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血津液病证习题

气血津液病证习题

第六章气血津液病证一、填空题:1.————、————、————等,为郁病的各种证型所共有,是郁病的证候特征。

2.郁病病情的反复常与———密切相关。

本病多发于————.3.脏躁证宜采用————、————的治法。

4.《血证论》提出的————、————、————、————的治血四法,为通治血证之大纲。

5.对鼻衄的治疗,除内服汤药外,鼻衄当时,应结合————治疗,以期及时止血。

6.鼻衄多由火热迫血行所致,其中以————、————、————为常见。

7.便血属脾胃虚寒者其治疗首选方为——————。

8.便血患者根据病情,在饮食上可选用————、————或————饮食。

9.尿血属下焦热盛者,其治疗主方为——————。

10.各种血证均应酌情选用————、————、或————的药物。

11.紫斑好多发于————尤以————为甚,常反复发作。

12.汗证是由于————、————,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

13.自汗表现为————时时汗出,————则益甚。

常伴有————的症状。

14.————、————为消渴病的治疗大法。

15.消渴病除药物治疗外,注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6.判断消渴病情轻重的重要标志,在于————和————的程度。

17.临床上通常把以————为主————症状较突出者,称为上消。

18.消渴多伴有————的病变,故在各种证型中,均可酌加————的方药。

19.内伤发热的基本病机为————失调————亏虚。

20.内伤发热临床多表现为————,但有时也可是————。

21.湿郁发热的最佳治疗选方为————。

22.积聚发病的内在原因在于————。

23.积聚的形成及演变,均与————密切相关。

24.积聚的发生主要关系到——————、——————两脏:—————、————、————是形成积聚的主要病理变化。

25.厥证在临床以突发一时性的————为证候特征。

26.厥证在临床上尤其以————为明显诱因而发作者较多见。

27.厥证的病机主要是气机突然————、————、————失常。

二、单项选择题1.郁证形成常以何者为先( )A.热郁B.血郁C.痰郁D.气郁2.郁证的发生,主要累及脏腑为()A.肝、脾、肾B.肝、脾、心C.肝、心、肾D.肝、肺、心3.患者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胸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苔薄腻,脉弦,治宜()A.疏肝解郁,化痰散结B.活血理气解郁C.疏肝解郁,清肝泻火D.疏肝解郁,理气畅中4.痰气郁结型郁病的主证,下列何者是错误的()A.咽中不适B.如物梗塞C.吞咽困难D.咯之不出5.下列哪出血无使用归脾汤的证型()A.紫斑B.尿血C.便血D.咳血6.咳血与吐血的鉴别点下列何项是错误的()A.咳血是血由肺来,吐血是血由胃而来B.咳血之血色紫暗,吐血之血色鲜红C.咳血之前多有咳嗽,胸闷,喉痒等症,吐血之前多有胃脘不适或胃痛,恶心等症D.咳血之后大便一般不呈黑色,吐血之后大便多呈黑色7.鼻燥衄血,口干咽燥,或兼有身热、咳嗽痰少等症,舌质红,苔薄,脉滑。

