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产品质量法• 案情导入:• 1999年×月×日,王某从某商品批发店购买了1箱啤酒。
当王某卸货时,其中一瓶啤酒突然爆炸,致使王某右眼球 受伤,后因医治无效,致其右眼失明。
由于王某在运输和 搬动啤酒的过程中没有任何过错,于是他向某商品批发店 要求赔偿,但商店称啤酒瓶的爆炸可能是由于厂家生产时 因质量不合格而致,自己并没有过错,,因此要王某向厂家 索赔,王某遂诉至法院。
• 试分析:• (1)石某应向谁主张赔偿?• (2)生产者和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有哪些?• (3)产品质量法的主要规定有哪些?产品质量责任归责原 则是什么?• 一、产品的概念与特征• 产品质量法意义上的产品是特定意义上的产品,通常 是指经过某种程度或方式的处理或加工后用于消费和 使用的物品,而不是泛指所有经济学意义上的商品。
• 《产品质量法》第2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从事产品生产、销售活动,必须遵守本法。
本法所称 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
”下列产 品不受其调整:未经加工的天然形成的产品,如原矿、 原煤、石油、天然气等,以及初级农产品;建设工 程;军工产品;无形产品。
• 综上,要构成我国《产品质量法》所称的产品,必须同时 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一)必须是人类的劳动产品,是人类有意识的行为的结果。
• (二)必须是经过加工、制作的制成品。
• (三)必须是动产。
• (四)必须是用于销售的产品。
• 二、产品质量法• (一)产品质量和产品质量法的概念• 产品质量是指反映产品满足明示或隐含要求的能力的特 性的总和。
也就是产品符合用户使用需求的特性。
大体 说,产品质量包括适用性和安全性两个方面。
具体说, 包括:⑴性能;⑵适用性;⑶安全性;⑷耐用性;⑸可 靠性;⑹经济性;⑺卫生性;⑻其他。
• 产品质量法,系调整产品品质量监督关系以及产品质量 责任关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所谓法律规范的总称,主要 包括关于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产品质量责任、产品质量 损害赔偿和产品质量争议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 产品质量法主要调整两种法律关系:一是产品质量监督关 系;二是产品质量责任关系。
• 1、从主体上说,该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 产品生产、销售活动的组织和个人、用户、消费者、国家 质量管理监督机关以及行业管理机关。
• 2、从客体上说,包括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
但不包括建设工程、军工产品以及智力成果。
• 3、从社会关系方面讲,该法适用于生产者、销售者与用 户、消费者的关系,质量监督管理机构与生产者、销售者 的关系,生产者、销售者之间及其与其他经营者之间的关 系等。
• 三、产品质量的监督• (一)监督管理部门• (二)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 1.产品质量检验制度• 2.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制度 • 3.产品质量认证制度• 4.监督检查制度• 从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主体上来看,我国的产 品质量监督管理体制可以概括为:• 1.执法监督。
即由专门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 部门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管理。
• 2.专业监督。
是指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 民政府设置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进行的行业监 督。
如:• (1)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局及各地卫生行政 部门,负责全国或本地区的食品卫生的监督检 验工作;• (2)卫生部药品检验局和县级以上卫生机关的药 检所,负责各自辖区内药品的监督检验工作; • (3)交通部船舷检验局负责船舶、船用设备及材 料的质量监督检验;• (4)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负责组织管理全国进 出口商品的检验检疫工作和国家或国外委托的检 验业务等。
• 3.工商监督。
• 企业质量体系认证,通常又称为企业认 证,是指国家认可的企业质量体系认证机 构根据企业的申请,依据国际通用的《质 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对企业的质 量体系进行全面审核与评价,对于符合条 件要求的,通过颁发认证证书的形式,证 明企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能力符合相应 标准要求的活动。
• 产品质量认证是指依据有关的产品标准和相应的 技术要求,经法定的认证机构确认并通过颁布认 证证书和认证标志来证明某一产品符合相应标准 和相应技术要求的活动。
• 产品质量认证一般分为安全认证和合格认证两 类。
• 我国实行统一的质量认证管理制度。
全国的产品 质量认证工作由国家技术监督局统一管理。
在我 国,产品质量认证实行强制认证和自愿认证相结 合的原则。
• 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制度,是指各级政府技术监督 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按 照各级政府赋予的职责,代表政府对生产、流通 领域的产品质量实施的一种具有监督性质的检查 制度。
国家对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 全的产品,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产品以及用 户、消费者、有关组织反映有质量问题的产品进 行监督检查。
• 我国产品质量监督检查主要采取的是抽样检查 方式。
• 三、生产者、经营者的产品质量义务生产者的产品质量义务• (一)产品内在质量符合法定要求(《产品质量 法》第26条)• 1.不存在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 不合理的危险,有保障人体健康以及人身、财 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应当符合该 标准。
• 此款是要求生产者不得生产“缺陷”产品。
