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高一版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高一版
热力环流示意 图.swf
解
说
1. 地面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2. 受热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 请在动画演示过程中观察分析 : 压,相应的高空则形成高气压;冷却的地方,空气收 1. 引起空气运动的原因是什么 ? 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相应的高空则形成低气 压。 2. 垂直方向上的空气运动使水平气压分布有何变化 ? 3. 在水平方向上,空气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形成热 力环流。 3. 水平方向上空气如何运动 ?
(hpa) 1000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高空中的风:与等压线平行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气压梯 度力和 风向 地转偏 向力对 地转偏向力 风向的 影响示 意图 (北半 球)
在不受摩擦力的情况下,当地转偏向力增大到与水平 气压梯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为一对平衡力时,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导航 热力环流 海陆影响 水平运动 季风环流 理想环流 课堂练习 三圈环流 影响气候 风带移动 主页
请观察分析:
1. 引起空气运动 的直接动力是 什么? 2. 高空风向取决 于哪些力的作 用?风向稳定时 指向何方? 3. 与高空风向相 比,近地面风 的受力、风向 有何不同?
解 说 导航 热力环流 海陆影响 水平运动 季风环流 理想环流 课堂练习 三圈环流 影响气候 风带移动 主页 空气的水平运动—— 风.swf
(3)定偏转角度。分清是高空还是近地面的气流,若是近地面受
三个力的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定的角度(偏转30°~ 45°);若是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按照以上方法即可绘出
风向(绘成实线箭头)。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近地面风:
根据风向判读
(1)等压线数值的大小:由于风从高压吹向低压,故顺着 风向,等压线数值越来越小,如下图,图甲等压线A数值 最小;乙图等压线D数值最小。
近地面的风(详解)
摩擦力越大,夹角越大,风速越小。
(与等压线垂直 高压指向低压)
水平气压 梯度力 风向
(百帕) 1000
1005
1010
(北半球)
地面摩擦力
(与风向相反)
地转偏向力
(与风向垂直右侧90°)
小结
作用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始终与风向 垂直 大小随纬度增 大而增加,赤 道处为零 只影响风向, 不影响风速
B C 1006 (1010-1006) = 0.04 100 (1010-1006) = 0.027 150
1008
A 1010
大气水平运动—风的 力学分析
• 1只受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风 向如何? • 2高空的风受几个力的影响?这些力是 如何影响风向的?其最初和最终的风向 如何? • 3近地面的风受几个力的影响?这些力 是如何影响风向的?其最初和最终的风 向如何? (画出不同状态下的风向及其受力分析)
(2)南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风向右偏,如 上图甲,南半球向左偏,如上图乙。 (3)判断近地面和高空:若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则为近地 面的风;若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则为高空中的风。
风力大小判断
(1)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因此,等 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如图,风力:
导航 热力环流 海陆影响 水平运动 季风环流 理想环流 课堂练习 三圈环流 影响气候 风带移动 主页
请观察分析:
1. 引起空气运动 的直接动力是 什么? 2. 高空风向取决 于哪些力的作 用?风向稳定时 指向何方? 3. 与高空风向相 比,近地面风 的受力、风向 有何不同?
