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开展小学英语作文教学

如何开展小学英语作文教学


以读导写的写作步骤:
确定阅读材料—整体认知— 扩展阅读
–-分层递进—写法指导— 给出评价标准
—开始写作—对照评价标准评价—修改
作文 –—作品分享
有效Pre-writing案例: 录像1 录像2
1、填空 2、仿写 3、扩写 4、缩写 5、写信 6、写日记
7、命题式写法 8、故事续写法 9、故事改写法 10、看图作文 11、制作Postcard 12、写小报告
Pre-writing
2、Brainstorming 让学生看到题目后,把联想到的意念 写下来。可以从一个字(a word),一 个短语(a phrase)开始,然后让学生 的思维发散,联想到什么便写下什么, 无須讲求逻辑,要求在指定時间內列出 相关的信息。随后让学生将信息整理, 提取与主题相关的信息进行写作。
• Work is different ...
• Tools are different ...
• Communication is different ... •通讯与交流变化了……
•信息变化了…… •儿童变化了……
• Information is different ... • Kids are different ... And Learning is different!
1、W-H Questions Who---谁在这事件中? What---这事件关于什么? Where---这事件在哪里发生? When---什么时候发生? Why---为什么会发生? How---这件事怎样发生? 可以用这些问题來组成作文的材料, 从不同角度去看同一主題,帮助学生定 位文章结构。 (Example-录像片段)Miss Zhong
集体商定修改意见、 投票评出最佳作文
小组评的使用 方式有很多,请您 与大家分享一下 你的做法?
…… 其它评价方法: “评审团”、“家长评”
还有更好的评价 方式吗?
二、评价的语言--用什么来评? 1.描述性评价 2.等级评价 3.等级评价加上简短的描述性评语
it
to
So
有效Post-writing案例: 录像1 录像2
有效While-writing指导案例: 录像1 录像2
Post-writing
• 给出评价标准。 • 互评互改。 • 制作作文集。 • 成果展示。
Assessment
思考1:学生写作前,老师是否给予写作 的要求和评价的标准? 思考2:文章批改前,老师是否给予评价 的标准?
思考3:评价的标准是什么?
书面评、当面评 2.自己评 3. 结对评
面对学生作文中出 现的种种错误,老 师是否需要用红笔 一一指出并改正?
假如要进行结对 评价,你会怎么 对学生进行分组 结对?
用于操练句型和运用时态方面的写作。 投影学生作文→针对某一方面发表看法 →学生进行自我修改→老师进行最终修订
一、评价的主体--由谁来评? 4.小组评
3、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则以激发 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让学生养成规 范书写的习惯,布置适合学生年龄特点 的作业,如:每个学生准备一本写画本, 在教完该课的新单词后,要求学生画画, 写上单词,再造句;可以做单词设计, 随后造句,最后写成文章。四年级的学 生制作阅读卡,与同学交换阅读,互相 学习,共同提高,开始简单的读写训练。
作文原则
•快乐作文 (Happy composition) •简单作文 (Simple composition) •生活作文 (Life composition) •趣味作文 (Interesting composition)
面对一个迅速变化的世界, 你准备好了吗?
•工作变化了…… •工具变化了……
导言: 一个感人的故事 A touching story
• 每一天,无论你是否意识到, 你都在改变着你的学生的生活。
• Each day, whether you know it or not, you'll be making a difference in a student's life," ——John.
7、制作谜语或明信片 教师展示谜语或明信片,激发 学生也来动手制作自己的谜语与明 信片。然后通过大量的阅读材料, 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结构,让学生自 主感悟与总结,然后,通过小组的 形式制作谜语或明信片。
How to do:
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相关词汇, 针对时态,针对主要句型,联系生 活实际,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情景, 分析意境,通过各种小组活动,鼓 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开展口头作 文,体验“我能用英语写作文”的 成就感,让学生不怕写,喜欢写, 乐于写。
—美国国际民意测验公司 AP, 2005年8月11日
我市小学英语写作 教学的现状
(写作教学论坛片段)
思考: 如何有效地在各年 级进行写作指导? 在哪个年级开展更 合适?
