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育中的运用
社会在持续地运转,人才素养和综合能力备受关注。
同时,对高校开展的教育教学也有相对严苛的要求。
素质教育的实施,缓解了应试教育存在的弊端,注重对培养和提升学生个人的综合素养,以满足行业的变化需求。
大学体育,致力于增强体质,幫助学生树立起团队精神,因而备受教育人员的关注。
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引入拓展训练等系列内容,除了适应社会的基本需求外,同时也是体育教学创新的主流趋向。
标签:拓展训练;大学体育教育;运用
1导言
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属于独特的运动项目。
拓展训练和从前的体育项目有所区别,它需要教师利用不同类型的工具、手段,来提升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运动水平。
可以说,拓展训练呈现出较强的挑战性以及趣味性。
拓展训练的全面执行,有助于教师在大学中对人才作出全方位地培养。
本文通过提出大学体育教学中实施拓展训练的意义,对拓展训练的实施方法、相关措施展开深度地探讨,希望能促进体育教学的良性运转[1]。
2拓展训练概述
拓展训练的定义,最早源于二战时期的英国,其目的在于适应当时战争的变化形势。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拓展训练的内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动。
诸多领域中,陆续对其作出了运用。
这里,笔者所提到的拓展训练,即全新的训练或是学习方法,相当于体验式培训。
也就是:个人参与和融入生活,并积累相应的体验;利用培训师给出的指导,以及团队之间的协作、分享,对个人经验作出分享,并对他们的行为予以反思,从根本上提升学员的认知。
拓展训练,说到底在于增强学员个人的协作意识和进取精神,引导其走向全面发展。
3拓展训练的内容和分类
3.1根据拓展训练的练习场地分类
1)室内拓展运动:
破冰流程、牵手、信任背摔以及团队解扣等环节。
它的运动场地多为室内,如教室、会议室或是体育馆中等地均可完成。
所以,组织手段相当的方便,且安全系数也比较高。
2)户外拓展运动:
含野外生存、漂流以及穿越丛林或是定向越野等项目。
常见于室外活动。
由
于户外有较强的灵活性,且不像室内那般对场地、道具或是器材等有较多的约束。
参与者能够充分地融入大自然,很多人都比较喜欢。
但是,它也有较强的危险性。
如安全系数,相比于其他项目明显要更低[2]。
3)专业场地拓展:
断桥、空中单杠以及天梯等比较刺激的项目。
训练地点,多选择在拓展体育场地。
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拓展运动,户外运动能够提升参与者个人的潜力,循序渐进地完成,提升团队成员的合作精神。
和其他不同的训练相比较,它更容易接近锻炼目标。
不过,由于投资比较高,其危险系数相对也很大,且没有其他项目那么灵活、弹性。
3.2根据拓展训练的目的进行分类
1)个人潜能类。
如单杠、断桥或是独木桥等。
结合受训者自身的身体体验,对个人潜能进行刺激。
2)熔炼团队类。
过河、信任背摔以及野外求生等。
由于团队项目相对比较复杂、且难度也比较大。
所以,熔炼团队有助于增强参与者个人的合作意识,引导他们梳理更强的团体精神和向心力。
4大学体育教学融入拓展训练的必要性
4.1传统体育教学存在的漏洞:
高校既往的体育教学模式,有其自身的诸多优势,同时也为社会建设培育了足够的人才。
然而,时代发展的形势下,有不少漏洞和问题遗留下来。
最典型的:过去的体育教学向来只注重对学生传授知识或是某项技能,教学活动仅仅是单项沟通。
教师的重点在于“教”,用成绩来对学生总体的表现进行衡量。
过多地关注知识学习,却没有考虑他们的内在精神。
另外,学生也无法获取良好的创新精神。
4.2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新形势下,对体育教学也有相当严格的标准。
新课标提到:在保留优良传统的前提下,需坚持创新,彰显课程本身的时代性。
所以,大学体育教学应当对教学模式、内容、方法等作出彻底地变革,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多元化,拥有更大的弹性。
然而,多数学生由于受到教学设备、场地或是经费等条件的约束,加之招生规模持续性扩增,无法马上进行改革。
此时,对教学场地、设备要求没那么高要求的拓展训练就,成为体育教改的首选。
它扭转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也能为学生提供安定的教学氛圍,让学生自觉地参与,改善教学效果[3]。
5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实施
5.1身体素质训练
(1)耐力训练。
大学体育教学中,这是最为基本的训练,同时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训练习惯。
