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学术报告《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建设成就与关键技术》
——收获与体会
首先,对苏通大桥的工程概况进行了了解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 简称“苏通大桥” ) 位于江苏省东南部苏州、南通两市境内, 下游距长江入海口约108 km , 上游距江阴长江公路大桥约82 km , 是国家沿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通大桥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 桥梁标准宽度34 m; 主桥主孔通航标准为净宽不小于891 m 、净高不小于62 m; 采用100 年10 % 、100 年4 % 两种水平抗震设防标准; 桥位10 m 高度处100 年设计重现期基本风速为38 1 9 m/s; 经船舶撞击力标准专题研究, 主
桥索塔基础采用的船舶撞击力标准为横桥向约130 MN 。
苏通大桥在建设条件方面有气象条件相对较差、水文条件复杂、基岩埋藏深、通航标准高等四大特点, 在设计施工方面有超长跨及长索上部结构、高塔、大规模深水基础等方面的特点与难点。
工程由北接线、跨江大桥、南接线组成, 其中, 跨江大桥长8 146 m , 由北引桥、主桥、南引桥组成。
主桥采用主跨1 088 m 双塔双索面斜拉桥, 其跨径布置为100 m + 100 m + 300 m + 1 088 m +300 m +100 m +100 m = 2088 m 。
其次,报告中介绍了苏通大桥的主要技术特点
(1) 苏通大桥主跨达到1088 m , 是世界上第一座正式实施并已建成
通车的主跨超过千米的斜拉桥, 也是当今世界上建成通车的最大跨度斜拉桥。
(2) 塔梁连接采用额定行程和阻尼抑震功能相组合的装置系统。
(3) 根据扁平流线形钢箱梁不同部位的受力特点, 采用了不同材料
规格和不同强度等级的钢材。
(4) 斜拉索采用高强耐久型平行钢丝拉索体系, 其设计寿命为50 年, 采用的平行镀锌钢丝是自主开发的< 7 、强度等级为1 770 MPa 的国产材料。
(5) 斜拉索在塔上的锚固采用钢锚箱锚固结构。
(6) 主塔采用131 根直径280 cm/250 cm 变截面钻孔灌注桩超大型群桩基础。
(7) 在设置V TS 船舶航行管理系统、采取船舶防撞主动措施条件下, 主塔采用由承台施工吊箱、变厚度封底、承台及变截面群桩基础组成的整体结构自身防撞系统。
另外,对苏通大桥建设与过程控制作了介绍
主梁安装阶段施工控制工作是整个苏通长江大桥主桥施工控制
工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根据苏通桥的特点 , 施工控制主要采用几何控制的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施工进度及安装精度。
根本目标是保证桥梁在控制容许的安装误差内完成所有安装步骤和施加了所有的恒载后能达到目标几何线形。
苏通大桥的施工控制基本原则就是 : 以桥梁的几何线形为基本控制目标 , 以斜拉索长度为主要调控手段 , 以索力为辅的原则进
行整个主梁的施工控制工作。
在苏通大桥的施工控制中 , 需要进行大量的实时监测 , 以与仿真计算理论值作比较 , 使施工控制计算
能与实际施工相符。
索力和标高监测是斜拉桥施工控制中的主要环节。
但是由于温度的变化会影响索力和标高监测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因此有必要把握温度的影响规律 , 以寻找合理的标高、索力测量时间。
斜拉桥是由索塔、主梁和拉索组成的复杂结构 , 其中各构件之间的温差以及温度场的分布对结构的影响规律是不同的 , 且在不同的施工阶段也有所不同。
最后,介绍了关于苏通大桥的建设成就与科研成果
苏通大桥具有高、深、长、大的特点,创有史以来斜拉桥工程的“最大主跨、最深基础、最高桥塔、最长拉索”等4个世界之最,因而备受世界桥梁界瞩目。
专家认为,苏通大桥的成功建设,说明我国特大型桥梁的设计、施工和管理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代表我国21世纪的建桥水平。
位于长江上的苏通大桥主跨达 1088 m, 是世界上首座跨径超越千米的斜拉桥。
它的建成提供了一条苏州和南通间的快速通道 ,
将以往 4 h 的轮渡旅程缩短为 1 h 车程。
除了创纪录的跨径以外 , 该桥还创造了 131 根桩组成的世界最大群桩基础 ,300 m 高的最高
索塔 , 以及 577 m 长的最长拉索四项世界纪录。
苏通大桥代表了当代桥梁建设技术的最高水平 , 引领了世界桥梁建设技术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