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的形式和造型盆景的形式和造型自然界的树木由于植株的生长环境不同,树木的姿态变化万千,反映在树木盆景的形式上也就更加丰富多彩。
盆景造型,多式多样。
盆景因造型手法不同,通常分为规则型、象形型、自然型三种,从发展趋势上看以自然型为主。
规则型多为传统形式,有一定规范程式,造型工整严谨,适合厅堂或门庭对称布置,气氛庄重华贵。
除扬派、川派、通派、徽派盆景等仍保留传统形式之外,其它流派已经在继承传统盆景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象形型以松柏类或观花类植物剪扎成龙、凤、狮、虎、象、鹰等飞禽走兽以及人物、图案,并题以吉祥用语,如龙凤呈祥、二龙戏珠、万象更新、大展宏图等,以供祝贺、喜庆、节日用。
随着时代的前进,象形盆景已经不多见了。
自然型以模拟自然界孤木、丛林神貌为主,形状多变,姿态万千。
根据树木的根、干、枝、冠、形、盆的大小高矮,分成五种规格:高度或冠幅超过150厘米为特大型,80-150厘米为大型,40-80厘米为中型,10-40厘米为小型,不足10厘米的为微型。
特大型、大型、中型以古老树桩为多,小型、微型一般都由幼苗培养,及老技扦插等方法获得。
盆景树木只有一根主干,而且主干姿态基本是直立的或略呈弯曲,即所谓直中寓有曲意者都称直干式。
直干式盆景树木,要求根的最佳表现必须是四面八方都有向四周伸展的粗根,让树木显得庄重安稳,有顶天立地的气势。
枝条向四周伸展,层次丰富、枝势有力。
枝条宜在主干的1/3左右或2/3左右高度处出枝,枝叶不要太多,以免遮挡主干。
要让主干多裸露,以显示盆树的挺立和苍劲。
直干式树木盆景花盆宜浅,种植位置视树形而定,注意树与盆之间要有一种不对称的平衡。
如树冠为等腰三角形者,种植位置宜居中偏后。
树冠略呈不等边三角形者,种植位置宜略偏于三角形的短边一侧。
直干式树木盆景宜制作成高耸形直幅画面作品,枝条宜短。
适宜表现直干式作品的树种有黑松、五针松、金钱松、水杉、银杏、榆树等。
这类素材大都取自林场圃地,也有从山野里挖取来的。
曲干式的盆景树木要求主干有一定程度的弯曲变化,但曲不宜多,有一两个弯曲就够了。
曲要避免过于单调的重复,否则有人工造作的痕迹。
曲贵在活,活在于主干线条的变化有刚有柔、刚柔并济,线条既流畅婉转又挺拔刚劲。
山野采挖的曲干素材变化莫测、苍劲自然,十分可贵,但也有不尽如人意的线条变化,要注意选择。
人工培育的曲干素材,种植时必须将主干略斜,以便将另一侧的根培养成粗壮的强根且半露于土表,并使根的走向和主干的连接之处有一气呵成的流畅协调的感觉。
这是曲干式树木盆景最主要的观赏部位,必须十分重视。
对主干基部以上的部分,可通过截剪将其截短,让主干另行选择发展方向,以后也可用剪扎结合的方式,将主干培育至符合盆景美的要求为止。
柏树是最典型的曲干式盆景素材。
其他如松类树木及一些杂木树种也适宜作曲干式盆景。
自然界里的树木主干倾斜,大多是大风吹刮或山体塌方、滑坡等因素造成。
因此,树木主干倾斜的形式变化也十分复杂,但有一点,它的主干线条都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呈S形的各种变形。
这种将自然界中主干倾斜的姿态反映在树木盆景里,我们称之为斜干式。
斜干式盆景素材的主干必须要有S形的各种变形。
如果主干右倾,则左侧宜有粗根,且主干干梢转而向上,这才像倾斜多年的斜干式盆景素材。
如果主干倾斜,而主干线条笔直,则缺乏韵味,不符合自然规律。
因为天下没有强风不止的日子,而树木也总是要继续向上生长的。
制作斜干式树木盆景的要点是如何使树势不失重心,取得平衡。
其方法有发挥相反方向粗根的作用,发挥相反方向枝条的作用和主干同向倾斜的大枝下跌,给人以有支撑作用的感觉。
