一词的来历谈起,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方法,首先要“好读书”,二是主张读书要会意。
再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说明,读书应当重在读懂书本的精神实质,而不是寻章摘句。
最后进一步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读书“不求甚解”的重要性。
条理,指思想、言语、文字的层次,也指生活、工作的顺序。
文章有条理,是指文章的内容有合理的层次,合适的顺序。
文章有条理,脉络才会清楚,作者的思想感情才会清晰地表达出来。
怎样使文章有条理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以时间为序安排层次。
以时间为序安排层次,就是要依据时间的推移安排内容的顺序。
这样,线索清晰,时间感强,文章的条理清楚。
《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文章,就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组织文章的结构的。
它在开头先交待了战斗任务——夺取“三九一”高地,随后就以时间为线索一步步展开:这篇文章,时间的标志十分明显,内容的层次非常清楚。
(2)以空间为序安排层次。
以空间为序安排层次,就是依据地点的变化安排内容的顺序。
文章的内容随地点的转移而变化。
一个地点,对应一个内容;几个地点,就相应地写出几个内容。
这样的文章,空间的线索清楚,内容的层次清晰。
《参观刘家峡水电站》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它就是按地点的变化安排层次的。
作者以地点的变化为线索,分四个空间的位置,写了四个参观的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3)以事情发展过程为序安排层次。
以事情发展过程为序安排层次,就是依据事情发展的先后阶段安排内容的顺序。
事情本身的发展可以分成几个阶段,文章就分几个层次。
《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就是这样安排层次的。
作者按事情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即接受任务——诱敌上山,痛击敌人——吸引敌人,走上绝路——引上顶峰,英勇歼敌——临危不惧,跳下悬崖,文章也自然分成了五个部分,层次感强,多而不乱。
(4)以材料性质为序安排层次。
以材料的性质为序安排层次,就是依据作文内容的不同类别来安排内容的顺序。
作文内容有几个类别,就写几个部分,让它们并列排列,不重复,不交叉,各自独立。
老舍先生写的《猫》,就是这样安排层次的。
一、总分式总分式结构就是先总述后分说。
譬如: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
∕它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
一身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像搽过油。
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
上面这段话就是先总述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再分别从面上、身上、尾巴三个方面来分说松鼠的美丽,这就是总分式结构。
总分式结构能用于写片段,还能用于写篇章。
二、分总式分总式结构就是先分述后总结。
譬如:小狗花花有二尺多长,全身白毛,只有耳朵边有些黄花花的毛,尾巴向上翘,脚矮矮的,∕挺好看。
上面这段话先分别写小狗花花的身长、毛色和脚的情况,再总写花花挺好看,这就是分总式结构。
分总式结构能用于写片段,还能用于写篇章。
三、总分总式作文库大全小升初中考满分高考满分高考零分总分总式就是先总述后分述再总结。
譬如:走到近处,我看清那花开得十分异样,∕粉中透红的花瓣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浅浅的小碗,那“碗”底还滚动着夜里的露珠。
∕多么新奇、多么有趣的花啊!上面这段话先总述打碗碗花“开得十分异样”,后分述花瓣和花“碗”底有露珠的情况,再作出“新奇、有趣”的结论。
总分总式结构能用于写片段,还能用于写篇章。
篇章。
总分总式就是先总述后分述再总结。
譬如:走到近处,我看清那花开得十分异样,∕粉中透红的花瓣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浅浅的小碗,那“碗”底还滚动着夜里的露珠。
