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实务》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成本会计实务课程代码: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学时/学分:68/4.5
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修订时间:2012年2月
课程负责人:王超课标审批人:吕秀丽
课程团队:王超、刘福春、房敏鹰、孙雅梅、许景润、魏巍
二、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
1.课程定位
从企业经营角度来看,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进行成本核算,都需要设置成本
会计,因此培养出符合用人单位成本核算和管理需要的成本会计是会计电算化专
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之一。
《成本会计实务》课程就是针对这一人才培养目标
开设的,因此该课程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课程主要介绍工业企业
产品成本计算和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成本计算、成本分析和成本管
理能力为主要目的。
《成本会计实务》是继《会计工作基础》、《财务会计》课程后的又一门专业核心课,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支撑和促进作用,是对《会计信息化》、《财务管理》、《审计实务》课程在成本计算、成本管理和成本审计内容上的知识铺垫。
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一:成本会计实务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关系2.课程设计
以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人才培养规格所确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为标准,校企合作共同设计与企业成本会计岗位工作内容相一致的学习任务,将企业真实成本计算数据转换为学习情境,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
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逐步养成学生的成本费用归集、分配,产品成本计算,成本分析和成本管理能力。
本课程以工业制造企业成本费用归集、成本费用分配、产品成本计算、成本报表编制,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为主线,以成本会计岗位工作内容为标准,以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岗位工作任务为驱动,按照“登记账簿—费用分配—计算成本—成本分析”递进式的模式,营造成本会计岗位职业氛围,讲授工业制造企业各种成本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成本报表的编制、分析等内容。
融理论思维训练与实践操作为一体,既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又增强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了解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原理、核算流程,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⑵理解成本会计岗位职责,产品成本费用构成,账薄设置目的、方法;
⑶掌握成本费用归集、分配方法,不同生产组织方式和管理模式下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特别是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方法,分批法和分步法下成本计算过程,成本报表编制和分析方法。
2.能力目标
⑴能够正确登记成本费用账薄;
⑵熟练运用成本计算基本原理进行成本分配,正确归集成本费用,针对不同企业生产特点计算完工产品成本。
⑶能够正确编制成本报表和进行成本分析;
3.素质目标
⑴职业情感:培养学生能够从内心产生一种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需求意识和深刻理解,无限热爱自己的职业和岗位;
⑵职业态度:使学生能够充分认知会计职业特点,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正确面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
⑶职业价值观:使学生能够正确规划职业发展目标,树立远大理想和成功信念,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世界观。
四、课程内容标准
五、学时分配表
《成本会计实务》总课时68学时,理论学时占40%,实践学时占60%,具
六、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1.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每个学生均需独立完成任务,这种方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有助于养成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
2.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六步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分组学习法,本课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⑴任务驱动教学法
本课程教学内容是模拟一家工业企业真实的成本核算岗位具体工作而设置的,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使学生在熟悉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岗位主要工作流程的同时,掌握成本核算工作的主要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成本核算岗位实际工作流程和生产组织特点进行任务分解,划分为15个任务,使学生在逐步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岗位技能,又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成本核算岗位的各项工作。
⑵案例教学法
本课程主要运用案例使学生掌握重要知识点,通过第一节课使学生在掌握成本核算总体流程的基础上,在下一步的教学中,使用品种法综合案例,由学生设置账薄—登记账薄—费用分配—计算成本,教师主要负责讲授重点和难点。
在运用品种法学完成本计算全部原理后,再运用分批法和分步法等4个综合案例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训练习,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计算产品成本。