为加强盆树倾斜的力度,使构图活跃,宜选用圆形浅盆、方形浅盆或半高的圆盆,让倾斜的树干或枝条越出盆外。
松柏类树木及部分杂木均适宜作为斜干式盆景的素材。
在自然界的悬崖峭壁上,常见一些树木以各种姿态生长着,惊险万状却茂盛依旧。
这种姿态的树木反映在盆景中统称悬崖式。
悬崖式一般有半悬式、全悬式和倒挂式等。
半悬式盆景树木全株越出盆外,横空出世,但树体不低于盆面,它有可能是主干横出,也有可能因主干较短而第一枝较粗较长,从而临空取势。
全悬式盆景树木全株越出盆外,并作倾泻状向下伸展而枝条横出。
倒挂式盆景树木全株越出盆外,裸露的主干垂直倒挂,枝条依然横出。
悬崖式盆景的制作重在选材,要求素材主干的基部有一定的弯曲变化,使主干或大枝条能顺势横出或下垂。
悬崖式盆景虽招人喜爱,但也不可不根据素材条件来考量,要遵循因材制宜的造型原则。
悬崖式盆景过去常用高千筒花盆种植,以烘托树木从高处下跌而形成的气势。
现在多改用半高式的方盆或圆盆种植,展览布置时再用高几架造成悬崖气势。
它的好处是能改善因高千筒太深而造成不利于树木的栽培管理,在观赏上能使景、盆、架三位一体,且展现得淋漓尽致,从而使画面通透、协调生动。
双干式的树木盆景是以两棵树组合在一起的形式出现,体现了两树之间谦让协调、顾盼呼应、疏密得当、虚实相生的艺术美,从而展现作品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境界。
双干式盆景的制作必须注意几个要点。
(1)选材两棵树必须要有主次之分,主树要高大些,次树要矮小些。
(2)姿态以主树为主,次树的主干姿态变化要和主树主干的姿态大体相似或接近,以形成一定的默契。
若两树主干姿态变化截然不同,如一直一曲,就难以产生协调之美,应忌用。
(3)种植的两棵树要有前后,不可平行。
谁前谁后视具体情况而定。
种植时两棵树主干基部要靠近,并要让树的根部走向基本一致,不可各自东西。
两树主干的伸展方向夹角不宜过大,若过大,两树主干就有可能失去彼此呼应和顾盼。
(4)双干式的枝条取舍和调整比较复杂,要把两棵树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处理,以求达到整体的平衡稳定、虚实协调、争让有序。
两棵树的下部大枝条应各自向外伸展,双干之间应剪除较粗枝条,以避免粗枝和主干交叉。
双干之间的枝条应由前侧和后侧的枝条来填补,以避免直来直去,这样才最为然。
另外,主树出枝宜高,次树出枝可略低,以避免主树枝条影响次树的生长。
双干合栽也可以是两个不同的树种,但最佳配合还是一个树种。
双干式是两棵树的合栽,也可以将一本双干的形式并入,统称双干式。
因为从造型角度来看,它们的主干处理和枝条处理是一样的。
丛林式是将3株或3株以上的树木丛植于一盆,通过合理的布局和修剪、攀扎等园艺措施,使作品表现出协调、和谐的群体美,给人以浓郁的山林野趣的美感。
丛林式盆景按素材的体态和分组种植的方法,大体上可分为垂直式、倚斜式、直斜结合式和蟠曲式。
其制作必须注意几个要点。
(1)选材要求树木体态高瘦淡雅,风格一致,以便于配植。
素材要经过盆栽培养,根系发达。
如用不同树种配植,则要求各株之间有一定的共性,如姿态、叶形的大小要比较相近。
但以单一树种最为常见。
适宜制作丛林式盆景的树种,常见的有松柏类、枫槭类、榔榆、雀梅、六月雪及竹类等。
(2)丛林式盆景表现的景观范围比较广阔,适宜选用浅口椭圆形盆、长方形盆或圆形薄盆,材质可以是陶质、大理石或汉白玉,也可选用非传统的不规则的陶质盆或石料盆。
盆器选用得当,常能使作品锦上添花.(3)种植素材经脱盆剔土,适当梳理、修剪部分树根后,即可在盆里进行试摆,而布局将在试摆过程中完成。
三株种植是丛林的基础。
种植时先选好主树,并安排好主树的位置。
主树应是最高、最粗,具有统帅气势的植株。
