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
申报的科技服务业务对发展创新型经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国际国内发展态势、省内市场需求与服务对象的分析;该服务业发展中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的分析。
1、重要性和必要性
(1) 项目的建设对我省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具有支撑作用
(2)项目的建设是我省企业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
企业需要准确判断国际竞争形势,把握发展方向。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种信息资源铺天盖地而来,但充斥其中的大多是垃圾信息,企业真正需要的信息不仅难找,而且组织松散,结构紊乱。
企业需要针对性信息,但更需要的是知识和知识服务。
在以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想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新一轮发展,根本出路仍在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由投资驱动和资源消耗为主向创新驱动转变,企业的创新速度和层次不再简单依赖于资本的投入,更多的依赖于企业发现、获取、挖掘、传播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企业作为最为活跃的创新主体之一,在创新的各个环节中,需要各种类型的创新资源和知识服务,在技术、市场、人才、政策等创新的主要环节,尤其需要科技服务支撑——知识服务,如中小企业在自身发展上需要了解政府项目扶持信息和针对性的优惠政策,市场竞争中想迫切了解竞争对手的信息,产业发展方面需要有针对性的行业分析报告,技术开发过程中很想知道有哪些可利用的成果和技术谁是这方面的最能做成事的专家,互联网和一般的信息平台,很难解决上述难题,企业知识服务平台网络在集聚大量创新科技资源的基础上,将直接根据企业的个性化服务需求,定制、推送、生成企业自己的知识
服务门户,并直接面对服务难题开展专业化信息咨询服务。
(3)项目的建设是提升我省科技咨询机构的知识服务能力,带动全省现代科技服务业向高端发展需要
从科技服务业自身行业的发展出发,服务科技创新理应成为科技信息服务事业的第一考量,第一责任,第一要求。
“打铁还需自身硬”。
为适应新的形势下的企业需求,科技信息服务业必须转型升级,必须用知识服务的理念、方法、手段来改造、提升传统的信息服务的水平,用知识服务提升创新力和竞争力。
企业知识服务最主要的是从各种显性和隐性知识资源中按照人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提炼知识,并用来解决企业用户问题的高级阶段的信息服务过程,它关注的焦点不是“我是否提供了您需要的信息”,而是“通过我的服务是否解决了您的问题”。
3、该服务业发展中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的分析
十一五期间,江苏通过信息资源的共享共建,也有力支持了我省科技创新和社会的发展,并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然而,资源性共享平台在面对企业的创新需求还存在针对性不强,缺乏后劲,增值需求没有产品支撑等发展中的问题。
江苏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是江苏省创新经济,特别是新兴产业发展的主体力量,江苏省尤为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把中小企业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小企业在保增长、调结构、促就业、谋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对全省税收增长贡献率达55.3%,中小企业专利占全省企业专利的80%以上;可见,重视和发挥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生力军作用,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于江苏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企业作为最为活跃的创新
主体之一,必然引发了大量的知识信息服务需求,但江苏中小企业自身却往往缺乏有效和稳定的信息获取渠道。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降低创新创业成本,系统优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环境,需要成熟的知识服务产品,和高效的咨询服务手段,但目前咨询机构对企业知识服务的尚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一是目前的信息咨询机构为企业服务的层次、深度普遍不够,主要停留在基础性、普适性的服务,没有为企业创新各个环节提供知识服务,要加强引导;二是部分已开展的深层次知识服务,尚没有形成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整体业态;三是适应知识服务的技术手段、人员队伍、服务方式没有建立起来;四是信息增值服务要长远的发展,必须要有市场化机制,目前没有建立起持续发展、自我造血的长效工作机制。
因此,在建设创新型省份的今天,从江苏省企业知识管理的现状和需求出发,依托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中心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强大的信息服务能力为基础,引进企业创新过程中所需的各类创?资源要素,搭建一个实用、灵活、强大的知识库系统,规范咨询服务手段,培育品牌化服务产品,按市场化机制、企业化运行方式,省市联动开展企业知识服务,对于促进现代咨询业的发展,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知识竞争力,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目标与任务
(一)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3-5年)
1、总体思路
本平台网络的建设,力求实现三个方面的突破或进展:一是要突破现有公益性服务平台发展后劲不足现象,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是要突破现有公益性服务平台造血功能不强的瓶颈,依托公益平台,打造
服务品牌,用增值服务提升造血能力,扩大服务体量。
三是要不断创新机制,探索改进政府引导支持下的公共服务平台共享共建的机制,实现平台自身价值,催生新的服务业态,产生较大社会效益。
2、发展目标
在未来3-5年时间内,以“江苏省企业知识服务平台网络”建设为纽带,集聚、统筹、整合各类科技服务创新要素,建成开放式、综合性知识服务平台网络。
(1)通过该项目的建设,推动、健全和提升全省科技服务业水平,建成与我省企业科技创新需求基本相适的业态。
培育专业化增值服务业务,开展包括项目咨询、政策咨询、科技查新、竞争情报、产业跟踪、决策咨询等4-6项科技服务品牌;
(2)形成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省地协作互补共建的知识服务平台网络体系。
以十大新兴产业和五大地方特色产业为服务对象;以知识服务理念为引导,以大数据技术为数据采集分析支撑,以加盟链锁方式创新服务模式构建新型服务模式;
(3)培育一批骨干服务机构和一批适应企业创新需求的高端服务团队。
培育骨干服务机构4-5家,能够基本适应地方信息服务需求,满足地方企业每年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10000家,加盟单位服务年收入增长30%以上;集聚和培养科技服务人才超过300人以,其中包括博士10名,硕士50名;服务人员能深入企业开展服务,把加盟单位的发展融入到产业服务之中。
实现江苏省科技情报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在全国位居前三,江苏省企业知识服务平台网络服务水平居国内领先水平,全国第三方权威机构评测发布排名保持位居前三。
申报单位及加盟单位实现服务增加值500万元,实现社会效益2亿元以上,引领全国各省级文献服务平台
向知识服务平台跨越。
(二)主要任务
本项目的主要研究任务是在现有文献资源的基础上整合科技政策、科技成果、科技专家、大型仪器、地方科技信息、科技金融、产业动态、项目申报指南等与企业创新各个环节紧密相关的科技资源,以国内外知识管理、知识发现、知识挖掘、知识分析、知识服务等理论为指导,制定相应的知识分类体系,对整合的各类科技资源进行知识挖掘、整理、重组,形成科技资源共享知识库;研发科技资源知识服务系统,实现各类知识内容的关联,提供智能化的知识服务;根据产业特点和企业需求对科技资源知识服务系统进行个性化定制,建立产业知识门户和企业知识门户;建立一套基于企业需求、市场化运作、可持续发展的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形成上下联动、互通互补、协同运作的市场化服务格局。
(1)平台网络体系架构图
(2)平台网络组织架构图
(3)平台网络服务架构图
1、服务能力建设(如:发展战略、服务标准等)
(1)发展战略
依托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中心服务平台,采集、存储、处理、分析省内及国内外优质科技大数据信息资源,挖掘数据价值,建立面向全省江苏省企业知识服务平台网络,联手市县信息服务机构,统一服务模式、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服务窗口布置,优势互补、协同推进、共同发展,为我省产业创新和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全方位的科技信息服务支撑,实现科技信息咨询与产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融合,促进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加快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