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喜吟沪苏通长江公铁两用特大桥建成通车(图文)

喜吟沪苏通长江公铁两用特大桥建成通车(图文)

七律·喜吟沪苏通长江公铁两用特大桥建成通车●张荣生万里长江入海宽,曾教老辈足违南。

廿年规画挥风雨,六载施工驾舰船。

多少艰难凶化吉,一朝奇迹梦成圆。

四通八达北三角,从此跻身上广圈!(2020-07-06,上午,于南通市德民花苑。

)注释:1.解题,诗为2020年7月1日上午10点,建筑工期达6年之久的、特别巨大的跨越长江桥梁工程——沪苏通长江公铁两用特大桥,举行建成通车仪式。

其时,生玲前往海安市看望帅哥-申嫂,正在专程旅行途中。

于海安火车站站前广场搭乘市内公交车,年轻的驾驶员兀自带着掩抑不住的热情洋溢,向包括笔者在内的车内乘客,絮叨不绝地讲说刚才从车载江苏交通广播电台聆听现场直播得知的通车典礼盛况,一边强调该工程对于包括海安在内的苏中、苏北地区沟通与全球特大都市上海之间的经济交往、人文联系的伟大价值和深远意义。

笔者对该工程早有关注,几年前,曾经跟随江苏省如皋中学1967届初中部初三(1)班老同学周志成、王扬生、周其华,前往大桥工程江北施工现场实地参观,自那为始,时常惦记着,日夜巴望其早日建成,竣工通车。

抚今思昔,展望未来,深知此事非同小可:不但在中国桥梁史上,尤其在南通-苏中-苏北的交通发展史上,实在是具有“划时代”的重要价值,“里程碑”的重要意义。

其在经济、人文、国防上的价值和意义,任凭怎样估量,都不为过分!欣闻喜讯,激动无已,口占有作,录稿成诗。

2.首联,谓南通地区是江苏、乃至全国的“经济发达地区”,在“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之中,第一项与第三项与市外各地差异小,唯有第二项,兼得其“背反”两面,即:在水利上获益于长江,旱涝保收;而在交通上则受制于长江,迂回绕远。

(按:古代以水路交通为主,南通尚称便捷,州名于是而得;随着经济社会事业迅猛发展进步,空航便捷而荷载小,水运价廉而速度慢,故而现当代交通运输以陆路为主,尤以高速公路、城际铁路为代步工具,则南通市在陆路上“向南不通”的矛盾日益突出。

人老几辈,官连数茬,日夜盼其改善,比大旱之望甘霖,如久雨而思艳阳。

)入海宽,指长江入海段的宽度,最宽处在南通的狼五山(狼山居中,东为剑山、军山,西为马鞍山、黄泥山)一带,与对岸的常熟虞山之间,相隔约8-9公里。

教,此处根据诗律平仄规格,读音jiāo(交),义同“叫”;典型例句,如唐人白居易《长恨歌》:“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载蘅塘退士编《唐诗三百首》卷三,中华书局1959年9月新1版,第15页)又如近人毛泽东《七律·到韶山》:“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载《毛泽东诗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12月北京第1版,第96页)。

违,避开。

3.颔联,写沪苏通特大桥工程艰巨,工作量大,建桥周期长。

规画,同规划。

廿年,20年,此指1994-2014年;廿,读音niàn(念)。

六载,6年,此指2014-2020年;载,年的别称,成语有“一年半载”,例如唐玄宗的年号,“开元”称年,“天宝”称载,著名的“安史之乱”就发生在“天宝14载”(公元755年)。

4.颈联,承接颔联,写沪苏通特大桥施工中,技术难题多,克服了无数困难,创造了许多奇迹,在中国乃至世界桥梁建筑发展历史上,享有骄人地位。

5.尾联,议论抒情、卒章显志,谓沪苏通公铁两用特大桥的建成通车,使以南通市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北翼真正做到了现代快速交通的“四通八达”,意义极其深远。