第二株为副干,比主树略低、略细。
最小、最细的一株为衬干。
三株栽植应呈不等边三角形,忌三株成一线或成等边三角形。
其中一般都以主干和衬干二树相近,自成一组,副干要离得远一点。
种植时可分成3:1的两组树木,组成一个不等边三角形或一个不规则四边形,忌成一直线、正方形或等腰三角形。
种植时先选定主树,并确定主树在花盆中的最佳位置,其他三树以主树为中心进行布局。
五棵树的种植最理想的是分成3:2两组,主树必须在3棵的一组中。
株数多了种植起来也并不困难,只要细致分析,然后把它们分成不同的几个单元,自然也就能成功。
有的株数较多的丛林,把树木分组布局,也有的丛林干脆不分组,打成一片也未尝不可,但必须注意林冠线要有高低错落的变化,这其实也就是对树木的高低、大小进行安排配合。
树木盆景的树冠大体上是一个不等边三角形。
丛林式盆景的树冠可以是一个不等边三角形,也可以由多个不等边三角形组合而成。
试布局是丛林式盆景种植的一个重要过程,应根据素材的具体情况进行。
如由素材的曲直姿态、株数及高低大小等,来决定丛林的分组布局,用盆的大小和形式等。
其过程是先落实主树、次树,其他各株再依次围绕主体树进行布局。
试布局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使各树都能各得其所,直到认为这是最佳的配合为止。
试布局方案确定后,即可依次种植入盆。
因丛林式盆景景观范围较大,如有必要,盆面林间可以安置一些山石.但必须大小适中、位置恰当、颜色协调、与树木能相映成趣,以增加景观的自然真实感。
但若是没有必要,便不可强加。
种植结束后,可进行全面修剪、吊扎。
在这一过程中,除要注意各株间高低大小的配合外,还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疏密虚实、进退藏露等关系的处理。
各组之间也同样要注意这些问题。
各株之间的枝条也要注意疏密、虚实、争让等关系的处理,以及枝条在取舍中那些应忌避的枝条处理,使其既符合丛林生态规律,又符合树木盆景的造型规律。
丛林式盆景中的主树为丛林的统帅者,其枝条的出枝位置宜高,一般在主干的2/3以上处。
但枝条的长度必须受到限制,使其他比主树矮小的树木有个较为宽敞的空间,以利于其正常生长,其他各树也都以高位出枝为最理想。
丛林式树木的出枝,一般来说主干越高,出枝也越高,以示大树对小树的关怀和退让。
各树之间的枝条不可相抵交叉。
互相靠近的两树应避免在同一高度上出枝对称等。
这些都是丛林式树木枝条的主要特征。
为便于浇水和盆面环境的美化,可在盆面铺设青苔,这是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
附石式盆景是树木依附着山石而生的一种富有自然情趣的艺术作品。
它要求树有姿、石有势,树石结合成为别有情趣的小天地。
附石式盆景以树为主,以石为辅,两者是附着的、互相依存的。
它和常见的盆景树木下点缀几块山石的情况不同,因为那些盆景没有附着和依存的关系。
附石盆景有天然附石和人工附石之分。
天然附石是自然界天然而成的,其形成历经数十年、上百年或更长的时间,但移植到花盆作为盆景欣赏却还是新生事物。
人工附石是最常见的一种附石盆景形式,分旱附和水附两种。
旱附是指树木种植(附生)在山石上,然后移置于浅盆中,让树木的根在土壤中生长。
水附是指树木种植在山石上,然后置石于水盆中,蓄清水进行养护。
当然水附也可以归入山水盆景中。
附石式盆景的制作必须注意几个要点。
(1)选石首先应明确自然界里山与石在形体上的不同。
山的形态特征是高耸尖顶,而石则是矮壮平顶。
分清山与石之后,就不会将树木种植在山顶上作为附石盆景来欣赏了。
石应大气,略有平面凹凸、沟纹皴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