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叶的开发利用综述摘要综述银杏叶的药用价值及开发现状,指出银杏叶制剂是成熟的植物提取物,以其为原料制成的各种制剂,广泛应用于药物、保健食品、功能性饮料等的生产,并对银杏叶的开发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银杏;药用价值;开发现状;展望中图分类号 s66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3-0095-02银杏(ginkgo biloba)落叶乔木,裸子植物,雌雄异株,单科单属;叶片成扇,线段二裂或呈波状缺刻,二叉状脉序。
它是世界上干果珍品,也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树种,其一身是宝,叶、皮、根、果皆能入药,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对人类健康有神奇功效。
银杏喜凉爽湿润气候,幼苗喜半阴半阳的环境,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也可生长良好。
农家房前屋后均可栽植,以土层深厚、肥沃的土地为宜。
银杏苗的嫁接在春季、夏季、秋季进行均可,以春季嫁接最佳。
一般可选用三年生以上的结果树枝条为接穗,在清明前15d至后10d嫁接。
目前银杏叶价值倍增,建立专门采叶园收益也较可观,且见效快。
随着树冠的增大,叶产量逐年增加,银杏叶的采收要适时,过早会影响树的生长,过晚会影响叶的质量,一般在下霜后2~3d采收为宜。
以银杏叶作为原料开发的产品,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笔者选择银杏叶作为论述对象,综述银杏叶的药用价值及其开发前景。
1银杏叶的药用价值1.1改善血流量,用作血管调节剂随着年龄的增长及用脑过度,据统计,约80%以上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脑供血不足或血液循环不良致使动脉硬化造成手脚麻木。
大多数中年人常常受到高血脂、血稠的困扰。
银杏叶能够显著改善脑供血不足的症状,还能通过扩张血管和降低血液粘稠及组织血小板沉积来改善血液循环,有助于血液的稀释,抑制血栓形成而且没有副作用。
银杏叶提取物又是强力自由基清除剂和代谢增强剂,能够阻止有害游离基对大脑细胞的氧化,促进脑细胞代谢,从而显著增强大脑功能,延缓大脑老化。
目前欧美各大医院中,银杏叶制剂被普遍使用,使患者血管末梢的血液畅通,血液循环改善。
银杏叶制品可以促使脑动脉或末梢的血管强壮,使硬化血管恢复弹性,扩张变窄的血管;促使血管的直径正常,甚至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同时也是血管调节剂、抗血管栓塞剂、抗心血管疾病,还对高血压患者有降压作用。
1.2抗衰老,消除人体自由基银杏叶内酯具有神经保护和抗神经末梢衰老的作用。
同时,银杏叶中的萜类和黄酮类成分可抗细胞过氧化、抗细胞坏死、清除自由基,所以银杏叶能起到抗衰老作用。
银杏叶提取物改善皮肤血液循环,促进和刺激毛发生长及皮肤护理,具有美容及延缓衰老的功效。
研究发现,银杏叶中萜类和双黄酮,可有效防止细胞质过氧化、抗细胞坏死和清除自由基。
银杏叶是一种强抗氧化剂、可以减缓自由基的合成(有人认为自由基是造成早衰、癌症和其他疾病的原因)。
1.3改善记忆,激活思考力中年以上人的思考力与集中力减弱,这是因为管理该功能的脑细胞萎缩、细胞老化增加所致。
黄酮可通过降低血黏度,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供氧,促进脑循环,直接保护神经组织,提高脑耐缺氧能力和对局部缺血的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而被称作“认识激活剂”或“认识增强剂”。
2银杏叶的开发现状2.1生产药品银杏叶作为药用,首先是银杏叶提取物(gbe)的利用。
20世纪90年代,上海长征农场天工植物制品厂,率先将银杏叶提取物出口到瑞典,获利颇丰。
此后所建起的一些银杏叶黄酮提取厂,也不同程度的获得了一些利润。
