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生理学第八章血液循环测试题及答案

运动生理学第八章血液循环测试题及答案

运动生理学第八章血液循环测试题及答案总计: 6 大题,36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一、单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心肌不可能产生强直收缩,其原因是:A.肌浆网不发达、Ca2+贮量少B.心肌收缩是“全或无”式的C.心肌具有自动节律性D.兴奋后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2.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压力最高的时期是:A.心房收缩期末B.心室舒张期末C.快速射血期D.快速充盈期末3.运动时,大脑皮质的血流量相对保持不变,但内脏器官的血流量:A.先增加、后减少B.不变C.增加D.减少4.下列有关心输出量的描述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心室每收缩一次排出的血液量B.每秒钟心室排出的血量C.每分钟一侧心室排出的血液量D.每秒钟血液进入心房的血液量5.平均动脉压是:A.(收缩压+舒张压)÷2B.舒张压+1/3脉压C.收缩压+1/3舒张压D.舒张压+1/3收缩压6.在心动周期中,大部分血液由心房流入心室的时间是:A.心房收缩,心室舒张时B.心房收缩,心室收缩时C.心房舒张,心室收缩时D.心房舒张,心室舒张时7.下列关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的错误叙述是:A.此反射通常发生在动脉血压迅速变化时B.此反射对缓慢的血压变化不敏感C.在正常情况下,此反射对维持血压的稳定有重大意义D.当颈动脉窦内压上升到27000Pa以上时即可引发减压反射8.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心率表现为:A.静息时较慢B.小强度运动时较快C.最大心率比同龄人高D.阵发性心动过缓9.从卧位转为立位,会引起动脉血压暂时性降低,但接着又会通过哪种调节恢复其正常:A.肌肉收缩活动加强B.减压反射增加C.减压反射减弱D.体液调节加强10.心肌组织中,自动节律性最高的部位是:A.房室交界B.房室束C.窦房结D.结间束二、填空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1.健康成年男子安静时的心指数为()L·min-1·m-2,运动时则随运动强度增大()12.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最主要特征是有一个()期,此期历时约100~150ms,这是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的主要原因。

13.心肌细胞一次兴奋过程中,其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可分为绝对不应期、()和()三个时期。

14.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加强时,常伴有()分泌增加,在功能上称之为()系统。

15.迷走神经活动加强时,常伴有()分泌增加,在功能上称之为()系统。

16.在微循环的三条通路中,()是实现()交换的主要场所。

17.心率加快时,心脏的收缩期和舒张期均(),其中以()的改变最明显18.静脉回心血量增加,将使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从而使心室肌的()增加,心室通过()调节,使搏出量增加。

19.在动物实验中,切断心迷走神经,心率(),说明迷走神经对心脏具有()作用。

20.动脉血压形成的条件是()、()和一定的外周阻力。

三、名词解释(该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

)21.心率22.舒张压23.心电图24.心动周期25.射血分数四、简答题(该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

)26.何谓心脏的异长自身调节机制?它有什么生理意义?27.简述血管活动的神经及体液调节机制。

28.何谓减压反射?其生理意义是什么?29.什么是“最佳心率范围”?为什么心输出量在最佳心率范围时才能维持其较高水平?30.何谓运动时血液的重新分配现象?其生理意义是什么?五、论述题(该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

)31.根据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谈谈剧烈运动后如何促进疲劳的消除。

32.试述运动员心脏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特点。

33.试述评价心脏泵血功能的主要指标及方法。

34.阐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35.试述心肌的生理特性。

六、案例分析题(该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0分。

)36.分析要点:小李和小王是大学同班同学、同年出生、身高和体重相仿。

安静状态下,测得小李的心率为66次/min、心脏每搏输出量为80mL;小王的心率为70次/min、心脏每搏输出量为75 mL。

在两人以相同的速度快速登上10层楼之后即刻,测得小李心室舒张末期容量为150mL、收缩末期容量为40mL、心率为160次/min;小王心室舒张末期容量为165mL、收缩末期容量为50mL、心率为180次/min。

在二人分别进行最大速度的400米跑后即刻,测得小李的心率为210次/min、心脏的每搏输出量为140ml;小王的心率为200次/min、心脏的每搏输出量为130mL。

请你对二人的心脏功能进行评价并给出详细理由。

运动生理学第八章血液循环测试题及答案总计: 6 大题,36 小题,共100 分一、单选题1.D2.C3.D4.C5.B6.D7.D8.A9.C10.C二、填空题11.空2.3.0-3.5空1.成比例增加12.空1.平台空2.长13.空1.相对不应起空2.超常期14.空2.加快空1.抑制15.空2.胰岛素空1.迷走-胰岛16.空1.迂回通路空2.直接通路17.空1.缩短空2.舒张期18.空1.下降空2.年龄19.空1.初长度空2.异长自身调节20.空1.血液充盈血空2.心室肌收缩三、名词解释21.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

22.心室舒张末期,主动脉内的血压最低,称为舒张压。

23.心电图是将引导电极置于体表一定部位所记录到的心电变化的波形。

24.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了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心动周期。

25.射血分数是指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四、简答题26.由于心肌初长度的改变而导致搏出量改变的调节机制,称为异长自身调节。

