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6
第六章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第106页
(experimental study)
将来自同一总体的研究人群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 照组,研究者对实验组人群施加某种干预措施后,随 访并比较两组人群的发病(死亡)情况或健康状况有无差 别及差别大小,从而判断干预措施效果的一种前瞻性、 试验性研究方法。
设立对照,同分析性研究
通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结果而确定 某项治疗或预防措施的效果与价值的一 种前瞻性研究。
二、原 理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是选定患有某种疾病 的病人,可以是住院病人,也可以是非 住院病人,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试验 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病人施加某种预 防或治疗的干预措施后,随访并观察一 段时间,比较两组病人的发病结局,从 而判断干预措施的预防或治疗效果。
现场试验
(field trial)
第107页
在社区(一定区域内的人群)或现场环境下进行的实验 以尚未患所研究疾病的自然人群作为研究对象 如评价疫苗预防传染病的效果
6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第108页
第六章
社区试验
(community trial) 社区干预项目 (community intervention program, CIP)
6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第六章
设立对照
第115页
安慰剂效应
某些研究对象,由于依赖医药而表现的一 种正向心理效应,因此,当以主观感觉的 改善情况作为干预措施效果评价指标时, 其效应中可能包括有安慰剂效应在内。
6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第六章
设立对照的方式
空白对照 安慰剂(placebo)对照 实验对照 标准对照 自身对照 相互对照 历史对照
6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第六章
有效率 (effective rate)
第117页
治愈率 (cure rate)
6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第六章
病死率 (case fatality rate)
第117页
死亡率 (mortality rate)
6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第六章
生存率 (survival rate)
第115页
对照形式
对照的设立
优/缺点
应用
空白对照 不加任何处理因素
简单易行,但易引起研究 对象心理上的差异
临床上一般不用
安慰剂对照 实验对照 标准对照
使用安慰剂
施加与处理因素有关 的实验因素
用公认的有效药物、 标准方法或常规方 法做对照
可避免研究对象心理上的 差异
可比性好
可比性不好
适用于小规模的 实验研究
6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第六章
盲法 (blinding)
第116页
6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第六章
资料的整理
6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第六章 实验效果的主要评价指标
第117页
评价治疗措施效果 •有效率 (effective rate) •治愈率 (cure rate) •病死率 (case fatality rate) •生存率 (survival rate)
前瞻性
6
第六章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第106页
(experimental study)
将来自同一总体的研究人群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 照组,研究者对实验组人群施加某种干预措施后,随 访并比较两组人群的发病(死亡)情况或健康状况有无差 别及差别大小,从而判断干预措施效果的一种前瞻性、 试验性研究方法。
盲法: 减少研究对象和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第六章
研究对象的选择原则
对干预措施有效的人群 预期发病率较高的人群 干预对其无害的人群 能将实验坚持到底的人群 依从性好的人群
第111页
严格的入选和排除标准
6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第六章
样本量估计
第112页
影响因素 干预措施实施前、后研究事件(发病或死亡)的发生率 单侧检验或双侧检验 研究对象分组数量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张训
25
吴明
26
李娜
27
王金华
28
王大勇
29
龚向荣
40
胡玉
41
和平
42
刘平
44
黎明
44
李小林
45
李勇
46
陈泳
47
向丽娜
48
吕明海
49
吴大维
40
王菲
41
窦唯
42
周润发
44
张惠妹
44
章子怡
45
刘玉文
46
周结伦
47
韩红
48
第114页
