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学法指导今天,根据学校的安排,我和同学们谈谈高一语文学习的一些特点、要求和方法,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语文对于我们目标有二:一为人生,一为应试。
语文教育作为母语教育承担有其他科目不能承担的使命;思维必须依靠语言,语言之外无世界,语文作为语言,其它科目所不能具有的重要性。
语文是一个人一生中离不开的工具,不管你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功都是不可缺少的,它将制约着你事业的发展和生活的质量,所以大家必须重视,这也是为什么说一为人生。
但是就目前而言,应试离我们很近。
虽然我们天天在批判“应试教育”,然而,既然高考还存在,我们就无法逃避它,而不管你是不是喜欢它。
全国的高考方案有很多种,但不管是哪一种方案,语文都是主要考试科目,占150分。
所以,我们不仅要学,而且必须学好它。
语文想要学好是不容易,它体系博大内容浩繁,融思想、知识与艺术为一体,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时间的长久性决定它不能一蹴而就,所以不能急功近利,为应试求成绩,语文成绩的提高有赖于语文素养的增强,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
要学好语文,第一要著就是要喜欢她,对她有兴趣。
语文,是知识海洋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这里有灿烂的唐诗宋词、千古文章,有耀眼的文坛泰斗,才子风流;这里有大漠长河,有小桥流水,有红楼遗梦,有英雄故事;这里有人生的睿智,生命的哲思,有纯美的情感,高贵的灵魂……语文,她博大恢宏,包罗万象。
她会照亮你的生活,丰富你的人生,引领你的前路。
只要你愿意,只要你爱她,她将给你丰厚的回报。
我们首先应该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我们学习与成材的动机源和催化剂。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一个学生能不能学好某门课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这门课程有没有兴趣。
我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都乐于去做,而且积极主动,甚至废寝忘食。
对不感兴趣的事,就消极应付,不去完成。
假若你对语文没有兴趣,那么我请你试着对它产生兴趣,久而久之,你会发现你真的对它产生兴趣了。
为了使大家能更快的适应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下面我将从初高中语文的差别和高中语文学习方面两方面给大家做一个说明:一、初高中语文学科的差别。
第一点差异,也是知识系统本身的差异。
从汉字的音意,到文章的构思、布局、谋篇,从先秦的诸子散文,到欧美文学,高中语文知识的系统性更强,涉及的面要更广,教学内容更深了。
例如:从教材看,初中学的是一般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高中学的是复杂的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
对于教材中的文章,初中阶段是“大致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具体理解”。
高考现代文阅读考的也就成了内容涉及面很广,理解有一定难度的论述类文章和内容比较复杂、手法多样的小说和传记。
第二点差异,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
如议论文,"教学大纲"规定:初三要"能把握文章阐述的观点,了解论证方法,领会语言的严密性",而到高中则要求"能理清层次,把握中心论点,分析论证方法,注意文章的逻辑性",到了高三又进一步要求"能比较熟练地阅读一般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具有一定的质疑、释疑和评价的能力"。
初高语文差异如此之大,那么在高中如何学好语文呢?大前题就是要重视。
态度决定一切。
平时不认真学习,不勤于积累,不把这150分的科目当成重要课目来学,是不可能学好语文的。
讲到我们具体的学习方法,我们要准备三个本子,养成八个习惯。
语文学习中要用好三个本子:知识本、错题本和随笔本。
知识本是用来记录语言和文学方面基本知识的,从字形、词语、标点到句法、修辞,归纳搜集整理,同时对文学常识,写作知识等注意搜集,可构建起自己语文知识的框架体系。
还可以配合改错本,记录在考试和学习中碰到的错题,时时翻看,语文基础扎实的同学很多都有这个本子,甚至成为“秘密武器”。
同时利用这个本子做好语文资料的积累,从妙辞佳句到精美文章、从历史掌敌到民间俚语、从术语名词到文学流派、从文学描摹到专题研究,可作随时的大量的摘录抄写。
错题本其实就是摘录自己在学习和考试中出现的错题,疑惑,随时翻阅巩固复习,记下错误的地方,思考出错的原因,渐渐地把一些知识点形成自己的潜意识,牢记的就可以划掉,把厚本变薄,争取不带着问题上考场。
尽量减少错误的重犯。
随笔本则是用于创造的写作园地。
文章是越写越顺,思想是越阐越明,留住瞬间的思想火花,记录稍纵即逝的情感波澜。
我们三年如一日学习高中语文,其最终目标是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实现自己的大学梦。
60分的高考作文几乎占语文总分的半壁江山,作文成绩的高低直接决定语文成绩的高低,所以,平日的作文训练不可等闲视之。
当下的作文话题(或者材料)都紧扣时代主题,反映时代面貌,凸显时代精神,所以,同学们作文中的材料也得常用常新,不要动辄举为人民服务的例子还是“雷锋叔叔”,举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例子还是发明电灯泡的“爱迪生”。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同学们要关心时事,关心社会,关注你身边的人和事,捕捉你心灵的感受,这些才是你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
很多同学做作文有为难情绪,或难以下笔,或言之无物,究其原因,还是材料占有的少,生活观察的少,心灵感悟的少,练笔的时间少。
我一直认为,学生的作文是练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
我甚至固执地认为,学生可以抄他人优秀的作品,可以背他人优秀的作文,如果他们能够坚持下来,不愁写不出自己的作文。
