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课程
后现代主义支持者们反对以各种约定俗成的形式来界定或者规范事物。
目前在诸多领域中,如文学、心理学、法律学、教育学、社会学等,都存在一种后现代现象。
后现代主义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革新,对人类认识世界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后现代主义排斥“整体”的观念,强调异质性、特殊性和唯一性。
在教学中,这个观点给了我很多启示,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发挥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异质性”、“特殊性”和“唯一性”。
在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中,通常都是“一锅粥”教学,学生的个性和特色在无意识中被教育抹杀,教育的结果就是制造出一批又一批的复制品,失去了创造的光泽和特色。
解构主义是后现代主义的细化,“解构”是指对恒定意义的分离,它作为后现代对结构主义的在场、秩序和中心整体性反击的一部分。
解构主义在一些出乎意料或出其不意的地方有助于消解观众对结构的期待,打破结构主义的整体同一性,也有助于培养怀疑精神。
新课程主义提倡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一个新的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钟全新的关系。
支持学生不老师的权威,我们教师也不能想当然的用所谓的“权威”去逼迫学生好好学习。
老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放低自己高高在上的姿态,而选择去融入学生,与他们交流探讨。
相信我们的学生有足够的地方同样值得我们去学习,在某些时候,如果我们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创造,大胆让学生去发挥,也许某些时候会有意外的惊喜。
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远远高乎我们的想象,不要让他们的能力扼杀在我们自以为是的“权威”里。
这对学生对教师而言,都是有益大过有害的。
学生快乐学习的同时,教师也在汲取在养分。
教师摆低自己的姿态,同时,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我们尝试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长期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已经扎根了一定的基础。
要转变他们的学习方式,首当其冲的就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或无意地去培养我们学生的怀疑精神和批判意识,鼓励学生不要盲从课本,要敢于质疑,对书本质疑,对老师质疑,对学生的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表示
表扬。
内部重组从而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学习者进行积极的自我组织是至关重要的,后现代课程接受学生的组织能力,构建和结构,并将强调这个能力作为一项重点课程。
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整体决定部分的性质,部分依从于整体。
完形心理的角度对事物的认知是对事物整体全面的把握,明晰事物产生的原因、发展现状及今后趋势。
但是,为了使我们的认知到达这一程度时,需要有新东西激活我们长期以来的思维惯性,思想上的碰撞是非常好的形式。
对熟悉事物的重新认识,从解构主义上来说,就是从事物的内部形态和结构组成去重新发现新的视角。
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众多的现象,现象本身就是种混合物,是原本单一存在的事物与周边存在环境的融合,过程中掺杂了太多的外界影响,在不断的认识中,越来越远离了原本事物所要呈现的本质。
从解构主义上看,新课程改革总体的目标是将关闭具有开放性、性能和发展,正确的答案与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和过程,其中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进学习,锻炼他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打散重组”不仅是对教学内容的再认识,更是对学生知识、情感和社会发展的反思。
组织、课程规划应该是一个分层的过程。
课程将以一些预先设定的目标和一些具体的目标,让学生可以参与进选择作业、方法的评价、项目完成等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