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子宫肌瘤非手术治疗进展

子宫肌瘤非手术治疗进展

细胞聚集,导致内皮细胞受损、局部凝血反应异常、脂质代谢紊乱,造成胆固醇、胆固醇脂等脂类物质的局部积聚,平滑肌细胞增生,加上其它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子参与,共同作用导致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8)。

3.衣原体感染可能是诱发或加重冠心病的原因之一 肺炎衣原体(CP)是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已为人们所熟知,但近年临床观察表明,肺炎衣原体感染与AS和冠心病的发生有关,遂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

据卢敏等(9)报道,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测定54例CHD患者(CHD 组)及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CP,同时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浓度。

结果CHD组CP阳性率为74%,与对照组25%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CP阳性的CHD患者血清TC、TG浓度明显高于CP阴性患者(P <0.01)。

结论:CHD患者CP感染率明显增高,CP可能通过引起脂质代谢异常而增加CHD的危险性。

又据吴晓燕等(10)报道用EL ISA法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肺炎衣原体IgA、IgG抗体阳性率,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经检测发现,冠心病患者中肺炎衣原体抗体IgA阳性率47.4%,明显高于健康人(P<0.01),但是冠心病患者IgG阳性率与健康人无明显差别。

结论: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冠心病有相关性,可能是诱发或加重冠心病病情的原因之一。

据王光公等(11)报道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并对比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或除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血清肺炎衣原体IgG、IgM抗体滴度。

结果: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者慢性肺炎衣原感染度明显高于经冠状动脉造影除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70%比35%,P<0.05)。

结论:慢性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冠心病之间有较强的相关。

CP致CHD的机制可能是:(12)①脂质代谢异常;②通过自身免疫;③通过血清免疫复合物途径;④通过单核巨噬细胞途径;⑤与粘附分子有关。

CHD是一类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其发病危险因素错综复杂,包括传统的危险因素如性别、年龄、吸烟、家族史、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以及近年来发现的与炎性反应有关的巨细胞病毒、肺炎衣原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新的CHD危险因素。

在这些危险因素当中,有些是遗传获得的,有些是非遗传效应所致,是可纠正的。

因此CHD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病,对其危险因素的研究与干预有助于CHD防治。

参考文献1.李建军,夏 豪,李庚山,等.感染与冠心病的关系[J].心血管病学进展,1999,20(5)∶297~299.2.Patel P,Menduall MA,G arrington D,et al.Association of Helicobater2 pylori and chlamydia pneumoniae infection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2 ease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J].BMJ,1995,311∶711~714.3.陈良海,李代渝,李 刚,等.幽门螺杆茵感染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9,15(4)∶156~158.4.Melnick JL,Adam E,Debakey ME,et al.Possible role of cy2tomegalovirus in atherogensis[J].JAMA,1990,263∶2204~2211. 5.林立芳,沈晓丽,潘 棱,等.急性心梗患者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0,16(6)∶117.6.Speir E,Yu Z2X,Victor J,et al.Aspirin atteunates cytomegalovirus infectivity and gene expression mediated by cyclooxygenase22in coro2 nary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s[J].Circ Res,1998,83∶210~216.7.Chiu B,Viira E,Tucker W,et al.Chlamydia pneumoniae,cy2tomegalovirus,and herpes simplex virus in atherosclerosis of the carotid artey[J].Circula2tion,1997,96∶2144~2148.8.李建军,黄从新,李庚山,等.冠心病患者血巨细胞病毒DNA检测意义初探[J].中国循环杂志,1998,13(6)∶346.9.卢 敏,张梦玺,曹军香.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冠心病相互关系的研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1,17(7)∶313~314.10.吴晓燕,魏 兵,冯永堂.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冠心病关系的初步探讨[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2,24(02)∶101~103.11.王光公,刘桢桢.冠心病与慢性肺炎衣原体感染关系的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02,11(3)∶241~242.12.黄 刚,崔长琮.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3,19(1)∶58~59.(收稿:2003-03-07 修回:2003-04-08)(编辑:崔群飞)文章编号:1003-1383(2003)02-0158-03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A子宫肌瘤非手术治疗进展广东省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妇产科(528415) 何淑明 子宫肌瘤是育龄妇女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高达25%~30%,约占女性良性肿瘤的51.87%,可引起月经过多,肌瘤压迫症状,继发不同程度的贫血、自然流产、不孕。

近年来,肌瘤的治疗发展较快,方法亦越来越多,但各有优缺点。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工程学的发展,子宫肌瘤的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及其他治疗方法也不断发展,使个体化的子宫肌瘤非手术治疗更加安全、微创而有效。

