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部资料 注意保密 版权所有 请勿翻印 ★湖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辅导资料(内含2008~2016年真题,分节编排,突出重点)《高等教育学》复习要点2017年10月·新版《高等教育学》复习要点目录•第一章 绪 论 (01)•第二章 高等教育本质 (07)•第三章 高等教育目的 (10)•第四章 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 (15)•第五章 高等学校教师与学生 (19)•第六章 高等学校教学 (23)•第七章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 (32)•第八章 高等学校服务社会 (34)•第九章 高等学校管理 (36)•第十章 高等学校教育制度 (42)•附2008~2016年真题参考答案 (44)•湖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复习要点(2017)说 明:1.本课程2016年的考试题型及所占分值分别是:选择题(30分,共15小题)、判断题(20分,共10小题)、论述题(32分,共2小题)、材料分析题(18分,共1小题)四种;请大家根据考试题型来复习所列知识点。
2.本课程考试范围基本包括在本复习要点之中,大家如果实在是没有时间看书,可以此资料为主复习,如能全部背记下来(特别是真题所涉知识点)并加以灵活运用,考试及格当属没有问题。
本复习资料按照教材顺序编排。
3.资料中粗楷体字为教材每章后的复习思考题,2008年~2016年真题全部穿插在资料中(其中2009年选择题、部分填空题与2011年完全相同,故没有列出),这些真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就是复习的重点,请大家特别关注、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4.本课程是仅有的两门闭卷考试课程之一,并且是第一场考试,监考和巡考最为严格,请大家高度重视,积极备考,强烈建议大家仔细通读教材1~3遍并能记住全书章节名称。
5.由于时间仓促,本资料遗漏和错误在所难免,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预祝大家考试顺利,全部通过!陈章顺2017年10月20日第一章 绪 论¾本章在正式讲述高等教育问题之前简要介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概况、高等教育研究的阶段、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发展动因、学科体系、主要的研究方法等问题,使大家对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¾本章重点是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和特征,特别是各阶段中涉及到大学或高等教育的重要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
1.高等教育作为一种活动源远流长。
在历史长河中,它曾走过了19世纪末以前漫长的成长阶段,度过了20世纪的扩张时期,现已跨入了21世纪的门槛。
2.高等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个别研究阶段、组织研究阶段和系统研究阶段。
3.高等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发展除主体动因外,主要是高等教育事业的推动、高等教育的内部矛盾和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等促进的。
第一节 高等教育发展简况4.考察高等教育发展史,我们可以从两个大的特征来分析,即成长中的高等教育和扩张中的高等教育。
5.成长中的高等教育主要指19世纪末以前高等教育从萌芽到雏型、成型而趋于完善的过程。
6.高等教育的萌芽阶段,在西方为古希腊时代;在中国为春秋战国时代。
7.古巴比伦的“寺庙学校”把学问分成两级,一为初级教育,传授读写知识,一为高级教育,除读写训练外,还学习文法、苏美尔文字等;古埃及也有“寺庙学校”,由精通数学、天文知识的僧侣执教,传授知识与探讨学问并重。
8.寺庙学校:古巴比伦和古埃及的一种学校形式。
由精通数学、天文知识的僧侣执教,传授知识和探讨学问并重。
9.雅典大学:雅典大学是希腊最古老和最具影响力的大学,它是当时新成立的希腊国的第一所大学,当时包括修辞学校、阿卡德米学园(由柏拉图创办)、哲学学校“吕克昂”(由亚里士多德创办)以及斯多葛派创立的学校和伊壁鸠鲁派创立的学校。
2010.2.吕克昂学院的举办者是( )。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夸美纽斯10.七艺:即文法、修辞学和哲学(或辩证法)(三艺)、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和音乐理论(四艺)。
2015.11.下列内容,( )不属于七艺的内容。
A.射箭 B.文法 C.修辞学 D.哲学11.中国在殷商时期,便有“右学”、“辟雍”、“泮宫”等高层次的学问传授中心。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第一所数千人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
2012.1. 世界上第一所真正的高等学府是春秋战国时期的______。
2015.1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政治、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为学术自由百家争鸣奠定了基础,出现了世界上第一所数千人的高等学府( )。
A.右学 B.稷下学宫 C.辟雍 D.泮宫12.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在都城临淄设立的我国最早的官办大学,是战国时期政治咨询、学术文化交流中心和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是一个有组织、有聘任、有俸禄制度的学术研究中心。
13.这一阶段世界公认的教育家,西方历史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芝诺以及“智者派”成员;中国主要为孔子和老子等。
14.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