目前,仅江苏邳州就建有6座银杏叶黄酮提取厂,最近他们已走向联合,建立了联合集团总公司。
90年代初,我国以银杏叶提取物为原料生产的银杏叶制剂有了较大发展。
目前,经注册在医药市场上销售的有如下医药产品。
银杏络(ginkgoplus):深圳海王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天保宁(topnin):中国科学院上海研究所与浙江杭州康恩贝制药公司联合研制;百路达(promod):上海信宜药厂长征分厂生产;银杏叶片剂:江苏扬州扬子药业集团生产;银杏天宝(银杏叶片):贵州信邦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等。
我国台湾省也将银杏叶提取物作为“合法春药”在全省推广销售。
1996年法国博福-益普生制药有限公司已将他们生产的银杏叶制剂达纳康(tanakan)推向中国医药市场,并在我国几个省区将达纳康列入公费医疗报销范围,获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
2003年,合肥工业大学和解放军301医院攻克了2项技术难题,301医院成功地将银杏内酯β单体制成注射液。
2.2生产保健品及功能性饮料银杏叶的保健功用日益受到重视。
1996年6月1日,国家对保健食品实行了审批制度,在卫生部批准的保健食品中,银杏叶食品有银杏叶精(青岛大东食品有限公司)、中国健酒(武汉赛达高新技术有限公司)、银杏叶健身茶(山东高密银杏科技园)、银杏叶袋泡茶(杭州伟业科工贸有限公司保健食品厂)、银杏叶精胶囊(浙江黄岩丽肯保健品有限公司)和银杏叶茶(河北承德盛恒药业有限公司)。
近几年,我国研制开发的银杏叶保健食品已有几十种,而且品种繁多,山东农业大学与山东文登乳品厂合作,将银杏叶提取物作为乳制品添加剂,共同研制出医食俱佳的“中华银杏乳品宝”。
另外,在市场出售的还有银杏叶保健面、五色补粥、银杏叶琼花系列保健食品等。
1997年以来,以银杏叶为原料制成的银杏叶保健茶,在茶叶市场上逐渐繁多起来,深受广大中、老年消费者的青睐。
目前,银杏叶茶产品有山东的银杏叶系列保健茶、江苏的银杏叶系列枣茶、湖南的银杏叶保健茶、河南的银杏叶保健神茶等。
应当指出的是,陕西泾河农林科技开发总公司生产的银杏叶茶,茶型全呈条索状,颜色鲜绿,汤色淡黄,具银杏叶的芬芳,保持了纯天然饮品的特色,市场更受欢迎。
近几年以银杏叶为原料制成的保健饮料种类也不胜枚举,目前江苏泰兴、山东郯城已开发出香味浓、品味佳的银杏叶可乐饮料和冲剂,以及保健蜜、保健乳和冰琪淋等。
另外,银杏叶啤酒和银杏叶白酒也已开始面市。
银杏叶提取物美容化妆品、减肥敷贴剂,以及银杏叶药垫、银杏叶背心、保健枕、工艺品等也有极少量的产品开发。
由于银杏叶具有多方面重要的药理作用和经济价值,使银杏叶的开发利用成为当今生物界的一个热点——银杏叶制剂,在国内外都已应用于临床。
近年来,很多新的银杏叶制剂纷纷上市,如最近上市的浙江康恩贝制药公司生产的天保宁片剂等。
国内将银杏叶提取物已广泛用于保健品、化妆品和食品领域。
目前上市的保健茶、保健面、银杏啤酒、银杏保健口服液及冲剂,这些都是10多年来开发的专利保健产品。
例如上海天力营养保健食品厂的银杏叶保健产品,已销往德国、法国、日本、瑞典等国。
在化妆品方面,如祛斑美容散,能祛除脸部色素斑、雀斑,使皮肤洁白光亮,目前银杏叶洗发精、洗面奶等也纷纷上市。
利用银杏叶还制成了保健用品,如小儿蛲虫病药垫、防治哮喘病背心垫、高血压保健枕等。
3银杏叶及其衍生品生产的展望3.1遵循“全面开发,重点发展”的方针,开发银杏叶产品我国银杏叶产品的开发,目前仍处于初始阶段,也就是说,银杏叶产品开发刚刚起步,有些还是空白,如银杏叶酒、银杏叶饮料、银杏叶保健品、银杏叶口香糖、巧克力糖、银杏叶粉、银杏叶化妆品、银杏叶药枕、银杏叶生物农药、银杏叶兽药、叶形美的叶籽银杏、金名银杏盆景的开发和银杏叶提取物针剂的开发等,都还是一空白。
如果这些产品开发起来,显然会消耗大量的银杏叶,也会相应的进一步带动银杏种植业的发展。
由于银杏叶茶的开发投资少、见效快、利润丰、设备简单、工艺不复杂,使得目前我国银杏叶茶的开发风起云涌,都仍没有在“精”字上下功夫,大部分产品不合乎要求,我国银杏叶产品的开发绝不是“过热”,而是刚刚开始加温。
