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第十章 第四纪生物界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第十章 第四纪生物界
(一)、早更新世动物群 2.元谋动物群(南方) 云南元谋动物群地层分上、下两段。下段孢粉属于亚 热带气候环境,哺乳动物化石虽有犀、牛,羊、鹿等类化 石,但以剑齿象居多;上段气候渐转为凉爽草原一森林草 原,以云南马出现为特征,也正是元谋人生活的环境。据 古地磁年代测定,元谋组下段时代为距今3.1—2.1Ma,上 段为距今2.1—1.5Ma。而元谋人生活年代距今1.7Ma。
第一节、第四纪生物界
一、第四纪哺乳动物 (一)、哺乳动物的特征
哺乳动物化石是第四纪地层划分和确定第 四纪地层年代的重要资料之一。
自然界中动物迁移,主要是为了觅食,繁 殖和逃脱敌害,并传播种类和扩展分布区域。 冰期与问冰期促使动物群发生大规模迁徙和绝 灭。
哺乳动物生活场景
第一节、第四纪生物界
一、第四纪哺乳动物 (二)、化石的鉴定
(一)、早更新世动物群 2.元谋动物群(南方)
标准地点在云南省元谋盆地。元谋组地层厚 695m,上部发现迄今我国最早的人类化石和丰富 的哺乳动物化石。共41种类,定为种的有26个, 绝灭属未定为种的有4种,共30种。其中绝灭的 种为26种,占86%以上。
第一节、第四纪生物界
二、中国第四纪主要动物群
第二节、人类的发展
(一)、早期猿人 中国在云南发现的早更新世“元谋人”
二枚门牙,并有几件石器和许多炭屑,是否 为这个阶段的人类未定。在泥河湾及西候渡 下更新统地层中发现石器,未找到人化石。 这些线索暗示,我国南北方都有可能找到比 北京猿人早的人化石。
“元谋人”二枚门牙
第二节、人类的发展
(二)、猿 人 生活在0.2—0.7Ma前,也称直立人或原人。 特点是,肢骨完全适合于直立行走,所发现的爪哇 猿人大腿骨同现代人极其相似。脑容量介于现代人 与猿人之间,爪哇猿人脑容量为853—914ml,中国 猿人则为850—1220ml,现代人平均为1035ml。额骨 低平,眉骨脊发达,颌骨粗壮,显得十分原始。牙 齿也介于现代人和猿之间。这时人类已经用火,制 造较多的石器,能够捕杀较大型食草兽。
第一节、第四纪生物界
二、中国第四纪主要动物群
(一)、早更新世动物群 1.泥河湾动物群(北方) 发现地点在河北省阳原县石匣乡泥河湾村附
近。化石埋藏在河湖相浅红、灰绿、灰白色砂、 砂砾层、砂质粘土和泥灰层中(今已成高阶地)共 有30余种。
第一节、第四纪生物界
二、中国第四纪主要动物群
(一)、早更新世动物群 1.泥河湾动物群(北方)
第一节、第四纪生物界
二、中国第四纪主要动物群
(三)、晚更新世动物群 3.大熊猫一剑齿象动物群 华南晚更新世动物群仍然以大熊、剑齿象、中 国犀等为主。但现生种比例更大。在广西洞穴堆积 中,巨猿动物群现生种占42.2%(17种),万县盐 井沟动物群占57.7%(26种),到晚更新世则占70 %(28种)。
三、第四纪无脊椎动物
主要包括微体动物及软体动物化石。第四纪 研究较多的微体古生物是有孔虫和介形虫化石, 第四纪绝大部分有孔虫和介形虫一直延续至今。 因此,从生物地层学的原则来研究往往难以奏效。 然而这些生物反映的生态环境以及气候环境,是 研究沉积相和古气候的重要依据。对于划分地层, 特别是对深海相地层的研究,是很重要的气候标 志。
