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摘要】学校的培养目标不仅仅是造就一批“知识性”的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千百万具有创造精神的新型人才。
因此,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也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创造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如何根据高中语文学科的特点,充分发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训练功能,加强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这是一个需要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创新教育;高中语文
随着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学科在教育模式上都实现了深化改革和完善。
在改革的过程中所运用最多的就是创新教育,这点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高中语文中的创新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求在对语言文字、阅读写作各项教育内容中都要体现出创意的和个性上的表达。
一、目前我国高中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的问题
(1)在教学中重文体、轻风格。
目前在很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依旧将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主攻方向,表现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写作文体,在写作文体的选择上更多是为了迎合高中大大小小的考试。
虽然在语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也提出了创新的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谓的创新也只是找出更符合考试要求、可以拿高分的写作文体,而忽视了写作本身的创新性。
(2)课堂教学重结果、轻过程。
目前在很多高中语文写作教学
中都存在当堂作文这种教育模式,其实质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可是在实践中却变成了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
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实际上就是在训练考试中的作文能力,而不是真正的写作。
同时老师往往仅仅是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话题,然后就是规定一定的时间进行写作。
这种教学方式过于重视结果,即看大家在一定的时间内到底可以完成多少,或者说在一个学期可以完成多少。
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写作的质量,也无法实现写作教育上的创新。
二、新时期下高中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
(1)写作内容要求自由表达。
教育改革中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和认识到社会认同和自由表达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在写作方面不会一味地照搬照抄老师的观念和写作要求,而在语文写作过程中真正表达出自身的真实感受,在文章中体现出真性情、真体验和真感受,这才是写作的真实目的所在。
要明确写作目的在于情感上的抒发和心灵上的抒发,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应试教育。
(2)读写关系要求与自然融合。
写作不是一种可以闭门造车的活动,而是必须将写作跟实际的生活相结合,更通俗点说是必须在自然中寻求写作的灵感。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读跟写之间的关系,要明确新的课程标准下对写作理念的全新认识和构建。
(3)写作目的要求从工具理性走向人文理性。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使用“表达与交流”这一表述方式,就是力求从以人为本的高度,从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高度,来认识这方面的语文课程
内容,以彰显写作的人文特征。
将写作视为一种生命状态,是一个人的自然状态、社会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统一体。
三、新课标下高中作文写作体现创新性的具体措施
(1)实现以写为本,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
我们知道,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仍然处于“以读促写”阶段,是以阅读为本位、以写作为附庸的格局。
我们必须从语文教材的改革入手,加大作文教学内容的比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做出科学合理的编排,从而给师生提供教与学的依据;或者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真正确立写作和写作教学的本体地位,从而形成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高中作文写作教学新格局。
(2)牢固树立大作文教学观,建立开放的、活泼的写作训练体系。
首先,作文教学必须突破封闭格局,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的怀抱和社会生活的洪流之中,使学生懂得作文必须有感而发,只有不断地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实现对写作素材的积累。
其次,要注重从阅读及视听媒体中汲取营养,特别是电视、电脑进入千家万户,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教师应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利用阅读来实现对写法分析和运用指导的加强。
要充分认识到写作教育跟阅读教育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阅读教育来实现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在阅读教学中,要把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提取出来,结合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在讲明写作理论、方法等基础上,要具体分析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