现 作者简介:何淑明(1969-),女,广东省中山市人,副院长,妇产科主治医师。

・851・Y oujiang Medical Journal2003,Vol.31No.2 将子宫肌瘤非手术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一、子宫肌瘤的药物治疗 大量研究证实子宫肌瘤中雌激素受体(ER)含量高于正常子宫肌组织,因此认为子宫局部组织中雌激素受体含量、兴奋性及功能过强导致局部组织对雌激素的高度敏感,造成雌激素的过度作用促进了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1),但尚未找到雌激素致子宫肌瘤细胞分裂增殖的直接证明,近年来又有众多研究证实孕激素在子宫肌瘤的发病及生长中起着重要作用,孕激素及孕激素受体(PR)调节子宫肌瘤肿瘤细胞的分裂活动,促进子宫肌瘤的增殖(2);进一步的研究证实,PR 表达依赖于雌激素,雌激素有上调PR含量的作用。

激活的PR刺激表皮生长因子(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G DF)等多种生长因子对子宫肌瘤组织有很强的促有丝分裂作用(3)。

因此目前内分泌治疗子宫肌瘤多应用抗孕激素类药物以抑制孕激素的作用,或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动剂(GnRHa)类似物耗竭或竞争性抑制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以达到垂体一性腺轴功能的抑制,使体内性激素水平降低至绝经期水平,减少子宫肌瘤生长所需要的雌孕激素基础水平而发挥治疗作用。

雄激素、妇康片、三苯氧胺、丹那唑等因有抗雌激素或抗孕激素作用,都曾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并有一定疗效,但由于副作用较大,现临床上已较少使用,新近临床用药有:1.GnRHa 为人工合成的十肽类化合物,能快速与GnRH受体结合,由于受体减少,对垂体产生降调作用,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导致卵巢分泌的激素下降。

据Dornez J(4)报道,用抑那通治疗3~6个月瘤体均减少52%~77%,但停药4个月肌瘤即恢复至用药前大小。

2.米非司酮(RU486) 米非司酮是炔诺酮衍生物,孕激素受体拮抗剂,通过与孕激素竞争受体而发挥抗孕激素作用的同时,使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效应明显降低,从而肌瘤体积缩小。

陈沛明等(5)报道使米非司酮治疗3个月后子宫总体积缩小38.1%,停药后1年,基本恢复用药前体积,提示米非酮治疗子宫肌瘤短期疗效好,中远期疗效不稳定。

3.内美通(R2323)或孕三烯酮 为192去甲睾酮甾类药物,有强抗孕激素和抗雌激素作用、中度抗促性腺激素作用及轻度雌激素作用。

服用内美通3~6个月后,肌瘤明显缩小,停药后至子宫肌瘤再复长大的维持时间较米非司酮长。

上述药物临床上应用较多并取得一定的疗效,但用药期间可产生闭经及更年期症状,长期应用可引起骨质疏松;内美通还可引起肥胖、痤疮,甚至药物性肝功能损害等副作用。

还有一些较新的药物尚处于研究阶段。

4.LD G1069(Targretin) 为视黄素X受体选择性结合剂,G amage等(6)已在子宫肌瘤动物模型上证实,能引起肌瘤细胞凋亡而不是抑制其增殖达到使肌瘤体积缩小的目的,而且LD G1069没有上述性激素拮抗剂的副作用,但其在临床上尚未应用。

5.雷洛昔芬(Raloxifen) 为非甾体苯并噻吩衍生物、雌激素受体选择性调节剂,同时具有雌激素激动和拮抗两种性质,但对子宫缺乏雌激素样活性,具有雌激素拮抗作用,不仅不刺激绝经后子宫肌瘤反而使肌瘤体积缩小(7)。

目前国内外临床报道不多,并未普遍使用。

6.更血停(含棉酚及缓释钾) 为双醛萘化合物,直接抑制卵巢功能及平滑肌细胞,也有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因临床应用较少,疗效不甚确切,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

7.中医治疗 根据活血化瘀的机理,中医使用桂枝茯苓胶囊、宫瘤清胶囊和雷公藤多甙治疗子宫肌瘤。

高玉平等(8)报道雷公藤多甙治疗5~6个月,70%病人肌瘤缩小50%左右,且无明显副作用。

根据研究针灸相关部位可使雌激素降低,治疗肌瘤有效率80%~100%,尚无复发病例报道(9)。

以上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不能使用肌瘤根治,均存在停药后肌瘤体积反弹问题,特别是GnRHa、RU486。

众多研究认为它们虽然可暂时缓解肌瘤症状,使肌瘤体积缩小,但瘤体缩小是肌瘤是细胞大小的减少和基质的减少,而对肌瘤细胞的实际数目没有很大影响(10),而且,GnRHα治疗后肌瘤的雌孕激素受体有所增加,很快恢复的卵巢功能导致激素水平的恢复,肌瘤易复发。

因此,子宫肌瘤的药物治疗主要适用肌瘤较大又有生育要求,围绝经期肌瘤不大但症状严重者,或手术前用药,而且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及其相对昂贵的价格更是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和患者的依从性。

二、子宫肌瘤的其他治疗方法 新近出现了一些治疗子宫肌瘤的新方法,如释放左旋182甲基炔诺酮宫内节育系统(LN G2IUS)、子宫动脉栓塞术、射频消融法、瘤内无水酒精注射、微波治疗、放射治疗等方法,通过药物局部作用控制子宫肌瘤生长或直接间接地引起肌瘤坏死达到治疗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