中国铁路系统的宣传口号说得好:“交通强国,铁路先行。

”拥有了沪苏通公铁两用长江特大桥之后,首先是南通市真正融入了上海市周边的“一小时交通圈”,其次是加强了以南通为代表的苏中地区、延伸直到连云港的苏北地区同苏南、江南、岭南、乃至粤港澳深大湾区的经济联系,对于加强长三角经济区向北直到鲁南、鲁中、鲁北、渤海湾城市群、东北三省、乃至整个中国沿海地区、以高速铁路为纽带的经济联系,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按:沪苏通长江公铁特大桥的建成,标志着纵贯中国北-东-南的沿海铁路大通道、大动脉的全线贯通,对于巩固海边防,发挥特殊功能,具有特别意义!你懂的,“光棍点到为止”(光棍,封建时代江湖上对“好汉”的俗称),意会所及,不须赘言的啦!)北三角,指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的北翼。

上广圈,指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圈和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城市圈。

【附录】沪苏通长江公铁两用特大桥(百度百科词条)一、概况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建设工程名为“沪通长江大桥”,是中国江苏省境内一座连接张家港市(由苏州市代管)和南通市的桥梁工程,位于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上游、江阴长江公路大桥下游,跨越长江江苏段。

采用主跨1092米的钢桁梁斜拉桥结构,是世界上首座超过千米跨度的公铁两用桥梁。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于2014年3月1日动工建设;于2019年9月20日实现全桥合龙;于2020年6月定名;于2020年7月1日建成通车。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是沪苏通铁路、通苏嘉甬铁路(规划)、通锡高速公路共同的过江通道。

南起苏州市张家港市、北至南通市通州区。

大桥全长11.072千米(其中公铁合建桥梁长6989米),包括两岸大堤间正桥长5827米,北引桥长1876米,南引桥长3369米;大桥上层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下层为双向四线铁路,设计速度200千米/小时(沪苏通铁路)、250千米/小时(通苏嘉甬铁路)。

大桥工程总投资约150亿元。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由江苏沪通大桥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经营管理及维护。

二、建设历程㈠前期规划1994年,原上海铁路局专家团来南通考察后,呼吁建设沪通铁路。

同年,南通市计委和科协经研究,给出一份沪苏通铁路的预案调查报告。

1996年,南通市确定了铁路建设“三步走”(新长铁路、宁启铁路、通苏沪铁路)的目标,并开始着手前期规划工作。

2003年,有关方面提出沪苏通铁路的三个过江方案:方案一:南通-海门-浦东方案。

线路自宁启铁路南通东站引出后,折向东经海门站,再折向南后经江滨西,在青龙港西和崇明岛牛棚港跨崇海大桥,接浦东至崇明铁路,南通段新建线路长约44千米。

方案二:南通-启东-浦东方案。

线路自宁启铁路南通东站引出后,经宁启线至启东,从启东站引出折向南跨长江北支经新隆沙,接浦东至崇明铁路,南通段新建线路长约80千米。

方案三:南通-常熟-南翔方案。

线路自宁启铁路南通东站引出后,经竹行镇西,在南通农场和常熟市浒浦镇轮渡过江(远期隧道),再经吴市至东张,接规划建设的镇(江)-南(翔)铁路,南通段线路长约29千米。

2004年11月,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和江苏省政府形成的《关于江苏铁路建设有关问题的会谈纪要》中提到:“对沪苏通铁路建设问题,条件成熟时纳入路网规划及建设计划。

”2005年4月召开的部省会议上,上海市各级领导一致认为,考虑对崇明岛生态环境影响,沪通铁路最好不要经过崇明岛,希望推荐西线方案,引入上海枢纽并接浦东铁路。

而事实上,西线越江方案新建线路短、越长江工程最短、工程投资最省,且线路不经崇明岛,符合上海市总体规划。

根据西线规划方案,沪通铁路从宁启铁路南通东站引出后,跨通启公路和通启运河,在张芝山跨新江海河,在苏通大桥下游7千米处跨越长江,再经常熟的东张至归庄,然后分叉:一条沿沪太路西侧向南,经浏河、曹王、罗店至杨行,接浦东铁路;另一条经太仓、葛隆、安亭接京沪铁路。

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副部长陆东福与江苏省副省长李全林,在南京,就加快推进江苏铁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有关问题进行会谈,并取得共识。