第一节、第四纪生物界
二、中国第四纪主要动物群
(三)、晚更新世动物群 4.山顶洞动物群 发现于周口店北京猿人洞穴的顶侧,有十分接 近现代人的真人化石——山顶洞人,和进步的骨器文 化。哺乳类化石有48种,但大部分是现代种。绝灭 的只占12.1%,即晚期鬣狗,洞熊,象、犀牛和 驼鸟等。时代为晚更新世后期。最近用14C同位素测 定年龄为18 865±420年前。
第十章 第四纪生物界
第四纪动植物 人类发展 石器文化
第一节、第四纪动植物
一、第四纪哺乳动物
(一)、哺乳动物的特征 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中身体结构最复杂最高 等的一纲。器官系统发达,能够适应复杂的生活 环境,新陈代谢十分旺盛,并且大多数具有完善 的调节体温的能力、能够维持高而恒定的体温, 适应外界气候,广泛地分布全球。
在四川省万县盐井沟的洞穴堆积层里发现, 化石种类有大熊猫、东方剑齿象、纳玛象、中 国犀、巨猩猩、竹鼠、水牛、中国鬣狗等。又 称为剑齿象一大熊猫动物群(狭意)。
第一节、第四纪生物界
二、中国第四纪主要动物群 (三)、晚更新世动物群
1、萨拉乌苏动物群(北方)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审
旗红柳河(萨拉乌苏河)大沟 湾附近。
第一节、第四纪生物界
二、中国第四纪主要动物群 (四)、全新世动物群
与现代基本一致,但研究不够。早期 有个别绝灭种,受气候变动,对人类活动 影响比较大,中国特有一种四不象鹿,出 现于晚更新世,全新世以江淮为中心广泛 分布,称四不象鹿动物群。后来可能因为 狩猎,数量减少,现在只在动物园里有。
第一节、第四纪生物界
鉴定哺乳动物化石,主要以能够 保存完整的骨骼,牙齿等为依据。
第一节、第四纪生物界
一、第四纪哺乳动物
(二)、化石的鉴定 1.骨骼 哺乳动物骨骼的主要特点是头骨的容 积比较大,这种特点和脑的发达相称。 其次是脊椎骨,最大特点是椎体呈平凹形,有 明显的椎间软骨盘。分颈椎、胸椎、腰椎、骶椎、 尾椎等5部分,除尾椎外,各部分脊椎数目都少有变 化。通常颈椎7个,胸椎12—14个,腰准5—7个、骶 准2—5个,尾椎则为2—36个。
第一节、第四纪生物界
二、中国第四纪主要动物群
(一)、早更新世动物群 1.泥河湾动物群(北方)
特点 (4)现生种只占8%,90%以上已灭绝。 表明第四纪气候较上新世变冷变干,可能为 森林草原环境。这个动物群,向西见于青海共和 县,向北到阴山,向南至淮河平原。
第一节、第四纪生物界
二、中国第四纪主要动物群
中国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极为丰富,俗称 “龙骨”,很早就为我国人民采掘,当作药物。 经古生物工作者研究,特别是建国以后,大规模 社会主义建设工程揭露出许多化石,获得了大量 新材料,对我国境内一些重要酌第四纪哺乳动物 在地质历史上所占据的位置已比较清楚。
第一节、第四纪生物界
二、中国第四纪主要动物群
第四纪哺乳动物群是在上新世发展起来 的,为与新第三纪划分,应特别重视新生种 属的诞生,作为新时代开始的标志。把象、 真马和牛3个现代属的出现作为第四纪的开 始。
第一节、第四纪生物界
二、中国第四纪主要动物群 (二)、中更新世动物群 1、周口店动物群(北方)
