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o中毒患者护理

co中毒患者护理


八里湖总院高压氧舱。
护理



6.药物治疗的护理:使用脱水剂时观察患者局部皮肤,以防药液 渗出引起坏死,注意有无电解质紊乱,观察脱水剂使用的效果。 使用激素时密切观察有无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是否出现腹痛、呕 血、黑便等症状,减量或停用激素时注意是否有反跳现象。 7.心理护理:由于发病突然,特别是重病患者往往难以接受身体 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等,表现为焦虑或抑郁。此时,护士应鼓 励患者表达他们的感受,真诚耐心地倾听,表示理解和同情。科 学准确的用语,通俗易懂的语言,易与病人顺畅沟通为目标,使 病人详细、清晰地了解自身病情,举止大方得体,让病人信任医 务人员对其进行的治疗与操作。并提供有关疾病的客观资料,引 导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适应疾病带来的变化,增强战胜疾 病的信心。给予适当的关心和安慰,为患者讲解中毒后目前先进 的医疗知识及救治方法,尽量满足患者及家属的合理要求,增加 患者的信任和安全感,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心担 8.注意有无痴呆性木僵、偏瘫、失语等,以便及时防止一氧化碳 的后遗症。
护理

5.高压氧治疗的护理:对于严重CO中毒患者,有条件的应尽早给 予高压氧治疗,中毒后6h内效果最好,许多研究已证实,早期高 压氧治疗可以加快CO中毒症状的解除,并可减少CO中毒迟发性 脑病的发生,临床治疗结果表明高压氧治疗时间越快,疗效越明 显,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越低,并发症越少。而高压氧舱 治疗急性CO中毒的主要机制是:提高血含氧量,直接纠正患者的 低氧血症,加速碳氧血红蛋白的离解和排出体外,大大缩短体内 CO半量清除时间,增加组织氧储量和血氧弥散半径,有利于解除 CO中毒引起的生物化抑制作用,可有效防止脑水肿、肺水肿、心 肌损害等并发症。因此,一旦发现急性CO中毒患者,应及时送往 有条件的医院救治,尽早进行高压氧舱治疗,减少因延误治疗而 造成的终身残疾。
七.护理



1、严密观察病情,按时测量生命体征,注意神志、面色、瞳孔变 化,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治脑疝发生。 2、意识状态:大多数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经治疗后,昏迷于数 小时至1~2日恢复,部分病人于清醒后数日、数周出现神经系统 后遗症,如神经衰弱、痴呆、去大脑皮质综合症、再次昏迷等。 病人再次昏迷,前期出现意识障碍,如精神错乱、谵妄、错觉、 幻觉、躁动等症状。此时,应密切观察记录。其内容包括意识、 言语、知觉、思维、情感、行为以及智能等 3、重度患者给予心电监护和血氧饱和度检测以及血压检测,并定 时做血气分析。 4、昏迷患者,应留置导尿管,做好口腔护理,给予鼻饲高热量 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应定时给与翻身按摩肢体,防止压疮,注 意维持循环功能。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

脑组织损伤和脑功能障碍是急性CO中毒最主要的病理 改变。 首先,缺氧是CO中毒脑损伤最重要的原因 ,部 分脑组织对缺氧极度敏感,如大脑皮层、大脑白质基底 核和小脑浦肯野纤维等 多数观点认为,这些区域是缺氧 的敏感区,因此,也是缺血缺氧性损伤最严重的区域。 然 而在血管较少的区域,以及两种血供来源的组织分界区, 如苍白球主要由前脉络膜动脉和大脑中动脉深穿支供血, 是血运薄弱区,损伤亦非常严重 损伤程度除了与缺氧程 度相关外,还与供氧中断的突然性和持续时间相关 。其 次CO所致的组织缺氧伴随着随后的再氧合过程,与缺血再灌注损伤非常相似,是造成CNS损伤的另一个重要因 素 过度氧合造成自由基生成增加,从而损伤细胞核,出现 类似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表现 。再次,CO暴露还可使 细胞内黄瞟吟脱氢酶转化成黄瞟吟氧化酶,造成氧自由 基生成增加,从而进一步增强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 最 后,CO暴露可造成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使不饱和脂肪酸 降解,引起CNS 可逆的脱髓鞘改变。
三. CO中毒的生物化学和病理学 特点