“铁道部和江苏省共同抓紧推进沪通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开展越江方案比选研究。

”12月,在铁道部沪通铁路预可审查及越江桥隧方案论证会上,沪通过江铁路预可行性研究通过专家审查。

2007年3月,《新建上海至南通铁路预可行研究》编制完成,跨越长江方案以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下游9千米的盾构隧道方案作为贯通方案。

4月18日至20日,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在南通召开“新建沪通铁路项目建议书”评估会,并形成评估意见,越长江方案推荐苏通大桥下游8千米桥梁方案。

2008年2月,国家发改委批复沪通铁路正式立项。

国家部委和江苏省相关部门开展论证工作,先后在苏通大桥下游8千米、5千米、3.2千米和规划的锡通通道进行比选和实船试验,并完成了过江工程河段河势等二十几个课题的研究。

2010年2月,对于越长江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与交通运输部达成共识,为充分利用过江资源,同时保证铁路与航道安全,在规划的锡通过江通道上建设沪通铁路跨长江大桥,并形成综合性过江通道。

4月,交通运输部主持召开沪通长江大桥通航论证研究报告审查会。

5月,交通运输部会同相关部委组织各方面的20多位顶级专家对南京长江大桥下游的所有过江通道进行综合分析比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上海市政府及江苏省政府联合上报国家发改委《关于重新报送上海至南通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函》,对沪通铁路相关线路走向作重大调整,将沪通铁路跨越长江大桥的方位,由原来的苏通大桥下游3千米处调整为上游40千米处,即沿九圩港西侧至南通捕鱼港附近跨越长江至张家港市。

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批复沪通长江大桥的通航净空尺度和技术要求,确定了桥位、桥式和桥跨。

12月19日,沪通长江大桥通航安全评估报告通过国家海事局组织的专家评审,标志着沪通长江大桥正式进入工程初步设计阶段。

2011年4月6日,沪通长江大桥进行29、30号桥墩地质钻探施工。

㈡建设过程2013年11月,沪通长江大桥建设指挥部进驻南通。

同月,沪通长江大桥初步设计审查程序结束。

2014年3月1日,沪通长江大桥开工。

6月,28号主塔墩钢沉井浮运至预定水域,顺利下沉。

10月28日,29号主塔墩钢沉井浮运至预定水域,标志着沪通长江大桥两大主墩进入全面施工阶段。

2017年1月21日,天生港专用航道桥合龙。

10月22日,天生港专用航道桥主拱合龙,标志着天生港专用航道桥全部合龙。

12月28日,28号主墩中塔柱合龙。

2018年3月1日,28号主塔墩首组钢锚梁成功安装到位。

4月27日,29号主塔墩开始下横梁首次混凝土浇筑。

5月11日,大桥建设进入桥面铺装阶段。

5月28日,主航道墩顶5个节间的钢桁梁全部架设完成。

6月1日,主航道桥边墩首个超千吨大节段钢梁架设完成,这是中国国内首个超千吨大节段钢梁成功架设。

7月19日,主航道桥29号墩中塔柱高度突破百米大关。

9月9日,南引桥全面贯通。

9月25日,沪通长江大桥正式摊铺桥面沥青。

9月28日,北侧主塔封顶。

10月9日,主航道桥大节段钢桁梁双悬臂架设正式开始。

10月16日,天生港专用航道桥铁路层钢桥面UHPC铺装施工顺利完成。

11月9日,29号墩首节段钢梁成功架设。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主要建设节点起始日期结束日期节点工程2014年5月5日-2016年1月31日钻孔桩施工2014年3月1日-2016年7月30日28号墩沉井施工2014年5月13日-2017年10月30日 29号墩沉井施工2016年9月20日-2018年9月19日 28号墩主塔施工2017年12月3日-2019年6月27日 29号墩主塔施工2016年2月26日-2018年1月1日专用航道桥上部结构施工2018年5月10日-2019年9月23日主航道桥钢梁架设注:参考资料2019年3月11日,南主塔完成第一根斜拉索的架设,这是中国重载型公铁两用斜拉桥在真正意义的“塔梁同步”施工条件下架设的第一根斜拉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