属何型鼻衄()A.胃热炽盛B.肝炎上炎C.热邪犯肺D.气血亏虚8.治疗胃热炽盛型鼻衄的最佳方剂是()A.龙胆泻肝汤B.玉女煎C.清胃散合泻心汤D.泻心汤合十灰散9.治疗热邪犯肺型鼻衄的最佳方剂是()A.杏苏散B.桑菊饮C.桑杏汤D.银翘散10.出血时紧急治疗措施是()A.固脱B.活瘀C.补虚D.止血11.尿血与血淋的主要鉴别点是()A.小便中血量的多少B.每日排尿总量的多少C.排尿痛与不痛D.小便次数的多少12.患者皮肤出现青紫斑点或斑块,或伴有鼻衄,便血,尿血,或有发热,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当选何方()A.茜根散B.十灰散C.小蓟饮子D.地榆散13.患者便血色红,食少,体倦,面色萎黄,心悸,少寐,舌质淡,脉细,治选何方()A.地榆散B.黄土汤C.归脾汤D.当归补血汤14.自汗,盗汗是由于……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A.阴阳失调,腠理不固B.卫外失固,腠理疏松C.邪热交蒸,湿热熏蒸D.阴虚火旺,逼汗外泄15.治疗营卫不和型自汗的代表方剂是()A.麻黄汤B.桂枝汤C.玉屏风散D.补中益气汤16.下消最显著的特征是()A.多食而瘦B.渴而多饮C.尿有甜味D.尿多而混浊如膏17.治疗消渴肾阴亏虚型的代表方是()A.左归丸B.六味地黄丸C.大补阴丸D.知柏地黄丸18.内伤发热的特点,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发热起病缓慢B.发热病程较长C.其热时作时止,或有定时D.发热时常伴有恶寒,其寒虽得衣被而不减19.《脾胃论》提出:“甘温能除大热”的代表方剂为()A.黄芪建中汤B.开阳益胃汤C.六君子汤D.补中益气汤20.患者腹胀或痛,便秘纳呆,时有条状物聚起在腹部,重按则胀痛更甚,舌苔腻,脉弦滑。

病属聚证何型()A.肝气郁滞B.食浊阻滞C.气滞血阻D.正虚瘀结21.患者积证初起,积块软而不坚,固着不移,胀痛并见,舌苔薄白,脉弦,治疗首选方()A.失笑散B.柴胡疏肝散C.荆蓬煎丸D.血府逐瘀汤22.厥证的发生常有明显的()A.外因B.内因C.诱因D.不内外因23.治疗血厥虚证的急用方应为()A.四物汤B.独参汤C.人参养营汤D.四味回阳饮三、多项选择题:1.郁病的发生,其主要受累脏腑是()A.心B.肺C.肝D.脾E.肾2.治疗郁病的柴胡疏肝散是由四逆散加何药组成()A.郁金B.川芎C.当归D.香附E.陈皮3.汗证属营卫不和者其主证有()A.汗出恶风B.时寒时热C.半身或局部出汗D .苔薄白,脉弦 E.苔薄白,脉缓4.鼻衄的发生,与何脏腑有关()A.肺B.胃C.心D.肝E.脾5.胃热壅盛型吐血的主证有()A.吐血色红或紫黯,常夹有食物残渣B.口臭便秘C.心烦易怒D.大便色黑E.舌红苔黄腻,脉滑数6.消渴病的常见并发症有()A.肺痨B.中风C.水肿D.白内障、雀目、耳聋E.疮疖、痈疽7.对下消阴阳两虚的诊断是根据以下哪几个方面()A.小便频数,混浊如膏B.甚则饮一溲一C.大便干燥D.腰膝酸软E.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8.血瘀发热的证候有()A.午后或夜间发热B.口燥咽干不欲饮C.痛处固定或有肿块D.面色萎黄或晦暗E.舌质青紫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9.气虚发热常见哪些临床症状()A.发热常在劳素后发作或加剧B.食少便溏C.自汗,易于感冒D.气短懒言E.舌淡少苔脉细数10.对内伤发热的调摄护理包括下列哪些内容()A.注意休息B.情绪乐观C.饮食清淡D.保暖避风E.防止外感11.积证初起,证见积块软而不坚,固着不移,胀痛并见,舌苔薄白,脉弦。

治疗上可选方()A.失笑散B.金铃子散C.木香顺气散D.逍遥散E.荆蓬煎丸12.患者因急躁恼怒而发病,证见突然昏倒,不知人事,牙关紧闭,面赤唇紫,舌黯红,脉弦有力。

其治法为()A.开窍B.回阳C.活血D.顺气E.降逆四、问答题1.肝气郁结型郁病的主证、治法及代表方药是什么?2.梅核气的临床特征是什么?其治法及代表方药各是什么?3.自汗,盗汁与脱汗、战汗、黄汗应如何鉴别?4.肝火犯胃吐血的主证治法及代表方药是什么?5.尿血属下焦热盛者其证、法、方各是什么?6.何谓消渴?上、中、下三消的临床特点各是什么?7.上消的主证,治法及代表方药是什么?8.试述阴虚发热的症状、治法及代表方药.9.何谓积聚?积和聚的临床特征是什么?10.厥证应如何与眩晕、中风、痫病,昏述相鉴别?五、病例分析1.林某,男,56岁,农民,1998年4月18日就诊。

