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种统计工具.
散布图
1. 概念:判断各种因素对产品质量特性有无影响及影 响程度大小的一种工具。 2. 变量之间的关系: 完全确定的函数:只要知道了一个变量就可以求出另 外一个变量,如S=πr2 相关关系:如小孩的年龄和体重有一定的关系,一般 年龄越大,体重越重。通过统计得出大致关系:小孩 年龄=年龄x2+7(公斤)。不是所有的2周岁小孩体重 都是11公斤,但总是11公斤左右。这种非确定的依赖 或制约关系叫作相关关系。相关关系不能用函数来关 系表示,但可以借助统计技术——散布图来描述这种 变量之间的关系。
排列图
4.举例:8月份统计出153连杆瓦总不良数414片,不 良项为:电镀外观195片,壁厚90片,油槽45片,划 伤磕碰65片,倒角5片,平行5片,其它9片.
不良名称 电镀外观 壁厚 划伤磕碰 油槽 其它 合计 不良数量 不良率 195 90 65 45 19 414 47.1% 21.7% 15.7% 10.9% 4.6% 100% 累计不良率 47.1% 68.8% 84.6% 95.5% 100.0% 100.0%
人 机 料
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
主干线
质量问题
质量问题 大 原 因 中 原 因 小 原 因
法
环
因果图
3. 注意事项 3.1提出的问题点,要尽量具体,应是一个问题,而不是一个工序或质量特 性。 3.2原因分析要紧扣问题且要细到能采取措施为止。 3.3主要原因要标出。 3.4为美观,线段成600倾角。 3.5注意原因不得归类混乱。 3.6到现场落实要因项目。 4、要因验证方法 (1)收集图中的末端因素,末端因素是问题的根源。 (2)末端因素中是否有不可抗拒的因素。所谓不可抗拒因素,就是指小组 乃至企业都无法采取对策的因素。如“拉闸停电”不作为确定主要原因。 (3)对末端因素逐条确认,找出真正影响问题的主要原因。确认,就是要 找出影响证据,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个别因素一次调查得到 的数据尚不能充分判定时,就要再调查、再确认。这和医生看病一样,如 何确诊是什么病呢?就要通过对病人采取验血、X光透视、胃镜检查、B 超等手段,取得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确诊。如还不能充分证明, 还要做进一步的检查,取得证据,会诊,最后确诊。
80% A类 70% 60% 195 50% 40% 90
标 音 超
数
频
200 150 100 50
30% 45
匀
65
20% 19
其 它
碟
噪
均
10% 0
Hale Waihona Puke 读碟H不
出
不 良 项 目
T
涂
E
油
P
不
0
A
S
E
累
计
百
250
分
300
数
350
B类
90%
(
排列图
400
C类
100%
因果图
1.概念:又叫鱼刺图、树枝图,它是表示影响因素与结果关系的图。 2. 作法:明确要分析和解决的质量问题。召集相关人员参加分析会,集思广益, 脑力风暴。将提出的看法按中、小原因及相互关系用箭头线画在图上。把主 要原因标出来。
分层法
操作工 张 王 李 赵 张 王 李 赵 转速 1000 1000 1000 1000 2000 2000 2000 2000 粗糙度OK 9 1 11 21 11 1 8 12 粗糙度偏高数 2 9 2 3 4 11 4 3
原因 张 王 操作工 李 赵 1000 转速 2000
良品数 20 2 19 33 42 32
不良品数 6 20 6 6 16 22
不良品率 23% 91% 24% 15% 28% 41%
排列图
) (
1.概念:又叫柏拉图,将影响因素或项目按大小顺序排列, 找出 主要因素或项目。又称主次因素分析图法.重点管理法.
件
C 类 B 类
7 5 8 5
9 1
(
数
频
3 3 0
2 0 0 1 0 0 6 0 9 0
分层法
1. 概念:将多种情况分成不同类别以方便分析。 2. 常见分层项目: 人:不同班组、不同操作工 机:不同设备、不同工装 料:不同供应商材料、不同批次 法:不同转速、不同工艺 环:不同作业条件 3. 用途: 把复杂情况有系统、有目的地进行分类归纳与统计 为排列图做准备 4.举例: 用外圆车设备车外圆,外圆粗糙度与设备转速和人员 都相关。以下为不同操作工用同一设备使用不同转速加工状 况,根据人员及转速确认粗糙度偏高的主要原因。
内 径 超 差
外 径 超 差
平 面 度 超 差
缩 水
毛 刺
其 它
因 素
2、ABC分析法:累积百分比0~80% 为A类—关键因素, 以1至2个 为宜, 80~90%为B类—重要因素, 90%以上 为C类—一般因素. 根据实际灵活应用。一般要抓住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原理。
累
3 3 2 2 0
积
5 0 0
5 5
5 0
百
A 类
帕 累 托 曲 线
分
数
1 0 0 0
1 0 0
% )
排列图
3.作图: 3.1收集数据:确定分类项目、数据的收集时间段 3.2将各项目及出现的频数按从大到小填入数据分项统计表。 3.3计算累计数、项目比例和累计百分比。 3.4描点连线. 3.5分别从右纵坐标累计百分率为80%、 90% 、100% 三处向 左引三条平行虚线,虚线下边分别写上A类、B类、C类。 填写排列图的名称,标出数据。 4注意事项: 4.1如果画出的排列图各项目频数相差很小,主次问题不突出, 应考虑更改分类项目,然后重新画图。 4.2二条纵坐标的比例可以取得不一样,但总高度须一致。 4.3找出了主要因素并采取措施后,还要继续使用排列图分析, 以检查实施效果。
4、要因验证方法:确定主要原因常用的方法有调查表、简易
图表、散布图、正交试验设计法。
①现场验证。到现场通过试验,故障再现,取得数据来证明。这对方法类的因 素确认很有效。如对某一个参数定得不合适的影响因素进行确认时,就需要到现 场做一些试验,变动一下该参数,看它的结果有无明显的差异,来确定它是不是 真正影响问题的主要原因。又如加工某零件产生变形所分析的原因是“压紧位置 不当”,进行确认时,可到现场改变一下压紧位置,进行试加工,如果变形明显 改善,就能判定它确实是主要原因。 ②现场测试、测量。到现场通过亲自而不是操作工测试、测量,取得数据,与 标准比较,看其符合程度。这对机器、材料、环境类因素很有效。如对机器某一 部位的精度差、环境某一项指标高,可以借助仪器、仪表到现场实测取得数据; 对材料方面的因素可到现场抽取一定数量的实物作为样本进行测试,取得数据, 与标准比较来确认。 ③调查、分析。人的因素,不能用试验或测量的方法来取得数据,则可设计调查 表,到现场进行调查,取得数据来确认。 总之,确认必须要亲自到现场,亲自去观察、调查、测量、试验,取得数据 才能为确定主要原因提供依据。只凭印象、感觉、经验来确认是依据不足的。采 用举手表决、"01打分法"、按重要度评分法等,均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