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高二语文11月月考试题04第Ⅰ卷(阅读题共71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历史的角度看,儒学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大成,其后绵延不绝,及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
儒学既是安身立命之学,更是经世致用之学,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儒学作为一种安身立命之学,所突出的是儒学的“内圣”层面,所解决的是人的精神生活、精神境界、精神寄托、精神安顿问题,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精神家园问题。
孔子讲“乐道”,讲“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孟子讲“养心”,讲“收其放心”,讲“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①之入我口”,皆在追求精神生活、道德生活的满足,皆在致力于精神境界、道德境界的提升,并从此种满足与提升中获得精神的愉快。
儒学作为一种经世致用之学,所突出的是儒学的“外王”层面,所要解决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问题,是人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问题。
儒学特别强调“学以致用”,强调“兼善天下”,强调“立人达人”。
孔子弟子子夏说过一句十分著名的话:“学而优则仕。
”(《论语—子张》)表面上看,这是提倡一种读书做官论,然究其实质而言,这却是儒家入世品格和用世精神的最通俗表达。
在一定意义上,入世和用世是儒之为儒的关节点。
在天下无道的现实面前,以道家为代表的隐者认为洁身自好才是明智的选择,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则认为,正因为天下无道,才有变革现实的必要,在变乱世为治世、变无道为有道的过程中,人生才凸显出其意义与价值。
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离不开包括儒学在内的传统文化的滋养和作用,这一点已为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普遍认同与接受。
那么,儒学自身在未来中国将如何发展,或者说如何继承发挥儒学的积极作用呢?儒学的未来发展、未来前途显然不在于儒学地位的刻意拔高或刻意贬低,不在于将儒学玄学化或庸俗化,而在于实现儒学的大众化、世俗化。
儒学原本就有大众化、平民化的特点,原本就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的。
“极高明”讲的是,儒学与道学一样,“综罗百代,广博精微”。
“综罗百代”是说儒学乃是古往今来历史经验、思想文化的综合、总结,“广博精微”是说儒学的内涵丰富,见解深刻。
“道中庸”讲的是,儒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大众,很平常、很平实,不是“玄而又玄”的贵族化、玄学化的学问。
然而,现在儒学却被一部分学人弄得“玄而又玄”,即高明而不中庸,特别是现代新儒家的努力,强化了儒学的高明的一面,削弱乃至舍弃了儒学的中庸的一面,以至陷入纯粹的形而上学的歧途。
这是一种值得注意,急需纠正的不良倾向。
儒学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必须从形而上落实到形而下,必须跳出“玄学化”的怪圈,必须走出书斋、走向生活、走向实际、走向大众。
这样说,并不表明儒学的学理探究不必要、不重要,事实上,正常的儒学的学理探究正是儒学的大众化、世俗化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儒学的学理探究的不断深入,儒学的大众化、世俗化便只是纸上谈兵,或误入庸俗化、低俗化的新的歧途。
应有更多的同仁来做儒学的大众化、世俗化的工作,这是儒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节选自《光明日报》)注:①刍豢:泛指牛羊犬豕之类的家畜,也指供祭祀用的牺牲。
1.下列关于儒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儒学是孔子所创立的,但孟子和荀子分别为儒学的发展和集大成做出了极大贡献。
B.儒学创立虽然已有了上千年的历史,但发展至今仍有一定的生命力。
C.儒学将安身立命和经世致用做到了有机统一,“内圣”和“外王”并重。
D.儒学彻底解决了人类社会的精神家园问题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问题。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孔子和孟子都主张追求精神生活、道德生活的满足,都致力于精神境界、道德境界的提升。
B.儒家原本就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综合总结了古往今来历史经验、思想文化,内涵丰富,见解深刻。
C.子夏说过“则仕”这虽然有提倡读书做官之嫌,但归根结底还是强调儒家的入世品格和用世精神。
D.道家历来主张洁身自好才是明智的选择,而儒家无论何时都将变革现实、变无道为有道作为自身的使命,并以此来凸显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儒学既然具有安身立命之用,又有经世致用之效,所以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离不开作为的传统文化的儒学的滋养和作用。
这一点即将被有识之士认同与接受。
B.儒学原本就有大众化、平民化的特点,而“中庸”现的正是这一特点。
所以,儒学只要走大众化、平民化的道路就可以健康发展。
C.现代一些新儒家努力在强化儒学的高明的一面,削弱乃至舍弃了儒学的中庸的一面,致使儒学被弄得“而又玄”D.儒学的学理探究正是儒学的大众化、世俗化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不断深入儒学的学理探究,儒学才能避免走上庸俗化、低俗化的歧途。
二、(3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君虚幼有清誉。
宋元嘉末,魏军逼瓜步,百姓咸负担而立。
时父湛之为丹阳尹,使其子弟并着芒屦,于斋前习行。
或讥之,李君虚时年十余,甚有惭色。
湛之有一牛,至所爱,无故堕厅事前井,湛之率左右躬自营救之,郡中喧扰,李君虚下帘不视也。
门生王铁盗其衣,李君虚遇见,谓曰:“可密藏之,勿使人见。
”王铁惭而去,不敢复还,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
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拜驸马都尉,除著作佐郎,累迁秘书丞。
湛之卒,李君虚悉推财与弟澄,唯取书数千卷。
宋明帝即位,累迁吏部尚书。
有人求官,密袖中将一饼金,因求请见,出金示之,曰:“人无知者。
