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小学期末质量检测分析报告(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2012年7月10日黄石小学期末质量检测分析报告(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为了进一步了解我校新课改以来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在区教育局和学区统一组织下和安排下,对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进行了质量检测。
这次检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校教学状况。
透过学生的试卷,并结合有关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现将我校本次质量检测情况进行如下的深入分析和反思:一、成绩统计及分析1、语文分数段统计表2、数学分数段统计表3、英语分数段统计表二、考试实施方式及执行情况本次测试严格遵照区教育局的统一安排,单人独坐。
依照区教育局要求制定了更细致的评分标准,流水阅卷,反复核查后在领导的监督下启卷。
因此,考试成绩是真实、可信的。
三、各科试卷分析(一)、语文1、试卷结构、特点及试题分析从整个卷面来看,基础知识学生掌握较好。
学生在拓展阅读的能力这方面知识欠缺太多,教师平时拓展还不够。
学生成语积累与运用能力失分率原因为:一是积累的量少,虽有一定的积累量,但字写得不规范。
可见学生平时的积累习惯没养成;在积累方法上只注重背,忽略写;语文课外阅读量不够。
修改病句,学生对病句类型掌握不全(词语搭配不当、前后矛盾、语序颠倒、句子不完整等)。
以上内容,教师在指导上要讲究方法,使学生掌握要领,训练的广度上和灵活性上要加强,不能只做教材上的练习,浅尝辄止。
课内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课内阅读能力,反映出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欠功夫。
最集中的表现是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句子的能力薄弱,一是对词语体会不准确,意义完全不对;二是体会句子的意思还停留在表层意义上;三是根本不做答。
语文阅读重在过程,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是在过程中培养起来的,而老师忽略了过程中读、悟、用、说、写、等方法的指导;学生阅读态度不认真,文章浏览一遍即开始作答,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不去认真揣摩,体会,感悟。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在积累方面的吸收与内化,逐步形成能力。
课外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拼音识字、词语盘点、句子沙龙这几道题答的还算可以。
而快乐阅读虽然做答了,但不贴切;有的学生直接不做答。
反映出教师对学生阅读习惯培养欠功夫。
习作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从自己经历过的生活中选材,自拟题目,写起来有话可说,也能写出真情实感。
但是有的学生还没有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在分段、错别字、标点符号等问题上而失分也不少。
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有待加强和提高。
全卷各部分比例适当,知识覆盖面广,题型多样,内容丰富,没有偏题、怪题,难易度适中。
(1)、注重人文性。
因为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语文课标倡导的一个科学理念。
小学生年龄小,心理承受能力差,对考试非常恐惧。
我们尽力营造一种宽松、愉悦、和谐的试卷氛围,缓解学生紧张情绪,让学生轻装上阵,快乐考试。
(2)、题型丰富。
小学生活泼好动,一成不变的题目形式会使学生感到疲劳厌倦。
因此,试卷的题型多样化,利用图片组词等形式的出现,不断刺激学生,增加答卷的快乐,启迪学生心智。
(3)、增加试题弹性,给学生选择空间。
2、本次命题的宗旨及命题情况分析本次语文试卷秉承了往年考试的一贯宗旨和原则,依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紧扣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注重语文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考查,渗透过程与方法的考核,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增加主观性试题分量,鼓励孩子有创见地表达,增强试题弹性,给学生选择空间。
在试卷形式和内容上给广大教师以导向作用。
本次命题以教材为本,以课标为准绳,体现新课标理念,全面的考察了学生对教材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对语言的积累、语感能力的形成都有不同程度的考察。
整张试卷难易适度,覆盖面广、形式灵活多样,既有深度又有一定的广度;既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多的关注了平时的训练与应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准确把握了本册教材的知识点,而且考学生身边的语文。
句子沙龙、快乐阅读、说话些话都有一定的灵活性、开放性,体现新课标对学生知识、技能及生活中应用的监测目标。
(1)、语文基础知识的比重大,充分考察双基掌握情况本次试题牢牢把握住教材,考察教材中应知应会的知识比重加大了。
如:读拼音写词语、补充成语、记忆乐园等题考察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关注积累,形式灵活。
考查了学生平时的积累量学习语文是学生语言的积累过程,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对经典佳作、词语的积累以及生活实践中对身边语文的积累才会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厚积薄发。
本次测试中相关的考察点占了17%。
试题的考察形式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3)、关注阅读理解,考查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语言理解运用能力是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阅读能力的强弱也能直接看出语感水平。
例如:四年级语文阅读《鱼游到了纸上》,问:描写青年画鱼的句子;《害怕当中说话怎么办》中读了故事的感想是什么,既考查了课内阅读的知识,有让学生有了思考的余地。
(4)、口语习作以实际应用为考察重点。
本次习作给了材料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遇到的问题对学生的口语和写作水平进行发挥,习作达到了考察的目的。
3、取得的成绩(1)、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比较理想。
从卷面看,学生对本册教材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情况较期中有很大进步。
学生对抄写、拼音写汉字、把成语补充完整、补充诗句等题掌握得较好,能基本达到《课标》要求。
本学期教师注重了基础知识的教学,开展的各类训练更扎实;同时也注重了平时课内知识的积累,以及对课外、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问题的观察与积淀。