小学英语学习的发展阶段
写作教学
五、六年级 教学重点
句型、 阅读
词汇、句型
三、四年级 教学重点
培养学习兴趣 积淀语言素材
一、二年级 教学重点
评价的标准
1、文章是否有内容?
(是否离题?是否切合话题?)
2、文章是否有标题? (是否书写正确?) 3、文章是否具有语法错误?
A)标点符号;B)大、小写;C) 单词拼写; D)书写;E)句型、时态 4、好词好句 (是否采用名言名句,是否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5、字数是否达到要求?
一、评价的主体--由谁来评? 1.教师评
5、Problem solving 给出不同的场景或难题,让学 生出谋献策,帮助如何解决问题。 并把建议写下来后,小组讨论解决 方案,并请同学出来汇报。(如生 病,不能上学/妈妈不开心了。)
6、Story telling 教师用故事导入主题,把主人 公的经历一一呈现,然后呈现图片 或关键词,随后让学生用第三人称 复述故事情节,最后通过小组或表 格的形式把故事写出来。
邮箱:macpool@
博客: /macpool/default.aspx
Sounds good . . . Now how to do?
对各年级的要求:
1、一年级的学生在听、说、读的基础上, 给予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画单词卡与 简单的绘本与手工画。 2、训练二年级学生基本的字母书写练 习,根据课文主题,创作绘本、卡片与 PPT。老师开始从简单的对话填空到自 由创作。
——学习也变化了……
因学施教---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思考: 1、学生是如何学习的,怎样的学习更高效? 2、怎样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写作中来? 3、在写作教学中,如何设计Pre-writing才有效?
The Learning Process
Exploring
(where I am)
Understanding
外籍专家Monica看英语写作教学
Monica的观点
从一年级开始教写作。 学生直接了解教学目标。 Word bank的使用。 小任务,步骤清晰,慢推进。 阅读与写作相互促进。 要给充足的时间。 Make it fun.
教学策略
• “联系”和“迁移” 。 • 关注差异,分层写作。 • 巧用小组,正确表达。 • 任务驱动,互动参与。 • 合理评价,体验成功。
课程标准(2级要求)
能模仿范例写句子,能写出 简单 的问候语,能根据要求为图片、实物 等写出简短的标题或描述,能基本正 确地使用大小写字母和标点符号。
教材的目标要求
(有关“写”技能) 第3册: 能够填空完成句子; 第4册: 能够模仿示范写出完整的句子; 第5册: 能够正确运用大小写字母和 标点符号造句; 第6册: 能够为图画写简短的文字说明; 第7册: 能够用更复杂的语言结构造句; 第8册: 能写出简短的段落和文章。
4、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要求学习规范 的作文格式。首先,每位学生准备写作 本、造句本、个人作文集。开始是编句 子、编对话、写短文,进行模仿作文、 情景作文、想象作文。然后,经过多次 批改后(学生自改、学生互改、老师批 改等)学生把改好的作文抄到作文集中。 这样,训练了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与保 持学生的写作热情,同时,也培养了学 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分享
• 博客 /macpoo l/default.aspx
• 魔他将再也不会满足于在地上爬。
——海伦. 凯勒
让我们探索中共同成长
梁艺娟 8217620 中山市实验小学
1)按时间顺序(Time)My … plan 2)按空间发展(Space)My dream house 3)举例法(Examples)My teacher 4)过程陈述法(Process)My last summer vacation 5)因果关系法(Cause and Effect) A good/bad day 6)对比法(Comparison and Contrast) 纵向比较(item-by-item comparison) The changes in me 橫向比较(point-by-point comparison) The sports meeting 7)分类法(Classification)Shopping
教师让每一个学生与众不同 Teachers make THE difference
• 大多数人都回忆说, 中小学时代的老师 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 Most people say they remember a teacher from their school days who made a difference in their lives.
(where I want / need to be) Feedback (How well I did)
Acting
(to get there)
Senses By Which We Learn
• Hearing 11% • Sight 83% • Taste (1%), Touch (1.5%), Smell (3.5%) = 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