解 说 导航 热力环流 海陆影响 水平运动 季风环流 理想环流 课堂练习 三圈环流 影响气候 风带移动 主页 空气的水平运动—— 风.swf
(hpa) 1000
1002 1004 1006 1008
近地面的风:与等压线斜交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摩擦力 水平地转偏向力
1010 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地面摩 擦力(→)共同作用下开成的风(北半球)
摩擦力:
与空气运动方向相反。
水平气压
梯度力 风向 (百帕) 1000
1005
1010
1).垂直于等压线
3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特点:
2).从高压指向低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 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会产生促使大气 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叫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形成的直接原因 (hPa) 1010
风
a. 垂直于 等压线
1020
1030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必修 • 第1册
中国地图出版社
SINOMAPS PRESS
热力环流
高 空
1020hpa
地面冷热不匀
低压
高压
低压
1060hpa
1100hpa
地 面
高压 C 冷却
低压 A 受热
高压 B 冷却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图
低 密度减小 高 密度增大 低 密度减小
高 密度增大 冷却
在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风 (北半球) (h p a) 1000 1002 1004 1006
F F
梯 梯
F
梯
F
梯
V风 G
高空大气 风向与等 压线平行
偏
F G
梯 1008 F梯
G
偏
G
偏
G
偏 G偏
偏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垂直。只改变风的方向,不影响 风速的大小(北半球指向右,南半球指向右左)。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的 风向(北半球高空)
• 初始状态:垂直于等压线运动,按水平气压梯度力的 方向。 • 最终状态: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 这个过程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逐 渐建立平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空气质点始终是 按两个力的合力方向运动,,而水平地转偏向力始终 是垂直于运动方向之右侧,所以使风向不断的右偏。 最后,风向平行于等压线,此时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 转偏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合力为零,达到平衡 状态,空气运动不在偏转,而作惯性运动,形成了平 行于等压线吹的稳定的风(地转风——只考虑了气压 梯度力和地球自转的影响) • 高空平直等压线的状况下是实际存在的。 • 风压定律:人背风而立,低压在左,高压在右(风与 气压场之间的关系)
影响风的三种力比较
作用力 水平气压梯 度力 地转偏向力 对风速风向的 影响 既影响风向, 又影响风速 只改变风向 不影响风速 风向
高空中,风向 受水平气压梯 度力和地转偏 向力共同影响, 平行于等压线; 近地面,风向 受三个力共同 影响,与等压 线有夹角。
摩擦力
既降低风速 又影响风向
巧学易记
数字法记忆大气的水平运动 一个直接原因: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
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D A 海陆间热力差异 B 太阳风的驱动作用 C 地面高度不同 D 因纬度不同造成的地面热量差异 2.产生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 A A 水平气压梯度力 B 地转偏向力 C 地面摩擦力 D 前三个力的合力 3.大气运动的最简单的形式是: C A 气旋和反气旋 B风 C 热力环流 D 大气环流
摩擦力
始终与风 向相反 大小与下垫 面性质有关 使风速减小
方向 大小 对 风 风 速 的 影 风 响 向 备注
始终与等压线垂直, 由高压指向低压 等压线越密集, 气压梯度力越大 气压梯度力越大, 风速越大 垂直于等压线, 由高压指向低压 原动力
最终与等压线 与其他两力共同 作用,使风向斜 平行 穿等压线 无风无此力 无风无此力
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 风向垂直等压线
风向
(hPa)
1010 1020 1030
如果没有其他外力因素的影响,风向应该与 气压梯度力方向一致,即风向垂直于等压线, 由高压指向低压。
高空中的风:与等压线平行
(hpa) 1000 1002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1004
1006 1008
1010 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
下形成的风(北半球)
地转偏向力
a.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b.垂直于空气的运动 方向(即风向);
(百帕) 1000 1005
水平气压 梯度力
1010 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
地转偏向力
地转偏向力: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 向产生偏转的力。 1 特点:与风向垂直。只改变风的 方向,不影响风速的大小(北半 球指向右,南半球指向左)。 2 纬度越高,速度越大,偏转程度 越大。
(hpa) 1000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近地面的风:与等压线斜交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气压梯 度力、 地转偏 向力和 摩擦力 对风向 的影响 示意图 (北半 球)
风向
摩擦力 水平地转偏向力
在受摩擦力的情况下,当地转偏向力与与摩擦力的合 力和气压梯度力相平衡时,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 夹角,风向斜穿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
1产生原因
(hPa) 1010 1020
1030
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水平气压梯度: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气 压梯度。(因为它表示的是同一水平面上的气 压变化情况,所以也称为水平气压梯度) (百帕) 1000 2.水平气压梯度力:只要 水平面上存在气压梯度, 1005 便会产生促使空气从高压 1010 流向低压的力。
b .由高压 指向低压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一)作用于大气的力: 1.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①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 (决定风的初始方向,如果没有其他外力影响,风 向将垂直于等压线) 设AB=100KM ②大小: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成正比。 AC=150KM 求AB、AC的水 (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 平气压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