CO经肺部吸入后,迅速在肺泡内弥散,并可透过由肺泡 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中间基底膜组成的肺泡毛细血管屏障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HD)紧密结合, 形成碳氧血红蛋白(COHD),从而与氧气(O2 )竞 争结合血红蛋白,使氧合血红蛋白(HDO2)减少,血 液携氧能力下降,造成组织缺氧由于CO与血红蛋白的 结合力比O2 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高200 倍以上,致使 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同时, COHD 的解离速度却比 HDO2 的解离慢3600倍,且COHD 的存在影响HDO2 的解离,阻碍氧的释放,导致低氧血症,进一步加重组织 缺氧(见图1),COHD 为 樱桃红色,因此,典型的 CO中毒患者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

5.血、尿、脑脊液常规化验
周围血红细胞总数、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增高,重度中毒 时白细胞数高于18×109/L者预后严重。1/5的患者可出现尿糖 40%的患者尿蛋白者阳性。脑脊液压力及常规多数正常。
各种检查


6.血液生化检查 血清ALT活性及非蛋白氮一过性升高。乳酸盐及乳酸 脱氢酶活性于急性中毒后即增高。血清AST活性于早 期也开始增高24小时升至最高值,如超过正常值3倍 时,常提示病情严重或有合并症存在合并横纹肌溶解 症时,血中肌酸磷酸激酶(CPK)活性明显增高。血 气检查可见血氧分压正常血氧饱和度可正常,血pH 降低或正常,血中二氧化碳分压常有代偿性下降血钾 可降低。 7.心电图 部分患者可出现ST-T改变,也可见到室性期前收缩、 传导阻滞或一过性窦性心动过速。
六.救治原则

பைடு நூலகம்

1、现场的初步将救治:立即脱离中毒环境,将患者 移至通风和空气新鲜处,取平卧位,松解衣服,保持 呼吸道通畅,冬季注意保暖,并迅速转运至医院。 2、迅速纠正缺氧:对轻中度中毒者,采用鼻导管或 面罩给予100%纯氧或5%二氧化碳混合氧吸入, 氧流量8-10L/分。重度患者及早高压氧疗,以 便尽快改善症状,恢复病情,防止并发症。高压氧可 使体内的碳氧血红蛋白解离,恢复正常携氧能力,纠 正组织缺氧。高压氧方法:采用多人空气加压舱,治 疗压力0.25mpa,昏迷者2次/日,清醒后1 次/日,10次/疗程。中重度患者疗程1-4个疗 程。
二.一氧化碳中毒流行病学特点

在通风较差的汽车修理间或车库、有壁炉的密闭空间和使用燃气 热水器的卫生间等均易发生CO中毒,且由于其通风较差,若未及 时发现极易造成患者的立即死亡。在美国,每年约有超过50 000 人因急性CO中毒而送入急诊接受治疗,它是当今世界中毒性疾病 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一种。 在我国 CO中毒被列入国家法定 职业病目录,非职业性急性CO中毒好发于秋冬季节,主要由于浴 室燃气热水器意外中毒和室内燃煤取暖,而门窗密闭通风不良或 阴雨天气压低,大风吹进烟道,一氧化碳气流逆流与室内,造成 室内浓度升高引起中毒。直升机座舱大多为非密封性, 舱内空气 污染较其他机种严重。CO为直升机座舱内最常见的有害气体。因 此,从事炼钢、炼焦、烧窑等工作的作业人员, 浴室使用燃气热 水器和室内燃煤取暖的人员,以及直升机飞行员等,都是急性CO 中毒的高危人群 .

