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小学五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一单元课题: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1)第2课时总第个教
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2.使学生学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3.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学难点: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解方程。
教学过程:
思考与调整
一、先学探究
先学提纲:
1、观察例3图,完成天平图下面的式子。
(1)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2)归纳等式的性质。
2、观察例4,根据天平两边物体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再根据等式的性质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
二、交流共享
【学情预判】
要通过仔细观察才能用等式把每个天平图表示的数量关
系准确表达出来,变化前的等式没有问题,变化后的稍有难度。
对于求未知数的值应该不成问题,但是解方程的细节可能不太
关注,要重点强调。
【后教预设】
1、谜语引趣,渗透原理。
一个老汉,肩上挑担,办事公平,从不偏袒。
打一日常用品。
(天平)
2、揭示课题。
3、研究等式的性质
(1)提问:天平在什么情况下是平衡的?
出示例3图,提问:怎样在天平两边增加砝码,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那如何在天平两边减少砝码,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2)出示图,学生根据图独立填空。
(3)提问:比较两边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说说。
(4)全班交流,得出结论。
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是等式的性质。
4、完成“试一试”
说说为什么要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25(或减去18),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5、看图列方程,求出X的值。
(1)看图列方程,
(2)提问:你会求出X的值吗?是怎么求出来的?
(3)规范解方程的过程及格式
①先写“解”字。
②根据等式性质,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
③每个等式占一行,各行的等号上下对齐。
④最后还要检验。
(4)检验。
提问:X=40是不是正确的答案呢?
规范检验格式:
检验:把X=40代入原方程,
左边=40+10=50,左边=右边。
所以X=40是原方程的解。
提问:方程的两边同时为什么减10?依据是什么?
(5)讲解概念
解方程
方程的解
(6)回顾解方程和检验的过程与格式,说一说要注意什么?
三、反馈完善
1、完成“练一练”
提醒解方程的格式
口头检验
2、练习一第3题
你是怎么想的?
可以用解方程的方法,也可以用检验的方法进行判断。
3、完成练习一第4题前两题
结合点评提醒适当化简解方程的中间环节。
4、完成练习一第5题
指明说说图意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谁来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