因此学生的记忆、理解及应用能力呈现出上升趋势。
已具备了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学生的口语习作水平有明显提高。
本次口语习作给了材料和插图,学生在习作中有话可说,口语和写作水平得到了充分发挥,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让习作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真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习作达到了考察的目的。
4、存在的问题(1)、基础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扎实。
从这次考试中可以看出教师们的观念已经转变了,注重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运用。
但教法是否实用,学生是否受益呢?从学生的卷面上就可一目了然。
①学生都基本能规范的抄写。
②题中考察的都是本册书中的生字,是应知应会的内容,但仍有极个别学生写错别字。
学生现在普遍出现类似问题,原因何在呢?作为教师不是讲过了就算完成任务,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并能灵活使用才是更重要的?对此,教师应加强平时新授课时对生字的处理,不光让学生掌握字形,还应让学生了解字义。
教师还应有意识的将学过的生字放在一起组合成新词,这样学生才会正确的使用这些字,丰富词汇量。
③成语积累错误多出现在学生对描写描写河水气势宏大的成语积累不够。
其实本学期我对成语的归类积累下了很大的功夫,但却忽视了对此类成语的积累,对此很遗憾。
④改错字一题中部分学生找出来了,但又改错了,失误较多。
⑤补充诗句学生回答较好,个别学生关键字却写错。
(2)、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共性----审题不认真。
粗心大意、审题不清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它经常让学生与完美擦肩而过。
例如:第5题要求写出近义词,有学生填的却是反义词;第8题要求写反义词却写成近义词。
(3)、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有待提高本次测试中学生的积累、阅读、习作从整体上来看还是有进步的,但学生的思维还不够广,个性化的理解还不够理想。
这就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鼓励学生拓展思维,培养学生观察、搜集、查找、创造的能力。
避免全班千篇一律,鼓励个性化的感悟、见解。
另外,教师的指导、检查要细致到位。
教学中教师对目标达成的程度应更多的关注。
5、原因分析(1)、教材北师大版的教材重视学生的理解感悟,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但教材容量大,知识点不很明确。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只能蜻蜓点水,眉毛胡子一把抓。
与旧教材相比,表面上看课后问题少了,简单了。
其实不然,里面的训练点多了,需要掌握的信息量也增大了。
考察的知识点面广,形式灵活,无法准确把握。
导致教师们只能通过加大作业量,大量做与教材配套的试卷,以此让学生多见题型,开阔视野。
造成教师疲惫不堪,学生负担加重。
(2)、自身目前教学思想还比较落后,表面上接受了新课程,其实并未真正认识。
课前对教学内容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作为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学生学会学习才能灵活掌握知识,融会贯通。
因此,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自身的语文素养都有待提高。
6、改进及提高的措施(1)、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要加强学习,认真反思,要有充足的知识、能力储备。
(2)、夯实基础。
创新的同时不能忽略基础知识的教学。
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教材,钻研教材是教师上好课的重要保证。
课前要准确全面的理解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真正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3)、充分利用教研等活动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教学上取长补短,尽快缩短班级间的差距。
(4)、加强课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教师要善于观察、思考,适时转换和优化知识结构,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参与教学,亲身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热情。
(5)、力求让知识“活”起来。
设计更合理有效的课后作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同时又能发挥作业的实效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从基础的讲读课文入手,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再对文本展开多样化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这样有助于学生思维水平和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
充分利用读书笔记、读书演讲等系列读书活动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同时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表达能力。
(7)、对学生作文评改的指导落到实处,使学生的作文评改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尤其多照顾中差学生。
(8)、随着教学资源的不断开发,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
教学中,教师应适时的指导学生掌握相关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将知识和能力相课外迁移,同时使课外学习成为课内的补充。
(二)、数学1、命题情况命题时,主要以教材为题目来源,且大部分题目都能从教材中找到原型。
从卷面看,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基础知识,通过填空、判断、选择、计算等形式检测。
第二类是应用,主要是通过操作、应用实践等形式检测。
试题中基础题、较易题、稍难题比例适中。
2、试题及学生答题分析(1)填空题:主要是考查基础知识,学生失分不是太大,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作答,有极少题学生做起来有难度。
(2)判断题:这道题主要是对重要问题、学生平时容易混淆的知识的检测。
从答题来看,学生对有关概念性的知识没有深层次的理解,只有一些表面粗浅的认识,因而造成知识模棱两可,判断不准。
(3)计算题:直接写得数题目,新课标强调应加强口算题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这些都是简单的口算题,但学生答卷中有看错运算符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