缺陷 产品是具有“不合理危险”或不符合保障安全的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
• 2、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
但是,对产品存 在使用性能的瑕疵作出说明的除外。
• 此款是要求生产者应当尽合同义务、担保义务。
保 证产品使用性能,是最一般、最基本义务的要求。
• 这里只规定了对“瑕疵”产品说明可除外的情况。
应注 意,对“缺陷”产品却未规定“说明即可除外”的情况。
• 3、符合在产品或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符 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
• 以上三项是法律对生产者产品质量的要求,属法定 要求。
三项义务必须同时做到,不可或缺。
• (二)产品包装标志符合法定要求(《产品质量法》第27条) • 1、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
• 2、有中文表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名和厂址。
• 3、根据产品的特别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产品规格、等级、所 含主要成分的名称和含量的,用中文相应予以标明,需事先让消 费者知晓的,应当在外包装上标明或者预先向消费者提供有关资 料。
• 4、限期使用的产品,应当在显著位置清晰地标明生产日期和安 全使用期或者失效的日期。
• 5、使用不当,容易造成产品本身损害或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 全的产品,应当有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说明。
• 此条是对所有产品的包装标志的要求,违者可能构成瑕疵产品, 也可能是缺陷产品。
• 但并非所有产品的包装均须同时符合以上五项要求。
裸装食品和 难以附加标志的裸装产品,可不附加产品标志。
• (三)特殊产品包装符合要求(《产品质 量法》第28条)• 特殊产品指有毒、危险、易碎、储运中不 能倒置以及有其他特殊要求的产品。
这些 特殊产品的包装必须符合相应要求,有警 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说明,标明储运注意事 项。
• (四)不得违反《产品质量法》的禁止性 规定(《产品质量法》第29条至第32条) • 生产者违反这些禁止性规定,不仅要对用 户、消费者承担违约责任、产品责任,而 且还要向国家承担行政责任。
这些禁止性 规定包括:• 1、生产者不得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产品 质量法》第29条)。
• 2、生产者不得伪造产地,不得伪造或者冒用他人 的厂名、厂址(《产品质量法》第30条)。
• 3、生产者不得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 (《产品质量法》第31条)• 4、生产者生产产品,不得掺杂、掺假,不得以假 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 品(《产品质量法》第32条)。
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 (一)销售者应当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 度,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其他标志(《产品质量 法》第33条)(二)销售者应当采取措施,保持 销售产品的质量(《产品质量法》第34条)• (三)销售者销售的产品的标志符合法定要求 (《产品质量法》第36条)• (四)不得违反《产品质量法》的禁止性规定 (《产品质量法》第35、37、38、39条)• 1、销售者不得销售失效、变质的产品(《产品质量法》第35条)。
失效、变质两个概念不能等同。
失效指超过产品质量保证期或安全使 用期。
它可能导致产品变质,但也可能只是产品质量下降。
变质则是 指产品不能再用。
它可由于失效而产生,但也可能在产品的质量保证 期和安全期产生。
• 失效、变质产品给用户、消费者带来无益、不利或有害的后果,导致 其财产损失甚至人身损害。
故产品质量法和有关法律、法规都对其作 了严格的禁止性规定。
如《食品卫生法》等。
• 2、销售者不得伪造产地,不得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 (《产品质量法》第37条);销售者不得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 量标志(《产品质量法》第38条);销售者不得掺杂、掺假,不得以 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产品质量法》 第39条)。
• 【思考9-8】王某不满2岁的孩子,在吃甲 厂生产的果冻时,不幸被噎,窒息死亡, 王某以甲厂没有警示标志为由,将甲厂告 上法庭。
甲厂是否应承担责任?• 【解析】承担。
使用不当,容易造成产品 本身损坏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 产品,应当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
• 四、产品质量法律责任• (一)产品质量民事责任• (1)合同责任,又称品质瑕疵担保责任,这是买卖合 同的一方当事人(卖方)违反产品质量担保所应承担 的违约责任。
《产品质量法》对产品质量合同责任的 规定,主要体现在第40条中。
• (2)产品责任又称产品侵权责任,是指产品的生产者、 销售者因其生产、售出的产品造成他人人身、该产品 以外的其他财产损害而依法应承担的赔偿责任。
• (二)产品质量行政责任• (三)产品质量刑事责任产品责任的主体• 对消费者的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害承担赔偿责任的主体,主 要是产品生产者与销售者。
• (一)生产者• 作为有缺陷产品的最初源头,生产者是产品责任当然的 最终承担者。
所谓产品的生产者,就是从事产品生产、加 工、制作等工作的人员或单位。
广义的生产者,是指一切 与产品生产有关联的人,包括原材料生产者、零部件生产 者、成品生产者、组装者等。
狭义的生产者,仅指成品的 生产者。
我国《产品质量法》所称的生产者,是狭义的生 产者,即成品的生产者,而不能将生产半成品、原材料、 零部件的生产者或组装者一律都视作生产者。
另外应该指 出,对于在中国境内销售的进口产品,以该产品的进口者 视作是生产者。
• (二)销售者• 产品的销售者,就是从事产品销售的单位或个人。
销售者也可以作广 义和狭义理解。
广义的产品销售者,是指在生产者和用户、消费者之 间,参与商品流通的所有单位或个人,包括产品的生产者、中间商、 批发商和最终的零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