因此,我国银杏叶产品的开发还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3.2市场需求大,促进产品开发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敌人”,每年全世界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超过2 000万人,我国近400万人。
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银杏叶制剂的国内市场将会不断扩大。
目前国内银杏叶制剂所用银杏叶提取物仅20t 左右,总产值3亿元,远远满足不了国内市场的需求。
我国有着得天独厚的银杏叶药源优势,德国、法国、瑞士等国家大量收购我国的银杏叶,我国的银杏叶提取物(gbe)80%销售到美国。
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达1.1亿人,糖尿病患者达5 000万人,平均每15个北京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
我国老年性痴呆患者约占老年人群的5%,仅北京市就有患者7~8万人。
由此看来,银杏叶药物产品的开发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
我国丰富的银杏叶资源与高科技优势相结合,进一步形成产业优势,可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参与国际医药市场竞争。
3.3开发新产品,扩大银杏叶的应用范围国内的银杏叶制剂主要有浙江康恩贝集团的“天保宁”、上海信谊药厂长征分厂的“百路达”、深圳海王药业公司的“银可络”、江苏扬子江药业公司的“银杏叶片”、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科技开发总公司的“银杏叶胶囊”。
它们都是以银杏叶提取物(gbe)为原料开发的各种银杏叶制剂,主要有效成分多数只标总黄酮含量,未标萜内酯含量。
银杏复方各种制剂、保健品、化妆品等新产品应用研究成功,将很快投放市场,扩大了银杏叶产品的应用领域。
加强银杏复方制剂的研制。
中国医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研制了西洋参银杏复方a、b、c等3种制剂,临床验证分别对脑缺血、降压、改善血流量、心肌缺血、改善微循环都有明显疗效。
开发聚戊烯醇制剂。
聚戊烯醇是银杏叶中另一类有效活性成分。
聚戊烯醇是脂溶性化合物,它的提取可和gbe生产结合起来,综合利用银杏叶天然资源。
大力开发银杏叶的保健食品。
据了解,银杏制剂被列为治疗药物的国家仅德国、法国和中国,其他国家均作为保健食品或非处方药。
目前,国内发展最快的和大量外销的是干银杏叶和银杏酮(即银杏叶提取的中间体),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4参考文献[1] 安建平,王廷璞,赵菲佚,等.银杏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和应用进展[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3(5):34-37. [2] 江德安.叶用银杏研究进展[j].孝感学院学报,2002(6):63-66.[3] 曾新萍,黄志明,黄维南,等.银杏综合开发利用(综述)[j].亚热带植物通讯,2000(3):58-63.[4] 林清洪,黄维南,林光荣,等.银杏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j].福建农业科技,2006(3):15-16.[5] 邵继平,王伯初,陈欣,等.银杏叶提取物药用价值的研究进展[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130-134. [6] 雷红松,沈程文,徐超富,等.银杏提取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茶叶通讯,2004(1):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