3.大脑诱发电位检查
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性期及迟发脑病者可见视觉诱发电位VEP100潜时 延长,异常率分别为50%和68%,恢复期则可分别降至5%及22%正 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见N32等中长潜时成分选择性受损, 两类患者的异常率皆超过70%,并随意识好转而恢复脑干听觉诱发电 位(BAEP)的异常与意识障碍的程度密切相关,与中毒病情的结局 相平行。
护理




进舱前为患者测量生命体征,昏迷者观察瞳孔及神志,对情绪不稳定、烦躁不安 中毒患者应注意安全,必要时使用约束带,严重的昏迷患者安排医护人员陪进舱 内进行治疗,对大小便失禁或尿储留患者及时进行皮肤清洁处理,并行留置导尿 术。对烦躁不安的患者,给予必要的镇静药物,固定好四肢及衣被,且避免固定 造成患者肢体损伤或肢体循环障碍。 舱内静脉输液,最好用开放性吊瓶,加压时,应将调速器尽量放大,减压开始, 输液瓶内插入足够长的针头,直至液平面,以利排气。注意调整莫非式滴管内的 液平面及输液速度,防止液体走空。 带导管患者的护理:病情危重者,患者常带各种导管进舱,必须妥善同定好导管, 以免导管反折脱出、滑出体外。对于危重患者、脑水肿、昏迷或肺部感染、呼吸 道分泌物较多时要注意及时吸痰。高压环境下,呼吸道分泌物往往增加,更加注 意预防浓痰或呕吐物误吸阻塞气道。可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以防舌后坠堵塞呼 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 加压时观察患者有无耳部疼痛,嘱其做捏鼻鼓气动作,使咽鼓管打开,防止受也 可用呋嘛滴鼻液,使鼻黏膜血管收缩,预防中耳气压伤,稳压时嘱患者戴面罩吸 氧,并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深浅度,观察患者有无病情变化以及吸氧后有无不 良反应,减压时为预防颅内压反跳而加重脑水肿,静脉应用脱水剂如速尿20~ 40mg,并注意给予患者保暖,防止受凉,高压氧治疗期间应注意预防感冒和 腹泻。
正常血红蛋白和碳氧血红蛋白的 解离曲线对比
CO中毒的生物化学和病理学特点

CO还可与心肌细胞内的肌红蛋白结合,引起心肌 细胞缺氧,影响其氧化磷酸化过程,从而使心肌细胞 能量供应不足,CO中毒患者左心室心肌细胞电镜 检查发现, 心肌细胞内可见大量糖原堆积和线粒体 水肿等,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的改变 除了CO 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组织缺氧外,亦有心肌细胞内 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改变,提示CO可能通过直接的 毒性作用和缺氧共同影响心肌组织 因此,对于CO 中毒的患者,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进行心电图和血清 心肌酶谱的检查。
救治原则



3、防治脑水肿:脑细胞对缺氧最为敏感,缺氧引起脑细胞水肿, 血管通透性改变,,中毒2-4小时可发生脑水肿,应及时应用 20%甘露醇、速尿有效脱水剂,可减少脑水肿的发生,同时应 用糖皮质激素,有助于减轻脑水肿,使用中枢兴奋剂纳洛酮可促 进昏迷清醒和呼吸恢复。使用脑细胞激活剂,可使脑细胞功能复, 并有解毒作用。在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输液的速度和量,以及药 物是否渗入血管,避免输入量过多过快,防止急性肺水肿的发生。 ´ 4、治疗感染,控制高热。使用广谱抗生素,高热者使用物理降温, 如戴冰帽、睡冰毯等,使体温保持在32度左右,如降温过程中出 现寒战或降温效果不佳时,可用冬眠药物。 5、对躁动、兴奋或抽搐患者给予镇静、止痉处理,选用快速催眠 镇静剂或用10%的水合氯醛灌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