林忆莲 梅艳芳 刘嘉玲 张曼玉 张柏芝 周迅 巩俐 刘晓庆 瞿颖 刘德华 刘青云 梁朝伟 杨家辉 钟镇涛 刘松仁 汤镇业 汤镇宗 孙楠 张艺谋 冯小刚 雪村 英打 赵本山 催永远
第106页
(experimental study)
将来自同一总体的研究人群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 照组,研究者对实验组人群施加某种干预措施后,随 访并比较两组人群的发病(死亡)情况或健康状况有无差 别及差别大小,从而判断干预措施效果的一种前瞻性、 试验性研究方法。
来自总体的随机抽样人群
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进入实验 组或对照组的机会均等,从而提高两组的可比性 或均衡性
6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第六章
设立对照
第114页
不能预知的结局
个体自身差异的存在疾病表现不同、疾 病自然史不同、对干预措施的反应不同
疾病自然史不清
6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第六章
设立对照
第115页
霍桑效应
人们因为成了研究中特别感兴趣和受注意 的目标而改变了其行为的一种趋向,与他 们接受的干预措施的特异性作用无关。
2.衡量依从性的方法 患者已经服用处方药量
依从性=—————————————————×100%
处方的药物总量 (1)计数患者剩余的处方药量衡量依从 性 (2)药物水平测定的方法 (3)从治疗的预期效果分析依从性 (4)直接询问病人
3.低依从性的原因
(1)患者文化素养及医学知识的限制。
(2)疾病的症状不明显或轻微,尚未影响患者 的健康、生活和工作。
25
林忆莲
26
梅艳芳
27
刘嘉玲
28
张曼玉
29
张柏芝
40
周迅
41
巩俐
42
刘晓庆
44
瞿颖
44
刘德华
45
刘青云
46
梁朝伟
47
杨家辉
48
钟镇涛
49
刘松仁
40
汤镇业
41
汤镇宗
42
孙楠
44
张艺谋
44
冯小刚
45
雪村
46
英打
47
赵本山
48
催永远
6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第六章
分层随机分组
第114页
总 体
可按年龄、性别、
(2)防治措施力求简单方便。
(3)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用药要高效低副作用。
以尚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人群为整体进行试验观察
如果某种疾病的危险因素分布广泛,不易确定高危人群时, 须采用社区试验
实际工作中,社区试验难以贯彻随机分组的原则,因此常属 于类实验
水中加氟预防龋齿的社区试验
6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第六章
临床试验
(clinical trial)
第108页
在医院或其它医疗机构下进行的实验 研究对象是病人
6
第六章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experimental study)
第106页
将来自同一总体的研究人群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 照组,研究者对实验组人群施加某种干预措施后,随 访并比较两组人群的发病(死亡)情况或健康状况有无差 别及差别大小,从而判断干预措施效果的一种前瞻性、 试验性研究方法。
6
第六章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层
层
层
种族、教育水平
等分层
在各层内再进行前 述的简单随机分组
6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第六章
整群随机分组
第114页
以家庭、学校、医院、村庄或居民区等为单 位随机分组
要保证组间可比性
6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第六章
设立对照
为什么要设立对照? 不能预知的结局 霍桑效应 安慰剂效应 潜在的未知因素的影响
第114页
(3)因经济和社会的原因而不能接受有效、系 统的治疗。
(4)某些治疗过于复杂或疗程大长,以致患者 不易坚持。
(5)某些措施的毒副作用太大,使患者终止治 疗。
(6)医务人员服务态度欠佳,或技术水平较低, 使患者不满或失去信任。
(7)就诊手续繁杂困难。
4.改善依从性的措施
(1)加强卫生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及遵从医 嘱防治疾病的正确认识和提高医生人际的能
6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第114页
第六章 1 2 4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4 24
张训 吴明 李娜 王金华 王大勇 龚向荣 胡玉 和平 刘平 黎明 李小林 李勇 陈泳 向丽娜 吕明海 吴大维 王菲 窦唯 周润发 张惠妹 章子怡 刘玉文 周结伦 韩红
6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第六章
随机化分组
第113页
随机化是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一项极为重要的 原则,即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 使每个研究对象都有同等的机会被分配到各组去, 以平衡实验组和对照组已知和未知的混杂因素,从 而提高两组的可比性,使研究结论更加可靠。
6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第六章