”李君虚曰:“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
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
”此人大惧,收金而去。
李君虚叙其事,而不言其名,时人莫之知也。
李君虚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
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时人以方何平叔。
尝聚袁粲舍,初秋凉夕,风月甚美。
李君虚援琴奏《别鹄》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畅。
王彧、谢庄并在粲坐,抚节而叹曰:“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不可得已。
”时伧人常珍奇与薛安都为逆,后又求降,明帝加以重位。
李君虚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宠异。
帝不从,珍奇寻又叛。
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帝与李君虚谋诛之,君虚以为不可。
帝怒曰:“卿痴不足与议事。
”李君虚惧而奉旨。
明帝崩,遗诏以为中书令、护军将军,与尚书令袁粲受顾命,辅幼主,粲等虽同见托,而意在君虚。
李君虚同心理事,务弘俭约,百姓赖之。
既而王道隆、阮佃夫用事,奸赂公行,李君虚不能禁也。
性和雅,有器度,不妄举动,然世颇以名节讥之。
(节选自《续古今传记》)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莫不延.首目送之延:邀请B.务弘俭约,百姓赖.之赖:依赖C.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尚:娶D.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令:美好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君虚“有器度”的一组是()①帝与李君虚谋诛之,君虚以为不可②可密藏之,勿使人见③李君虚叙其事,而不言其名④李君虚惧而奉旨。
⑤ 李君虚同心理事,务弘俭约⑥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②③⑥ D.①③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君虚的父亲带领随从们解救掉到井里的牛,场面喧闹混乱,李君虚不喜欢这种场面,所以放下帘子来阻隔外面的混乱和喧闹。
B.李君虚到袁粲家参加聚会,在风月和美的凉爽秋夜展示了自己高超的琴艺,得到了王彧、谢庄的高度赞扬,这说明李君虚具有很高的音乐修养。
C.明帝在遗诏中任命李君虚为中书令、护军将军,让他和袁粲共同接受遗命,辅佐幼主,但明帝更属意于李君虚,由此可见皇帝对李君虚很器重。
D.李君虚和袁粲同心协力处理政事,李君虚倡导俭约,因此百姓很依赖他,后来王道隆、阮佃夫掌权,李君虚不能禁止,因此受到别人讥讽。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
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5分)(2)李君虚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宠异。
(5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共8分)过山农家顾况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8.标题的含意是拜访山农,诗中无一“山”字,而“山”却在其中,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在写“山”?诗中写出了山间怎样的意境?请作简要赏析。
(4分)答:9.三、四两句以山农的口吻写的,你认为哪些词语传达了山农的什么性格和感情?(4分)答: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0分)①,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②,江月年年望相似。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③行宫见月伤心色,。
(白居易《长恨歌》)④,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⑤斜月沉沉藏海雾,。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⑥袅袅兮秋风,。
(屈原《湘夫人》)⑦,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⑧,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⑨云中谁寄锦书来?,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⑩玉容寂寞泪阑干,。
(白居易《长恨歌》)三、(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花脸做孩子的时候,盼过年的心情比大人来得迫切。
每逢年至,小闺女们闹着戴绒花、穿红袄、嘴巴涂上浓浓的胭脂团儿;男孩子们的兴趣都在鞭炮上,我则不然,最喜欢的是买个花脸戴。
这是种纸浆轧制成的面具,用掺胶的彩粉画上戏里边那些有名有姓、威风十足的大花脸。
后边拴根橡皮条,往头上一套,自己俨然就变成那员虎将了,神气得很。
一年年根,舅舅带我去娘娘宫前年货集市上买花脸,终于从挂满在一条横竿上的花花绿绿几十种花脸中,惊喜地发现一个。
这花脸好大,好特别!通面赤红,一双墨眉,眼角雄俊地吊起,头上边突起一块绿包头,长巾贴脸垂下,脸下边是用马尾做的很长的胡须。
有股子凛然不可侵犯的庄重之气,咄咄逼人。
我竟不敢用手指它,只是朝它扬下巴,说:“我要那个大红脸!”卖花脸的小罗锅儿,挑下这花脸给我:“还是这小少爷有眼力,要做关老爷!关老爷还得拿把青龙偃月刀呢!”说着就抽出一柄最漂亮的大刀给我。
大红漆杆,金黄刀面,刀面上嵌着几块闪闪发光的小镜片,中间画一条碧绿的小龙,还拴一朵红缨子。
这刀!这花脸!没想到一下得到两件宝贝。
我高兴得只是笑,话都说不出。
坐三轮车回家时,我就戴着花脸,倚着舅舅的大棉袍执刀而立,一路引来不少人瞧我,特别是那些与我一般大的男孩子们投来艳羡的目光时,使我快活之极。
舅舅给我讲了许多关公的故事,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
边讲边说:“你好英雄呀!”好像在说我的光荣史。
舅舅还教我用京剧自报家门的腔调说:“我——姓关,名羽,字云长。
”到家,人人见人人夸,妈妈似乎比我更高兴。
连总是厉害地板着脸的爸爸也含笑称我“小关公”。
我推开人们,跑到穿衣镜前,横刀立马地一照,呀,哪里是小关公,我是大关公哪!这样,整个大年三十我一直戴着花脸,谁说都不肯摘,睡觉时也戴着它,还是睡着后我妈妈轻轻摘下放在我枕边的,转天醒来头件事便是马上戴上,恢复我这“关老爷”的本来面貌。
大年初一,客人们陆陆续续来拜年,妈妈喊我去,好叫客人们见识见识我这关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