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内科主治考试-内科 气血津液病证-痰饮

中医内科主治考试-内科 气血津液病证-痰饮

气血津液病证-痰饮一、A11、金匮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可用于治疗下列何证A、支饮之寒饮伏肺证B、支饮之脾肾阳虚证C、悬饮之饮停胸胁证D、痰饮之脾阳虚弱证E、痰饮之饮留胃肠证2、溢饮之表寒里饮证,治疗首选方为A、小青龙汤B、苓桂术甘汤C、半夏厚朴汤D、香附旋覆花汤E、椒目瓜蒌汤3、治疗悬饮之络气不和证,首选的方剂是A、香附旋覆花汤B、柴枳半夏汤C、椒目瓜蒌汤合十枣汤D、沙参麦冬汤合泻白散E、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4、痰饮的治疗原则为A、温化利水B、温阳固本C、温补并用D、温清并用E、温药和之5、痰饮之饮留胃肠证的治法为A、温脾化饮B、攻下逐饮C、和解宣利D、泻肺祛饮E、发表化饮6、治疗饮留胃肠所导致的痰饮,方剂宜选用A、小青龙汤B、沙参麦冬汤合泻白散C、椒目瓜蒌汤合十枣汤D、甘遂半夏汤或己椒苈黄丸E、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7、治疗痰饮之脾阳虚弱证的最佳选方是A、柴枳半夏汤B、香附旋覆花汤C、椒目瓜蒌汤合十枣汤D、甘遂半夏汤或己椒苈黄丸E、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8、漏出液常见疾病不包括A、肝硬化B、肾病综合征C、缩窄性心包炎D、结核性胸膜炎E、急性肾小球肾炎9、下列关于渗出性胸腔积液的体征,叙述错误的是A、患侧胸廓饱满B、呼吸运动减弱C、气管向患侧移位D、触诊语音震颤减低E、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10、胸胁饱满,咳唾引痛,喘促不能平卧者属于A、支饮B、痰饮C、悬饮D、水饮E、溢饮11、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平卧,其形如肿者属于A、痰饮B、支饮C、溢饮D、悬饮E、水饮12、下列医家中,提出了“外饮治脾,内饮治肾”大法的是A、孙思邈B、叶天士C、程松龄D、张仲景E、吴鞠通二、A21、患者,男,48岁。

咳唾时胸胁引痛,咳逆喘息不能平卧,右侧肋间饱满,舌苔白腻,脉沉弦。

其诊断为A、痰饮,脾阳虚弱证B、悬饮,邪犯胸肺证C、支饮,寒饮伏肺证D、溢饮,水饮泛溢证E、悬饮,饮停胸胁证三、A3/A41、患者,男,60岁,患痰饮病,症见喘促,动则尤甚,气短,咳而痰多,食少胸闷,怯寒肢冷,神疲,少腹拘急不仁,小便不利,足跗浮肿,舌体胖大,质淡,苔白润,脉沉细而滑。

<1> 、其中医诊断分型为A、支饮,寒饮伏肺证B、溢饮,表寒里饮证C、痰饮,脾阳虚弱证D、支饮,脾肾阳虚证E、悬饮,饮停胸胁证<2> 、其中医治法宜选用A、发表化饮B、和解宣利C、攻下逐饮D、温脾化饮E、温脾补肾,以化水饮<3> 、其中医治疗方剂首选的是A、小青龙汤B、金匮肾气丸C、柴枳半夏汤D、香附旋覆花汤E、椒目瓜蒌汤合十枣汤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支饮之脾肾阳虚证。

证候:喘促动则为甚,心悸,气短,或咳而气怯,痰多,食少,胸闷,怯寒肢冷,神疲,少腹拘急不仁,脐下动悸,小便不利,足跗浮肿,或吐涎沫而头目昏眩,舌体胖大,质淡,苔白润或腻,脉沉细而滑。

治法:温脾补肾,以化水饮。

代表方:金匮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该题针对“痰饮-辨证论治、西医相关疾病治疗、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574491】2、【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溢饮之表寒里饮证。

证候:身体沉重而疼痛,甚则肢体浮肿,恶寒,无汗,或有咳喘,痰多白沫,胸闷,干呕,口不渴,舌苔白,脉弦紧。

治法:发表化饮。

代表方:小青龙汤加减。

【该题针对“痰饮-辨证论治、西医相关疾病治疗、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574490】3、【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悬饮之络气不和证。

证候:胸胁疼痛,如灼如刺,胸闷不舒,呼吸不畅,或有闷咳,甚则迁延,经久不已,阴雨更甚,可见病侧胸廓变形,舌苔薄,质黯,脉弦。

治法:理气和络。

代表方:香附旋覆花汤加减。

【该题针对“痰饮-辨证论治、西医相关疾病治疗、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574488】4、【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痰饮的治疗以温化为原则。