因为含有中更新世标准化石北京猿人和大 量的肿骨鹿,所以又称它为中国猿人一肿骨鹿 动物群。但整个动物群反映的气候条件和环境 比较复杂。
第一节、第四纪生物界
二、中国第四纪主要动物群
(二)、中更新世动物群 2.万县动物群(南方)
第一节、第四纪生物界
二、中国第四纪主要动物群
一个化石动物群中,如有其中的一个,又有比较 多的第三纪残遗种(2—3个),和很多更新世特有动物, 及一部分现代生存种属,就代表更新世初期,如动物 群有大量更新世特有种,个别第三纪残遗种,和较多 的现代种,则代表更新世中期,如果绝无第三纪残遗 种,只有一部分更新世特有种,而大量是现生种则为 更新世晚期。全新世几乎都是现生种,没有或仅有个 别更新世特有种。
第一节、第四纪生物界
四、第四纪植物群
植物在生长发育后和植物群兴衰过程中,与外 界环境密切联系,能够明显指示气候干湿、冷暖, 地面升降变化。孢子花粉分析技术为确定不同时代 沉积物中组合提供了丰富资料。
第二节、人类的发展
(一)、早期猿人 生活在0.7一1Ma以前。特点是,能直立行 走,但脑容量不大,约500—800ml,有的比大猩 猩(320—650ml)大不了多少。颌骨粗壮,顶骨矢 状脊突起,眉骨脊发达,表明嘴嚼器官强大。 但齿列成弯弓形,犬齿小,臼齿尖低圆。制造 的石器极原始,仅取自然砾石稍做加工,称“ 砾石文化”。只能捕杀较小的动物。
第一节、第四纪生物界
二、中国第四纪主要动物群
(三)、晚更新世动物群
1、萨拉乌苏动物群(北方)
特点 (3)、有许多现生种类,如野马、野驴、 赤鹿、野牛、骆驼,狼、獾等。绝灭种只 占32%,现生种占68%。也称赤鹿一晚期 鬣狗动物群,或称黄土期动物群。
第一节、第四纪生物界
二、中国第四纪主要动物群
(三)、晚更新世动物群 2、猛犸象一披毛犀动物群(东北) 分布于内蒙东北部、黑龙江和吉林,有大量典型 的猛犸象化石和披毛犀、驼鹿、赤鹿、河套大角鹿、 野马、野驴、原始牛、野牛、晚期鬣狗、洞熊和小的 啮齿类化石等。多出自黄土状粘土及下部之砂砾层中, 顶部黑土层有细石器和陶片。这一动物群代表一种寒 冷的冰期气候。
第一节、第四纪生物界
二、中国第四纪主要动物群
(二)、中更新世动物群 1、周口店动物群(北方)
特点是: (1)第三纪残余古老种类仅有剑齿虎; (2)由早更新世演化来的更新世种类有三门马, 中国大角鹿(肿骨鹿)、葛氏斑鹿、梅氏犀、纳玛象、 中国鬣狗、中国貉、杨氏鹿、洞熊、后丁氏鼢鼠及晚 期鬣狗等;
第一节、第四纪生物界
第一节、第四纪生物界
二、中国第四纪主要动物群
(二)、中更新世动物群 1、周口店动物群(北方)
标准地点在北京猿人化石产地——北京市西南5Okm 房山县周口店。化石埋藏在周口店第一地点洞穴堆积 层中,整个洞穴堆积层厚度约40m,经建国前后多次发 掘,哺乳类化石多达99种,并有北京猿人化石和万件 以上的石器,为世界所罕见。
第二节、人类的发展
(三)、古 人
中国发现的有广东马坝人,湖北长 阳人,山西丁村和内蒙古自治区河套人。
第一节、第四纪生物界
一、第四纪哺乳动物 (三)、第四纪哺乳动物的分类
1.啮齿目 鼢鼠、豪猪。 2.兔形目 短耳兔、家兔。 3.奇蹄目 马、犀牛、貘。 4.偶蹄目 鹿、牛、羚羊。 5.长鼻目 恐象、乳齿象,象。 6.肉食目 狗、狼、狐,熊、鬣狗,猫。 7.灵长目 猴、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