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15.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16.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集大成者,柏拉图的学生,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17.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四书》中,其学说和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和主流思想。
18.老子:春秋时期思想家。
姓李名耳,字伯阳。
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
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
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9.高等教育萌芽阶段的显著特点:①高等教育机构性质不明确,教育职能不确定;②专业教育性质模糊,③学生年龄参差不齐,④教学形式以非正式的方式进行,⑤这时的高等教育不是相对于普通教育而是相对于当时的知识水平而言的,故后人将其表述为“高级学问” (higher learning)。
20.高等教育的雏型阶段,主要指形成于西方的中世纪大学教育和中国汉代的太学及唐、宋的书院教育。
21.人们溯源现代高等学校时,一般都认为是从欧洲中世纪的大学开始的。
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已初具现代意义上高等教育的组织雏型和特征。
2016判.1.我国古代的“稷下学宫”和“大学”,古希腊的“学园”,可以说是高等教育的源泉。
( )22.中世纪大学:指12~17世纪欧洲各国兴起的、成为近现代高等教育之滥觞的高等学府如萨莱诺大学、波隆那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
中世纪大学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雏型阶段的标志,已初步建立了较完整的教育目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管理体制。
2008.3.下面哪个选项不是最早的欧洲中世纪大学( )A.巴黎大学;B.牛津大学;C.麻省理工大学;D.萨莱诺大学2010.3.欧洲最早的中世纪大学是____大学。
(波隆那大学)23.大学(universitas)一词,原意就是“行会”。
行会组织是中世纪大学的内部管理和学术活动组织的最重要的力量。
中世纪每所大学都设有医学、文学、法学、神学四种教师会,每个教师会推选一名系主任性质的decani 。
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理念主要有“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和大学自治”。
2008.2.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理念除了学术自由、教授治校,还有______。
2010.1.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理念不包含( )。
A.学术自由;B.教授治校;C.行政化领导;D.大学自治2014.1.中世纪,每所大学都设有医学、文学、法学与( )四种教师会。
每个教师会推选一名系主任性质的decani 。
A.神学 B. 数学 C. 文法 D. 辩证法2016.1.欧洲中世纪的大学,其内部管理组织和学术组织最重要的影响力是( )组织。
A. 行会B.董事会C.学术委员会D.教授会24.在中世纪大学中,教师和学生开始按一些专门的学科(法律、神学、医学及人文学科)聚集在一起,采取“上大课”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当时课程的安排上,课程是经过较大修改的“七艺”。
25.到14世纪中叶,大学课程有了很大发展,主要包括三类:学士学位课程、特许课程、硕士学位课程。
26.教会和僧侣在中世纪大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世纪的大学制度及办学实践,为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7.在中国,汉代的太学为高等教育从萌芽走上雏型奠定了基础。
在汉代的太学,我们可以见到一些大学教育制度、形式与方法,如考试制度、大班上课以及学术称谓等。
而始于唐、盛于宋的中国教育史上的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制度——书院教育,是从萌芽走向雏型的标志。
书院教育与学术结合、自学与讲授结合、自由研习、争辩论道、游学访问、修身养性等学风,对后世的高等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015.5中国高等教育从萌芽走向雏形的标志,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制度( )的出现。
A.官学B.书院C.太学D.私学28.书院教育:是中国传统高等教育中最有价值的一部份。
先秦时候孔子兴办私学,可说是书院教育之雏形;而汉唐时候的精舍,可说是书院的前身;到北宋时候,书院教育才正式确立。
书院教育的最大特色,在于它是由民间学者创办,没有政府的认可与资助,与官办高等学府在许多方面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
29.高等教育雏形阶段的显著特点:已初步建立了较完整的教育目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管理体制,开始走向成型,成为一个专门的、独立的学术与教学领域。
30.高等教育的成型阶段,始于文艺复兴末期和资产阶级革命初期,而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资产阶级工业革命,把这一阶段推向了高峰;同一时期的中国高等教育却出现了一个断裂带。
31.在欧洲当时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都逐步将中等教育和大学教育在制度上衔接起来,即把高等教育建立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同时,随着知识的不断分化和产业需求的发展,高等教育自身在组织和内容上不断发达。
32.16世纪,德国人文主义者、路德派新教领导人梅兰克顿创立的拉丁文法学校,人文主义者斯图谟创立的文科中学,风靡德国及欧洲其他城市;英国人文主义教育家哥勒创办的圣保罗学校,成为新型文法学校的样板,特别是著名的“公学”产生后,都成为大学的预科教育机构,成为进入高等教育的阶梯。
至此,欧洲的大学教育开始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
33.在工业革命最先发生的英国,经由以纽曼、阿诺德为代表的传统自由教育派与以赫胥黎、斯宾塞为代表的科学教育派之间展开的长期激烈的抗衡之后,自然科学教育终于在传统的大学教育里站稳了脚跟,在其他新建的大学里,则得到了迅速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