因饮为阴邪,遇寒则聚,得温则行。

通过温阳化气,可杜绝水饮之生成。

故《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故正确的选项为E。

【该题针对“痰饮-辨证论治、西医相关疾病治疗、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574486】5、【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痰饮之饮留胃肠证。

证候:心下坚满或痛,自利,利后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或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腹满,便秘,口舌干燥,舌苔腻,色白或黄,脉沉弦或伏。

治法:攻下逐饮。

代表方:甘遂半夏汤或己椒苈黄丸加减。

【该题针对“痰饮-辨证论治、西医相关疾病治疗、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574485】6、【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痰饮之饮留胃肠证。

证候:心下坚满或痛,自利,利后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或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腹满,便秘,口舌干燥,舌苔腻,色白或黄,脉沉弦或伏。

治法:攻下逐饮。

代表方:甘遂半夏汤或己椒苈黄丸加减。

【该题针对“痰饮-辨证论治、西医相关疾病治疗、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574483】7、【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痰饮之脾阳虚弱证。

证候:胸胁支满,心下痞闷,胃中有振水音,脘腹喜温畏冷,泛吐清水痰涎,饮入易吐,口渴不欲饮水,头晕目眩,心悸气短,食少,大便或溏,形体逐渐消瘦,舌苔白滑,脉弦细而滑。

治法:温脾化饮。

代表方: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减。

【该题针对“痰饮-辨证论治、西医相关疾病治疗、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574481】8、【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漏出液:常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右心衰竭或全心衰竭)、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急性肾小球肾炎、缩窄性心包炎、黏液性水肿等。

选项D常见于渗出液。

【该题针对“痰饮-概述、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574406】9、【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渗出性胸腔积液的体征:患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减弱、气管向健侧移位,触诊语音震颤减低,叩诊呈浊音或实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该题针对“痰饮-概述、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574405】10、【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悬饮:胸胁饱满,咳唾引痛,喘促不能平卧,或有肺痨病史,属饮流胁下。

【该题针对“痰饮-概述、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574404】1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支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平卧,其形如肿,属饮邪停于胸肺。

【该题针对“痰饮-概述、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574403】12、【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清代的叶天士总结前人治疗痰饮病的经验,重视脾肾,提出了“外饮治脾,内饮治肾”的大法。

【该题针对“痰饮-概述、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574401】二、A21、【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患者有咳唾时胸胁引痛,咳逆喘息不能平卧,右侧肋间饱满的主症,可以判定为悬饮。

饮停胸胁证证候:胸胁疼痛,咳唾引痛,痛势较前减轻,而呼吸困难加重,咳逆气喘,息促不能平卧,或仅能偏卧于停饮的一侧,病侧肋间胀满,甚则可见病侧胸廓隆起,舌苔白,脉沉弦或弦滑。

治法:泻肺祛饮。

代表方:椒目瓜蒌汤合十枣汤或控涎丹加减。

【该题针对“痰饮-辨证论治、西医相关疾病治疗、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665005】三、A3/A41、<1>、【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支饮之脾肾阳虚证。

证候:喘促动则为甚,心悸,气短,或咳而气怯,痰多,食少,胸闷,怯寒肢冷,神疲,少腹拘急不仁,脐下动悸,小便不利,足跗浮肿,或吐涎沫而头目昏眩,舌体胖大,质淡,苔白润或腻,脉沉细而滑。

【该题针对“痰饮-辨证论治、西医相关疾病治疗、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665007】<2>、【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支饮之脾肾阳虚证。

证候:喘促动则为甚,心悸,气短,或咳而气怯,痰多,食少,胸闷,怯寒肢冷,神疲,少腹拘急不仁,脐下动悸,小便不利,足跗浮肿,或吐涎沫而头目昏眩,舌体胖大,质淡,苔白润或腻,脉沉细而滑。

治法:温脾补肾,以化水饮。

代表方:金匮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该题针对“痰饮-辨证论治、西医相关疾病治疗、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665008】<3>、【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支饮之脾肾阳虚证。

证候:喘促动则为甚,心悸,气短,或咳而气怯,痰多,食少,胸闷,怯寒肢冷,神疲,少腹拘急不仁,脐下动悸,小便不利,足跗浮肿,或吐涎沫而头目昏眩,舌体胖大,质淡,苔白润或腻,脉沉细而滑。

治法:温脾补肾,以化水饮。

代表方:金匮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该题针对“痰饮-辨证论治、西医相关疾病治疗、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66500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