可问题是有多少同学肯下功夫去背别人的作文,去抄别人作品,除了老师留下的课堂作文不动脑筋地抄抄之外!勤于练笔,不失为作文的成功之道,什么时候同学们有了倾诉的欲望,有了下笔的冲动,那时你离“会写作文”就不远了。
语文学习要养成八个习惯:1.主动预习的习惯强调课前的预习,是学会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习的初始阶段。
—般的预习要达到以下四个目的:一是要对课文或下一课所学的内容及层次有大致的了解(给长文章的段落做好标记,结合注释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正音释义):二是要巩围复习旧知识,理解新知识,能把新旧知识进行粗层次的有机联系:三是要找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尤其对那些似是而非、似曾相识的知识要特别引起注意:四是要了解课文后面的练习,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记号,等老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出。
预习实际上是听课前在思想上、心理上及知识上的准备。
2.大声诵读的习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这都说明了反复诵读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体会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有利于理解、记忆,读多了,读久了,你就可以“出口成章”。
多背些古典诗文,受用终生。
从应试的角度看,我们分析高考的考试说明和作文评分标准,以及历年优秀例文,从中发现,许多精巧的文章都有意识地化用文言诗文的名句。
从我们的终身发展来说,这些经典篇章,能让我们承继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熏陶我们的气质风度,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
3.勤查字典词典资料。
我们在阅读和学习过程中常会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和不明白的知识。
如果事事都要问老师,不但不能主动排除学习障碍,而且会养成依赖别人的不良习惯。
其实,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少是可以通过查字典、词典就能够解决的。
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就等于有了一位终身相伴的良师益友。
同学们起码有两本工具书,一本是现代汉语词典,一本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工具书。
闲暇之时,信手翻来,你会发现有许多词汇不是你想像中的语音和意义,比如“虚与委蛇”的“蛇”误读作“shé”(应读“yí”),比如“三人成虎”往往望文生义地理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正确理解为城中本无虎,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
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重复即能蛊惑人心)。
所以,必备的工具书必不可少,这对语文知识的积累非常关键。
当然,再好的东西也在于运用。
字、词在于积累,句段篇章也在于积累,对优美的名言警句、哲理散文要收集在册,熟读成诵,如数家珍,信手拈来。
4.勤于思考,主动参与。
语文课学生都爱上,不像理科那样思维缜密,稍一疏忽前后衔接不上,大脑的弦时刻绷着,也不像外语,有听不懂的单词,就理解不了意思。
而语文,即使溜号一会儿,还能回来,因为是母语,还能听得懂。
很多同学课堂上只重视老师给的结论,中心等,殊不知,长此以往,语文的能力就难以形成了。
有的内容,如中心、段意、思路等,一旦记录下来,也就没有很大的价值了,关键在于思维的过程,形成能力的过程。
比如学数学,数学题孩子们长大了后不一定再会做,但数学的思维形成了。
所以,只有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才能提高思维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取得好成绩。
要知道,中高考阅读和生活中的阅读都是我们没有学过的呀。
另外,必须立足课堂,课堂都学不好,更遑论其它时间和处所了,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解决所有问题,这样可以将课馀时间用来做别的事情。
5.勤读课外书籍。
语文素养的获得不仅仅在课堂,更在课外书籍中。
人生有很多的阅历和情感是我们这辈子无法亲身经历的,但是书中却沉淀着人类几千年来的各种人生遭际和情感,通过读书我们会体会到并且产生共鸣。
与前人对晤,与他同悲欢。
凡有关语文的书籍都可读。
诗词歌赋、中外名著自不必说,语文类报刊也是必读之书,如《语文报》《作文通讯》《小小说选刊》《中学生阅读》《读写天地》等,对于其它各类书报可有选择地读,如《青年文摘》《散文》《读者》《中国青年报》等也很适合中学生阅读。
读多了我们看到好的文章的某段经典评论,产生的某种共鸣;某种精彩句式,就想方设法用在自己的文章中,这就是语言的敏感。
看电视也可以视为一种补充,我不赞成沉缅于电视,看电视电影来代替文字阅读,但是电视很多很好的节目,如“百家讲坛”“今日关注”“探索发现”“科技之光”“社会记录”“面对面”“大家”“质量报告”等。
6.勤记笔记。
上课笔记一定要认真记,这样当上课结束后可以温故知新,以后复习也方便。
课堂笔记不应只是老师的板书。
高中语文板书较少,所以要学会听,听老师的,同学的发言,将有用的记下来。
如果等老师写在黑板上的话,恐怕一节课也会等不到。
7.规范书写的习惯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
要写好字并不难,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每天抽出5分钟的时间临帖(最好是钢笔字帖),临习三年,坚持不懈,那么最终就一定能出手不凡,出人头地。
但最起码我们可以在做作业认真书写,把字写清楚,写端正。
写一手工整规范的汉字,不仅体现语文的基本功,也是高考的需要,现在高考作文要求中明确规定每一个错别字扣一分;卷面不洁也要适当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