耐心训练中,拓展训练有诸多不同的体现方式。
就拿长跑训练来说,利用长距离的跑步训练,有助于改善参与者的心肺功能,提升他们的运动耐力。
同时,教师应当彰显拓展训练本身的优势,将耐力训练和其他不同的训练方式进行统筹,树立起运动耐心。
(2)协调性训练。
显然,学生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应当注重对个人的协调能力进行锻炼,这也是开展其他体育活动必备的训练方法。
协调性训练中,拓展训练最常见的项目在于跳绳。
跳绳,可以说是提升人体技能协调性比较不错的运动方式。
尽管训练形式看起来比较简单,不过它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
(3)爆发力训练。
体育训练中,这同样也是相当关键的部分。
爆发力训练,需要学生重点增强他们对肌肉的控制水平和能力,以便做到收放自如。
爆发力训练中,爆发力、力量训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5.2心理素质训练:
心理素质大致有三方面内容:第一,应提升体育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
此时,大学体育教师应当了解拓展训练的核心和相关内容,懂得对训练活动进行设计。
教师需将拓展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之间进行全面统筹。
第二,应对拓展训练现有的课程资源进行科学利用。
借助校内外现行的各项教学资源,努力进行拓展训练教学。
必要的情况下,学校可考虑和健身场之间进行合作,为学生搭建可靠的训练平台,备齐所需的器材,准备大量的训练经验;第三,应当对拓展训练实施安全管理。
拓展训练真正操作起来还是有较强的危险性。
院校以及各级教师应当抓住拓展虚拟懒得关键点,切实将安全工作做到位。
6拓展训练在我国大学体育教育中的发展趋势
6.1要与大学传统体育課程充分结合:
拓展训练,应当遵循大学体育课堂的基本要求。
结合现实状况和院校特点,对拓展范围及其内容作出适当地调整。
实践中,有些院校为单方面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可能会对拓展范围进行开拓。
然而,该种做法不仅违背了教学原则,其所得结果也不尽如人意。
除上述外,拓展训练应当对教学内容及其背后的意义引起更多的关注,切不可将重点放在形式、表面上。
相反,利用拓展训练,应当让学生对体育教学有更深刻、全面的认知和感悟。
6.2要将拓展训练制度化:
具体是指:将拓展训练纳入到高效的必修课程中。
如此一来,教师便很难再擅自地对拓展训练进行删减,而是要遵循学校的课程安排。
通过竞争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个人的学习热情以及能动性,让他们能够对拓展训练及其相关内容有更深层次的认知和交流,建立起相互促进、共同影响学习机制。
拓展训练,说到底
在于增强学员个人的协作意识和进取精神,引导其走向全面发展。
大学体育教学应当对教学模式、内容、方法等作出彻底地变革,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多元化,拥有更好的灵活性[5]。
7结论
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体育教育是比较核心的部分,同时也是帮助学生培养合格品质的重点学科。
高校体育活动中,拓展训练的开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体育训练的踊跃性,让他们从体育教学中得到更充足的学习体验。
利用拓展训练,也能够引导学生树立起顽强的体育精神,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该种训练方式,能够让学生拥有更强的学习以及创造能力,对学生在校园和今后社会中的发展均有重要的保障意义。
參考文献
[1]孔庆波.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3,5(1):41-43.
[2]罗磊.试论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成功:教育,2008(3):221-221.
[3]翟洪军.浅析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观察旬刊,2014(4):55-57.
[4]蒲艳,余静.探讨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育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5(27):135-136.
[5]李丹.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读天下,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