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课题成果公报公报格式:子课题名称:提高小学教师信息素养,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子课题批准号:子课题级别:国家级课题负责人:季媛媛、小学高级、合肥市稻香村小学主要成员:徐志平诸灵意薛鸿杨雪罗妍郑鹏鸣钱坤马丽贾君琳正文:一、内容与方法1.研究内容与目标:内容:(1)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信息意识的培养。
(2)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信息应用水平的培养,包括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创造、传递的理解和活用能力。
目标:立足于我校实际情况,充分合理地利用学校现有的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多途径、多角度、多层次地提高我校教师的信息素养,以促进我校教师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丰厚的学科知识、突出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反思的研究态度和积极探索的科研能力,使约70%老师能成为发展后期的教学与科研能力协调发展的教师。
2.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校本研究为主,同时辅之以调查法、文献法、统计法和经验总结法。
按“调查研究、反复论证、设计实验、实践研究、检测分析、归纳总结”的步骤开展研究。
二、策略与实施1.加强保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⑴制度保障。
在实验中课题组采取课题组组长负责制,建立起阶段性会议制度,课题组成员要在会议中加强交流,互相探索,合作提高。
其次,从学校的工作计划、内改方案上加以制度化的保证。
对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从考评考核、研究工作量、奖励上加以保障,使得课题研究得以顺利开展。
⑵硬件保障。
除此之外,我校按计划保证课题研究经费。
对于课题的研究所需的各项经费由学校设置专项资金,针对课题的研究实际情况及时划拨给课题组。
⑶软件保障。
学校每学期都购买各种教研书籍、订阅大量的教学教研杂志供课题组老师使用。
课题组老师具有优先购书权。
学校还订购了大量教学软件,并将教材目录在校园网上公布,为课题组教师制作课件、进行教学及研究活动,提供大量丰富、翔实的电教资料和素材。
2.多角度地开展调查、访谈,为课题研究指明方向。
从开题到实施研究,课题组不断地翻阅资料、请教专家、设计问卷,对全校老师开展调查与访谈。
2007年11月至2009年2月,本课题组共进行了8次调查:《稻香村小学教师信息素养问卷调查》、《合肥市稻香村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现状调查表》、《稻小“教师教学方式变化情况”问卷调查》、《稻小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对学生变化影响的调查》、《稻小课题组教师博客问卷调查》、《稻香村小学关于电子备课的问卷调查》、《稻香村小学学生信息素养调查》……这些问卷调查与访谈,使我们摸清了情况、广泛积累了第一手的调查资料,为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
3.分层培训,为提高教师信息素养铺设桥梁。
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进行长期、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
为了使教师的信息素养的提高得以落实,我校在具体实施中主要遵循多维分层策略:即多种维度、多种角度,分层次进行培养与训练。
4.实行校园信息化管理,促进信息技术的应用。
我校以校园内网、校园网、课题网和互联网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研、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信息化管理。
我校的信息化管理分为学校信息化管理平台、学校信息发布平台、教学应用平台和校园资源中心四个平台,真正做到了办公自动化、无纸化、共享化。
5.课堂实践,让信息技术为教师插上专业发展的翅膀。
简而言之,教师专业化主要指的是教师从事教学实践、教学活动的专业化。
本课题的研究在实践层面上其实也是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1)采用电子化合作备课。
08年8月,我校开始全面实施,课题组内除了须评职称的年轻老师,其余的100%参加。
它的实施,对于促进整合教学在日常教学中的有效落实,促进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及其整合教学能力的协同提升,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发挥了明显的作用。
电子化合作备课为学科教师间的研讨协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促进了整合教学的大面积开展,为进一步展开课题研究,不断优化教学设计,积累了来自鲜活的基础性研究资料,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依据。
电子化合作备课受到了老师们的普遍欢迎。
(2)举办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一日教研活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是个崭新的事物,每位老师都是实践的参与者。
课题组老师上多媒体课或网络课每月不少于2节,仅07-08-2学期,教师上整合课达90节。
我校举办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一日教研活动,学科涉及语文、数学、品德、英语、科学、美术、音乐、体育等7个学科共21节课,老师们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得到领导的赞赏,老师们在课堂上的出色表现也深受专家们好评。
两年来,课题组教师不仅在市、区各级公开教学活动中屡次推出示范课,而且在各种教学竞赛中多次获奖。
6.完善教师成长记录袋,留下教师专业化发长的串串印迹。
教师成长记录袋一直是稻小的一大特色,早在2003年,我校就尝试为参加课改实验的教师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
现在,我校的教师成长记录袋内容分为:培训与学习、教学反思、课题研究、班级管理、个性展示、评价六个板块。
教师成长记录袋定期上交、定期交流展示、定期写评语、定期评奖。
“教师成长记录袋”实施5年来,我校深切地意识到,建“教师成长记录袋”,并不是仅仅为教师提供一个资料袋、文件袋,而是要充分利用“教师成长记录袋”的交流评价功能促进教师成长、发展。
在“教师成长记录袋”的创设过程中,教师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有助于提高老师的管理能力、反思能力、判断能力和目标达成能力,极大地推动了我校教师的成长!三、成果与影响成果一——探索出促进教师提高信息素养的策略策略一:教师信息素养培养与提高的多维分层策略。
策略二:教师信息素养培养与提高的多元整合策略。
在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高的途径上,“多元整合”是不可缺少且行之有效的策略之一。