∕多么新奇、多么有趣的花啊!上面这段话先总述打碗碗花“开得十分异样”,后分述花瓣和花“碗”底有露珠的情况,再作出“新奇、有趣”的结论。
总分总式结构能用于写片段,还能用于写篇章。
四、概具式概具式结构就是先概括介绍后具体描述。
譬如:下课,穆老师和我们一起玩的时候,她眼睛也会说话。
∕一次,我们玩“老鹰捉小鸡”,穆老师当“老鹰”。
她一下子跑到东一下子跑到西,眼睛呢,睁得大大的,好像在提醒我们:“哎——当心!”真糟糕!末尾的一只“小鸡”跑得太慢,被捉住了,这时候,穆老师的眼睛笑得弯弯的,似乎在说︰“哈哈,这回可让我捉住了!”上面这段话先概括介绍了穆老师的“眼睛也会说话”,然后具体描述一个事例来说明穆老师的眼睛怎么说话。
概具式结构能用于写片段,还能用于写篇章五、具概式具概式和概具式结构相反,是先具体描述后加以概括。
譬如︰一天早晨,我还没起床,听见姐姐在院子里喊“晏杰快来,咱们的喇叭花开了”!我披上衣服就跑到院子里。
顺着姐姐指的方向,我看到在那缀满了花蕾的绿叶中,开了一朵红白相间、光洁晶莹的花,又娇嫩,又鲜艳。
这是我和姐姐培植出来的第一朵花,∕我们看着,心里美滋滋的。
上面这段话是先具体描述看花的经过情形,突出写花的颜色和形态,然后把看花的心情加以概括。
具概式能用于写片段,还能用于写篇章。
六、并列式并列式结构是指围绕一个中心,分别写几个方面的事,或者同一个事物的几个方面。
譬如: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这使我们全家都感到骄傲。
∕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邀几位朋友来看看,更有秉烛夜游的味道——昙花总是在夜间开放。
∕花分根了,一颗分为几棵,就赠给朋友们一些;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
上面这段话是围绕养花有无穷的乐趣,分别写了送牛奶的夸花香,种花人感到骄傲;昙花开放,秉烛夜游趣味浓;花分根赠友人,种花人心里欢喜,一共三句话,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平等的。
并列式结构能用于写片段,还能用于写篇章。
七、连续式连续式结构是写连续的动作或者连续的事件。
譬如︰阿玲绕着汽车走了一圈,察看了陷车的情形,沉思片刻,便胸有成竹地拍拍那头小象的鼻子,用脸贴贴它的扇形的大耳朵,指一指那陷车的位置。
上面这段话就是写阿玲在指挥小象把汽车从泥坑里拉出来时的一系列动作。
连续式结构能用于写片段,还能用于写篇章。
八、递进式递进式结构指片段或篇章的前后两部分有一层深入一层的关系。
譬如︰陈秉正的技术,不但在大磨岭是第一,∕就整个白云冈山区来说,他也曾被评为特等模范。
递进式结构能用于写片段,还能用于写九、因果式因果式结构指片段或篇章的前后两部分有因果关系。
可以先写出事情的原因,后写出结果,也可以先写出结果,后写出原因。
譬如:现在田里有了蛇,蛇又能大量捕捉田鼠了,∕因而庄稼又得到了好收成。
又如: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
十、转折式转折式结构指片段或篇章的前后两部分是转折关系,强调、突出后一部分。
譬如︰沙漠广阔无垠,到处是高高低低的沙丘,旅行的人很难认路。
∕骆驼却能在沙漠里给人们带路。
转折式结构能用于写片段,还能用于写篇章。
十一、面点式面点式结构指片段和篇章的前后部分是由面到点的关系。
譬如:在她们面前的小凳子上,摆着个针线笸箩,笸箩里放着剪刀、线团、布头和针线包。
∕这个绣着红五星的针线包特别引人注目。
它是多年来周总理和邓妈妈随身带着的。
是从什么时候起他们就带在身边,一直带到北京来的呢?是从延安窑洞,从重庆红岩,还是从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面点式结构能用于写片段,还能用于写篇章。
十二、设问式设问式结构指片段或篇章的前后两部分是提出问题和回答的关系。
譬如:鸟儿鸣啼,本来与人间的事情无关,喜鹊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吉祥感觉呢?这可能与喜鹊的体态和鸣声有关。
喜鹊的羽毛大部黑而带绿,只是胸部和腹部有白色羽毛,显得朴素洁净。
喜鹊的体态轻盈优美,鸣声清脆响亮,有使人喜悦的感觉。
不论是在萧瑟秋风的树下,还是在冬天野外的路旁,喜鹊迎面飞来,生机勃勃,欢欣活跃,令人感到振奋。
因而,喜鹊受到人们的喜欢。
十三、其他结构式如:心理行为顺序式、事情发展顺序式、时间顺序式、空间顺序式、借事表意式、倒叙式等等。
最后,再来谈谈小学生作文开头和结尾的方式。
一般开头方式有:提示式、叙述式、描写式、提问式、回忆式等。
提示式,如:昨天,妈妈带我去看了一场精彩的马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