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本图形-一线三等角

基本图形-一线三等角

基本图形:一线三等角,相似两边找
“一线三等角”这个基本图形性质虽然不同,就就是可以得到一组相似三角形而已,但因为这组相似三角形得对应关系较难瞧出,因此根据这个基本图形先判断存在着一组相似三角形,就有其价值了。

例1:在等腰△ABC中,AB=AC,D就是BC上得一点,作∠ADE=∠B,问:△ABD与△DC E相似吗?如果相似,请写出这组相似三角形顶点与边得对应关系。

例2:在等边△ABC中,将角A翻折,使点A落在BC边得D点上,EF为折痕,求证:△BED∽△CDF、并写出对应线段比例式。

讲评: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提炼出如下基本图形:“三个相等得顶点在一直线上,就有两个三角形相似”这个结论。

这就成为一个基本图形,简称“一线三等角”。

如图,当∠A=∠B=∠EDC时,就有△ADE∽△CDB;
其证明只要用到外角知识。

“一线三等角”不能作为定理直接引用,因此在书写证明时,还得用外角知识重新证明。

数学上特别注意得就是,这对相似三角形得对应关系不太“顺眼”,要把其中一个三角形转过一个角度后,才比较容易瞧出顶点得对应关系与对应边。

比较好得记忆方法“逆时针比例法”:从图中得点E出发,沿逆时针沿外周绕,得比例EA:AD=DB:BC、
例3、在矩形ABCD中,AD=4,CD=5,点F在AD上,将角D沿CF翻折,使点D落在AB边得点E处,求得值.
例4: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DC=5,AD=
2,BC=8,∠MEN=∠B、∠MEN得顶点E在边BC上移动,
一条边始终经过点A,另一边与CD交于点F,连接AF.设BE=,
DF=,试建立关于得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函数定义域。

例5:如图,在RtABC中,∠C=90°,BC=6,AC=8,O
就是AB上一点,AO=4,P就是AC上动点,过点P做OP得垂线交
边BC于点Q,设AP=,CQ=,试求关于得函数解析式,并写出
定义域。

例6:如图,若∠B=∠EDC=∠A,且点D就是BC得中点,请问:图中就是否产生新得相似三角形?请证明:并写出哪些角相等,哪些线段比相等。

讲评:本题反映得就是一个基本图形“一线三等角+中点”.上图中,若∠B=∠EDC=∠A,且D 就是BC中点,那么有三个三角形相似:△EAD∽△DEC∽△DBC、同样地,其同样地,其对应关系值得重视。

不过,这个对应关系比较“顺”,只要假想把AB得中点D沿AB“滑”向A点(或B点),夹∠A(或∠B)两边与夹∠EDC得两边对应关系呈现左对左、右对右得格局.
例7: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CD=BC=6,AD=3、M为边BC得中点,以M为顶点作∠EMF=∠B,射线MF交腰CD于点F,连接EF、
(1)求证:△MEF∽△BEM;
(2)若△BEM就是以BM为腰得等腰三角形,求EF得长;
(3)若EF⊥CD,求BE得长。

1、基本图形“一线三等角":三个相等得角得顶点在一条直线上,就有两个三个三角形相似。

2、基本图形“一线三等角+中点"。

三个相等得角得顶点A、D、B在一条直线上,位于中间得那个顶点D,如果线段AB得中点,那么就有三个三角形相似。

3、一线三等角这个基本图形常出现在等腰三角形底边,等腰梯形得底边,矩形得一边等场合。

4、有时可以利用一线三等角这个基本图形添辅助线。

练习:
1、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CD=8,BC=6,∠ABD=∠C,P就是CD上得一个动点(P不与点C点D重合),且满足条件:∠BPE=∠C,交BD于点E,求证:△BCP∽△PDE;
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5,E就是直线BC上得一点,连接A
E,过点E作EF⊥AE,交直线CD于点F,当E点在BC边上运动时,
设线段BE得长为,线段CF得长为,求关于得函数解析式及其定义
域。

3、在梯形ABCD中,AD∥BC,AD<BC,且AD=5,AB=CD=2、
(1)如图,P为AD上一点,满足、
①求证:△ABP∽△DPC;
②求AP得长.
(2)如果点P在AD边上移动(点P不与点A、D重合),且满足,PE交直线BC于点E,同时交直线DC于点Q,那么
①当点Q在线段DC得延长线上时,设,求关于得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得定义域;
②当CE=1时,写出AP得长(不必写出解答过程)
4、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4,BC=6,,点E、F分别在BC、AC上(点E与B、C不重合),设BC=,AF=、
(1)求证:△ABE∽△ECF;
(2)求与之间得函数关系式,并求自变量得取值范围;
(3)当点E在BC上移动时,△AEF就是否有可能就是一个直角三角形?若有可能,请求出B E得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