此时教师仍以引导为主,讲解为辅,主要是让学生能根据各种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计算出产品的成本。
在此要注意的是,在实训中教师首先要对案例进行总体介绍,告诉学生要实现的学习目标,进而让学生用真实的记账凭证,账簿等教具进行实训,防止实训变成计算数学题。
⑶分组学习法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会计岗位的工作特点,将学生进行分组,一方面保证学生对凭证填制和账簿登记、审核等工作能够体现相互分离的原则;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向老师学习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同学之间共同讨论、相互学习,来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成本会计课程的学习效果。
⑷小组学习法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会计岗位的工作特点,将学生进行分组,一方面保证学生对凭证填制和账簿登记、审核等工作能够体现相互分离的原则;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向老师学习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同学之间共同讨论、相互学习,来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成本会计课程的学习效果。
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向老师学习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同学之间共同讨论、相互学习,来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成本会计课程的学习效果。
特别是在分批法、分步法等成本计算原理应用实训教学
过程中最好将学生每四人分成一个小组,在分别完成各自核算任务的基础上,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⑸提问式教学方法
在采用课堂提问这一模式时,主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反馈信息,采取多种多样、灵活机动的提问方式,如难点提问(即就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提问)、扩延提问(即由某一个问题扩展、延伸到相关的其他问题,以期穷本究源)、归纳提问(即由一个问题引出同类的问题以归纳出其规律所在)、摸底提问(即在进行新的内容教学前对学生进行提问)、存疑提问(即将有争议的问题摆出而不回答,留给学生思考)等。
⑹六步式教学法
本方法是课程教学过程的设计,第一步是定向,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本节课学习的重点、难点;第二步是学生根据学习重点、难点自学教材,通过思考解决问题,旨在使各类学生都学有所得;第三步是讨论,对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讨论加以解决。
形式是先小组,后全班;第四步是答疑,各组把讨论未解决的问题或答案有分歧的问题提交全班解决,必要时由老师解答;第五步是自测,按定向提出的要求,学生自己测试自己。
题目来自习题集。
当场答题,当场评分,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成绩;第六步是学生自结和教师总结,自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明确在哪个环节上满意,在哪个环节上不满意,按小组由老师确定代表总结;总结:教师点评本节学生表现和总结主要知识点。
3.学习指导
按照工业企业产品成本计算过程和生产经营特点,《成本会计实务》课程主要知识点有成本核算账户的设置,直接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方法,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方法,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方法,成本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成本费用的会计核算方法,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方法等。
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训,学生根据掌握的上述知识,能够根据不同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正确设置成本账户,正确归集和分配成本费用,准确计算完工产品成本,正确进行成本核算,正确编制成本报表和进行成本分析。
工业企业产品成本计算具有很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性。
学生在学习《成本会计实务》时,需要在对工业企业的生产特点进行全面把握的基础上,重点注意以下几点:
⑴准确理解生产流程与产品成本计算的流程之间的关系。
⑵搞清各种分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适用条件。
⑶把握企业产品费用结转的过程。
⑷掌握品种法的基本原理,理解分批法与分步法就是品种法的应用。
⑸在账簿上进行真实训练,不要把成本计算过程当成数学应用题。
⑹学成本会计在做好以上几点的前提下,多做练习题。
⑺《成本会计实务》课程重要知识点及难点主要15个方面,突破这些知识点就能成为合格成本会计。
具体见下表。
《成本会计实务》重要知识点及难点
七、教学考核与评价
1.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过程性考核与期末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过程性考核的权重为70%,其中出勤5分,作业5分,课堂考核30分,阶段检测30分;期末综合考核30分,在期末时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进行综合考核。
具体见考核方案。
按照本课程所要求的学习目标进行考核,重点考查学生的成本费用归集、分配能力,最终产品成本计算能力和成本报表编制、分析能力。
八、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⑴选用教材
①江希和,成本会计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第1版。
②陈东领,成本会计学,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5,第1版。
⑵教辅材料
财务与会计,邮发代号LD111177,国内统一刊号CN11-1177/F,国际标准
刊号1003-286X。
4.网络媒体资源
⑴网络教学资源
①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
②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
⑵媒体教学资源
①教学课件
②实物教具:生产流程图、账薄、凭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