所谓”多元整合”,即多种途径、多种内容、多种方式地科学的、有机的融合。
具体表现为:1.信息技术的教育、培训、应用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
2.信息技术的教育、培训、应用与学科课外活动的有机整合。
3.信息技术的教育、培训、应用与学科德育活动的有机整合。
4.信息技术的教育、培训、应用与学校教研活动的有机整合。
5.信息技术的教育、培训、应用与学校事务管理的有机整合。
策略三:教师信息素养培养与提高的潜移默化策略。
学校给教师配置所需的设施,达到教师人手一台微机,在课下查阅资料、电子备课、出题测试、编制课件和课上应用多媒体授课过程中就可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同时,在统计学生成绩、与亲友交流和开展网络讨论等日常事务处理方面教师也应尽可能多地使用电脑。
这样日积月累,教师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提高了自身的信息素养。
策略四:教师信息素养培养与提高的激励性策略。
学校在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鼓励、奖励政策。
对电子办公,电子教案的上传,课件的收集与制作,主题网站的规划建设及应用,校园网络资源的应用及建设等方面应有相应的规定,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教育新技术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自助成长。
特别是对教师与学生在信息素养提高以及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方面取得的成绩,学校均给予表彰与奖励。
成果二——探索出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方法方法1——增强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提高教师反思技能方法2——充分利用网上资源,拓展教师反思思路方法3——利用博客空间,促进教师自我反思方法4——利用网上交流,促进教师人际反思成果三——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课题研究相关制度在实验中课题组采取课题组组长负责制,建立起《课题组阶段性工作会议制度》、《稻小校园信息化管理制度》、《教师电子备课制度》、《笔记本电脑借用制度》、《教师年度考核制度》、《稻小教育教学奖励制度》等一系列课题研究相关制度。
这些制度使课题组在工作程序上加以规范,保证了课题研究得以顺利开展,并对课题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激励和保障作用。
成果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实现了课堂减负增效。
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以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由最初的模糊转为清晰,由茫然转为理解,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的态度有最初的抵触转为积极实践。
2009年1月,我校对课题组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见附表1)调查说明:参加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对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具有促进作用。
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以及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诸多优势,如声形并茂的生动性、形象性;超越时空的灵活性、跳转性;资源共享的方便性、快捷性;知识体系的仓储性、丰富性;内容查询的开放性、可选择性等,都为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课堂教学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深入地参与,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发生深刻的变革。
从最初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到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到目前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师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了课堂减负高效。
上学期,我校有两名教师参加全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大赛,1人获一等奖,并参加国际交流,1人获二等奖。
1名教师获合肥市教学能手称号、三名老师获蜀山区教学能手称号。
4名老师在市级课堂教学评比中获获一、二等奖。
并有十几名老师承担了各学科的观摩课、研讨课,受到各级教研部门的好评。
(教学课例清单见附表2)成果五——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催生了一批“研究型”教师在稻香村小学,一直有着相当浓厚的教研氛围,每一个教师在心灵深处想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我校每学期均要安排大量生动活泼的教研活动,如开展的“我说教材”、“我说教学”、“我来评课”、“我说复习”、“我说试卷”等专题研讨活动,开创学校教学研究“百花齐放”的局面。
过去,老师往往是从书海中捞“针”,觉得费时、费力,效率也不高,现在我们可以以网络为基础开展教研工作的新方式,借助网站、论坛、博客和各种网络通讯工具,不受时空和人员限制,给教师教研提供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开阔教师的视野,丰富教师知识储备,提升教研效率,放大教研成果,有利于引导教师快速走向专业成熟。
教研组办起了电子小报、教研博客;课题组上网查询课题研究资料;组织教师在论坛留言交流;教师在网上征求教学设计改进意见等等……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更多的教师摆脱了盲从,跟风,不再是人云亦云,开始在大量的信息面前,教师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分析,开始用审视的眼光看待教育,教师们开始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在课堂教学中有了理直气壮,有了个性张扬。
一篇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研论文、案例分析、教学设计、教育叙事、教学反思、读书笔记足以看到教师们成长的足迹。
2009年3月,稻小语文教研组第二次被评为合肥市先进教研组,并作大会发言。
一年多来,我校教师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各级教育报刊上发表和在各种评选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