异长自身调节的生理意义在于对搏出量的微小变化进行精细的调节,使心室射血量和静脉回心血量之间保持平衡,并可匹配左右心室的搏出量。

27.血管平滑肌受缩血管和舒血管神经纤维支配,前者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后者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

调节血管舒缩的体液因素主要有去甲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内皮素以及组织细胞代谢产物等,它们具有调节血管口径,改变局部血流量的作用。

28.当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时,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受到刺激,可反射性地引起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血管舒张,血压下降,该反射称为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又称减压反射。

其生理意义在于对突然出现的动脉血压变化进行迅速调节,以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它对缓慢出现的动脉血压变化不敏感。

29.通常只有当心率在120~180次/min时,心输出量才能维持在较高水平,使心输出量处于较高水平的这一心率范围,称为最佳心率范围。

当心率超过180次/min过快时,心脏过度消耗供能物质,使心肌收缩能力降低;同时,由于心率过快,使心舒期显著缩短,心室来不及充盈,搏出量明显减少,导致心输出量下降。

反之,如果心率过慢,低于40次/min,尽管心舒期很长,心室充盈早已接近最大限度,不能再继续增加充盈量和搏出量,此时输出心量也较低。

因此,只有当心率在120~180次/分时,心输出量才处于较高水平。

30.运动时,心输出量大幅度增加,但增加的心输出量并不是按照安静时的比例进行分配,而是通过体内调节机制,进行各器官血流量的重新分配:心脏以及运动的骨骼肌血流量明显增加,最高可接近总血流量的90%;内脏器官、肾等的血流量明显减少;皮肤的血流量在运动初期减少,随着肌肉产热的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这就是运动时血液的重新分配现象。

运动时各器官的血流量进行重新分配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意义:一方面通过减少对内脏器官的血流分配,保证有较多的血液流向运动的骨骼肌;另一方面,在进行血液重新分配时,骨骼肌血管舒张的同时,内脏器官的血管收缩,使全身总的外周阻力不至于下降太多,从而保证了平均动脉压不会明显降低,这也促进了肌肉血供的增加。

五、论述题31.剧烈运动时,由于血液大部分流向运动的肌肉,运动后为了加速疲劳的消除,就应促使肌肉中大量的静脉血液快速流回心脏,再进入肺循环,从而使静脉血动脉化,清除其中致疲劳的代谢废物。

根据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剧烈运动后应首先应该慢跑或走一段时间,目的在于利用骨骼肌的肌肉泵作用,加速静脉血液回流;其次,要注意加深呼吸,特别是深吸气,以降低中心静脉压,增加外周静脉压和中心静脉压的压力梯度,促进静脉血回流;第三,当机体稍平缓一些后,可采用降低体位或平卧位休息,若是以下肢为主的运动,还可以躺着举起双腿,并抖动,这样可以降低重心,减少重力对于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的阻碍作用,加速下肢静脉血回流心脏。

32.运动员心脏由于长期的运动训练,表现出与普通人不同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运动性心脏肥大。

其肥大程度与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通常呈中等程度肥大。

耐力运动员心脏肥大表现为全心扩大,伴有左心室室壁厚度的轻度增加,又称离心性肥大;而力量运动员的心脏肥大主要是心室壁厚度的增加,心腔容积的扩大不明显,称为向心性肥大;②心脏内部结构重塑。

心肌纤维直径增粗、肌小节长度增加、毛细血管增多变粗、线粒体增多变大、氧弥散距离缩短,线粒体内的ATP酶和琥珀酸脱氢酶的含量与活性提高,心肌细胞膜上的脂质分子改变,对钙离子的通透性增加,心肌细胞内的特殊分泌颗粒增多等等。

心肌细胞的结构重塑,使心肌肥大的同时,其内部的血液供应、能量的产生以及神经调控能力均能与之相匹配,从而大大提高了心脏的泵血功能;③心脏功能显著增强。

安静时,心跳徐缓有力,心率明显慢于一般人,搏出量大;在以规定的强度和时间完成定量负荷运动时,运动员心脏表现为心率的增幅小,而搏出量的增幅大,每分输出量的增幅亦较普通人小,表现出心泵功能的节省化现象;而在完成极限负荷运动时,运动员的心泵功能表现出较高的机能储备量,虽然有训练者所能达到的最大心率与无训练者差别不大,但搏出量却明显大于无训练者,普通人在剧烈运动时的最大心输出量约为20~25 L/min,而运动员最大可达40 L/min,表现出很高的心脏机能储备量。

33.评价心脏泵血功能的主要指标与方法有:①心率。

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是反映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

安静时心跳有力徐缓、运动时心率增加幅度小、运动后心率恢复较快,均是心脏功能较好的标志;②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

每搏出量是指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射血分数是指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二者均与心肌的收缩力量成正比,心肌的收缩力量越大、心脏搏出量越多、射血分数越大、心脏泵血功能越强;③每分输出量和心指数。

一侧心室每分钟所输出的血量,称为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随着机体的代谢状况而变化,在肌肉运动、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心输出量增加。

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

身材高大和矮小的人,由于新陈代谢的总量不同,因此在进行不同个体之间心脏泵血功能的比较时,心指数较心输出量更准确;④心力储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