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英语课堂中的后进生
摘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是新课标的一项基本理论,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和提高后进生学习动力的一个关键所在。
但是事实是在英语学习中,大部分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或是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以至于他们的英语成绩处于一个较为落后的层面上,这就是所谓的后进生。
如何帮助这一部分学生更好地学习,使他们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是广大老师所共同面对的一个问题。
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简要的研究,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便更好地转化后进生。
关键词:后进生英语课堂教学英语学习
一、主题与背景
新课程基本理念之一就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在实际操作中,班里总有那么些什么都不学或在英语学习中因克服不了诸如背单词等难关而掉队的学生,也就是后进生。
引导、促使每个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是教育的任务,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但由于英语学习不同于母语教学,使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存在较大的困难,这也就使得老师面临的压力更为巨大。
二、情景描述
今天要上的是大家较熟悉的食品,上课了,我抬头扫视了一下
全班,位置空了一大片。
“这么多同学没听见铃声啊?”“老师,他们好生(特别大声)都去参加数学竞赛去了。
”班中的大嘴李刚用家乡话大声地提醒我。
我不禁皱了皱眉头,算了,讲些练习吧,肯定没法上新课。
我打定主意:“因为有这么多同学不在,我们今天就不上新课了,下面请大家把练习本拿出来……”话音未落,下面抗议声就响起来:“我们要上新课!我们要上新课!”又是那个唯恐天下不乱的大嘴黄刚。
他已经被课件中那些可口诱人的食品吸引了。
“老师,上吧!上吧!”想不到,这个捣蛋鬼还有一呼百应的本事。
这些平时让我伤透脑筋的“差生”今天眼睛里都燃起了求知的欲望……算了,上吧,难得他们有这么高的热情,而且这堂课的内容也不难,就几个单词、一个句型;今天就算是和这些平时很少沟通的同学进行面对面沟通……调整好了心态,一堂新课就这样开始了。
就这样一堂课,其中的几个片段令我至今记忆犹新。
片段一:因为教授的都是有关食品的内容,比较贴近实际生活,又因为课件比较生动,所以今天的这些课堂“差生”的声音特别响亮,跟读也好,朗读单词也好。
片段二:在教“do you like…?”的时候,我叫了一个平时比较内向老实的男生。
在我问了:“do you like bananas?”之后,他用细若蚊蝇的声音回答我:“yes,i do.”他今天居然认真听课了,还听懂了。
片段三:平时,最期待下课的无非就是这些人,一下课就作鸟
兽散,今天却一反常态,下课竟围着我告诉我一些他们的秘密:“x 老师,你知道我们为什么叫他土豆吗?你看他长得黑不溜秋的,还净爱穿一些黑糊糊的衣服……老师老师,他叫地瓜,地瓜用英语怎么说啊?……”若没有这次“意外”,也许在我眼中只有那些品学兼优的好生,没有“差生”。
三、反思与研究
我们不能以一个标准去衡量个性各异的学生,我们应该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的个性,允许、肯定他们个性差异的存在,使全面发展的和只有某方面特长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不管是大木船,还是独木舟,都让他看到前进的目标,产生扬帆的动力。
(一)在英语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份关爱,使学生获得前进的动力。
前进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在自己成长的路上都会遇到不少困难,老师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能及时助一臂之力,引导学生顺利越过屏障,使他们获得前进的动力,就是责任所在。
要做到这些,我认为,多给学生一份关爱是很重要且很必要的。
关爱学生是教师期望学生较快成长和进步的情感基础。
据有关调查显示,常受到老师的鼓励和支持的学生,他们在遇到困难时的信心和勇气也往往会比一般学生强很多。
而这种关爱的方式,大可以表现为:一次“力挽狂澜”的帮教,一次无声的“雪中送炭”,一次促膝的长谈,一番感人肺腑的话语……小可以表现为前面提到的一句
关切的话语,一个不经意的眼神,甚至可以是一丝会心的微笑。
(二)在英语教学中多给后进生一份期待和信任,使他们对英语充满信心。
“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抬起头走路”,是教育对每一位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因此要让学生学好英语,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摆脱传统教学的“一刀切”教学观的束缚,采取“分层教学”、“分类施教”的方法。
课堂的提问,新旧知识的迁移,新知识的讲解等方面,都要针对学生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使能力较强的学生发展思维,能力中等的学生产生兴趣,能力较差的学生掌握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之所以今天会出现“意外”,是因为没有全面地备学生。
如果我能对所有的学生永远怀有积极良好的期待,就会变成他前进的一个小小动力而不断前进。
因为今天的偶然,我终于清醒地认识到了“另一种声音”的存在,他们渺小、微弱,甚至有些讨厌,但是他们是确确实实存在的,忽视他们只能使课堂不完整,教学不完全,对于育人来讲更是一种缺失,所以必须将今天的偶然变为必然,多关注他们,多给予帮助,多倾听他们虽不和谐却无比真实的声音。
课堂的春天不仅要有繁华笑傲枝头,更需肆意摇曳的“野草”或默默无闻的“小花”增添生命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