主诉:便血三年,加重三天。

现病史:患者自诉三年前因饥饱不调而致便血,当地医院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经治疗好转,便血消失。

但此后饮食稍有不慎即腹痛便血。

三天前因贪凉物而便血又作。

现在症:便色紫黯,甚则色黑,腹部隐痛,喜热饮,面色不华,神倦懒言,便溏,舌质淡,脉细。

要求:诊断、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2.周某,女,36岁,工人,于1999年5月21日就诊。

主诉:尿中带血十余天。

现病史:患者自诉十余天前出现无明原因小便红赤,但无涩痛之感,虽服用抗生素效果不佳,今前来就诊。

现症见:小便色鲜红,排尿时有灼热感,但无尿痛之症,心烦口渴,夜寐不安,面赤,舌红,苔薄黄,脉数。

要求:诊断、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3.范某,男,52岁,干部。

1998年6月12日就诊。

主诉:口渴多饮,尿频量多三月,加重十天。

现病史:患者三月前发现口渴喜饮,尿频量多,未予治疗,病情渐重,且感体倦乏力,近十天症状明不加重,前来就诊。

现在症: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体倦乏力,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要求:诊断、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4.患者赵某,男,38岁,于1997年9月25日就诊。

主诉:发热时高时低二月余。

现病史:患者二月前因参加劳动,过度疲劳,汗出后出现发热,伴有周身酸楚等症,经某医院治疗后周身酸痛消失,但低热一直不退,今前来就诊,现症史:发热不退,热势时高时低,乏力气短,懒言自汗,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薄,脉细弱。

患者平素易于感冒。

要求:诊断、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精神抑郁情绪不定胸胁胀满疼痛2.情志因素青中年女性3.甘润缓急养心安神4.止血消瘀宁血补虚5.局部用药6.肺热胃热肝火7.黄土汤8.流质半流质无渣9.小蓟饮子10.凉血止血收敛止血活血止血11.四肢下肢12.阴阳失调腠理不固13.白昼动气虚不固14.清热润燥养阴生津15.生活调摄16.三多消瘦17.肺燥多饮18.瘀血活血化瘀19.脏腑功能气血阴阳20.低热高热21.三仁汤22.正气亏虚23.正气的强弱24.肝脾气滞血瘀痰结25.神志异常26.精神情志因素27.逆乱升降乖戾气血运行二、单项选择题1.D2.B3.D4.C5.D6.B7.C8.B9.B 10.D11.C 12.B 13.C 14.A 15.B 16.D 17.B 18.D 19.D 20.B21.C 22.C 23.B三、多项选择题:1.ACD2.BDE3.ABCE4.ABD5.ABDE6.ABCDE7.ABDE8.ABCDE 9.ABCD 10.ABCDE 11.ABE 12.ACDE四、问答题1.主证: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苔薄腻,脉弦。

治法是: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其方选柴胡疏肝散,药有:陈皮、柴胡、枳壳、芍药、炙甘草、香附、川芎。

2.特征是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满,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腻,脉弦滑。

其治法为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方用半夏厚朴汤,药物有厚朴、紫苏、半夏、茯苓、生姜。

3.不因外界环境影响,在头面、颈部或四肢、全身汗出者,昼日汗出溱溱,动则益甚为自汗;睡眠中汗出津津,醒后汗止为盗汗。

大汗淋漓,汗出如珠,常同时出现声低息微,精神疲惫,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或散大无力,多在疾病危重时出现,为病热危急的征象,称脱汗;战汗则主要出现于急性热病中,表现突然恶寒战栗,全身汗出,发热,口渴,烦躁不安,为邪正交争的征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